官渡之战许攸背叛袁绍,以曹操多疑的性格为什么没有怀疑许攸的投诚?

曹操用许攸的建议,绝非心血来潮,更不是狗急跳墙,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什么叫多谋善断。

带干货的马屁和鸡汤

200年9月,官渡之战已经进行了半年。

经过紧张的激战,曹操扛住了袁绍的猛攻,也粉碎住了袁绍规模不大的分兵,暂时稳定了形势。

可是,曹操的军粮只剩下一个月了,士兵疲劳不堪,而曹操,似乎还看不到击败袁绍的希望。

荀彧:带干货的鸡汤

有些灰心的曹操写信给荀彧,提到了想要退守许昌。

荀彧给曹操灌了碗鸡汤:现在曹操以少敌多,正因为扼守官渡,才“扼其喉使其不得进”,曹操不能退!现在袁绍也遇到了困难,“情见势竭,必将有变”!现在正是有奇之时!

贾诩:带干货的马屁

喝完了鸡汤,曹操又与贾诩商议起来。贾诩认为:您用人、用兵、用谋都比袁绍厉害多了!之所以迟迟不能取得决定性胜利,在于您之前务求万全。现在只要您抓住时机,果断出手,完全可以击败袁绍!

荀彧、贾诩的鸡汤中,指出了曹操取胜的机遇。荀彧、贾诩点出了胜利之道

荀彧、贾诩,当然不是一个随便给主公灌鸡汤的人,他们的说法,包含了两层思考。

一、战役已经进行到“用奇”之时。

早期,面对袁绍猛烈的多点进攻,曹操自然要小心翼翼,务求万全。

此时,袁绍军攻势已衰,曹军阵脚已经稳住,已有条件“用奇”了。

二、曹军战斗力优势明显,“用奇”有保障。

自官渡之战开打以来,曹操确实表现出了胜过袁绍的用兵之能,曹军也表现出了胜过袁绍军的战斗力!

1、官渡开打前后,刘备策应袁绍。曹操果断出击,两次击败刘备。尽管刘备再次进入汝南,但力量薄弱,已构不成威胁;

2、白马、延津之战,曹操果断用兵,连续击杀了颜良、文丑;

3、在袁绍大军的眼皮底下,于禁、乐进军的2、3000军队,战延津、守原武,从容返回官渡大营,袁军无可奈何;

4、袁绍大军猛攻官渡,采取各种手段,始终奈何不了曹操;

5、袁绍排除韩猛切断曹军官渡以西通道,被曹仁击败!

显然,无论是主帅的用兵才能,还是军队的战斗力,曹军都表现出相当的优势。

现在,既到了“用奇”之时,又有“用奇”的能力,该“用奇”了!

尝试“用奇”,已取得效果。

曹操决心“不求万全”,果断“用奇”。

曹操安抚运粮的军队:一个月内,我就能打败袁绍,不会再辛苦你们了!

曹操得到荀攸的情报,派徐晃、史涣袭击了韩猛的粮车,烧毁袁军数千辆!

这次尝试证明,曹军有能力执行这种“用奇”之法。

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把“用奇”之法用到足以扭转战局的地方去!

对许攸的了解,有助于曹操下定决心

这时,许攸来了。

随随便便得到一个情报就出击,不是曹操会做的事情。

可是:曹操对许攸太了解了。

许攸过来找曹操,是投奔曹操的,提完建议后,留在了曹营。显然,如果许攸是来使诈的话,那是死间!

曹操安抚将领疑虑时说:许攸留在曹营,可见比较可信。

看来,曹操早就知道:自己的这位老朋友,不是一个会做死间的人!

当年,许攸与王芬等人一起图谋废帝,联络过曹操,被拒绝了。后来,事情泄露,王芬自杀,许攸逃亡了。

显然,许攸不是一个“不顾生死”的人。这样的人,做死间的概率实在太小。

当然,从战场来看:乌巢,平原之地,利于攻掠难以移动的粮撤。但却并非设伏聚歼之地,即使遭遇困境,曹操只要指挥得当,也有机会全身而退!

机遇重要,把握机遇的姿势更重要!

对一般二般的人来说,即便许攸提供的情报是真实的,也几乎算不上什么“机遇”。

不要说担心袁绍的援军了,光是攻破乌巢大营,就很困难:淳于琼在乌巢有一万多人!

以常规眼光看:就算曹操那几万人全部投入,也未必能快速击破淳于琼!

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曹操牢牢把握住乌巢这个关键点

对方的主将淳于琼,是西园八校尉时期的老同事,曹操也很熟悉!

西园八校尉时期的事情,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但从淳于琼后来给袁绍提的那些意见看,毫无疑问:淳于琼无谋!

曹操亲率5000人,诈称是袁军,骗过巡逻部队,一路直攻淳于琼。

淳于琼见曹军兵少,出营迎战,交战失利后被迫回营!

如果淳于琼一早就用乌龟大法,坚持死守,曹军还真未必能快速击破!可是,现在战败而归,信心受挫,曹操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曹军猛烈进攻时,袁绍援军已经逼近,曹操下定决心,“贼在后乃白!”集中兵力猛烈攻打,一举攻破乌巢大营!

显然,这次奇袭,曹操不是拍脑袋搞的。骗过袁军巡逻部队;进攻时选择的兵力,以及面临前后夹击威胁时的果断选择,显示出曹操对双方战斗力有清晰的判断!

袁绍对乌巢被袭反应的一些看法。许多朋友认为,当乌巢遭袭时,袁绍的犹豫不决,不全力营救乌巢,而是分兵攻曹营是其失败的关键点。他们指出:袁绍应集中兵力进攻曹操!以兵力优势趁势歼灭曹操!

这或许是过于理想的想法!

救援粮草,军情如火,速度比规模更重要!袁绍只能派出快速纵队紧急救援,规模有限!

平原之地,快速纵队对快速纵队,打成歼灭战的概率实在不大!即使曹操失利,他依然有机会全身而退!

机动力强,却攻坚能力不足的骑兵用于赶紧救援乌巢,其他部队攻坚曹营,这个部署靠谱不靠谱另说,但只要曹操能快速攻下乌巢,这些部署的差别都不大!

因为,曹操预留了足够兵力防守大营,而在乌巢方向的快速纵队也有条件全身而退,他,已经牢牢把握了战局的主动权!

曹操决定袭击乌巢,当然是冒了一定的险,但是,曹操已经通过自己卓越的部署,把风险降到了最低,把握住了自己的命运!

一直以来,我们都感叹曹操的“魄力”和“运气”。也许,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尝试理解他看待机遇和风险的方式,分析问题的方法。

毛主席说的“多谋善断,留有余地”。这八个字值得我们用心去体会和学习!

官渡之战许攸背叛袁绍,以曹操多疑的性格为什么没有怀疑许攸的投诚?

谢谢邀请!

官渡之战许攸投奔曹操以曹操多疑的性格为什么不怀意许攸呢?其实这也好解释,在对抗董卓时袁绍被推为盟主,曹操为什么又分道扬镳呢?他袁绍这种做表面文章的人已看透了,好大喜功,好谋而不断,不能成其大事,烂泥扶不上墙才走自己的路,当然对袁绍的谋士也很了解,人说曹操生性多疑,这不正确,现在无论做什事,不也是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吗?这就是曹操的优点,也来若干事实证明曹操是用人不疑,他的五子良将即使打了败仗,曹操不但不怪反而安慰,这就是曹操。

在官渡决战前夕许攸来投,曹操连鞋都没穿下榻迎许攸他已知是诚心来投,而必有破袁之良策,因为他知道像许攸这样爱占小便利贪财之人不会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如许攸使反间计哪有命在,许攸不值得为谋而不断的袁绍这么做,事实证明许攸献计由曹操带五千轻骑,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烧掉袁绍的全部粮草,袁军自乱,曹操以少胜多为统一北扫除最大障碍,赢得官渡的胜利。

曹操不是多疑而是换位思考,真假他很清楚,他熟悉袁绍,更了解许攸,后来因许攸太过不知轻重,人前人后曹阿瞒的叫,让许诸杀了,曹操也没追究,这就是真正的曹操!再见!

官渡之战许攸背叛袁绍,以曹操多疑的性格为什么没有怀疑许攸的投诚?

曹操多疑,但也非常爱惜人才。他的性格是双重的。

曹操将近断粮之机,许攸来投,告诉袁存粮之地,并献烧粮之计,堪为雪中送碳,因此,曹操深信不疑,并依计而行,大获全胜。

官渡之战许攸背叛袁绍,以曹操多疑的性格为什么没有怀疑许攸的投诚?

曹操是双重性格,既有爱惜人才一面,又有猜忌多疑一面。对于许攸到来之时,恰是军机正处在进退两难之际,因为粮草不济,无把握打袁绍,正在思虑要不要打和退的时候,来自袁营的大谋士许攸来投奔,不蒂是久旱逢甘霖,说不定有意外惊喜。

曹操正在洗脚,来不及擦脚就光着脚板"恭迎贵客了"。让许攸些许感动,就如周公吃饭吃到一半,来不及擦嘴就迎客一样了。

许攸直奔主题:"公粮草能撑几时?"曹操被连问下,从半年、二月、一月,一直到低下头来:"不瞒你说,只剩余三天不到了"。

曹操然后哈哈大笑:"兵不厌诈啊!"

许攸说袁绍心胸狭窄,听不进谋士建议,非所托之人。曹公雄材大略,故弃暗投明。

曹操大喜:"汝乃良士,吾心仪已久!"

许攸此番早知曹操粮草不继,特送来见面礼,就是将袁绍粮草库乌巢之地全盘托出。

曹操连夜雪中长途奔袭,火烧乌巢。形势一下逆转,袁军一夜之间断粮了,无论如何都来不及补给,全军陷入饥寒交迫中。

曹操全军将士吃好喝好,乘机发动强攻。前锋关羽先斩颜良,再杀文丑,袁军兵败如山倒,下水被践踏而死者不计其数。官渡决战,曹操大获全胜。

纵观全局,许攸弃袁投曹,助推火烧乌巢粮草,当为首功。曹操能汲水出迎,并采用许攸之谋,显示善于用人、重才,为我所用。

官渡之战许攸背叛袁绍,以曹操多疑的性格为什么没有怀疑许攸的投诚?

曹操生性多疑,为何不怀疑许攸?

首先,许攸之叛是曹操谋士荀彧做出过战前分析的,预测了许攸家人不法,必为审配专而自用所逼,所以许攸来投,曹操多少能想起来荀彧的话。加之荀彧预测的颜良文丑二将勇而无谋,匹夫一战可斩之,这个预测在曹操解白马之围时已经应验。所以就更加相信荀彧的预测。

其次,许攸与曹操是发小,许攸也多以“啊瞒”称呼曹操,可见二人关系本就不一般,若非穷头陌路,何须来投?曹操就是胜了袁绍,理当会绕这位老友一命,战时来投可不就多此一举?

再次,大家也都知道,三国志里记载,曹操获胜的时候发现,曹营多有臣下书信与袁绍来往,但也是吩咐将这些通敌的证据烧毁,既然曹营有人通袁绍,袁绍阵营就没有人通曹操吗?想必曹操也早就了解了袁绍大营里的情况,许攸来投时说的也都能对应上,那就没必要再怀疑了。

最后,曹操就是怀疑了又能如何?此时的曹操都快被袁绍拖垮了,都写信给荀彧想要退守许昌了,许攸送了乌巢这么一个扭转局面的大礼,还有什么可怀疑的,不抓住也就再没机会了,不管真假都得一试吧。

个人见解,不喜勿喷。

官渡之战许攸背叛袁绍,以曹操多疑的性格为什么没有怀疑许攸的投诚?

要说曹操没有戒备之心,恐怕是错的。

不管怎么说,许攸原来在袁绍处效力,也算是一名袁绍的重要谋士,此时,袁绍势力大于曹操势力多倍,曹操营寨中有很多人私下暗通袁绍,而许攸反而深夜来降,曹操不可能不防。

但曹操不是等闲之辈,他只要一席话,就能看出许攸的意思。当许攸问他军中粮草之事,曹操先虚以对之,探许攸之口气,然后问计于许攸,军中粮草已尽,如何破袁?只要许攸是假降或诈降,许攸必定会出馊主意让曹操去送命。

许攸让曹操派兵突袭袁绍的屯粮之处,这个计策就让曹操知道了许攸是真降,而不是什么假降或诈降。曹操知道,只要曹兵得手,袁绍粮草尽失,战不持久矣。然后全力攻之,袁绍必败无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