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清在太平天国为什么能仅次于洪秀全排名第二?
掌握“下凡”艺术的民间达人何止百万,可闹出杨秀清那么大动静的有几个?
让我们看看杨秀清上位的过程,其中的曲折离奇,堪比任何火爆的电视剧。
下凡达人秀:一堆人争相为天父代言就在紫荆山根据地蓬勃发展时,洪秀全、冯云山被迫离开。就在群龙无首的危险时刻,烧炭工杨秀清灵光一闪,天父下凡,安抚会众。
这个故事,可能大家都听过八百遍了。
可是,历史远远比“浓缩的精华”要有趣得多。
由于杨秀清没有注册版权,各路掌握了“下凡”技巧的人一个个纷纷涌现,神迹不断再现。
巫术是个古老的行当,你能装神弄鬼,我也会,一时间众多达人加入了“下凡”队伍。由于拜上帝会排斥其他各路大神,代言哪吒、二郎神啥的不好使,而拜上帝故事里的NPC就那么几个,因此,大家都玩不了什么差异化,一时间,一堆的天父、天兄扎堆涌现了出来!
而且,许多下凡者对下凡艺术的掌握更加专业,表演得更像回事。
实力基础:杨秀清、萧朝贵的脱颖而出面对五花八门的“下凡”。回到紫荆山的洪秀全、冯云山傻了。这哪跟哪呀,都承认的话,洪天王就变成打杂的了;要是否认了哪个,似乎都会得罪一帮人!
这时候想脱颖而出,比拼的就不是下凡艺术的专业度了。现在,要比的是权力的艺术了。
杨秀清和萧朝贵抱团,使他们的实力开始占据优势。当然,也不只是杨、萧二人的功劳,后来的西王妃洪宣娇也不可忽视。
洪宣娇是下凡艺术的原创者(比杨秀清更早天父下凡),虽然由于女儿身而不可能担任更高职务,但她在会众,尤其是女会众中有着独一无二的影响力。
洪宣娇,本姓王(或黄),被杨秀清认作妹妹后该姓杨,后来洪秀全认她是天父的女儿,又改姓洪。她是“天父下凡”的原创者。他们联合后,取得了压倒各大神的力量优势。
搞定洪秀全,确立独家代言人地位此时,萧朝贵出面,不失时机地向洪秀全索要代言天父、天兄的“独家版权”了。
他在一次“下凡”中,确立了洪秀全“认得”正附在萧朝贵身上的天兄,随后,又以天兄之口,确立了杨秀清、冯云山“三颗星”,确立了萧朝贵“两颗星”,并表示,杨秀清和萧朝贵是“双凤朝阳”,一起辅佐洪秀全这个太阳。
获得天父下凡的独家版权,也就获得了在体系内巨大的话语权。这次对话,确立了杨秀清、萧朝贵的地位,使得他们一跃而成为与冯云山并驾齐驱的,拜上帝会最高领导人之一。
忍耐:萧朝贵的竞争尽管杨秀清名义上排在萧朝贵前面,是萧朝贵的“四哥”,但萧朝贵明显更活跃。
从1848年到1852年,萧朝贵“天兄下凡”120多次!这些下凡,既有对具体事务的处理,也有强烈的权利竞争!
萧朝贵以他的名义,拉拢了韦昌辉、胡以晃等实力派,又以天兄之名让洪秀全、冯云山外出“避吉”,离开领导岗位。
不仅如此,萧朝贵对自己的亲密盟友杨秀清,也多次以天兄名义要求杨秀清多休息,或者安排一些无关大局的工作。
萧朝贵的下凡艺术,可谓登峰造极。他不但能代天兄下凡,还能代天母下凡,常常以天母之名要求大家听从天兄的指示。
萧朝贵绝不是小说、电视中那种武夫的形象,他可算是足智多谋,在权力斗争上也是一把好手。甚至在这种对话中,一不留神露馅,以天兄名义称呼杨秀清“四哥”。
离奇的病,像司马懿一样诈病的杨秀清杨秀清没有利用“天父下凡”去和萧朝贵硬怼。
他和当初被压制的司马懿一样:装病。
在一段时间内,杨秀清突然病重,眼睛流脓、口舌不能言。一副随时要挂的样子。
然后```突然一天,大病痊愈,生龙活虎!
不过,与“司马诈病赚曹爽”不同,大病痊愈的杨秀清似乎没有立刻采取公开的夺权。
那么,这段装病期间,杨秀清干了什么呢?我们看完后面的事情,就很清晰了。
短暂的同舟共济杨、萧此时没有发生剧烈的竞争,主要有两个原因:
1、当时已经临近金田起义,严峻的战争形势,使得大家都必须依赖总体能力更强的杨秀清。
在金田起义首战的迎主之战中,杨秀清担任玏总指挥,他充分发挥“庸才”蒙得恩的见事机灵,对地形熟悉的优势,取得了首战胜利。
2、最重要的是:此时,太平军的实际最高统帅就是洪秀全本人!
早期,太平军实际统帅正是洪秀全本人。尤其在永安建制之前,实际的军事部署都是以洪秀全名义发布的。天父、天兄所发的,多是一些鼓励、号召类的鸡汤。
从节制诸王到大权独揽一个意外,帮助杨秀清在与萧朝贵的竞争中取得了优势。
在永安城外,萧朝贵受重伤。这段时间,萧朝贵几乎无法为天兄或者天母代言。
萧朝贵受伤九天后,永安建制,杨秀清获得了“节制诸王”的权力。尽管可“节制诸王”,但此时的杨秀清离“大权独揽”还有一段距离。洪秀全依然是实际上的最高统帅。
一个事件,强化了杨秀清的地位。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不记得,杨秀清装病了一段时间?
正是这段时间,他完善了自己强大的情报网!
下凡,就像算命一样,要靠谱,需要强大的情报网。张口就胡说,名头再大,也没人信!
随着拜上帝会规模的扩大,过去的情报网已不够用了。杨秀清,通过诈病来回避众人的关注,然后,不动声色地建立了强大的情报网。
这个情报网,帮他赢得了太平军全体的服从!
在永安,周锡能试图叛变,引诱太平军中的一些将领一起做内应。
此时,杨秀清利用情报网获取了周锡能私下里对几乎所有对话、动作。
随后,杨秀清以天父下凡,把周锡能说过的话一字不差地复述了出来!
当时,所有人都震惊了!叛徒们全部供认不讳。在被杀前,由于害怕死后受到上帝惩罚,叛徒们现身说法,让大家不要再私下作什么勾当,天父在天上看得清清楚楚!
自此,之前大家对天父下凡半信半疑的众人,对杨秀清彻底信服!
石达开,一直不怎么相信这些神鬼之事,当初还和天兄下凡的萧朝贵顶过牛。可是,此后每次迎接天父下凡时都恭恭敬敬、战战兢兢!
从永安开始,一直到天京事变,再没有人可以试图挑战杨秀清二把手的地位了!
建设信息网,是发挥才干的重要保障表面上,“天父下凡”是杨秀清获取二把手地位的关键。可是,正如我们所见,“下凡”水平更专业的人多得是,而且,即便杨秀清获得了“独家版权”,他也曾一度被萧朝贵压制。
实际上,杨秀清建立的强大情报网,才是杨秀清可以掌控全局的关键!
美军以其强大的信息战能力,获取了“单向透明”的战场能力,因此可以以极小代价消灭貌似机械化能力强大的伊拉克军队。知己知彼,是军事斗争的关键,也是有效管理的关键。
在这个基础上,杨秀清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二把手”。
在这个基础上,杨秀清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政才能,把太平天国由偏远山区带到了金陵,发展成一场影响巨大的运动。
不过,在杨秀清的最后时刻,情报系统似乎完全失灵。韦昌辉、秦日纲悄悄进入天京,血洗东王府。
这说明,情报可以帮助你赢得胜利,但再完善的情报网,也抵御不了内部的暗箭,抵御不了人性的贪婪。
但是,信息网,依然很重要。
祝大家都能获得更多的人脉、信息渠道,在知己知彼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杨秀清在太平天国为什么能仅次于洪秀全排名第二?
谢邀。
东王杨秀清在太平天国中的地位非常高,人称“九千岁”,其他诸王都要受到他的节制,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不过,原本只是普通成员的杨秀清,却在短时间内得到这么重要的安排,悦史君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危急中大机遇
清朝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广西桂平贫民杨秀清在冯云山的影响下加入拜上帝会,只是普通成员。
清朝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冯云山因率众捣毁庙宇被抓,洪秀全返回广州求援,拜上帝会陷入群龙无首的尴尬局面,杨秀清通过假扮“天父”,稳定住了会众,冯云山、洪秀全等人回来后,也只能默认他“代天父传旨”的特殊地位,杨秀清由此成为拜上帝会的重要领导者。
第二,起事前后操劳
清朝道光三十年(1850年)十二月,拜上帝会在金田宣布反清,杨秀清带领太平军多次击退清军。
清朝咸丰元年(1851年),洪秀全在武宣东乡自称天王,封杨秀清为正军师,正式建立太平天国,杨秀清帅军成功北上突围。
第三,东王确立地位
清朝咸丰元年(1851年)十月,天王洪秀全在永安分封诸王,正军师杨秀清被册封为东王,西王、南王、北王、翼王都要受他节制,同时还掌握军令权。
这就意味着,东王杨秀清不仅地位高,而且掌握军权。
第四,南王西王牺牲
清朝咸丰二年(1852年),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在战斗中牺牲,东王杨秀清的权势更加稳固。
清朝咸丰三年(1853年),杨秀清指挥太平军攻占南京,与洪秀全商定,改南京为天京,定为太平天国的都城。
第五,解除天京危局
清朝咸丰六年(1856年),东王杨秀清指挥太平军先后攻破江北大营、江南大营,天京危机解除。
这时的杨秀清虽然名义上在天王洪秀全之下,但集教权、政权、军权于一身,是太平天国实质上的最高统治者。
悦史君认为,杨秀清作为太平天国的第二领导者,实在是很正常。
但在权力越来越集中的同时,杨秀清的野心也急剧膨胀,悲剧也就在所难免了。
作者:悦史君(资深媒体人,文史专家,作家,多平台签约作者,观止读书会发起人,书评人,文学专栏主编 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写有趣的历史,讲真实的传奇……
我是悦史君,2018我们一起努力!
杨秀清在太平天国为什么能仅次于洪秀全排名第二?
很简单,一靠“神力”,二靠人力。
按照杨秀清部下写来吹捧他的《天情道理书》,“贫者莫如东王,至苦者亦莫如东王;生长深山之中,五岁失怙,九岁失恃,零丁孤苦,困阨难堪”,也就是说他五岁丧父,九岁丧母,依靠叔父杨庆善抚养长大,孤苦贫寒,只能靠烧炭为生。建国后杨姓国宗无一人和他有实际血缘关系,表明这些都是事实。他加入上帝会很晚,早期也没有太显赫的地位,就与此有关。
但他为人机警豪爽,善交际,头脑敏锐,有很强的组织和号召力,在紫荆山烧炭工人和矿工这两大壮丁群体中有深厚的人脉,并和拥有神棍能力的土著、洪秀全中表姻亲萧朝贵结盟攀亲,地位逐渐上升,终于抓住冯云山陷入和王作新兄弟马拉松官司、洪秀全彷徨无助,会众心态不稳的有利时机“假天父传言”,做起了洪秀全在天上的爸爸,而他的盟友萧朝贵则“代天兄传言”,成为洪秀全天上的大哥,地位一下提升上去。
天父天兄的传言不但稳住上帝会人心,而且借上帝和耶稣的名义赋予并证实洪秀全是“真命天子”,这让洪秀全感到有利可图,宁肯牺牲老友冯云山也要傍上这两位“天人”,同样,他以“太平天王大道君王全”和“上帝次子、耶稣胞弟”身份证明杨秀清和萧朝贵是“真.天父天兄代言人”,对后二人也有利可图(因为同时还有其他的黄某、郭某等做这种戏法),所以双方一拍即合,杨、萧此后在上帝会不仅扮演天父天兄时“神圣不可侵犯”,在“人间”也获得“四兄”(耶稣大哥,洪秀全第二,冯云山第三,杨第四,韦昌辉第五,萧朝贵妻王先娇即黄先娇、杨先娇、洪先娇第六,石达开第七)和“帝婿”的地位,并在金田起义前一年左右依靠“神人合一”的特权、洪秀全的配合与冯云山的妥协,先后凌驾于冯云山之上,金田起义后杨是左辅正军师中军主将,萧是右弼又正军师前军主将,在人间的身份也正式排在“三兄”、前导副军师后军主将冯云山之前。永安封王更明确了东王“节制西王以下诸王”的地位,到了天京,则形成“万事皆东王管”,天王只负责宗教方面事务,朝臣中惟有东王可以在朝见时“立在陛下”而不跪的格局。
杨秀清和萧朝贵后来居上,成为上帝会和太平天国第二、第三号人物靠的是“天话”和与洪秀全心照不宣的交易,但他能以一个资历不深的孤儿令文武信服,让李秀成赞叹“天意不知如何化作此人”,靠的则是自身才能。
萧朝贵是紫荆山内土著,萧、蒋(萧朝贵生父蒋万兴,过继给萧玉胜为养子)两姓人丁兴旺,萧本人又是神棍,跳大神花样繁多,会催眠术,甚至可以引导洪秀全跟亡妻对话,而杨秀清则只会假装睡着然后醒来说话,金田起义前夕更一度重病不起,能够迅速掌握最高权威,靠的是缜密的特务体系(洞察人心、言无不中),敏锐的战略判断能力,高效勤勉的办事能力(每天处理大量军政事务有条不紊),以及知人善任和善于纠错(提拔了许多中下级人才,其中不少被证明十分胜任;发现洪秀全否定古籍、毁灭文物和历史遭人反感,就假借天父之口予以直接纠正;发现上了清方间谍张继庚的当也迅速改正,等等,在战争中领悟到分兵多路的弊端,就转而集中主力攻破了江南江北两大营,等等),借助这些手段,他让洪秀全对他又依赖又惧怕,也压倒了比他上位更早、吃相更难看的萧朝贵,巩固了“天国第二人”的地位。
杨能成为这个“第二”,也得益于无人与之竞争:洪秀全的两个哥哥洪仁发、洪仁达能力、声望均不能服众,而且庸鄙迷信,杨只要假扮天父下凡就能令他们瑟瑟发抖,此时洪也不敢提拔他们(不怕天父打他屁股么);萧朝贵对知识分子很妒忌,和冯云山、石达开关系微妙,不像杨能得人和,实际军政能力也相差甚远,而且在长沙城外就意外死去;冯云山只是“人”,不是“神”,且盲目服从洪秀全,既然洪出于利益交换需要,必须把杨、萧放在更高位置,他即便不死于蓑衣渡也只能认命;韦昌辉、石达开入会比杨、萧更晚,从一开始“人间”地位就居于杨、萧之下,且同样只是“人”不是“神”,杨、萧不死他们更无翻身机会。
杨秀清在太平天国为什么能仅次于洪秀全排名第二?
杨秀清原来只是个烧炭工,并且并不是太平天国的发起人。也就是说,他是半路出家的。为什么最后却成为太平天国的第二号人物,甚至一度差点成为第一号人物呢?
(杨秀清的崛起)
原来,杨秀清脑子灵活,他抓住了两个绝佳的机会。
第一个机会,在1846年。
1846年,正是鸦片战争过去了4年。
清廷和英国人打又没有打赢,还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打仗要军费,没有打赢又要赔上一大笔钱。
道光特别抠门,把这些费用全转嫁到老百姓身上。从上到下,层层盘剥,受苦的永远是社会的最底层。因此,杨秀清这样的穷苦老百姓,被压迫的基本上没有活路。
就在这时,冯云山和洪秀全来到了杨秀清所在的广西桂平。他们深入到对生活失去信心的穷苦老百姓中,宣传由洪秀全创建的拜上帝教,并声称洪秀全是耶稣的第二个儿子。
杨秀清和许多的烧炭工,在冯云山的鼓动下,纷纷加入教会。由于信众太多,引起了地方政府的注意,冯云山被逮捕入狱。洪秀全留下一句他要设法搭救冯云山的话,撇下一干信众,回了广东。
一时群龙无首,眼看就要散伙。就在人心动荡之际,杨秀清伪装“天父下凡”,由于他能说会道,很快就稳定了信众。随后,他又组织大家捐钱,赎回了冯云山。
冯云山和洪秀全回来后,当然不能拆穿杨秀清的西洋镜,因此杨秀清凭着跳大神,一跃成为了拜上帝教的核心领导人。
(统军作战的杨秀清)
第二个机会,在1850年。
清瘦的杨秀清并非骁勇之人,但他善于指挥调度。据湘军将领张德坚说:“(杨秀清)于行阵机宜,山川形势,颇能谙习。虽不读书,罔知兵法,然皆谲诈机警,逞其毒焰,竟能成燎原之势。”
正是由于杨秀清统军能力出众,又常以“天父下凡”来凝聚人心,因此,他在军事和精神上都起到了很大作用。1851年,洪秀全封王时,他已经成功地排在了老革命分子冯云山的前面。
此后,手握太平军军权的杨秀清攻长沙,打武汉,为太平军开疆拓土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除此外,杨秀清那招“天父下凡” 屡试不爽,不光能凝聚人心,还能为太平军打气。
特别是在冯云山战死后,杨秀清就成了资格最老的老革命,他不光是洪秀全的“天父”,还是组织里的万能胶,因此成了太平军中最有价值的一个。
(坐上二把交椅的杨秀清)
之,杨秀清凭着“天父”的身份、卓越的政治能力以及天生的军事指挥才干,最后成为天平天国仅次于洪秀全之下的绝对核心人物。
杨秀清在太平天国为什么能仅次于洪秀全排名第二?
杨秀清是一个文盲或者半文盲出生,能够在太平天国运动前期成为仅次于洪秀全的九千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二号人物与他个人的才华与能力是密切相关的,最后身首异处也是他个性的使然。
东王杨秀清
首先,杨秀清在烧炭工中的地位很高,这就决定了他在太平天国内部的起点就不会低。
杨秀清早年是广西紫荆山地区的一名烧炭工,因为他头脑灵活,左右逢源,在黑白两道都还是有点人缘的,所以在当地烧炭工中有一定的影响力,逐渐成为烧炭工中的头领。而早期的拜上帝教在相对富裕的广东根本打不开局面,而冯云山看准了时局,认为人多地少,相对贫困,百姓也相对迷信的广西紫荆山地区是拜上帝教的希望。
杨秀清雕塑
1846年,在冯云山的劝说下,杨秀清加入了拜上帝教,随后他手下的3000多名烧炭工也成为了拜上帝教的成员,成为了拜上帝教早期的支柱,这就决定了杨秀清在太平天国内部排位不会太靠后。
拜上帝教早期创始人冯云山
其次,杨秀清头脑灵活,很有政治头脑,在营救冯云山的过程中迅速提高了自身的地位。
1847年,拜上帝教发展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件,差点让早期的拜上帝教面临解散的局面。冯云山被地方官员抓捕,告他聚众谋反。作为拜上帝教早期的主要领导者,冯云山的被抓让拜上帝教几乎濒临溃散,而主要领导者更是一筹莫展。
太平天国
一介书生的洪秀全打算返回广东,向两广总督请愿,请求允许宗教信仰自由,释放冯云山,这个想法在当时是非常天真可笑的,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而杨秀清则机灵很多,主张通过行贿的手段来营救冯云山。在杨秀清的倡议下,烧炭工们从烧炭收入里抽出一部分上交,用于行贿当地官员。最后,收取贿赂的地方官员将冯云山无罪释放,发往原籍。
冯云山的营救成功,挽救了早期的拜上帝教,而杨秀清在营救过程中的出色表现,使他在拜上帝教中的地位迅速提高。
天父下凡
与此同时,在拜上帝教教众即将溃散的时候,杨秀清巧妙的利用“天父下凡”的机会,稳定住了教众,此举不仅让教众暂时稳定,同时也让他自己在拜上帝教中的地位实现了质的飞跃。洪秀全尚且自称天父之子,而杨秀清“天父下凡”的身份让他的地位甚至超过了洪秀全。然而木已成舟,洪秀全对于这个局面也只能暂时接受,不过这也为后来的天京事变中严重内讧埋下了伏笔。
天父下凡
最后,杨秀清的军事才华确实不错,政治上的野心也着实不小。
从“天父下凡”的事件就可以看出,杨秀清的政治野心还是非常大的,他绝不甘心在拜上帝教中“打酱油”,而是有心干出一番大事业。当然了,如果仅仅只是装神弄鬼,没有其他的才华,杨秀清注定在拜上帝教中站不住脚跟,他在军事上的才华确实是飞黄腾达的最关键因素。
杨秀清虽然没有读过书,是个半文盲的状态,但是在军事指挥上可以说是“无师自通”,非常有才华。但是在他主持军务的几年中,不管是总体上的进军规划,还是具体的小战役,杨秀清在军事上的天赋是有目共睹的,太平军虽然在军事上有得有失,但是总体上还是进展顺利的。不如此,太平天国的其他领导者也不会听命于杨秀清的领导。而杨秀清被杀之后,太平军虽然也一度“回光返照”,但是再也没有扭转过不利的局面,也证明了他的军事才华。
杨秀清逼封万岁
能够成为太平天国前期的二号人物,杨秀清并非仅仅是靠“神力”的帮助,与他自身的才华也是密不可分的,不过杨秀清也有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他飞扬跋扈,骄傲专横,对上对下都是非常作威作福的。随着太平天国军事上的节节胜利,他的政治野心也越来越大,越来越不满于现状,最后走上了逼封万岁的作死之路,最终在天京事变中被杀。
(相关图片来源于网络,徽南城意头条号,谈历史地理,说人文教育,看社会百态,聊地方发展,喜欢小编文章的朋友欢迎点赞与关注!)
杨秀清在太平天国为什么能仅次于洪秀全排名第二?
导语:太平天国的基业主要是由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三人来发展壮大起来的。太平天国的根基是拜上帝教,教主洪秀全只是被冯云山当作了一个偶像来敬奉,属于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秘人物,并没有参与太平天国的基础组织建设工作。
洪秀全早年热衷于科举考试,可惜学业不精,多次考试都名落孙山;郁闷之中,他在一个小旅店里发现了一本宣传基督教的小册子,翻看以后,竟然茅塞顿开,创建出一个不伦不类的拜上帝教来。
洪秀全自立为教主以后,先是在广州传教,未能取得成功;又返回老家广东花县,发展了冯云山、洪仁玕几个人入教;洪秀全带着冯云山、洪仁玕这几个人砸孔庙,烧圣贤书,惹得家乡人都很愤怒,以致于无法在家乡立足。无奈之下,洪秀全领着冯云山去广西传教,希望能够在广西打开局面。
可是,广西极为贫瘠,在广西没呆多少天,洪秀全就吃不了这份苦,对冯云山说广西不适合传教,要回老家去。冯云山不同意,于是洪秀全就抛下冯云山,自己跑回老家去了。
洪秀全志大才疏,做事没有一点儿耐性;而冯云山则不同,冯云山性格深沉刚毅,做事踏实,不怕吃苦;他一个人在紫荆山区里坚持传教。一边给人打短工、拾牛粪,一边与贫苦百姓拉家常、谈心,经常给人灌输拜上帝教的教义。
冯云山经过几年时间的辛勤耕耘,终于以平在山区的贫苦烧炭工为主,建立起一支稳固的教众队伍,其中以杨秀清、萧朝贵为主要骨干。
1847年,冯云山捎信让洪秀全来紫荆山区,共举大事。一开始洪秀全不相信,磨磨蹭蹭地过来以后,他发现冯云山发展的教众数量众多,大喜过望。
头脑膨胀的洪秀全不顾冯云山的劝阻,立即热火朝天地大干起来。他率领拜上帝教的教众在紫荆山地区砸孔碑,焚烧庙宇,引起了地方士绅的反对。士绅向官府举报。官府派人把冯云山等人抓了起来,关进了监狱。
冯云山等人一被抓,洪秀全就慌了。他大言不惭地声称,自己要去广州找清朝广州将军理论,以便把冯云山救出来。话一说完,洪秀全拔脚就跑,逃之夭夭了。
这个烂摊子是由杨秀清来收拾的!
冯云山被抓,洪秀全跑了,拜上帝教教众内部人心惶惶,眼看就要散伙了。这时候,杨秀清站了出来。
杨秀清利用当地迷信的降童巫术,他伪装成“神灵附体”的样子,代表天父传达圣旨,要求大家不要惊慌,应该对钱对物,营救冯云山。
通过“天父下凡”这种封建迷信把戏,杨秀清安抚住了广大教众。他们忍饥挨饿,捐出钱物,贿赂官府,把冯云山营救了出来。
杨秀清在关键时刻稳定了人心,救出了冯云山,巩固了拜上帝教在紫荆山区的影响,功劳巨大。
不久,洪秀全听说平安无事了,就腆着脸又跑回来了。
经过此事,冯云山、洪秀全二人虽是心有不甘,却不得不违心地承认了杨秀清“天父下凡”的特殊政治地位。这就使得杨秀清正式成为拜上帝教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结语:1851年底,太平军攻占永安。在这里洪秀全分封诸王。封杨秀清为东王,其他诸王都受东王节制。
这就表明杨秀清正式成为太平天国的二号人物,除了偶像人物洪秀全之外,其他太平天国的王侯将相都得听从杨秀清的号令。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