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吕布如果答应了曹操的劝降,投降后曹操还会杀他吗?
我认为,如果当时吕布接受曹操劝降的话。短期内,曹操应该不会杀吕布。长期来说,曹操杀掉吕布的概率很大。
在《三国演义》第十九回,曹操围定下邳后,曹操曾在城下劝降吕布:”闻奉先又欲结婚袁术,吾故领兵至此。夫术有反逆大罪,而公有讨董卓之功,今何故自弃其前功而从逆贼耶?倘城池一破,悔之晚矣!若早来降,共抚王室,当不失封侯之位。“吕布有些犹豫,只说要商议一下。可是,吕布旁边的陈宫大骂曹贼,对曹操射箭,搅黄了这次劝降行动。
事实上,吕布犹豫降曹的事情,并非演义杜撰。史书记载,曹操曾经写信给吕布,陈述利害,希望吕布投降。吕布确实有犹豫,但最终被陈宫极力劝阻。
因此,吕布曾犹豫降曹,是有史实依据的。演义,只是对这个犹豫过程做了更加戏剧化的处理。
那么,此时吕布如果投降曹操,曹操还会处死他吗?
我认为,短期内是不会的。
不可杀一人而阻天下所望当年,刘表设酒席款待荆州地方豪强,并于席间杀害。毛泽东读史到此,提笔”杀降不详,孟德不为“。
事实上,曹操是有杀降史的人,但是,曹操杀过势屈而降的敌人(于禁曾传达曹操的军令”围而后降者不赦),却没有杀过接受他劝降的敌人。
后来,吕布战败,在白门楼乞降之时,吕布只是一个战败被俘的俘虏。曹操只需要考虑吕布是否可以使用,然后就可以选择”杀“或者”用“了。
白门楼的吕布,已经只是阶下囚了,与下邳之战初始阶段接到曹操劝降时的情势,完全不同。但是,在下邳之战初开战时,情势则完全不同。
曹操此时正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征战四方之时。如果曹操在吕布接受劝降后杀之,那么,今后又有谁敢投降曹操呢?
后来,曹操等人迟迟不肯杀害他们认为危害比吕布还大的刘备,也是忌惮在”不可杀一人而阻天下之望“。
曹操胸怀大志,考虑全面。不急切杀刘备“阻天下之望”,也不会急切除掉吕布,使得后来的对手不敢接受劝降。急于抢占与袁绍开战的先手当时,曹操已经决意与袁绍开战。
此时,双方已经进入到”与时间赛跑“的竞赛中。袁绍平定公孙瓒,曹操平定吕布,谁先消除后顾之忧,谁就抢占先机。
此时,袁绍与公孙瓒的战争已经进入尾声,袁绍正围攻公孙瓒,曹操也急于尽快平定吕布,不希望再节外生枝。
事实上,当曹操平定吕布后,迅速攻略河内,已经渡过黄河,开始采取对袁绍的主动攻势。只是由于公孙瓒的自尽和刘备在徐州的叛变,才失去先手,被迫改回防守姿态。
曹操是干大事的人,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
因此,在这个阶段,曹操对袁绍以外的势力,正采取怀柔的办法。官渡之战前夕,有投降复叛经历,并与曹操有杀子侄杀爱将之仇的张绣来降,曹操依然拉着人家的手,嘻嘻哈哈。没别的,此时的曹操,确实无法承受两头受敌的威胁。
曹操崛起于四战之地,在于他始终能抓住主要矛盾。因此,在解决袁绍之前,只要吕布不作死(比如也参和"衣带诏"啥的),曹操不会无缘无故,节外生枝。而如果曹操”背信弃义“,处决投降的吕布,那么,吕布的旧部必然人心不安,很可能造成骚乱,后果难以预料。不如留着吕布,想方设法加以限制。
曹操有能力短时间内限制住吕布的危害曹操既然会劝降,自然有了处置的方法。
经历过兖州叛变的曹操,此时在用人上、政治上已经非常成熟。
他很可能许以高官厚禄给吕布,但是,打散吕布旧部,不让吕布继续掌握兵权,并且加以防范,尽可能减少吕布的危害。
自古与人打交道,不怕小人,无非是利益维系;最怕的,是无法预料的小人。
总的来说,至少从演义来看,吕布确实是小人,但并非一个无法预测人。曹操、郭嘉、陈登等人,早就把吕布的性格摸得一清二楚。
因此,在一定时间内,控制住一个被自己看透的人,其实并不难。
天下无双的吕布,早已被曹操和他的谋士们看透。一个被看透的人,短期内,是不难控制的。长期来说,曹操很可能还是会杀吕布吕布,始终是一颗定时炸弹。
这个人,你像张辽一样委以领军之任,他搞不好会跟着对手一串联,直接反了你;你像许褚一样留在身边,搞不好哪天进门把你脑袋拿走了;你像杨彪一样养起来,什么时候又和士族串联,直接在心脏造反。
在曹操解决袁绍这个主要矛盾前,曹操可能可以通过高成本的控制来容忍吕布的威胁。但是,在曹操解决了袁绍这个主要矛盾以后,恐怕是不会允许吕布这样的定时炸弹存在的。
因此,我认为,如果吕布在下邳之战初始阶段接受曹操的劝降。曹操不会立刻杀害吕布,但是,在曹操解决了主要敌人后,终究不会容忍吕布的存在。
《三国演义》中吕布如果答应了曹操的劝降,投降后曹操还会杀他吗?
《三国演义》中曹操劝降过吕布吗?曹操与吕布一直都是敌对状态,从十八路诸侯伐董卓,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到吕布与曹操濮阳之战,曹操差点儿丧命,再到白门楼吕布陨命,好像没听说过曹操要劝降吕布。
喜忠义守职守信之人,是每个创业老板挑选人才,使用人才最根本的标准。一个人的好坏,旁人只能从其言行举止中看出来,言行举止决定了一个人的名声,因此一个人要想有好的名声,平时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注意修身修言修名,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搏得自己好的声望。纵观吕布一生,没有一个明确的理想志向,单凭个人私欲,谁对我好我就投靠谁,谁权势显赫我就投靠谁,反复无常,利欲熏心,先投靠丁建阳,经同乡一翻说词,一匹马一些金钱,就杀丁建阳投靠了董卓;后来因为与董卓争一女貂蝉,被王允说动,又叛反义父,杀董卓投王允,无情无义,落了个“三姓家奴”的身份;没多久王允身死,吕布被逼出长安,开始出道单干,但终因刚愎自用,性贪名臭,陨命白门楼,了结了自己是非不明正邪不辨的一生。曹操虽然奸滑,唯才是举,喜欢猛将,但也是不愿接受如此反复无常之人的。更何况曹操、刘备、吕布都是起事创业名声对等的人了?收留了一个名声好的刘备,尚且不和自己一心,最终遁锁出笼,跑到西南终生与自己为敌,这臭命昭著的吕布,反复无常,搏虎缚鹰,更不可留,留下日后遗害无穷,说不定哪天曹操也就成了丁建阳董卓的下场。
曹操虽奸诈无比,生性多疑,唯利是图,唯美欲收,也绝不允许手下对自己不忠,绝不会在自己身边安放一个时刻有危及自己生命事业的恶虎的。水果外腐必弃。即使吕布真心相投,无奈恶行斑斑,又有谁能相信呢?因此曹操是不会劝降吕布这样的人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做人做事,我们还是要多注意点儿自己的名声为好!😊
《三国演义》中吕布如果答应了曹操的劝降,投降后曹操还会杀他吗?
那有曹操欠吕布降,只有吕布求生,曹操不准,有诗为证,求生吕布还赐死,骂贼张疗反得生。不懂三国不要乱出书。
《三国演义》中吕布如果答应了曹操的劝降,投降后曹操还会杀他吗?
是吕布被擒,向曹操求饶,曹操转而问刘备,刘备的回答非常巧妙,完全没有针对吕布求饶的理由反驳,而是很贴心的为曹操的安全出发,提醒不要忘了吕布当年是怎么对付他的数个主人的。曹操向来多疑而又残忍,马上把吕布处决。
《三国演义》中吕布如果答应了曹操的劝降,投降后曹操还会杀他吗?
吕布如果答应了曹操的劝降,投降后曹操可能不会杀他。曹操会观察吕布的言行,监视吕布的行为。如果吕布真心为曹操办事,立功以后他就是曹操的重要将领!曹操虽然多疑,可是非常爱惜人才。只要吕布真心归降,曹操就会接受!因为曹操还和刘备煮酒论英雄啊!曹操有容人之气度!
《三国演义》中吕布如果答应了曹操的劝降,投降后曹操还会杀他吗?
演义
古人曰:一山不容二虎。吕布不甘心于人下。他的野心很大。他有匹夫之見不死也成不了大事,自已不会当家,谋士的建言不听。像这样的人格,站不住脚,或许被小人所害。吕布和曹操無法相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