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郃和张辽谁更强一些?
这两位将领,都是改变了汉末历史格局的人物,值得一比!
我们先以极简的方式对比下二人的主要战绩,就能感觉到,两人被低估的历史贡献,以及两人不同的风格。
张辽:勇猛的智将,改变了中华北部安全环境以及东吴战略发展方向1、劝降昌豨,展现智谋风采
对手昌豨的才干可不能低估。《后出师表》中说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就是说攻昌豨。曹操也爱其才,屡屡不肯杀他。
张辽在征讨昌豨时,通过观察,发现昌豨军射箭少了很多,每次张辽出去,昌豨都盯着他,张辽看出昌豨有投降的意思,于是,孤身前往劝降。昌豨果然投降,劝降获得成功。
后来曹操批评张辽,作为大将不应该这样犯险,但这也反应出张辽胆大心细,智将之胆,直追后世的郭令公。
2、大战白狼山,使乌桓不敢大举进犯
在曹操追击二袁的战争中,二袁远逃柳城。曹军远征而出,到白朗山附近遇到了乌桓大军。就在大军慌张只是,张辽挺身而出,利用乌桓大军阵列未整的时机,快速出发,一举大破乌桓,张辽斩杀塌顿,彻底击败了乌桓军!
塌顿何许人?史书上说,当时边塞的乌桓部落,把他比作当年把汉高祖刘邦几十万大军围困在白登的冒顿单于!
张辽当场阵斩“当代冒顿”,乌桓胆寒,很长时间不敢进犯!3、威震逍遥津,改变了东吴的战略发展方向
此处大家多少知道,不多说了。孙权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来打合肥,张辽率八百勇士正面杀出,一举击乱孙权军,张辽还对着由护士团团围住的孙权大呼单挑!随后,又多次进出,带回呼“张将军放弃我们了吗?”的勇士回城。
士气受挫的孙权军,攻坚不利。张辽又在孙权撤退时,迅速出击,几乎活捉孙权!
张辽的威名,也就此成了江东百姓制止小孩啼哭的“止啼药”!
东吴改变方向去打荆州,难道和他们对张辽的畏惧没有关系吗?在后来,已经病入膏肓,只能坐着轿子的张辽出现在前线时,东吴军马上就撤退了!可见张辽对东吴的震慑力!
正因为这种震慑力,东吴才放下了向北发展的企图,开始偷袭荆州关羽。
成功转型的张颌:扼杀诸葛亮北伐的唯一胜机张颌,原本是袁绍帐下的将领,转战在华北平原。在归顺曹操后,由于各种原因,逐渐开始成为了曹军中少有的山地战专家。
张颌归曹后,早期的军事生涯和前面的张辽是有许多交集的。比如,前面张辽的白朗山之战中,张颌就是和张辽一起做的先锋,只不过受张辽的指挥。
从征西凉马超开始,张颌逐渐开始了自己的转型之旅。
1、巴西之战,被张飞打得吃瘪
在平定张鲁后,张颌进犯巴西等地,迁徙当地人民。刘备派张飞进攻,两位名将相持五十多天。可是,对山地战还不熟悉的张颌,被张飞操了小路,大败,只带了十几个人逃走。
2、定军山之战,间接坑死夏侯渊
定军山之战,在演义的描写是,夏侯渊不听张颌劝阻,神操作作死了自己。
事实上,夏侯渊当时死于乱军很重要的原因是,张颌遭遇猛攻,夏侯渊分兵去救,刘备趁势令黄忠猛攻,夏侯渊兵力薄弱,死于乱军!
刘备在后来说“杀了夏侯渊有什么用?要杀就杀张颌!”可见,虽然夏侯渊分兵就张颌而败,但张颌当时的表现并不差,对刘备的威胁不小!
可见,张颌的转型,是非常艰难的,早期在山地战中,被张飞、黄忠连续虐,才逐渐成长起来。
所幸,善败者不亡,张颌名将,在郭淮等人的配合下,逐渐收拢了部队,稳定了军心。
3、诸葛亮的克星
在连续吃亏后,张颌成了山地战专家。史书对他的评价是:颌识变量,善处营阵,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
短短数语,刻画出了一个山地战专家的形象!
你们慢慢争论马谡应该怎么扎营,反正张颌扎营扎得好在街亭,善处营阵的他轻松围困马谡,善料战势地形的他,让马谡没有了水源,一举歼灭敌人,也把马谡到底是要上山还是当道扎寨这种问题留给了后人。反正,马谡扎营扎对了!
在诸葛亮攻陈仓时,善料战势地形的他,远在千里之外,就预料出诸葛亮没有什么粮草,等他到的时候诸葛亮肯定都退了!
可以说,与只会坚守不出的司马懿相比,张颌的专业和谋略,才是诸葛亮最大的克星!
如果不是张颌在初期神勇的表现,诸葛亮割断陇山,整肃西凉,司马懿哪有底气去和诸葛亮长期相持,坚守不出呢?
从上面我们对二将战绩的描述可以看出。从地位上来看,张辽是远远胜过张颌的。
可是从能力上来对比,则有些不公平了。
张辽,是用自己擅长的陆战,对抗三国中最不擅长陆战的东吴军!
张颌,是用自己最不擅长的山地战,对抗着三国中最擅长山地战的蜀军!
谁能力强一点,弱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作为一个职位人,你大可以选择只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可作为军人,没有得选择,不管自己擅长不擅长,哪里需要他,他就去哪里!
我想,这才是中华的武将之魂!
张郃和张辽谁更强一些?
同为五子良将,张辽和张郃到底谁更厉害?看看他俩投降时,曹操给出的不同待遇,你就懂了!
张辽
张辽这一辈子,换过的主公,其实丝毫不亚于吕布,甚至比吕布还多!张辽出生于并州雁门郡,此地在当时属于东汉的边郡,民风彪悍,也正是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张辽练就了一身强悍的本事,打起仗来非常勇猛。中平五年(188年),原并州刺史在和胡人的作战中战败被杀,朝廷派来了一个新的并州刺史,这人便是丁原。丁原觉得张辽孔武有力,是个人才,于是提拔他为从事,并让他带兵赶赴京城,接受何进的领导,就这样,张辽成为了大将军何进的手下。
后来,何进和宦官互相攻杀,导致洛阳大乱,董卓趁机入主洛阳,收编了何进的手下,张辽又成为了董卓的手下。再后来,吕布诛杀董卓,张辽又成为了吕布的手下。李傕郭汜进攻长安时,吕布不敌,于是张辽便跟随吕布离开了长安,开始转战中原。最终,当吕布于白门楼被杀后,张辽又决定投降曹操了。注意,三国演义中的情节是张辽和吕布一起被俘虏于下邳城,但事实上,张辽并没有被俘虏!
吕布被俘虏时,张辽还在外地作战,仍然处于独立的状态,他是看到下邳城内投降的同僚,大多数人都受到了曹操的善待,所以才决定投降的!
《资治通鉴》:前尚书令陈纪、纪子群在布军中,操皆礼而用之。张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
张辽率众主动投降,受到了曹操的礼遇,于是他被曹操封为了中郎将,并赐爵关内侯。
张郃
张郃出生于冀州河间郡,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张郃参军去讨伐黄巾军,投入了韩馥手下。黄巾起义平定以后,张郃率军投靠了袁绍,成为了袁绍手下大将。在南征北战中,张郃多次为袁绍立下大功,被袁绍封为宁国中郎将。从这里其实可以看出,张郃在袁绍阵营的地位,远比张辽在吕布阵营的地位高,因为张辽是投降曹操时,才被封为中郎将的。
官渡之战,许攸叛变,告诉了曹操袁绍的屯粮地,并为曹操策划了偷袭袁绍粮营的行动,导致乌巢粮仓被袭。面对此等局面,张郃建议,袁绍应该立即亲自带兵前去救援,因为粮食是一支军队能够稳定存在的基础,若是粮食没了,大军必乱。但是袁绍却没有听从张郃的建议,反而命张郃与高览率军去攻打曹军大营,逼迫曹操回军救援。然而曹操大营哪有这么好打?任凭张郃能力再强,也没法短时间内攻破曹军大营。最终,张郃担心回去受到处罚,直接率军投降了曹操,令曹营众人大吃一惊!
当时的曹洪还不相信,前一秒还是拼命攻打曹营的张郃,会在这个时候主动投降,只有荀攸看透了张郃,认为张郃是真心投降的,并成功劝服曹洪,最终曹洪打开大门,表示愿意接受张郃投降。
《三国志》:郃之来,洪疑不敢受,攸谓洪曰:“郃计不用,怒而来,君何疑?”乃受之。
曹操偷袭乌巢粮仓回来后,听到张郃投降了,估计也是不大相信的,但转念一想,便想通了张郃的目的,于是欣然接受张郃的投降,将张郃比喻为韩信,大肆夸奖张郃的投诚行为,并封为偏将军,赐爵都亭侯!
张辽投降时,曹操给他封的是中郎将,爵位是关内侯,而张郃投降时,曹操给他封的是偏将军,爵位是都亭侯。偏将军的军职高于中郎将,而都亭侯属于列侯,比关内侯高一级,所以说,张郃投降时的待遇比张辽更好!从曹操给的这份待遇来看,张郃当时是要比张辽更为厉害的!但加入曹操阵营后的两人,发展轨迹却出现了天差地别的变化!
不同的发展轨迹
按照正常道理来说,张郃投降时比张辽的地位更高,那么他在曹营中的发展,肯定是比张辽还要更好的,日后的五子良将排名中,张郃也应该比张辽名次更高,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相反,在众人的评价中,其实张辽的评价要远远好于张郃,这是为什么呢?
事实上,张郃和张辽投靠曹操时,待遇虽然不同,但他俩有一个身份是完全相同的,而正是这个身份,限制了他们两人的发展,这个身份便是降将!自古以来,其实投降都是令人看不起的行为,没有几个人是打心底里看得起投降之人的!典型的例子便是东吴的甘宁!
甘宁原本是刘璋治下之人,因为不满刘璋,逃到了黄祖手下,并帮助黄祖击败吴军,射杀了江东名将凌操,立下大功。然而黄祖这人赏罚不公,于是甘宁又投靠了孙权,并提出了著名的占荆州夺益州策略,这种策略,在整个东吴,也就鲁肃、周瑜说过,可见甘宁完全是一个帅才,他是有勇有谋之人。这种人怎么看也应该重要的,但是甘宁在东吴的日子却非常不好过,由于他是降将,且曾经击杀了凌操,所以他根本融入不了东吴猛将的圈子,不仅军事才华无法得到有效施展,而且老是被当作“斗将”使用,甚至在吃饭时还有同僚操刀砍他,可见甘宁在东吴的地位是多么的尴尬!
以甘宁的真实本事来看,其实他是不逊于吕蒙那样的帅才,结果他却被东吴众将排斥,无法做运筹帷幄的统帅之事,反而经常被安排去干前线拼杀的脏活累活,非常尴尬。而这一切,都是降将身份带来的!
同甘宁类似,张郃、张辽在曹营中的处境也是非常尴尬的!他们刚开始投降时,曹操对他们的态度非常好,但也就仅此而已,之后他们就回归了正常轨道,被安排去干脏活累活了。事实上,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也是非常好理解的!张辽、张郃原本和曹军是敌人,双方在作战中肯定会避免不了死伤,必定会结下不小的仇怨。
吕布曾偷袭了曹操的兖州,打得曹操只剩下三个县城,非常狼狈,在这一次作战期间,不知道有多少曹军家属受到伤害,而吕布、高顺等人死后,张辽作为原吕布手下之人,自然就成为了曹军众人的发泄对象。所以说,张辽在曹营中的处境是非常不好的,基本很难混出头,然而张辽却凭借着自己敢打敢冲的精神,为自己打出了一条生路,不得不令人叹服!
张辽投降曹操后,被安排干了许多脏活累活,然而他并没有怨言,相反,他似乎非常享受战场拼杀的畅快,每次作战都身先士卒,无论是只身前往三公山劝降昌豨,还是白狼山以少击多大败乌桓,亦或是合肥之战八百骑兵冲十万吴军大营,这些作战完全是拼命的打法,稍微换一个运气不好的大将,估计早就死了。吕布阵营那么多投降曹操的人,为何只有张辽混出了头?不就是因为张辽不要命吗?
说白了,张辽完全是靠不要命的打法,加上自己运气好,成功地从死人堆中熬出来了,所以才受到了众人的尊敬,洗刷了自己身上的耻辱,在曹魏阵营中获得一席之地!而相比于张辽,张郃就没有那么顺利了。
虽然张郃刚开始的待遇比张辽好,但他在曹营的处境和张辽是差不多的,而他又没有张辽那种敢打敢拼,不要命的精神,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张郃在投降曹操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名声不显,美其名曰“从征四方”。汉中之战,夏侯渊战死,导致汉中曹军军心动荡,幸亏张郃挺身而出,稳住了曹军众人,而且这一次他没有投降刘备,所以曹操开始对张郃高看一眼,准备重用张郃。结果没过多久,曹操就死了。
曹操一死,曹丕上位,自然会提拔很多二代人物,于是张郃又被干下去了。直到诸葛亮北伐,张郃才再次受到重用,成就了自己“天下第一名将”的名声!说白了,张郃之所以能够名震天下,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活得比较久,若不是他活得久,遇到了诸葛亮北伐,他根本不可能有这么高的地位!若他死得稍微早一点,估计他连五子良将的排名都进不去!
总的说来,张辽和张郃二人在投降曹操前,张郃的地位是要高于张辽的,这一点,也持续到了他们投靠曹操时。然而当他们加入曹营后,其实两人的处境都是类似的,都是降将,都非常尴尬,最终张辽率先为自己正名了,获得了曹营众人乃至天下众人的尊敬,而张郃却直到诸葛亮北伐时期,熬死了大批同时代猛将,才等来了证明自己的机会,赢得众人的尊敬,可见张辽在投降曹营后,表现得是要比张郃更为厉害一点的!而这,主要就是因为张辽拥有不怕死,勇猛敢战的精神,相比于张辽,张郃在这方面就弱了不少!
结语
张辽和张郃谁更厉害?看看他俩投降时,曹操给的不同待遇就懂了!张辽投降曹操时,被曹操封为中郎将,关内侯,而张郃投降时,被曹操封为偏将军,都亭侯,从这份待遇来看,很明显张郃更厉害!然而在加入曹营后,张辽的发展却更为顺畅,他凭借自己敢打敢冲的特点,很快就为自己正名了,摆脱了众人对他的歧视,赢得了大家的尊重,而张郃却直到诸葛亮北伐时期,才为自己正名,从二人的发展轨迹来看,很明显张辽更为厉害!
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留言讨论哦!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资治通鉴》)
张郃和张辽谁更强一些?
前面我写过一篇文章分析说明五子良将的强弱能力。接下来我把于禁乐进徐晃三个人去掉,只分析下张辽张郃二人。
先说张辽
第一,张辽善于观察,仔细分析,制定解决方案。
这一点可以参照张辽平定东海郡昌豨之乱。张辽和昌豨都是吕布旧将,下邳城吕布覆灭后,张辽投入了曹操麾下,昌豨却不愿投降,于是张辽率军前来平叛。张辽通过观察发现,每次张辽巡视东海城的时候昌豨都盯着他看,似乎有话要说,而且昌豨只是守城,并不出击,也不放箭。张辽仔细分析了昌豨这一系列反常的行为,认为昌豨肯定是想投降,但是却怕曹操落井下石杀了他,所以心有顾忌犹豫不决。于是张辽决定自己单人独骑进城劝降,果然事情圆满解决,昌豨投降了曹操,皆大欢喜。虽然时候曹操责备张辽身为大将不应该孤身犯险,但我却不这么认为。张辽通过观察,仔细分析,才得出结论,并且制定了解决方案。这才敢进城劝降的,否则他怎么敢孤身犯险呢!
第二,张辽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时机。
逍遥津之战天下闻名,三国迷们肯定都知道。张辽的辉煌战绩令军事迷们钦佩不已。可是早知道,孙权的十万大军可是真真的这个数据,甚至还要多,合肥城的魏军只有7000余守军,实力悬殊太大,而且人心不齐。按理说这样的情况恐怕魏军很难守住,但是张辽不但守住了城池,还差点抓住了孙权,把不可一世的吴军打的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这样辉煌的战绩除了其他原因外,还有一条就是张辽善于抓住时机。在这一战中,张辽两次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战机,果断出击,这才取得了这么辉煌的战果。
第一次是孙权刚刚到达,立足不稳,张辽观察发现孙权身边士兵不多,于是连夜挑选了800名勇士,打开城门出击。第二次是吴军久攻合肥城不能克,于是孙权退兵,可是孙权这时候犯了个大错,就是把大军都撤回了逍遥津南岸,自己以及众将带少数亲兵殿后。这样愚蠢的做法再次给了张辽机会,张辽抓住机会立刻全军出击,差点抓住孙权。
第三,张辽的武力十分强悍。
我们看《三国演义》觉得张辽在武艺方面一般般,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可是真正的历史上张辽的武艺非常高。孙权夸甘宁时曾说过“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以匹敌也!”说明孙权在比较东吴武将的武力时,总是以张辽为参照标准,他认为东吴只有甘宁能匹敌张辽。这变相说明张辽武艺非常高。逍遥津之战张辽第一次出击时直接两刀干掉两个吴将,其中有一个还是东吴十二虎臣之一的陈武。后来干脆直接边杀人边高喊自己是张辽,这就太嚣张了,完全没把吴军放在眼里嘛!大呼自己的名字,那不就是在吸引火力吗?可见张辽一点都不害怕。对自己的武艺充满信心。
第四,张辽心胸宽广,为人大度。
这一点还是参照逍遥津之战。逍遥津之战前合肥城的魏军是一盘散沙,张辽,李典,乐进三个大将谁都不服谁。虽然曹操任命张辽为主将,李典乐进为副将,但是老实讲,这两个将领实力完全是跟张辽差不了多少,而且两个人都是曹操的“老人”,所以他们肯定不服张辽。在这种你不服我我不服你的团队中,怎么能协同作战呢?于是张辽在战前进行了动员,表示了自己大公无私的胸怀,令李典乐进二人惭愧不已,三个人之间也因张辽的大度而和好,一盘散沙被张辽拧成了一股绳,这才能协同作战,大败吴军。
以上是他的个人能力。另外,张辽的官职是前将军,一直以来都是镇守魏国东南界,震慑东吴。并且是病死的,属于善终性质的。吴国是谈张辽色变。
再来看张郃
第一,张郃属于智将类型的武将,官渡之战前曾经屡次向袁绍出谋划策,可惜袁绍不能采纳,最终张郃和高览弃袁绍投靠曹操。曹操十分高兴的迎接了二人,并且说了一句“二位将军来投,有如微子去殷,韩信归汉!”微子是谁大家可能不知道,但是韩信不会有人不知道吧?曹操这么评价张郃充分说明了张郃是一员足智多谋的将领。
第二,张郃武艺也很高。
我们看《三国演义》恐怕把张郃贬低的成了无能之辈,因为他总是战败,甚至有一次被张飞打的一个人步行逃了回去。这就太狼狈了,也太丢人了,对于一个将领来说,这简直是奇耻大辱。
但是不得不说,这只是演义,不是历史。历史上的张郃并没有屡次战败,有几次被打败是因为对方是超一流的能量,比如马超,比如张飞,比如赵云。张郃能打的刘备诸葛亮胆战心惊不是吹的。这都是真刀真枪打出来的威风。
第三,张郃屡败屡战,从不放弃。说实话,这是我认为张郃最好的品质。
对于一个将领来说,屡战屡败是一种耻辱。汉高祖刘邦屡败于项羽,以至于后面他都不愿意再亲自带兵了,干脆交给别人来带。张郃也是如此,张郃是屡战屡败,而又屡败屡战。他从没放弃过。所以虽然他数次战败,但是他的对手却丝毫不敢轻视他。
以上是张郃的个人特点。另外,张郃在曹操时代官职很低,比不上五子良将中任何一人。他的征西车骑将军是曹睿时代才封给他的。张郃于公元229年被司马懿逼迫追击诸葛亮,在木门道遇到伏击,膝盖中箭而亡。这只能算战死了。
综合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张辽不管是个人能力还是官职还是是否善终方面均强于张郃,所以结论就是张辽强于张郃。古人把张辽列于武庙中而张郃未能进去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张郃也是一员十分有能力的将领。他能跟张辽一起入选五子良将足以说明张郃的能力很强。不管怎样,他们都是曹魏的肱股之臣,擎天之柱。正是有了他们,才能成就魏武帝挥鞭平天下的豪情。
以上是我的个人看法,欢迎大家提出不同意见。
张郃和张辽谁更强一些?
可以比较一下两人的战绩:
一、张辽 ,字文远。 官职:前将军、征东将军、晋阳侯 ,与乐进,于禁,张郃,徐晃并称曹魏的“五子良将”。
单挑战绩:
1 夏侯惇――无结果
2 张郃 —— 四五十合不分胜负
3 🚩️蒋奇 —— 措手不及,被张辽斩于马下
4 袁尚 —— 不三合,架隔遮拦不住
5 🚩️沮鹄 —— 战不三合,鹄大败,辽追赶,鹄应弦落马
6 🚩️冒顿 —— 辽拍马斩冒顿于马下
7 黄盖 —— 一箭射黄盖下水
8 太史慈 —— 七八十合,不分胜负
9 凌统 —— 斗五十合,不分胜败
死亡原因:被丁奉一箭射中腰部,回到许昌,箭疮迸裂而死。
二、张郃, 字儁乂 官至:车骑将军 ,曹魏“五子良将”之一。
单挑战绩:
1 张辽 —— 四五十合不分胜负
2 赵云 —— 1,三十余合,张郃拔马败走
3 赵云 ―― 2,约十余合,云不敢恋战(救阿斗)
4 赵云 ―― 无详细结果
5 🚩️杨昂 —— 两个交手,被张郃杀死
6 马超 ――二十合后,张郃败走
7 庞德 —— 数合诈败
8 张飞 ——1, 三十余合
9 张飞 ――2, 三五十合
10 张飞 ――3, 十余合
11 黄忠 ――二十余合
11 关兴 —— 十余合
12 魏延 —— 十合,魏延诈败
死亡原因:木门道中伏,膝盖上中了一箭,被射死。
单挑战绩对比:
张辽共参加战斗9次,完胜4次,杀死3人,平局3次(张郃,太史慈,凌统),无结果1次(夏侯惇),无败绩。
张郃共参加战斗12次,完胜1次,杀死1人,平局1次(张辽),完败2次(赵云,马超),是曹魏阵营中唯一一个与蜀汉五虎将中四人交手皆全身而退的人。
分析一:
两人有直接的交手,打平了。单挑能力应差距十分微小,张辽单挑战绩要胜于张郃,而张郃多次与狠人(张辽,赵云,马超,张飞,黄忠,魏延)对战,曾与六大高手对决,是三国演义中绝无仅有的一个人,经历更加丰富。
两人领兵战绩对比:
张郃一般情况下,是做为前锋式的将领,做为师级指挥官使用,主要是对蜀军做战。瓦口关败于张飞,葭萌关败于黄忠和严颜,又设计差点俘虏了黄忠,被赵云救走。刘备认为张郃能力远超夏侯渊。后与诸葛亮所部多次对战,曾经攻取街亭,破坏了诸葛亮的军事计划,被诸葛亮所忌惮。
张辽是被曹操做为独当一面的重将使用,主要用于对吴军做战方向。与吴军的对峙中,多次以少胜多,获得巨大战果,威震东吴。
分析二:
张郃概念上应类似于主力师师长,做为箭头部队使用,战绩有胜有败,与他所逢敌手太过强大有关。
张辽概念上应类似于大军区级首长,做为方面军司令使用,战绩辉煌,很好地完成了战略任务。
综上所述,结论:
若论单挑武力值,两人相当,而张郃的作战经验要远胜于张辽。
若论领兵打仗能力,张辽无疑要比张郃的作用更大,战略眼光更加高超。
总体评价:张辽要胜于张郃。
张郃和张辽谁更强一些?
这两位大将放在一起比较很有意思,他们都姓张,同为曹魏名将。无独有偶的是:他们的死法也几乎是一模一样,都死于弓箭之下。
张辽和张郃都曾经是所向披靡的一代名将。他们一个曾经杀得孙权提心吊胆,杀得东吴小儿夜间不敢啼哭;一个打得刘备和诸葛亮十分忌惮,深以为患。
张辽和张郃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是降将。张辽原来是吕布的部将;张郃最早是袁绍的手下。
但是,他们投降曹操的过程却大相径庭。张辽的和吕布兵败后一起被曹兵擒拿的,张辽誓死不降,曹操一气之下欲将他斩首示众。刘备和关羽苦苦求情,关羽甚至低下了他高贵的头颅,给曹操下跪求情,曹操才免去张辽的一死。
俗话说得好:“男儿膝下有黄金。”张辽尽管个人是视死如归的,但是他又怎能看着好友云长为他而长跪不起,就投降了曹操。所以说,张辽的“投降秀”真的是无与伦比的。
而张郃的投降却显得黯然失色多了。张郃在袁绍尚未大败,刚刚有所不利的情况下,就选择了主动去投降曹操,怎么看都有点趋炎附势,卖主求荣的味道。
当时河北四庭柱中的前两位颜良、文丑都已经战死,张郃在袁绍诸将中也开始排名第一。所以,张郃的改投曹操不见得就是一件好事。到了曹营,张郃无论如何努力也不可能超越曹仁、夏侯惇、曹洪、夏侯渊、曹休等曹氏宗族的大将。难道张郃看不到这一点,还是他有不得已的苦衷?
好了,在他们的投降问题上,我就不浪费时间了。我们再看看他们投降曹操以后的主要战场表现吧。先看看张辽:
第一、和关羽一起参加白马之战,并协助关羽斩杀颜良。这看似是关羽的功劳,其实张辽在此战中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再者,关羽的“降汉不降曹”也离不开张辽在曹操和关羽之间的来回奔波大力斡旋。
第二、官渡之战,立下汗马功劳。
此战,他曾经大战张郃,不分胜负。攻打冀州的战斗中,射死沮授之子沮鹄。
第三、在曹操北伐乌桓的战役中,斩杀乌桓首领踏顿,大破五万乌桓军队。
第四、赤壁之战,曹操战败北逃,张辽一路上大战张飞,大战赵云,护驾有功。
第五、收复江夏诸县。
第六、合肥之战,带领八百士兵,大破孙权十万大军,威震逍遥津。
这一战是张辽军事生涯的巅峰之战。孙权带领十万大军攻打合肥,大战一触即发。而张辽的两位副将李典和乐进却态度消极,张辽对他们进行了耐心的动员,两人深受感动,就决定和张辽齐心协力迎战孙权。
张辽就在逍遥津埋伏,让乐进诈败诱敌深入。等孙权渡过必经之路小师河的小师桥后,切割了孙权的部队,把孙权、甘宁、凌统等带领的先头部队,切割包围于小师桥北岸。李典、乐进也杀回。孙权大败亏输,在凌统、甘宁的奋力死战下得以乘船渡河逃脱。而留在北岸的士兵尽被杀死。《三国演义》第六十七回《曹操平定汉中地、张辽威震逍遥津》是这样写的:
凌统所领三百余人,尽被杀死。统身中数枪,杀到桥边,桥已拆断,绕河而逃。孙权在舟中望见,急令董袭棹舟接之,乃得渡回。吕蒙、甘宁皆死命逃过河南。这一阵杀得江南人人害怕;闻张辽大名,小儿也不敢夜啼。
这一战,张辽从战前动员,到战役部署,到最后把孙权切割在小师河北岸,环环相扣,堪称完美。
曹魏的首任皇帝曹丕对此战的评价是:“张辽以八百破敌十万,自古用兵未有之者,真古之召虎也!”
张辽在将才济济一堂的曹魏集团,能够抓住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军事才干,实属不易。因此,张辽能够名列武庙七十二将之一,也是实至名归的。
张郃的表现似乎就不如张辽这样精彩纷呈。我们再来看看张郃投降曹操以后的军事生涯吧。
第一、穰山之战,大战赵云三十合败。赵云杀出重围。
第二、潼关之战,大战马超二十合败于马超之手。
第三、参加赤壁之战,并一直在曹操身边保驾护航。曾力敌张飞。
第四、参加汉中之战,并斩杀蜀将雷同。
第五、宕渠山大战张飞。
这一战,虽然张郃以失败告终,但是张飞赢得无比艰难。张飞和张郃斗智斗勇,相持不下两个多月。最后张飞在魏延的配合下,才打败了张郃。此战过后,刘备、诸葛亮都对张郃心有余悸,把张郃视为蜀中的第一大患。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诸葛亮和刘备的担心并不是空穴来风。张郃在后三国时期,无敌于战场之上。他在战场上往来冲突,无人能挡,使得诸葛亮头疼不已。最后诸葛亮煞费苦心,设局杀死了张郃。
第六、张郃作为司马懿的先锋,在司马懿街亭大捷时居功至伟。
在争夺街亭要道时,魏延曾一度想要再夺回街亭,但是又被张郃引诱出来,遭到了司马懿的埋伏,险些命丧沙场。我们看《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
魏延挥刀纵马直取张郃,郃回军便走。延驱兵赶来,复夺街亭。赶到五十里,一声喊起,两边伏兵齐出:左边司马懿,右边司马昭。却抄在魏延背后,把延困在垓心。张郃复来。三路兵合在一处。魏延左冲右突,不得脱身,折兵大半。
危机时刻,大将王平赶到,救出魏延。
此战,司马懿和张郃名气大震。就连曹魏的大都督曹真都嫉妒眼红,赶紧派来郭淮参战,也来分点功劳。
总得看来,张郃在取得的一次大胜利中不是军事主官。所以张郃的军事成就不如张辽辉煌。
另外张辽在三国早期,五虎上将、许褚、徐晃、夏侯惇、曹仁等等一流高手林立,曹魏集团也是名将荟萃的形势下取得的逍遥津大捷。
而张郃纵横疆场之时,上述大将均已去世,整个三国将星凋零的形势下,才得以呼风唤雨威震沙场。从这个角度考虑,张辽也比张郃高出一筹。
“骅骝日千里,亦在御者功。向无造父能,乃与凡马同。”
张辽和张郃都是史上有名的大将。他们的功成名就离不开他们的主公的赏识和重用。所以说,曹公的知人善任确实是不同凡响、冠绝天下的。张郃、张辽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并且为此奋斗终生,有进无退,他们也算是不枉此生了!
张郃和张辽谁更强一些?
这俩人都是魏国名将,也都是帅才,但一定要分个孰强孰弱的话,在我心里是张辽略强于张郃。
首先,张辽的名气要比张郃要大,张辽作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为历代所推崇,张辽威震江东,声名大噪,还留下了“张辽止啼”的民间传奇典故。张郃的名气在三国时期很大,为帅谨慎小心,做事严谨,但在整个历史上来说名气还是较小的。
其次,张辽应该比张郃要更勇猛,张辽曾亲自率800将士冲击孙权的十万大军,打到了孙权的主帅旗下,令孙权闻风丧胆,吴军看见张辽溃败而逃。后以七千之众大破十万大军,差点活捉孙权,威震天下。曾为救被围部下,几次再次杀进敌圈救部下,斩杀“江东十二虎臣”之一的陈武,这种勇猛程度我觉得不下于赵子龙了。张郃用兵巧变、善列营阵,主要以用兵出名,论武力曾败于张飞之手。张辽是和兵将去冲锋,而张郃是用兵。比起这种身先士卒的勇猛来说张郃还是比张辽差的。
然后就是带兵和功劳了,张辽不用多说了,带兵解合肥之围,威震逍遥津。镇守合肥多年,并多次击退孙吴的进攻。有张辽在,曹魏基本不用害怕东吴。张郃的主要功劳是随曹操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但这些都是都是跟随曹操去打的,而张辽都是一直在合肥独挡一面,张郃唯一次独挡一面则是夏侯渊战死时,张郃代帅,率部安全撤退,并没有张辽那么出色。
所以论名气、勇猛、战功、打仗,张辽都要比张郃要厉害,所以这俩人应该是张辽强一些。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一起讨论历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