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为何被称为唐朝战神?

他并没有流传出什么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奇谋诡术或经典战役。

战神,就要对得起"神"字。

唐朝是个将星闪耀的时代。可是能称作战神的,只有李靖。因为只有他,对得起“神"字。

1.第一个神,就是以最短的时候,完成最艰难的任务。观李靖生平几战。统一战争中,平定江淮和荊楚,都是一马平川,需知,这两个地方是北方政权统一过程中很难搞的地方。可是,李靖先是奇袭一胜,后利用烂船顺流漂下造成江陵以克的假象,让敌人援军犹豫,李靖趁着时间差攻下江陵,一举排除了统一战争中常见的难题--跨江而治。在对外战争中,突厥是不弱于汉朝匈奴的存在。仅仅数年前,还能威逼长安,唐高祖甚至称臣于它。可是李靖,也是千里奔袭,一举擒获颉利可汗,轻松逆转大唐边疆环境。几乎是几个月完成了汉朝近百年才完成的事!

第二个神,是大IP的光环效应。由于战功太神。各路网红、大咖来蹭流量。宋朝人做了本兵书,拿李靖出来代言,叫《唐太宗李卫公对》,还入了武经七书。这还不算完,小说家跑出来凑热闹,又是请他去天庭托塔给哪咤当爹,先帮姜子牙打妲己,后帮玉帝打花果山抓孙悟空,又是请他去和红绋女约会,哪哪都有他!

在真实历史上,不劳民而立不世之功;在传说中帮玉帝带兵,这才叫战神!

李靖为何被称为唐朝战神?

大唐第一军神战神一一李靖。

李靖,生于公元571年,卒于649年。李靖原是隋朝将领,效力李唐后,跟随唐太宗李世民东征西讨。李靖长于谋略,精于指挥,善于用兵,是有唐第一名将,是最富盛名的军神,是名副其实的帅才。李靖军事生涯主要杰作有:南平萧铣和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为唐王朝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赫赫战功。

第一,从李靖组织指挥的重要战役看其用兵主要特点。首先,注重出奇制胜。有两个战例最能体现李靖这一用兵特点。在平灭萧铣之战中,当时三峡水位高涨,江路惊险难行,大家都认为应当等长江水位下降船行平稳时再出兵。但李靖力排众议,坚决主张乘险用兵,已收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之效。最终果如李靖所料,萧铣绝然没有想到李靖敢于如此弄险,因而未来得及做任何准备,就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最后只能束手被擒。在北击东突厥时,李靖乘唐军使者正在突厥大营受降,敌人毫无戒备之时,发起突然攻击,一举将东突厥击败,同样也收到了战争奇效。其次,注重猛打猛追。这一点李靖与汉代名将霍去病有得一比。李靖在西击吐谷浑时,敢于深入敌后,敢于远程奔袭。他自鄯州发兵,沿湟水而进,进击青海湖西之伏俟城,之后又一直向西继续奔袭越过柴达木盆地,穷追突厥军队至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真可谓是长区数千里,始终不给敌一点喘息时间,直至伏允可汗被杀,吐谷浑举国投降为止。李靖的这种猛打猛追和长远奔袭,可谓是匠心独运,存乎一心,绝对是战争史上的奇迹,令人叹为观止。

第二,从李靖的《李卫公问对》看其兵法谋略水平。历史上能征善战的武将不少,但既能立功又能立言的武将可谓少之又少,不过也就是孙武,孙膑,吴起,岳飞,戚继光等数人,这之中李靖绝对也算一个。 李靖的军事理论著述十分丰富,主要有《六军镜》《卫国公手记》《韬钤总要》《玉帐经》《弓诀》等多部。然而,十分可惜的是,这些著作大部分已经失传,保存下来的主要就是记载李靖与唐太宗李世民讨论用兵之道的《李卫公问对》。《李卫公问对》属于武经七书,被奉为历代兵学之经典。 李靖首创纵队战术理论,他对这一战术的创立和运用要比西方早1000多年;李靖首创交互掩护、逐次撤退的战法,这是战场上与敌脱离接触非常有效的战法;李靖对阵法也颇有研究,他创造了有名的六华阵法。从以上这些看,李靖不愧为军事理论大家,不愧为兵法大家。

第三,从李靖凌烟阁排名看其为大唐建立的卓越功勋。李靖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八(著名的好汉秦琼只排在最后一位,即第24位)。前几名中,长孙无忌、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为文臣,武将之中只有李孝恭和尉迟恭排在李靖的前面。李孝恭是唐朝宗室,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兄。而尉迟恭数次救过李世民,又是玄武门之变参与并立大功者,故而排在李靖之前。所以,尽管说李靖排名第八,但也算是很靠前的了。有一种说法,唐朝开国有三大功臣,即房玄龄、杜如晦、李靖;而玄武门之变有五大功臣,即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所以,仅从为大唐东征西讨、开疆拓土、强军兴军上,李靖绝对是第一号的功臣。而从集立功、立言、立德于一身,配享武成王庙,位列十哲,李靖又绝对是历史上颇负盛名的军神战神,颇负盛名的兵圣大家。

编辑

李靖为何被称为唐朝战神?

  

  古人对于历史的了解,大多源自各种评书演义。李靖能够成神,一个重要原因,是早在唐朝民间就有李靖的许多神话流传。

  这个神话被记载在《太平广记》中,后来又被记载在《隋唐演义》中,因此传播甚广,影响颇大。

  相传李靖还未成名时外出游学,有一天晚上错过了旅店投宿时间,找了很久,才找到一个大户人家敲门,说借宿一晚明日就走。

  那户人家的丫头说,家中男主人不在家,不方便留客。是李靖苦苦哀求,女主人方才同意。

  半夜李靖从梦中惊醒,听到外面有女子啜泣声音,他出房查看。见到一个老妇人(女主人)正在哭泣,她告诉李靖,自己家不是凡人,而是龙神,丈夫与孩子都出门未归,此刻天庭却下了敕命,要前往某地降雨。自己不知如何应对,因此哭泣。

  李靖为人仗义,于是就说自己愿意相帮。老妇人就牵来龙马,告诉李靖如何降雨。

  李靖骑着龙马腾空而起,他一路行云布雨,很是顺利。当经过某个地方时,李靖想起数日前到达,见那里十分干旱,于是将下三点雨水,擅自改成十三点雨水。

  等回到山林中宅院,却见到里面灯火通明,竟然有人正在鞭打老妇人。

  原来,方才李靖擅自增加下雨点数,导致那个地方洪水泛滥,百姓遭殃,因此天庭下诏严惩龙婆。

  李靖十分羞愧,老妇人受刑完毕,却安慰李靖。等李靖远行时,老妇人提议送个丫头给李靖。一个丫头文静,一个丫头威武。李靖爱武不爱文,又不敢贪多,就说要威武的丫头。

  不一时,李靖带着威武的丫头离开府邸,没走几步,那处宅院就化为烟云。跟随的威武丫头也消失不见,变成了一卷天书,里面记载的都是如何行军布阵的秘诀。

  因此种种,世人都认为李靖之所以能封侯拜将,建功立业,是因为得了龙神天书。

  后来,李靖会被神话成托塔李天王,也与他早年这段神话故事有关。

李靖为何被称为唐朝战神?

李靖,字药师,他是唐朝杰出的名将,他投靠李唐后,为李唐立下汗马功劳,因功被封为卫国公,同时他又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李靖去世后,谥号为景武,后来到唐玄宗时期,李靖以他军事上的成就和地位,得以配享武成王庙,位列于十哲。同时李靖也被称为唐朝的战神。

那李靖为什么会被称为唐朝战神呢?

战神就是指军事方面上的能力和成就,李靖文武双全,特别是他军事上的成就,对大唐的建立、巩固和开疆扩土上都有极大的贡献。

李靖在大唐平定萧铣、辅公祐、功灭东突厥、大破吐谷浑不仅立下大功,也显示出他杰出的军事才能和实力。

李靖文武双全,一生封相拜将,他不仅有很强的实战能力,而且他还以作战的经验,在古代军事思想和兵法理论的基础上,又著作很多兵书,他写的《李靖六军镜》等多部书虽然如今已经失传,比如《李卫公兵法》原书就已经失传。但后人撰有《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并且在北宋时期被列入《武经七书》之中。可见他的军事能力和地位。

李靖不仅有很强的实战能力,而且又有很高的军事理论素养,所以他被称为唐朝战神也是实至名归的。

李靖因功劳和地位,虽然后来去世了,但仍然受到推崇,唐玄宗时期,李靖得以配享武成王庙,并列入武庙十哲之中。后来李靖又得以配享唐太宗庙廷。在唐德宗时期,唐德宗评定之前的功臣,评定李靖等三十四人为功臣上等。

在北宋宋太祖时期,宋太祖又为李靖等前代功臣特意设置守冢之人。同时他又位列于宋朝设的古代七十二名将之中,和《百家将》之中。在明朝明太祖时期,朱元璋选三十七人配享历代帝王庙,李靖亦位列其中。可见李靖的军事地位和成就是深受后世认可的。

李靖为何被称为唐朝战神?

李靖在唐王朝的统一战争和对外战争中都立下赫赫战功,尤其是对外战争有着极其出色的表现,取得的战争成果十分巨大,奠定了唐王朝数百年盛世版图的基础。

唐太宗即位之初虽然中原战事已经结束,但是常常受到外族的侵扰,尤其是强大的东突厥。唐太宗即位不到一个月,东突厥的颉利可汗就带了十多万铁骑过来给李世民“贺喜”,一度打到长安城只有40里的渭水边上。后来李世民搜刮尽长安城的金银珠宝才勉强将颉利“送走”。可见当时东突厥已经严重威胁到唐王朝的存亡了。后来东突厥发生内乱,李世民乘机派出以李靖为统帅的十多万精兵猛将去攻打东突厥。李靖率领精骑突袭东突厥后方很快获得胜利。唐太宗听说后十分高兴:“以前汉代李陵率军五千而被匈奴俘获;李靖以三千轻骑就拿下敌军后方,威震北方,真是自古以来少有的成功战例。”李靖取得大胜后依然保持着冷静,他知道这场大胜不能彻底解决东突厥问题,果断和手下大将各带10000精兵发动突袭,成功之后不断追杀敌方残军直到颉利被手下献给唐军。一度十分强大的东突厥就这样灭亡了。这一仗使唐王朝在西北各族的威望大大提高。

除了东突厥,鲜卑的一支土谷浑也不断骚扰唐王朝。李靖率军深入土谷浑腹地,连续击败土谷浑的精锐部队,首领伏允兵败自杀,首领的儿子投降。李靖又为唐王朝进行了一系列对外征战,在这一切的基础上终于有了李唐王朝版图的雏形。

唐朝的繁荣昌盛和李靖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是分不开的。李靖用兵入神百战百胜,后来成为武庙中的“十哲”之一。武庙十哲唐朝就两人,李靖和他的副手李勣。李靖被称为唐朝战神一点也不过分。

李靖为何被称为唐朝战神?

(说历史的女人——第746期)唐朝初年,可谓人才济济,不管文官还是武将都是英才辈出,可以笑傲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今天讲一位大唐开国名将,此人智勇双全,而且十分忠义,他曾经得罪唐朝开国皇帝李渊,有两次都差点被李渊杀掉,但他却不计前嫌,仍忠心耿耿为大唐效力。他曾进行了一次比诸葛亮的“空城计”更神的一次发挥,用“空舟计”打了一场漂亮仗,为李渊为大唐的统一,灭了一个国,成为一代军神,被后世广为传颂。欲知此人是谁,又有什么能力灭掉一个国家,本期分解。

一、他被认为有孙武之才、王佐之才

此人就是名震古今的大唐第一军神李靖。

李靖(571-649年),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人。他出生于官宦之家,祖父李崇义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诠官至赵郡太守。李靖自幼聪慧异常,而且长相英俊,颇受人喜欢。在家庭的熏陶下,他从小就有“文武才略”,胸怀大志。

李靖虽读书用功,但并不像祖父或者父亲那样热衷于仕途,他曾对父亲说:“大丈夫遇到圣明的君主和时代,应当建立功业求取富贵,何必做一个读书人。”言外之意,他不只是想当个普通的朝廷官员,而是有更大的志向,是胸怀天下的。李靖的舅父是隋朝名将韩擒虎,他当然也就以舅父为榜样,不仅学文,而且习武。他的志向和才华自小就颇受韩擒虎赏识,认为他有春秋时期的军事家孙武之才。韩擒虎曾与李靖谈论兵法,对他的见解十分佩服,夸奖他说:“可与之讨论孙吴(孙武、吴起)之术的人,唯贤甥也!”

李靖学成之后,期初当然也是在隋朝任职,他先任长安县功曹,后历任驾部员外郎等。他的官职虽然卑微,但其才干却闻名于隋朝公卿之中,吏部尚书牛弘称赞他有“王佐之才”;隋朝军事家、左仆射杨素也曾抚着自己的座位对他说:“你终将坐到这个位置上!”杨素的预言不错,不过他还低估了李靖,以李靖此生的功绩,已经远远超过了杨素。

不过李靖的出道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是充满坎坷,他成名之前因得罪李渊,差点被李渊杀掉,而且是两次。

二、李靖有两次都差点被李渊杀掉

隋朝大业(605年-617年)末年,李靖任马邑郡(今山西朔县)丞。他曾随李渊参加同突厥的战争,所以李渊也算是他的老上司了。那么李渊为何要杀他呢?

隋朝末年,为反抗隋朝的暴政,天下群雄并起。河南有翟让、李密的瓦岗起义军;河北有窦建德起义军;江淮则有杜伏威、辅公祏的起兵等,虽不像评书里形容的十八路反王,但也真正是天下大乱了。当时身为隋朝太原留守的李渊也有天下之志,他暗中招兵买马,伺机而动。做为他的部下,睿智的李靖也早敏锐地察觉到他的这一动机,于是一家三代都忠于隋朝的李靖决定,向隋朝朝廷举报李渊谋反。

这在当时,对于李靖来说是应该给予肯定的。忠君报国,也是做臣子的本分。李靖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囚徒,前往江都,准备向隋炀帝告密。但当他到了京城长安时,关中已经大乱,因道路阻塞而未能成行,他就滞留在长安了。不久,李渊于太原起兵,并迅速攻占了长安,当然也俘获了李靖。

满腹经纶的李靖,感到自己壮志未酬,不甘心就这样死去,于是在将要被斩时,像当年的韩信一样大声疾呼:“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

李渊为之一惊。李世民听到李靖的话后,也十分赞赏他的才识和胆气,于是向父亲替李靖求情,李靖才被李渊释放。同军神韩信差点被杀的经历相似,李靖也是差点被杀;也跟韩信一样,李靖侥幸未死,不久,他便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

公元618年五月,李渊建唐称帝,册封李世民为秦王,李世民担负起统一天下的重任。620年,李世民统帅大军讨伐占据洛阳的王世充,李靖跟随前往。此战是李世民一生中最神勇的一次发挥,也是大唐统一天下最重要的一次战役,它一举打垮王世充和窦建德两大割据势力,奠定了大唐的基本版图,就是占领了大片的中原及华北地区。故有不少人认为,此战也奠定了李世民的大唐第一名帅的地位。不过此说尚有争议,因为更多的人则认为李靖才是大唐第一帅才。

李靖在这场战争中本来是随李世民出战的,但当时已经人到中年的他没有什么出彩的发挥,倒是20出头的李世民把其军事才能发挥到了极致。不是李靖水平不行,是因为他太行了,太受李世民器重了,于是李世民跟他来了一次分工。李世民重点负责中原和北方战事,而李靖被调到南方,担负起统一南方的重任。也是这一明确的分工,终于让李靖在人到中年时期真正走向历史舞台,开始了他辉煌的一生。今天咱们主要讲的就是李靖被调到南方战场上,进行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战,也是奠定他大唐军神地位的第一场重大战事。

在讨伐王世充之战刚开始,李世民就跟李靖分开了。因为当时的中国还是一盘散沙,除北方的王世充、窦建德等外,南方还有一些割据势力,比如南梁。南北朝时的梁朝本来在公元557年已经灭亡,被陈朝取代,但是到后来,梁朝皇室萧氏又在北周的支持下建立后梁,不过一直没有什么实力,到587年再度被隋朝废掉。到了公元 617年时,天下再次大乱,梁朝的后裔萧铣再度在江南复辟,史称南梁,国土东至三硖,南尽交址,北拒汉川,统兵四十余万,其势不可小觑。李渊为了统一中国,必须要灭掉它。所以在620年,李渊命赵郡王李孝恭为主帅讨伐南梁萧铣,李靖便被调离北方战场,来协助李孝恭。

期初,萧铣派兵溯江而上,企图攻取唐朝峡州(今湖北宜昌)、巴、蜀等地,被峡州刺史许绍击退,于是退守荆门城。李靖是先赴夔州(今重庆奉节),开始了他讨伐萧铣的历程。

李靖率数骑赴任,在途经金州(今陕西安康)时,遇到蛮人邓世洛率数万人叛乱。当时的庐江王李瑗在讨伐邓世洛时,连吃败仗,于是李靖赶到,为李瑗出谋划策,他牛刀小试,一举击败蛮兵。之后李靖通过金州,抵达峡州。这时,由于萧铣军队控制着要塞,使李靖之行再次受阻,迟迟不能前进。于是李靖又遭遇坎坷,差点再次被高祖李渊杀掉。

李渊一是心急,二是心中对李靖曾揭发他谋反心存芥蒂,所以就以李靖滞留不前,贻误军机为由,秘密诏令峡州刺史许绍将他处死。但有识人之才的许绍爱惜李靖的才干,为李靖说情,李靖这才免于一死。

然后李靖开始正式在李孝恭麾下效力。不久,开州蛮人首领冉肇则叛唐,率众进犯夔州,李孝恭出战不利,李靖则率八百士卒袭击其营垒,大破蛮兵,一战而杀死冉肇则,俘敌五千多人。当捷报传到京师时,被李渊大赞,李靖从此彻底得到了李渊的信任。

三、反败为胜,攻陷夷陵

621年正月,李靖对攻伐南梁萧铣政权提出建设性意见,受到李渊重视,于是任命李靖为行军总管,兼任李孝恭的行军长史。李渊又以为李孝恭不太精通军事,又让李靖主管军事,李靖实际上已成为三军统帅。李靖组织人力和物力大造舟舰,组织士卒练习水战,做好攻打南梁的准备。这年九月,李渊命李孝恭、李靖统军自夔州顺流东进;又命李瑗统北路军,田世康统南路军,周法明统东路军,四路大军分头并进,一齐杀向南梁都城江陵,志在一举消灭南梁。

时值秋天雨季,江水暴涨,流经三峡的涛涛江水狂奔而下,南梁国主萧铣以为水势汹涌,三峡路险难行,唐军不敢东下,遂休养士兵,不加防备。唐军将士面对长江大浪也大都望而生畏,请求待洪水退后再进兵。但李靖以他超人的胆识力排众议,说:“兵贵神速,机不可失。如今军队刚刚集结,萧铣还不知道,如果我们乘江水猛涨时顺流东下,快速出兵江陵,乃是兵家上策。这样即便萧铣得知我将出师的消息,仓促调集军队,也为时已晚,如此擒获萧铣,可一举成功!”

李孝恭听取了李靖的建议,遂率战舰二千余艘,沿三峡顺流东进。由于萧铣毫无防备,唐军连破荆门、宜都二镇,并乘胜前进,十月即抵达夷陵(今湖北宜昌)城下。

这时,萧铣麾下的猛将文士弘率数万精兵,驻守在附近的清江。李孝恭大兵一到,就想出击。李靖劝告他说:“文士弘是萧铣的健将,其士卒精锐骁勇,现在荆门刚刚失守,他把精锐兵力全都派出来迎战,这是救败之军,以哀兵出战,恐怕锐不可挡。我们应暂且把战船停泊在长江南岸,不与敌人交锋,等到他们士气衰落,然后出击,定能破敌。”

但由于唐军接连的胜利,使李孝恭被胜利冲昏头脑,低估了敌人的力量,没有听从李靖的劝告,遂命李靖留守军营,自己亲自率兵出战。果不出李靖所料,李孝恭此战大败。此时,验证李靖能力的时候到了。本来唐军在战斗中已经失败,可他偏偏要扭转这个战局。李靖看到了机会。

因为敌将文士弘获胜以后,得意忘形,对军队不加管束,纵兵四出抢掠,致使军队大乱。李靖见机行事,趁敌军到处抢劫没有防备之时,迅即指挥唐军对之突然袭击。文士弘措手不及,结果被唐军打得落花流水,一败涂地,被杀及溺水而死者将近万人。唐军转败为胜,获得舟舰四百余艘。能在失败后,迅速扭转颓势,夺取胜利,李靖确实高人一等。

四、李靖用“空舟计”大破江陵,为大唐灭了一个国

兵法有云: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疑兵计向来是兵家必用之计。比如三国时赫赫有名的空城计,诸葛亮一计吓跑司马懿的大军,可谓有一两拨千斤之妙。事实上空城计做为一种军事谋略,很早就有,比如春秋时期就被人用过;即便在三国时期,赵云和文聘也曾使用过。熟读兵法的李靖当然也不在话下。不过这里李靖并不是用的空城计,而是类似于空城计的一种疑兵之计,被后世誉为“空舟计”,简直比诸葛亮的空城计发挥的更神,因为诸葛亮只是吓走了司马懿,而李靖则是利用空舟计灭了一个国,即南梁。

话说唐军攻下夷陵之后,李靖决定一鼓作气拿下南梁都城江陵,灭了萧铣。所以他率轻骑五千为先锋,李孝恭率大军继后,唐军马不停蹄,直奔江陵。南梁名将文士弘战败以后,萧铣非常恐惧,这时他派人在江南大量征召士兵,组织援军,准备跟唐军决一死战。

李靖早料到萧铣要征兵或者找援军,所以才要抓紧时间进攻。果然,当唐军很快到达江陵城外时,萧铣的援军还未到。事不宜迟,立马开战!很快李靖又率军击败萧铣麾下勇将杨君茂、郑文秀等,俘获士卒四千多人。接着又占领水城,缴获了大批舟舰。

此时,李靖用了一奇招。他让人把缴获来的大批舟舰清空之后,抛入江中,让其顺流漂下。诸将对此做法都困惑不解,他们认为缴获的敌船,正好为自己所用,为何却遗弃江中,这不是白白缴获了吗?况且这些舟船漂到下游,让敌人的援军捡到,不又白白便宜了人家?

然而李靖胸有成竹地说:“非也,此乃疑兵之计也!这里是南梁萧铣的地盘,我们是孤军深入,如果攻城未拔,对方的援军到来,我们将腹背受敌,陷入被动,战船再多,又有何用?如今放弃舟舰,使空舟凌乱顺江漂下,敌人的援兵见到了,一定以为江陵已经被攻破,不敢轻易进军。他们必然要往来侦察,如此往返,拖延一下就是一个月。所以我们在他们到来之前一定能拿下江陵,此乃空舟计也!”

李靖的疑兵之计果然奏效,后来长江下游的萧铣援兵见江中到处都是遗弃散落的舟舰,以为江陵已破,都疑惧不前;交州刺史丘和、长史高士廉等将赴江陵朝见时,在行进途中听说萧铣已败,也都到李孝恭营中投降,此是后话不提。

说干就干,李靖把缴获的舟船抛入江水中之后,便下令围困南梁都城江陵。萧铣一看,立马蔫了。他见外无援兵,城内又难以支持,走投无路,干脆省事不打了,于是开门纳降。李靖轻松拿下江陵,率军进城。这时,诸将以为萧铣抗拒大唐,罪大恶极,建议籍没其家财产,用以犒赏官军将士。李靖立即出面劝止,说:“王者之师,应保持抚慰百姓、讨伐罪恶的节义。现在刚平定荆州、江陵,应当采取宽大的政策,来抚慰远近的民心,对方已经投降,我们还要没收他们的家产,就是不义。”

李靖高瞻远瞩,宽宏大度,不贪财宝,这一做法颇得人心,于是江、汉重镇纷纷望风而降。萧铣投降几天之后,有十几万援军相继赶到,听说萧铣已经投降,也都放下兵器不战而降。李靖此次协助李孝恭出师,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即消灭了江南最大的割据势力南梁。

李靖因攻灭南梁立下奇功,李渊诏封他为上柱国等要职。李靖也因此战奠定了他在大唐的第一军神地位。当时李世民在北方,李靖在南方,一北一南,形成“双将”,天下何愁不归大唐囊中!(文/一米暖阳)

参考资料:《旧唐书》《资治通鉴》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