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网友评论杨丽萍“没有儿女是失败的”获得一万多人点赞?

艺术家杨丽萍发了视频,有网友评论她:“没有儿女是失败的”,然后获得了一万多让点赞。 原文:一个女人最大的失败是没一个儿女,所谓活出了自己都是蒙人的,让你再年轻30年,到了100岁,你的容颜难道还能保护30岁样子,即使你再美再优秀都是逃不过岁月的摧残,到了90岁,儿孙满堂那种天伦之乐 没孩子是女人的失败么?

生育是大自然赋予我们每个人生命的权力,没有儿女是不是失败?这是一个主观题,只有当事人才能能够给出答案,其他任何人都不应该,也没有资格对人家杨丽萍的选择做出任何评判。因此,人们可以持有“没有儿女是失败的”观点,但是不应该拿你的观点强加给别人,更不应该让它成为一个社会的唯一价值观。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似乎结婚生孩子就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如果我们能够跳出个人的眼光,从社会的角度去看,人类的生育制度其实是人类种族的延续无法在自然生殖下得到保障后,通过社会手段进行干预的结果。

生育制度是怎么来的?

人类是群居动物,一个人很难离开社群而独活。因此,社会的完整也是个人健全生活的基本条件。

社会的完整的前提,是必须保证社会人口的稳定。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随时面临死亡,这就威胁了社会结构的完整性。要维持社会的完整,就需要人们通过生育,不断地产生新人。但是,生殖是一件损己利人的事情,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生育后代,再加上人类可以在享受性爱的同时,采用避孕的方式,去避免承担生殖的后果。

因此,人类在自然生殖的状态下,是无法保障种族的延续的。这就必须有通过社会手段对人们的生殖意愿进行干预,于是就产生了生育制度。

男女们通过婚姻制度,互相结合成夫妻,再生出孩子,共同把孩子抚养成人。这一套活动不只是自然行为,还是社会的基本需要,这就是生育制度。

然而,光有制度还不够,因为人们并不会心甘情愿的接受制度对自己的约束。让人们心甘情愿的生育,并以此为乐,后来又发明出了一套宗教和世俗的伦理,来强化人们对生育制度的认同。

我们为何会觉得生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在中国,从古至今,如果一个年轻人比他的父亲死得早,“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父亲就会拍打他的棺材,以示对他不孝的象征性惩罚。因为,这个年轻死者的此生和来世,都不能继续担负起照顾父母的职责。

如果这个年轻人恰好是家里的独苗,而且没有生育子女,他的罪过可就更大了。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生孩子,是中国传统社会中,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

当然,孩子如此受到重视,并非是因为人们认为这个孩子将来是一个注定要发挥自己独特潜力的个体,而是因为他(她)长大后能帮助家里干活;是能够传宗接代,从而使家族姓氏得以延续;是能在自己年老后照顾自己,并在自己和老伴儿故去后料理后事。当然,如果这个孩子是男孩的话就更是如此。

所以,在我们中国传统的世俗观念中,生育(主要是为了生儿子)是为了将来儿子能反过来支持他们,并使家庭血统能够无限延续下去。

因此,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男人和女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女人成了社会中最受歧视和盘剥的社会群体。

儒家的纲常伦理是如何压榨女性的,我想不必在此一一列举了吧?估计寡妇成为贞节烈女,剥夺了女性再婚的可能;提倡“女子无才便是德”,以剥夺女人受教育机会的方式,实现男人对女人的“降维打击”,强化男尊女卑的地位。

其中,男人对女人最大的压榨就是告诉她们,生儿育女是一个女人的职责。

这样的观念下,生育并不是夫妻双方处于爱的选择,而且一个家庭必须完成的目标。生孩子更像是一个家庭的KPI考核。生育男孩是给整个家庭传宗接代,生育女孩则是为了让她分担家务,并在将来她的公婆年迈时提供照顾。

久而久之,生儿育女,就成为了世俗社会评判一个女性价值的重要标准。

现代社会应该提倡什么样的生育观?

人类进入到工业社会之后,需要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到生产分工。这就使得这个社会必须让女性接受和男性一样平等的教育。

受教育水平和经济地位的提高,使得的女性权利意识觉醒,并有能力挑战旧社会中对女性来说不平等的世俗观念,女性平权运动也一浪高过一浪。

杨丽萍追求不结婚、不生子的生活方式,是一个现代女性行使自己的基本权力,这也是现代人的基本自由。

我们可以不认同他的这种不结婚、不生育的生活方式,但是,得尊重人家对自己人生的自由选择。

网友“一个女人最大的失败是没有一个儿女”的评价,是拿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强加于人的表现。虽然人家不一定接你吧,但这也是一种粗鲁的行为。

现代人总是标榜自由,却总是忍不住对其他人的自由指手画脚,妄加评论。

在生育面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自由,生不生孩子是我们(夫妻)自己的事情。

选择生孩子,要清楚自己对这孩子有养育的责任与义务,不要只生不养,或者只养不育。

而选择不生孩子,就要考虑好自己是否能够承担年老后没有子女的诸多后果,不要为了标榜、证明自己是现代女性而选择不生孩子。

我们有生育的自由,同时,作为一个文明人也有义务尊重别人的自由选择。这时候,尊重别人,也是尊重我们自己。

如何看待网友评论杨丽萍“没有儿女是失败的”获得一万多人点赞?

我也点赞“没有儿女是失败的”这一观点,当然前提是针对杨丽萍,并不涵盖全体已婚女性。

生育不仅是一个人的事,还承担着社会责任,这是最起码的认知。

国家为什么要开放二胎政策,是因为中国老龄化社会时代已经来临,如果再不取消独生子女政策,不用多,再过20年,中国社会人口结构将会出现极度不合理的现状,那时老年人口急剧增多,而年轻人相对较少。对于养老和国家负担将会非常严重。因此,对于杨丽萍来讲,你身为艺术家可以追求自我,但是却没有承担生育的社会责任,显然从认知上这是有问题的。

追求艺术无可厚非,但是艺术家也有老去的时候,你现在活出美丽,将来老了呢?

中国艺术家何止千万,没见有多少只为追求艺术,而不愿意生儿育女的艺术家。原因很简单,艺术也有传承,如天赋这东西就有遗传性。对于杨丽萍来说,她恐怕真不懂这些,因为他的知识素养也仅限于舞蹈而已。追求艺术本身无可厚非,但是艺术家也有老去的时候,晚年的她,除了衰老和孤独,她还有什么?难道只活在回忆之中?所以说,杨丽的萍的三观世界里,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

当人老了时候,生命的价值恰体现在儿孙绕膝,那样才会有真正的快乐与幸福感。

生育权是法定的权利保障,对于很多传统的女性来说,如果没有生育能力是非常痛苦的,且世风也会给这些女性带来偏见。但是杨丽萍把自己定位为名人,她便可以用现在的名与利光环去蔑视周围的一切,当然只要她心里能承受也可以。但是她还有未经历的生活,那就是老年人儿孙绕膝三代同堂或四代同堂那样的快乐与幸福感。缺少了晚年的快乐,在孤独中一步步走向生命的终点,这绝不是人追求的终极目标。

结束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虽然说选择怎么活是个人自由。但是对于杨丽萍来说,她并未尽生育的社会责任,自然会招来道德上的批判。既然选择了自由,那她就得接受批评的声音,不要有什么愤世嫉俗的想法。

如何看待网友评论杨丽萍“没有儿女是失败的”获得一万多人点赞?

第一次见到杨丽萍,是在九一年。杨丽萍虽过花信,但孔雀舞跳起来,美得一塌糊涂。我第一次近距离的欣赏一位明星,心头溢满了倾慕。看着台湾的一位光头丑星拉着杨丽萍不停地搞怪,恨不能冲上舞台,代替他站在杨丽萍的身边。

这是一个美得像诗句一样的女人,为了自己钟爱的孔雀舞,传说敲断了六根肋骨,一生都没有生养。六十岁的人了,美得像一个小姑娘。

她在云南的居所,布置得像是仙境。杨丽萍慵懒的靠在躺椅上,恍若九天的仙子,美得让人不忍直视。

她有一个养女,叫做小彩旗。有一年的春晚上,小彩旗转了大半夜。据说,杨丽萍的全部心血都放在了培养小彩旗上。

杨丽萍应该不会缺钱。在九寨沟,她和容中尔甲开了一个大剧院,叫做藏迷大剧院。全年表演一个剧目,就是藏迷。讲的是一个藏族的老阿妈,带着一只小羊,去布达拉宫朝圣。一路上,历尽了艰难险阻,终于达成心愿的故事。门票到底是几百已经记不清了,印象中很贵。估计每年分几个亿应该是没问题吧。几个月前去黄山,发现有一个叫做印象黄山的剧目,也是杨丽萍搞的。又是一大笔收入啊。

活了快一个甲子的女人,没有子女的牵绊,没有家庭的束缚,有的是钱。剩下的就是维持躯体的美丽,一个人,居然美过一个甲子,真的好不容易!

如何看待网友评论杨丽萍“没有儿女是失败的”获得一万多人点赞?

个人见解:

对绝大多数的饮食男女而言。无论他的事业多么成功,无论他多么富有,无论他名望多么响亮。

如果。没有经历过恋爱,没有经历过婚姻,没有自已的子女。无论何种原因所致,只要三者占了其一,那么,他的灵魂中就有了一道隐疾。

这道隐疾所带来的痛苦,在表面辉煌的掩盖下,可能别人难以察觉,但自己却一定明瞭。而且,这种痛苦,常常会在午夜梦回之时泛起于心底。

所以,恋爱、婚姻、家庭、子女,就成为人们的必由之路。无论要克服多少艰难困苦,人们都咬牙坚持。

或者,人类社会人口越来越多就是一种极好的诠释。

如何看待网友评论杨丽萍“没有儿女是失败的”获得一万多人点赞?

正因为杨丽萍有着与众不同的思维,才会有不同凡响的收获。有句话叫做“有得必有失”。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杨丽萍对事业的热衷超出对孩子的渴望,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孔雀舞这门艺术,所以才会有孔雀舞唯她独尊的显赫地位。

没有按别人的模式活着,而是按自己的方式活着才是真正的活出了自我。所以我认为没有子女那不叫失败。

关注@雀之灵品味人生 有更多精彩与您一起分享,谢谢阅读。

如何看待网友评论杨丽萍“没有儿女是失败的”获得一万多人点赞?

问一个问题:你愿意不愿意被别人教育或者命令你该怎么活着?或者你愿意不愿意别人可以说话,而不让你说?

在我看来,怎么活着,或者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从事什么工作,结婚不结婚,要不要孩子,都是当事人的权力和自由。前提是不违法,不损害其他人的利益,不以别人的不幸为代价。所以杨丽萍不要孩子,只要她觉得好就行,她又没有到处宣扬大家都不应该要孩子。

你选择怎么的生活是你的事,但是别人有没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权力呢?尤其是面对一个公众人物。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权力。所以我觉得那个发表“没有女儿是失败的”人也挺好,起码她敢于亮明自己的观点,实施自己表达观点的权力。

所以,杨丽萍选择不要孩子,可以,挺好。吃瓜的群众,表达一一下看法,可以,也挺好。

怎么看待“没有儿子是失败的”有1万多人点赞呢?这个更简单。

点赞,表明的是一种支持的态度。起码这1万多人是想要孩子的,这是件好事,因为人类要繁衍,就需要有人担负起这个责任来。有1万多人愿意担负这个责任,这是一件好事。

当然,可能会有人对这种点赞表示不屑,会说,你们比杨丽萍唯一优越的就是有个孩子了吧。这样的观点又如何呢?也是一种观点,也可以说,然后接受人们的评判,或者点赞或者踩,都很正常。

我觉得表达观点就可以了,没有必要互相说服,更没有必要上升到对错的争论或者对错的站队。

我们要接受别人和我们不一样。更进一步的,我们要接受这个世界有鲜花,也有毒草,如果毒草是长在地里,影响了我们庄稼的生长,那当然要拔除它,但是如果毒草没有长在地里,没有伤害到人,那么我们也应该接受毒草。

这才叫世界,也是世界的本来面目,我无法想象如果我们生活在只有牡丹或者玫瑰或者什么别的大家认为好的花的世界里,而把其他的都拔除掉,那样会不会觉得寂寞。生命也好,世界也罢,都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一个社会,如果大家都能在法律的框架内,自由的表达观点,而且能接受和自己不一样的人生选择,更近一步,对和自己的不同的人生选择能够表达善意或者欣赏,那不是一件挺好的事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