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夜生活是怎样的?
以唐朝为例,长安最有名的风月场为平康里,也称“北里”。 平康里,在唐代就相当于今天北京的三里屯。
平康里的姑娘们,都是在官方登基过,有从业资格的。她们主要为达官贵人、官员、最多的是来长安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们提供服务。大多数姑娘都经过了琴棋书画的专业训练,在诗文写作和乐器表演上都颇有造诣。这有点类似于明朝的才女歌姬,或者日本的艺伎。
平康里,代表了风月场高端市场,其他地方,就是些地位低下的普通卖艺女子、买酒女、妓女了。
平康里位于皇城和东市之间的一个坊的东北角,国子监和科举考场都在这个坊里,所以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都在附件租房。那时候,读得起书的大多都会富家子弟。他们闲暇时候,不免到风月场所喝两杯,所以平康里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发展起来。
妓女还是孩子的时候就被卖给了老鸨,年龄相仿的互称姐妹,都管老鸨叫“妈妈”。她们中有穷苦人家的女儿,也有流民乞丐,还有良家女子,家里为了得到聘礼将他们许配给人,然后又被人转手卖给老鸨。总之,都是些苦命女子。想从这行当脱身,必须偿还老鸨当时买她的钱,也就是影视剧中经常看到的“赎身钱”。
唐代妓院的最低消费是1600文,按1000文换1两白银计算,可以买200斗米,10斗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以一般米价1.75元一斤计算,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4130元的购买力,1600文就相当于今天的6000多元人民币,这可不是普通老百姓玩得起的。如果想要乐师服务,那还得单花钱,喝酒一巡要1200文,在第一幅蜡烛燃尽后要付双倍。所以,在唐朝,平康里这样的夜场,一晚上的娱乐就要花费今天的上万元巨资。(其实,和今天的三里屯也没啥区别。)
北里这样的风月场所,诞生了不少爱情故事。唐代传奇小说《李娃传》中描写的是荥阳公子郑生到长安应试,在平安里与名妓李娃一见倾心,后来资财耗尽,被老鸨设计逐出。辗转入凶肆(协办丧事的殡仪铺),靠唱挽歌自给。在天门街的挽歌比赛中,郑生以声情并茂的动人表演为其所在的东肆打败了西肆,却被他进京入计的父亲认出。其父以他玷辱门庭,“去其衣服,以马鞭鞭之数百”与他断绝父子关系,弃之而去。经凶肆同辈搭救,郑生保住了性命,却沦为乞丐。在一个大雪之夜,郑生行乞到安邑东门,被李娃认出。经李娃调护,郑生恢复了健康,并且科举连中,登第为官,与李娃结为夫妇。李娃被封为汧国夫人,郑生也与其父和好如初。
其实,北里之所以吸引官员和士子,是因为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功能,是它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社交场所,使他们能够邂逅知己,卖弄文采,建立未来的政治关系网络。长安的夜幕下,妓女的身体如同男人竞争的场所,而那科举考试,又如同肉体欲望得以实现的场所。肉与欲,名与利,人们在其中,醉生梦死。
古人的夜生活是怎样的?
但是古人偏偏不信这个邪,我们总以为没有电的古代社会是没有夜生活的,但事实证明,年轻人,你还是太天真了!
睡觉
黑灯瞎火又没有娱乐节目,天一黑就睡觉自然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不过别看睡觉这件事挺简单,古人还是写下了许多诗句来表达睡一个好觉的重要性。
首先是一觉睡到天亮型:“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其次怎么睡也睡不着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诗经·关雎》;还有一种更牛,做梦都要笑醒:“惊睡觉,笑呵呵,长笑人生能几何。 ”(韦庄《天仙子》)
古人能把睡觉都写得这么有新意,真是大写的服啊!
花式喝酒
中国人对酒的宠爱也是出了名的,或是一人独坐,清酒一壶,酌饮两三杯,想上三两事,然后昏昏然睡去。或是三五好友一起,对酒当歌,吟诗作对,下棋玩乐,共享这畅快好时光。
一个人喝酒可以吟诵:“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二个人喝酒就变成:“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这一群人喝酒就是:“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开心的时候喝酒,是“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难过的时候喝酒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怀旧》)。当然,喝酒喝狂了,照样唱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所以,还有比喝酒更好的娱乐节目吗?
发呆
额,这个,原来古人也会发呆?俗话说得好,千万不要在晚上做任何决定,因为多半会后悔。现代人发泄情绪的时间一般都在晚上,发个朋友圈、打个电话、发点讯息,第二天醒来,后悔不已。但是古人就不一样了,就算有什么情绪在晚上不表达不快,也大多是书信的方式,这反悔的话也容易得很。
所以古人发呆就发呆吧,人家照样能写出一首诗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原来古人所谓的发呆只是为了聆听万物之声啊,莫名想到了哥尔多·罗杰。
下棋
古代人把下棋叫博弈或者对弈,一听就是文化人的雅趣了。基本上在古代,有学识地位的人都会用下棋来消遣娱乐,同时也锻炼自己全局考虑的能力,增强自己的谋略。
其中最著名的一首莫过于:“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但是还是想给大家介绍另外一首,温庭筠的《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这两句是不是没听过?没关系,它的下面两句是“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嗯,原来如此!
爬楼
首先声明,这个真的不是无聊,实在是古人写晚上爬楼的诗词太多了,重点是每一首都格外伤感。
有“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的孤独;也有“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的宏达;还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的凄凉。
所以如果你想成为一个诗人,就去爬楼吧。
洗衣服
古代没有洗衣机,说起洗衣服一般都是走到河边,拿一根木棒,不停敲打。洗不洗的干净是不知道的,但是这洗衣服的声音还是蛮有节奏的啊。
试想一下,姑娘们结束了一天的繁忙生活,晚上趁着月色一同在河边洗衣,聊聊今天那些老掉牙的新鲜事,也是很有生活情趣的。所以若不是王维真的目睹过这一切,怎能写出“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这般绝妙的句子呢?
逛青楼
怎么说呢,大家可别想歪了,古代的青楼女子大多都是有一技之长的,甚至许多姑娘都是诗词歌赋样样精通。要不然北宋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柳永怎么会在青楼收获一大票的知音(迷妹)呢,以致于其词被传唱得到了 “凡井水边,皆能歌柳词”的程度。
其实我国古代文学真的离不开这些多才多艺的绝色佳人,明末清初的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伟业《圆圆曲》)是缘起青楼名妓陈圆圆。而当时的秦淮名妓柳如是、董小婉、李香君等人的风流故事同样成为千古绝唱。
所以宋朝以前,青楼既可以纯粹是文人的听歌唱曲的聚集地,也可以是后来的妓院。因此诗词中既有“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的伤感,又有“香帏睡起,发妆酒酽,红脸杏花春”(柳永《少年游》)的娇媚。
约会
古代人约会可不像现在这么大胆,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之下,男女为避人耳目,自然不敢轻易见面。所以到了晚上,恋人们才敢偷偷摸摸的跑出来,也是蛮辛苦的。
不信请看“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李煜《菩萨蛮》)为了避免发出声音,还得把鞋提在手上,而那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莫非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地方见”?
读书
古人爱读书,晚间尤盛。虽然照明设施和今天相比,相差甚远。但正因此,更能显出古代文人挑灯夜读的流行与普遍,并且往往一看就是一晚上。
比如“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刘禹锡)”,这份对阅读的喜爱不因年龄而减少, “鬓毛焦秃齿牙疏,老病灯前未废书。(陆游)” 若是看书的时候以虫为伴,也不孤独了吧,如杨万里云“虫声窗外月,书册夜深灯。
这样看来,古代虽然没有电和网,但乐趣也是一点不比今人少啊。或者可以说,正是因为今日的互联网实在太发达,我们晚上也少了很多消遣。无论如何,“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杜秋娘《金缕衣》),有条件的话,晚上多看看书也是极好的。
古人的夜生活是怎样的?
古人的夜生活因为那时没有电,也就没有电源所能带来的好多活动,玩手机、看电视、聊电脑、唱卡拉OK、打麻将等等。所以古人的夜生活是相对现在的人来说是比较少的,比较枯燥乏味的。上层达官富人相对有比较好的照明条件,能做的事也更多,可以聚会、呤诗作对、饮酒言欢、欢歌宴舞,一些上进的就学习读书或学艺、习武。平民百姓的夜生活就少了多,也许三几知已喝点小酒,谈谈心就算好了,而大多都是早早睡觉,为国家人口增长造人去了。
古代青楼也是夜生活的核心,既有歌舞,又有美酒佳人,不管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都是非常喜欢去的,人气远高于现在的夜店。
古人的夜生活是怎样的?
反映一个城市的发达程度,往往可以从这个城市夜生活的热闹和繁华程度来看。
那么,中国古人的夜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想要了解古人的夜生活,我们不得不对封建社会的百姓群体进行划分,农与工,士与商。
封建社会的下层阶级基本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农与工这个阶层,基本上没有多少夜生活,女人晚上会做一些事情,织布,洗衣服,男人白天下地或者去工坊干活都会极度劳累,回来的时候很累了,休息一下也就睡觉了,老人家会给小孩子讲一些故事。有些顺带做一些农活,比如说搓草绳,有些会做草鞋的晚上会做一些草鞋。总得来说农与工这个阶层的百姓夜生活是十分单调的。
至于士与商的夜生活,我们不得不了解一个制度——宵禁。而要说“宵禁”,则必须以宋朝作为分水岭来讲述,即分为宋之前,宋之后。
宋朝以前,古代所有驻有官府机构的城市在晚上都是要实行宵禁的。这是历代法律的严格规定。比如唐朝的法律就规定有“犯夜”的罪名。凡是在“闭门鼓”后、“开门鼓”前在城里大街上无故行走的,就触犯“犯夜”罪名,要笞打二十下。如果是为官府送信之类的公事,或是为了婚丧吉凶以及疾病买药请医的私事,必须要有凭证才可以得到街道巡逻者的同意后行走,但不得出城。一年之间只有元宵节那三天可以享受夜生活,也就跟现代的过年差不多。
因为宋朝时“宵禁”制度被取消了,出现了繁华的夜市。在北宋汴梁,“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耍闹去处,通宵不绝”,南宋的临安同样夜生活丰富,“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在此之中,士人与商人主要是夜生活的消费者与推动者。商人虽然一年之中有小部分事件出差,但是大部分时间还是在享受商人成果,或者扩展社会交际,虽然他们社会地位低下,但是他们有钱,有的商人在晚上的时候继续他的职业目的-赚钱,当然也有商人跟士子们混在一起享受美好夜生活,主要有:
一、群聚作乐
古人晚上聚会,大多是好朋友聚在一起,喝酒、猜谜、下棋等。古人会友,要放松下喝个酒,酒对国人来说,是作乐的必备。高兴喝酒,不高兴也喝酒。古人喝酒,喜欢露天喝,在四面透风的亭子里喝,在河边喝。送别的时候喝,相聚的时候也喝,当然,不能光喝酒,偶尔来点音乐。喜欢音乐,听歌、看舞是古人的家常便饭。白居易就是被贬之后心情不好找朋友出来聚一聚,路遇琵琶女,听小曲听出知音之感,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琵琶行》。当然行诗作词,行酒令也是当时文人们群聚时候的风采。
二、逛青楼
为什么要把逛青楼单独分开呢,古代的士人们逛青楼是对自己社会地位与家中地位的一种表态,士人们为了自己尊严,为了自己的面子,用逛青楼来宣示自己,有结伴成群的,也有单独去找乐子,逛青楼成为一种家常便饭,许多当中的他们还能和青楼的姑娘们成为很要好的小伙伴。柳永去世的时候,没钱买棺材,还是青楼的小伙伴凑钱葬了他,真是无青楼,不夜晚啊。
三、挑灯夜读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一个读书如此重要的封建社会,挑灯夜读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中了秀才的想中举人,中了举人的想考进士,人人都想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所以竞争力极大,即使是晚上的照明设施不方便,也不能阻挡读书人读书的脚步的,刘禹锡作诗道“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这恐怕就是积极向上人之心的真实写照吧。
因此,古代夜生活的浪漫是留给那些有钱、有地位的士人的,放浪形骸的生活从来就没有关照过封建社会的底层人民,他们只是每日为生活奔波的忙碌之人。
古人的夜生活是怎样的?
古人的夜生活。。。
首先要看你出生在什么朝代,因为有些朝代是有宵禁的,碰上这种朝代,那么你真的没法有夜生活。
在古代的城市之中,用道路将城市区分成一个又一个的里坊,每一个里坊都设置成方形。
每个里坊都会建有高墙。每个里坊都会有两个或者四个门,每天早晚定时开门、关门,设有专门的看门人来负责里坊大门的开关。
所有的百姓都不允许家里冲着大街开门,都是只能在里坊之内开门。
到达宵禁的时间后,各道城门落锁,各处里坊大门也落锁,这时候,如果有人还没回家,那么他就回不去了,因为他所在的里坊已经关闭。
古代,夜间违反宵禁令在大街出没是重罪!
假如是在这个朝代的古人,想要过夜生活也只有回家搂着老婆小妾了,也就是说只能在自己家里过过私密夜生活了。
但是如果是生活在一个没有宵禁的朝代里,那么夜生活就丰富了。
夜宴这是文人骚客们的最爱。
几个知己好友,欢聚于一处,叫上几个花样小娘子,陪侍其间。
推杯换盏,不计时间。
北宋时,那些士大夫要么不喝,要喝就喝到不省人事,日上三竿。
人喝多了便会放浪形骸。
除了玩玩投壶之类的游戏,文人们还要吟诗作乐,议论天下事。
上青楼这也是文人很爱的一种夜生活方式。
不管哪个朝代的文人,也不管当时社会有多封建多保守。
这些文人骨子里都是向往声色犬马、男欢女爱。
即便他们在朝堂上都说着冠冕堂皇的话,私底下还是一样的男人皮囊。
夜晚,华灯初上,在一座座红楼里,一个个暖阁内,上演着一幕幕活春宫。
逛灯会这是只有在盛大的节日才会有的夜生活。
主要是上元节。
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街道上挂满了各种花灯,贴着一张纸字谜。
路两旁是琳琅满目的大小商品。
人群挤满了一条条街道。
间或有卖糖葫芦等各种小零食小玩意的小摊贩在人群中挤过。
这一个晚上,不论是才子佳人、还是老叟幼童,都走出家门,来到街上。
流连烟花之下,看尽满城的繁华。
其实正视古代,觉得古人的夜生活不但健康也要有趣的多,因为现代人不论白天黑夜,都只是一部手机。
有时候想想,现代人活的真的挺可怜。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古人的夜生活是怎样的?
01. 睡觉。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02. 发呆。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03. 喝酒。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04. 下棋。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05. 会友。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06. 叹气。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07. 织布。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08. 洗衣。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09. 送人。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10. 想媳妇。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11. 想老公。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2. 偷东西。
闻有狗盗者,昼伏夜潜行。摩弓拭箭镞,夜射不待明。
13. 约会。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14. 爬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
15. 赏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 如厕。
郁金堂北画楼东,换骨神方上药通。
露气暗连青桂苑,风声偏猎紫兰丛。
长筹未必输孙皓,香枣何劳问石崇。
忆事怀人兼得句,翠衾归卧绣帘中。
17. 打猎。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8. 打仗。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