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为什么无强国?

亚欧非三块大陆是连接在一起的,但非洲从古自今就远远落后于亚欧文明,完全是从属地位,这是为什么?
首先,从历史长河向上追溯,非洲大陆有过强国的。在北非,在历史的早期出现过强盛的国家,古埃及和迦太基帝国。但二者的强盛都是出现在遥远的公元前,随后的两千多年漫长的岁月里,北非一直陷在不同宗教文化信仰和意识形态相互撕扯造成的漩涡中苦苦挣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陆地区则处于文明的遗失之地。为什么会这样?

地理

中纬度地区的气候是最适合发展农业的地区,四大文明古国无一例外都出现在北纬三十度到四十二度附近,这绝非偶然。非洲仅有北非处于这一纬度附近,但撒哈拉沙漠覆盖了其大部分地区。由于撒哈拉沙漠的阻隔。,非洲被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北非,或者说阿拉伯非洲,二是南部非洲,或者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整个古典时期,即使对于游牧民族来说,穿越撒哈拉沙漠进行有效交流,也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可以说是被文明遗忘的孤岛,只是在大航海时代开启之后,才真正被文明所影响。

自然环境与气候

二十世纪非洲国家纷纷从殖民地独立以来,随着对自然资源毫无节制的掠夺开垦,撒哈拉沙漠在日益加速扩张,全球气候变化放大了荒漠化效应。这些因素纠缠在一起,带来了非洲今天遇到的各种政治挑战:经济移民、种族冲突和极端分子。

以西非的塞内加尔为例,塞内加尔是一个农业国,森林占土地总面积的31%。可耕地约占27%,花生是最重要的经济和出口作物。这个国家大多是农民,依靠农业为生,但现如今这一套已经不管用了。”在纪录片《多灾凶年》里,走进恩迪阿马古这个塞内加尔北部的村庄,在这个300多人的村子里,几乎没有年轻男子和中年男子。他们全都走了。这一切并非是由疾病所致。男人们都背井离乡了。在极端气候打击下,种田已经无法维持生计,收成在不断下降,而家里有那么多孩子(据统计,塞内加尔42%的人口在14岁以下),有太多张嘴需要喂哺。所以男人们都远走他乡寻找工作,希望能在维持自己的生计之外,寄一些钱给妻子和父母。这一趋势席卷了整个西非。哪怕你告诉那些年轻的非洲男人,他们到欧洲的概率非常小。他们也会告诉你,当你连为生病的母亲买一片阿司匹林的钱都没有,就不要去计算概率了,只管上路。

村长恩迪奥瓜·恩迪阿耶介绍,20世纪70~80年代出现了断断续续的干旱,之后气候开始稳定下来。但是,大约在10年前,天气变得真的很奇怪。以往,雨季总是从6月开始,一直持续到10月。现在第一场雨可能要到8月才下,然后会停一段时间,田野都干透了,接着雨又开始下。一下就是倾盆大雨,洪水泛滥成灾。村长说:“所以不管种什么,庄稼都会歉收,根本赚不到钱。”村长自称有70多岁了,但到底多大年纪,他自己也说不清楚。有件事情他记得很清楚。他年轻的时候,在种植季节,任何时候走到田地里,脚会陷入潮湿的泥土。“土壤湿滑,油腻,会粘在你的腿上和脚上,你得刮掉它。”而现在,他边说边抓起一把热沙说,这土壤“就像是粉末,没有生命了”。

是的,恶略的自然环境和气候使得塞内加尔这个农业作为支柱的国家陷入了整日与饥饿斗争的境地。而塞内加尔的状况也正是西非乃至多数非洲国家状态的缩影。

文化

首先,要区分文化与文明的不同:文明是人类发展的水平,主要包括所积累的经验和科学技术等,有统一的价值标准,具有程度高低之分,是一元性的;文化则因为不同人群、不同环境,而拥有不同的风格和特征,有强势和弱势,但不能武断区分高下,也不能生硬移植。

北非处于地中海南部,它与位于地中海北部的欧洲,以及东部的阿拉伯半岛小亚细亚地区,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加之麦金德的欧洲中心观,他认为欧洲的南部边界应该是撒哈拉沙漠,而不是地中海,这也意味着整个地中海沿岸北非地区,从地缘上来说,更像是属于欧洲的一部分。尼罗河流域虽然诞生了盛极一时的古埃及文明,但随着文明的衰落,古埃及文化也失去了传承。亚历山大帝国时期,古希腊文化的传入,然后是西罗马帝国,拜占庭。近几百年,北非被阿拉伯文化渗透,后来法国人在这里殖民,至今阿拉伯文化和法国文化已成为这里的主流文化。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西部非洲大部分地区属于法国的殖民地,在这些地区,可以感受到无处不在的法国文化的影响力,东非和南非地区主要是英国的势力范围。一个地区没有形成影响广泛的主流文化,它也就只能成为世界舞台的配角。可以看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殖民者到来前一直处于原始的部落文化,而北非地区一直是它所处时代的主流文化的边缘地区。

政治与经济

北非地区和中东地区一样,处于欧洲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的交界地区,不同文化的影响力在这里长期角力、激烈的碰撞,文化向心力不足导致这些地区难以形成稳定的政治条件。在冷战时期两大阵营政治博弈中不断获取援助以及丰富的石油资源带来的收入尚能让这一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得以掩盖,呈现出一片繁荣的假象。

巴菲特有句名言,"只有大潮退去后才能知道谁在裸泳"。全球金融危机,最重要的是气候和自然灾害带来的粮食短缺等因素,使得这些“裸泳者”暴露。“阿拉伯之春”的爆发对突尼斯和埃及造成沉重的打击。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部族众多,文明程度低,又长期被殖民国家统治,独立后各方势力为了争夺利益互不相让,一直冲突不断,很难形成没有完善的法律和政治体系,政治容易出现寡头和集权统治。气候的变化给靠天吃饭的非洲农民带来巨大打击,让这片土地的人们不断逃向地中海沿岸地区,那些相对不那么幸运的人在达喀尔、利比亚、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找到了工作,而最不幸的人只能沿路四处游荡。他们远离家乡,一无所有,无家可归,内心不甘屈辱。这给像博科圣地这样的圣战组织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理想的招募人选。博科圣战每月给他们支付几百美元工资,相较于每天依靠2美元维持生计的日子,几百美元简直就是一笔巨款了。

没有稳定的政治条件和完善的法律体系,自由经济市场就很难发展起来。非洲的大部分国家的经济来源是靠矿产资源和旅游业,以优惠政策吸引外资。所以非洲大多数地区的经济结构比较单一,抗风险能力实在有限导致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引发市场崩溃,进而社会再次进入动荡的循环中。总结非洲国家想要富强任重而道远,建立起稳定的政治环境是必须的,但又没有统一的文化作为基础。走西方资本主义的路线,他们没有足够的资本积累。学习中国的制度,又没有中国千年的“儒释道”基础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强大向心力作为依托。所以,完全照搬别人的制度都不合适,他们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寻找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