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的辽国和现在的辽宁有没有关系?
辽国
建立辽国的契丹族是我国东北部地区的一个游牧民族,在唐代之前他们一直保持着半游牧半农耕的状态,有资料称契丹族是当年匈奴的一脉。唐朝建立之前的契丹族4分5裂,他们一共分为了8个部落。
在唐朝建立之后契丹族也形成了初步的统一,当时的契丹向唐朝的朝廷自称“大贺氏联盟”,该联盟臣服于唐朝朝廷,唐朝朝廷设置了“松漠都督府”管辖契丹。
在后来,随着唐朝的衰落以及突厥王国的崛起,契丹国又向突厥势力屈服并且与唐朝为敌。公元745年突厥人被回纥所灭,直到唐朝末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的契丹各部正式脱离了回纥的统治。
耶律阿保机于公元907年自立可汗,公元916年登基称帝自称契丹国,为了与中原王朝分庭抗礼后来改国号为大辽。
因为契丹发源地在历史上被称为“辽地”,于是契丹人就效仿中原以发源地命名国号,比如刘邦起源于汉中,所以刘邦在坐稳天下之后便建立了汉朝。
在唐朝末年辽国成为中原王朝北部最强盛的一个游牧民族所建立的国家。在唐朝末年石敬瑭为了能够形成割据政权,甚至不惜向契丹皇帝自称儿皇帝。在中原王朝4分5裂之时,北方的一些割据政权不得不依附于“大辽”。
宋朝统一中原之后成了中原地区唯一一个可以与契丹相抗衡的势力。宋朝为了夺回当年被石敬瑭所割让的烟云十六州多次发动北伐战争,但整体下来败多胜少。宋辽在经历了25年的大规模战争之后,萧太后带领辽军一路打到北宋所控制的澶渊城下订立澶渊之盟,宋辽两国之间才算是保持了和平状态,此时的辽国也达到了领土的鼎盛时期,而现在的辽宁省是辽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相当于北宋的开封。
鼎盛时期的辽国大致分为是现在的东三省,外蒙古,河北北部以及内蒙古东北部的地区,包括西域地区的势力也受到其影响颇深。
不过后来强大的辽国由于内部出现了问题,内部的权力斗争使得辽国四分五裂,最后被女真人所建立的金国所灭,原本的辽国皇室向西部逃窜,史称西辽,但是西辽国祚并不长久,最终被蒙古所灭。女真人占领现在的东北三省之后,对留守在东北地区的契丹人进行大屠杀和压迫,久而久之契丹族也就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辽宁现在的辽宁地区在明朝时期被称之为辽东都司,并不是因为此地曾有过兴盛的辽国,而是参照历史称呼以及辽河的具体地理位置所命名的,等到清朝时期此地又改名称为奉天省了。
因为清朝是女真人所建立的一个封建主义王朝,历史上女真人所建立的金国在灭了辽国,拥有了现在辽宁这块土地之后才逐步走向强盛,而皇太极又在辽宁登基称帝建立大清之后灭了明朝,因此女真人也就认为现在的辽宁省是女真族的兴家之地。
女真人所得到的一切都是“顺应天命”,有点奉天承运的味道,于是便将辽宁省定为了奉天,在清朝灭亡之后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之间仍然称呼现在的辽宁为奉天,比如当年所说的“直奉”战争就是直隶军阀和奉天军阀之间的战争。
皇姑屯事件发生之后奉系军阀由张学良实际控制,在蒋介石北伐战争期间,张学良和蒋介石达成共同协作的协议,张学良顺利易帜在易帜之后也就将奉天改成了辽宁,这也是辽宁省的由来。
所以辽宁省这个名字和当年的辽国之间的关系并不大,倘若张学良没有进行更名的话,或许此地还叫做奉天。
不过由于当年的辽国也曾兴盛一时,所以在辽宁本地也有很多有关于辽国时期的历史遗址。
两者关系从上面的历史变迁中我们可以看出,辽国与辽宁二者之间的联系并不大,就比如现在的印度也说英语,英国也说英语,但二者并非是同根同源。
辽宁这个名字是在民国时期张学良东北“易帜”之后,张学良为了表现自己彻底“归顺”,便将奉天省改了一个新名字“辽宁省”;辽国则是在宋朝之前契丹人为了与中原分庭抗礼将契丹国改国号为辽。
曾经的辽国和现在的辽宁省唯一的共同点就是拥有辽河,现在的辽宁也是当年辽国的发源地,就比如当年曹操控制汉献帝的时候,将政治和军事中心定在了许昌,现在的许昌市也将政治和经济中心定在了许昌,二者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古时的辽国和现在的辽宁有没有关系?
辽朝、辽宁、辽东中的辽都是指辽河
辽是契丹南下中原而改的国号。辽、契丹都在不同时期成为契丹人的国号。重视草原传统,就称呼为大契丹国;有意染指中原,就称呼为辽。
947年,契丹军攻占后晋都城汴梁,灭后晋,耶律德光于是改国号为辽。
需要注意的是: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时的疆域包括了契丹国和后晋的疆域。
即占据中原。
契丹为什么用辽作为国号呢原因很简单,契丹初期是在辽河一带发展壮大的,以辽河的名称作为国号,符合中国历史历朝历代建国的传统。
1、刘邦被封汉中,因此以汉为国号;
2、曹操被封魏王,因此曹丕以魏为国号;孙权占据江东吴地,因此以吴为国号;
3、司马昭被封晋王,因此司马炎以晋为国号;
4、五胡时的刘渊汉赵、张蹇前凉、石勒后赵、慕容皝前燕、苻健前秦等都是以所在地传统名称为国号;
5、北魏原国名代国——以所在地名称为国名,北魏的国名拓跋鲜卑以黄帝后裔自居、黄帝发源地在魏地,因此以魏为国名;北齐以高欢被封齐王作为国名;
6、李渊被封所在封地为唐为国号;朱温后梁、石敬瑭后晋、赵匡胤宋等都是以兴起地名称为国号。
辽是以辽河名称为国号,金同样是河流名称。金的国号,是以完颜部所在地出虎水的名称。出虎,是女真语金的发音。
辽河流域
辽宁省的由来辽宁省,在秦始皇一统六国后,就分为辽东、辽西、右北平三郡。
辽东、辽西的称呼在历史上存在了很久的时间。在渤海国建立后,辽宁省一度被称呼为渤海。
元朝时为辽阳路、沈阳路。
明朝时属于辽东都司。
清朝时先后为奉天将军、盛京将军、奉天省。
1929年东北易帜后,改奉天名称,其中有五个候选名称:辽东省、沈阳省、安奉省、关东省、辽宁省。最后以”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改名为辽宁省。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古时的辽国和现在的辽宁有没有关系?
“辽国”是中国古代的政权名,是由契丹族所建立的封建王朝,曾雄霸漠北二百余年,直到12世纪时才被女真金国所灭。而“辽宁”是我国的省份,是地名,寓意为“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两者之间不是同一个概念,但却有土地归属的关系。(影视中的辽国人)
辽宁省位于中国东北南部,是东三省中最发达的省份和连接东北与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枢纽。不过,“辽宁”这个名字是在民国时期由张学良提出的,在秦汉时统称辽东,元代称辽阳行省,明代称辽东都司,清代为奉天将军辖地,清末和民国初年则改称为奉天行省。在历史上,辽宁省曾经是辽国的统治腹地之一。(辽国兴起于五代时期)
公元916年,契丹八部之一的首领耶律阿保机在今天的辽河上游称帝建国,国号为“契丹”,揭开了帝国的开端。公元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又将国号改为“大辽”,辽国之名由此而来。辽朝兴起时的疆域只在今天的辽河流域上游一带,后来经过不断扩张,先后征服了奚人、室韦、鞑靼、回鹘与渤海(靺鞨人),扩张到整个北方草原。
在辽国全盛时期,其疆域东临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南到河北省,其统治地区覆盖了包括今天辽宁省在内的广大地区。因此我们不难看出,现今的辽宁省在当时也只是辽朝统治下的一个区域,并且无论是辽宁还是辽河流域都在大辽帝国的统治下。(辽与北宋、西夏并立)
关于“辽”和“契丹”二号的本义来源,众说纷纭。“契丹”意为“镔铁”,是其民族之号(《金史》补充说:“辽以镔铁为号,取其坚也”)。“辽国”则是其国号,得名于今天辽宁境内的辽水流域(一说是“辽阔边远”之意)。因此,辽国是中国的少数民族政权名,而辽宁省则是我国的地名,看似不相关的两者之间却有一定的联系。(辽国重骑兵)
古时的辽国和现在的辽宁有没有关系?
先上结论,有关系,但关系没有那么直接。
作为省名的辽宁
1929年,中华民国改奉天省为辽宁省,辽宁得名意为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是辽宁省省名之始。
在此之前,历代对于辽宁的称谓有:
河北道→东京路→辽阳行省→辽东都司→辽东将军→奉天将军→盛京将军→奉天省。
建国初期,分为辽东省和辽西省,之后合并恢复辽宁省,省名至今未变。
辽河是辽宁省的母亲河。人类发展离不开大江大河。那么辽河的名称是什么时候有的呢?原来,早在汉朝就已经有此名称——辽水。
作为朝代名的辽
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传九帝,二百零九年。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部落联盟首领,建国号“契丹”。
辽太宗南下中原,攻占汴京,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大辽”,年号“大同”。之后,又更名“大契丹”。
辽道宗耶律洪基复国号“辽”。
可见,作为年号的“大同”与作为国号的“大辽”,是从辽太宗耶律德光开始出现的。在此之前,一直是自称为“契丹”。契丹是镔铁的意思。
而大辽与大同,相互对应。意为广大辽阔天下大同。那为什么出现“辽”这个国号呢?显然是已经统治了中原地区。
契丹灭“晋”而为“大辽”。并非改“契丹”为“大辽。改国号为大辽,是由于征服后晋,占领中原大部分地区。为了收拢汉地民心,改称了汉族的国号。不仅如此,还将可汗改为皇帝。一系列举动都说明,他们是对汉族的重视。强调辽“双国号制”的意义。采用“南北面官”双轨制,对于本族称作契丹,用契丹族的制度礼法统治管理。对于汉族称作辽,用汉族的制度礼法统治管理。
两个国号合在一起,就是这个朝代的全称。事实上,也确实是用这个全称与外界交流的,前面再冠上“大中央”表示位于天下之中。“辽”的契丹读音是“哈喇”。辽国的全称即“大中央哈喇契丹国”,也就是广大辽远的位于天下之中的契丹国。
“辽”、“契丹”二号的本义:“契丹”可解为“镔铁”,乃民族之号;“辽”则国号,得名于辽水。
从汉代就有了辽河的名称,而契丹族却是在几百年后的唐朝才出现。而辽宁作为一个省名,是在民国时期才出现。
先有辽水,再有辽国,最后有了辽宁省。
如果做拟人的解释,这三者的关系是父子兄弟的关系。辽宁省与古代的辽国关系不大,仅有的关系就是兄弟关系,而非父子关系。
一个辽水生出了一个辽国,之后变换名字的辽河又生出了一个辽宁省。
但辽宁省并不是辽国生出来的。
古时的辽国和现在的辽宁有没有关系?
"“惊堂木一响,本人开讲!”
其实本人很想对题主说一句:难道都有“辽”字就一定有关系吗?后来本人去查了一些资料,结果又被打脸。
历史上的辽国和现在的辽宁省还真有关系,而且关系还不小呢!那它们是什么关系?跟随本人的文字往下看。
首先,土地管辖。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辽宋对峙时期,宋朝是被称之为“南蛮”的,因为宋人都在南方居住,北方基本都是辽人、金人和蒙古人的活动区域。现在的辽宁省整个版图都在当时辽国的管辖范围之内。
辽国历史上最兴盛的时候,北边以额尔古纳河为界,南边直达河北南部的白沟河,西至阿尔泰山,东到日本海。版图领域比现在的辽宁省要大很多,甚至东三省地区加一块也未必能赶得上。
其次,国名来源。
刚才本人也说了,难道都有“辽”字就有关系了么?答案是肯定的。《辽史》里并没有记载辽国为什么称之为“辽”的原因,但是大部分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猜测,可能与辽国境内和辽宁省内都共同拥有一条河有关,就是辽河(本人前不久路过辽河的时候,发现河水都快干了,生态环境要保护啊)。
辽宁省最早的名号叫“奉天省”,取自圣旨的开头“奉天承运”之意,主要是为了纪念大清夺得天下,鸿运降临此根基之地。后来军阀时期,东三省的统领换成了张作霖,其子张学良少帅将“奉天”改为“辽宁”。
辽宁的基本寓意是:辽阔又安宁,因为当时的年代动荡不安,东三省是一片广阔的沃土,资源丰富,外敌(尤其是日本)对东北这块土地虎视眈眈,所以经常发生战乱,少帅可能也是希望安宁的日子早一些到来吧。
第三,历史由来。
宋辽时期,辽国又称辽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人建立的封建王朝(各位看官可还记得天龙八部?就是那段时期,顺便祭奠一下金庸大师),从建立到灭亡共经历了9个皇帝,持续210年。
公元916年,辽国成立,太祖耶律阿保机称帝,成为辽国的创始人,当时的国号为:契丹,定都临潢府。后来又过了31年,公元947年,辽太宗率军南下中原灭后晋,耶律德光称帝,将国号正式改为:辽。公元983年,辽国曾经恢复原名“契丹”,1066年又改回“辽”。
一个国号被当儿戏般循环往复改了多次,可见当时的辽人真的只有蛮夫之勇,无太多智慧。在公元1125年最终被金人所灭。
关于辽河的历史,据载在北方有两条主干河道,一条名为西拉木伦河,源头位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以南;另一条名曰老哈河(老哈?好熟悉的名字,辽宁男篮的小外援好像就叫“老哈”,又是一处联系),源于辽宁闾山以西。
两河流域之间诞生了契丹族,两河的交汇处史称西辽河,而这个西辽河就是现在辽河的上游位置。
总结一下,辽宁和辽国之间是有关系的,它们在土地领域上都在共同的位置;它们的名称中都有“辽”字,而且寓意基本相同;历史上的辽国领域有两条古河,交汇之后形成了如今辽河的源头。
经本人这番解释之后,大家是否又对辽宁省这个东北老工业基地有了更多的了解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古时的辽国和现在的辽宁有没有关系?
辽,契丹族建立的王朝。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比960年建立的北宋立国还要早。现在的辽宁省基本都在大辽的疆域内,大辽五京中的东京,就位于现在的辽宁辽阳设东平郡,辽阳也是东北第一城。
契丹,发源于北方大兴安岭的游牧民族,最早源起于西拉木伦河及老哈河之间,就是辽河的上游。文献中称之为东胡,或直指为鲜卑宇文部的一个分支,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是“匈奴别种”。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比960年建立的北宋立国还要早。耶律阿保机又名耶律亿,是辽的开国君主,死后被尊为“太祖”。大辽第二代皇帝,也就是死后被尊为太宗的耶律德光是耶律阿保机次子。
“京”,有两个意思。一是指很大的城邑,比如《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那段有“请京,使居之。”另一是指做过国都的城邑,比如先周时有丰京、镐京,都在现在陕西西安。辽国有“五京”,就是五个作为行政中心的城邑。为了加以区分,在“京”之前加上方位词,称之为:上京、中京、东京、西京、南京。
辽太宗时期,契丹改国号为辽,将修建好的都城命名为“上京”,设临潢府,就是现在的内蒙古巴林左旗,当时叫作西楼邑。这个建都之地是耶律阿保机定下来的,《辽史*地理志》认为此地“上京,太祖创业之地,负山抱海,天险足以为固,地沃宜耕种,水草便畜牧。”。耶律阿保机“以金龊箭卜之”,就是骑着马奔驰,同时射出一箭,箭落处就是建都之地。《辽史》说“金龊一箭,二百年基业,壮矣!”
耶律阿保机称帝立国之后将大辽的势力向东发展。当时东北地区有一个以靺鞨族为主体的政权所建立的渤海国,当时被称为“海东盛国”。辽灭了渤海国,改名为“东丹国”,即东契丹国,由耶律阿保的长子耶律倍掌管。于现在的辽宁辽阳设东平郡,迁渤海国遗民于东平郡。太宗耶律德光时设辽阳府,作为南京。
后唐节度使石敬瑭为了换取太宗耶律德光的军事支持,在936年把幽云十六州献给辽。于是又设幽都府为南京,就是现在的北京西南广安门一带。后来辽圣宗时期“以燕分野旅寅为析木之津”又改名为析津府。南京是上京的陪都,设中台省为行政机构。原来的南京辽阳府改为东京辽阳府。
上京、东京、南京合称为“三京”,这是辽前期的三个行政中心。真正起到国都作用的还是“上京”临潢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