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明朝的“成化犁庭”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场壮举?
引言:
1619年注定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大洋彼岸的美洲陷入血腥屠杀和人口迁移的浪潮中,一批又一批的黑奴被关押在潮湿阴冷的船舱里,伴随着洋流的涌动,进行着肮脏到令人厌恶的地下贸易。与此同时,古老的东方政权慢慢地发生着颤动,这一年大明帝国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决定庞大帝国衰落的决定性战役—萨尔浒之战,就爆发在寒冷坚硬的辽东大地上。这一年是明朝万历皇帝在位的四十七年,努尔哈赤宣布七大恨的第三年,象征着帝国气运的颓废节点,以至于民间流行起“明亡于天启,实亡于万历”的说法。对于萨尔浒战役我们不做过多赘述,自此后金政权趋于稳定繁荣,最终借着山海关的便利,涌入风华燃尽的紫禁城。今天我们要讲的是明朝于成化年间对建州女真一次毁灭性质的反攻战,它就是引起明史学家深度重视的“成化犁庭”。和萨尔浒战役引起的嗟叹和惋惜截然不同,成化犁庭对于当时的明朝是宣扬国威的象征,具有杀鸡儆猴般的威慑力。
东汉王朝的班固,曾奋笔疾书地在《汉书.匈奴传下》里写下荡气回肠的一句:“固已犁其庭,扫其闾,郡县而置之。”龙庭是匈奴祭祀天地神灵的祭坛,更是军政一体的大本营,发号施令的单于所在的政权中心。班固所书,正是犁庭扫穴这句成语典故的由来,用来比喻扫清敌人的巢穴,做一次全面式的针对性扫荡。
一、成化犁庭的背景在讲述缘由之前,我们先来聊一聊明朝的作战对象,深受农耕文明熏陶影响的建州女真,这支容易引起认知混淆的“金人后裔”。
谈及建州女真有没有金国女真人的血统,答案不言而喻,在遭到南宋王朝和蒙古帝国的夹击后,存在百余年的金国宣告灭亡,女真人受到前所未有的屠杀。
地广人稀的东北大地,逐渐迎来西伯利亚的原始部落民族,通古斯人、胡里改人、汉人、少部分存留的女真人多民族融合,形成一种新的民族。女真族名存实亡,所谓的建州女真、野人女真、海西女真,只不过是顶着女真族的名号。
彼时的建州女真,最接近明朝的边境,加上农耕条件还算不错,农耕程度高,相对于其他部落的渔猎文明,建州女真只强不弱。为了能够更好地控制管理建州女真,明帝国采取类似于三权分立的方式,将建州女真分为三部分,封各自首领一个朝廷官职,希望能够分化建州女真内部,这就是我们熟知的建州三卫。
或许是实力带来的底气,建州女真开始表达对明朝设立的朝贡制度体系的不满,嚷嚷着要求提高入贡的关东货物和朝见使者的数量。继而,建州女真频繁侵扰边境,掠夺边民的粮食财物,就连附属国地位的朝鲜都不放过。
尤其是在遭到明朝官方明确拒绝后,建州女真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索性撕破脸皮,光明正大地劫掠钱粮,这一行为无疑是在挑战明帝国的权威。
二、帝国态度的前后差别一封封加急奏折送到时任明帝国第八位皇帝的朱见深手里,考虑到建州女真的猖獗,明宪宗朱见深决定召开一次紧急军事会议,用来处理对建州女真的回应态度。无论是哪朝哪代,每当遇到棘手的军事问题时,朝堂势必要分成两派,一派故作沉思状地主张理智对待,一派情绪激动地力陈边境侵扰的利害。
望着主和派和主战派的争论不休,明宪宗朱见深不得不权衡利弊,仔细掂量掂量,确保建州女真的祸患能够得到妥善解决。
安抚还是剿灭?
主和派举例的澶渊之盟,辽宋结好,百年相安无事,主战派则指出明英宗时期的土木堡之变,严重挫伤了大明帝国的威严和震慑力。
考虑到游牧民族以狩猎为生,盐、布匹诸如此类的必需品匮乏,朝廷对朝贡的货物数量又有明显限制,部分朝臣倾向于安抚,给予建州女真一些优惠。
最终明宪宗朱见深还是选择了前者,给建州女真一点颜色看看,这也可以看出明宪宗对边境侵扰问题持主战态度。
三、明清两代的渊源明宪宗的一记重击,巧合的是,闹事最厉害的是建州卫首领李满住和建州右卫首领董山,这两个人是清朝皇室的祖先,董山就是后金政权的建立者努尔哈赤的五世祖。
1467年,在数万明军浩浩荡荡出动的同时,明宪宗下令要求朝鲜出兵,联合夹击建州三卫的女真兵。这一年的九月份,李满住及古纳哈父子双双被擒,由于李满住之前叛降不定,时而归降时而反叛,故此明军和朝鲜军队毫不犹豫地将其斩杀。短短一个月的围剿,明军战果颇丰,剿灭六百三十多名女真兵,俘虏二百四十名女真族民,建州右卫首领董山则在朝贡回来的途中,被明军设计斩杀在住所里。
经过这场斩首行动,建州女真元气受损,暂时消停了十多年。好景不长的是,等到建州女真稍微恢复点元气后,再次以朝贡限制的理由侵扰边境,猖獗程度较往前更高。
四、成化犁庭,正式出征要不要继续发动战争?这是件需要衡量的事情,为此明宪宗决定派出亲信汪直,专程跑到辽东调查一番。
时任兵部侍郎的马文升素来和汪直嫌隙不小,在此之前,汪直心腹辽东巡抚陈钺误杀女真贡使,致使辽东兵事有增无减,从而马文升向京城递交的奏折,多半涉及陈钺。
心怀不满的汪直趁此机会,大力宣扬建州女真的祸患,弹劾主张安抚的马文升,表示辽东边事的起因是马文升禁止边境贸易。
尽管马文升极力否认辩解,还是被押进锦衣卫审讯的诏狱,此后数年颠沛流离,直至六年后才被重新启用。当然,汪直的奏章也坚定了明宪宗朱见深的决心,自土木堡之变后,也该扬一扬大明的国威了,明朝决定对扰境的建州女真下达诛杀令。战令诏书引人注目的只有八个字:“捣其巢穴,绝其种类”,这无疑是对建州女真的再一次重大反击。
1479年,寒冬腊月的时候,朝廷捷报频传,虽然建州女真借着险峻地势据守不动,但明军最终凭着以众敌寡的实力,顺利攻破女真营寨,俘虏斩杀近两千余人。
五、总结这次大捷加上十三年前的斩首行动,在历史上被称作成化犁庭,这是明朝军事史上的一次光辉战绩,彻底对建州女真军事集团进行了一记沉重打击。
从军事战果来看,成化犁庭的确算不上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这时的建州女真还未成型,远远达不到清初八旗兵的实力。
许多人喜欢将成化犁庭看作证明明朝比清朝实力强大的证据,明朝灭亡源于内忧外患,清军有趁人之危之嫌。这虽然这有夸大臆想的成分,但建州女真消停了近百年,的确是个不争的事实。
就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的战绩比较,它或许不值得大书特书,可它带来的边境安定和立威效果却是尤为明显。
漫长复杂的战争史里,这场战争也许不够惨烈,不够浩大,不够知名,但它达到了用最小的代价换最大的回报,这更是明宪宗朱见深的亮点之一。
为什么说明朝的“成化犁庭”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场壮举?
明朝的史书明显被清朝篡改过,几乎所有的皇帝都成了无赖儿郎。被黑的最惨的,当属明宪宗朱见深。这个不是没有缘由的,因为当时朱见深差点让女真人灭族。女真人就是后来的满族,他们得了天下后,记仇着呢,把朱见深编排成了一个昏君。
(明宪宗也算是明君)
“犁庭”这个词,出自《汉书.匈奴传》,是说汉军攻灭匈奴,摧毁了他们的祭祖圣地龙庭,在这里指代匈奴统治者的军政中心,彻底扫荡了他们的巢穴。《汉书·匈奴传下》:“固已犁其庭,扫其闾,郡县而置之。”
朱见深当时给在辽东前线的总兵官下发的诏命是:捣其巢穴,绝其种类。这道命令,等于是一道种族屠杀令了。到底是什么原因,会让朱见深如此痛恨,一定要灭其种类呢?
明朝经过土木堡之变后,国力开始衰落,对于边疆的控制力度开始减弱。这时,东北地区的女真不落开始不断地挑衅。
原本建州女真在黑龙江一带过着渔猎生活,总是被东海女真打压,只好南迁到现在的朝鲜边界。他们也聪明,懂得抱明朝的大腿,派出使节出使明朝。朱棣认可了这个部落的归附,就把他们就地安置。可是朝鲜人认为是明朝政府故意设置在边界阻碍朝鲜北进,所以当时的朝鲜也派出军队攻打建州女真。建州女真打不过朝鲜就向明朝求救。明朝就让这些人住在了现在的辽宁、吉林交界一带。这片土地是明朝在东北地区的鱼米之乡,耕种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所以,明朝对于建州女真其实是有着再造之恩的。
(建州女真投奔明朝前后)
明朝边地官兵也存在大国沙文主义,抢夺女真贡品的事件也屡有发生。在女真人势力尚未恢复元气的时候,女真人谨小慎微,仰人鼻息。过了数十年后,明朝经历了土木堡之变,国力衰弱,而此时建州女真部出现了知道很有计谋的首领爱新觉罗.董山,这位正是努尔哈赤的五世祖,当时任建州右卫都督同知,建州女真的战斗力达到了空前的强大,屡次侵犯明朝。
朱见深刚当上皇帝的第二年,也就是1466年,董山就开始侵犯明朝领土,明朝总兵郑宏战败。1467年,建州女真侵入了今天新宾苇子峪镇三道关,明都指挥史邓佐在双岭中女真人的埋伏战死。后来,董山连续侵入连山关,开原、抚顺,铁岭、宁远、广宁等地。董山侵入明朝边境,无非就是掠夺财务。史料记载,董山率众杀掠边民多达10万。
在这种情况下,刚刚当上皇帝的朱见深再也坐不住了,决定对东北实施打击报复。原本朝廷出兵都是大事,要朝廷公议,自然会有主战主和两派。不过,当朝廷派汪直巡查过后,认为其反复无常,野蛮凶暴不知恩德,明朝就此坚定了出兵剿灭建州女真的决心,并且称呼其为建奴。
(犁庭扫穴的明军)
1467年9月份,朱见深下令进剿建州女真,命令写很有特点,“捣其巢穴,绝其种类”。“绝其种类”四个字基本就算是种族屠杀令了。当时,朝鲜还是明朝的藩国,朱见深决定两路夹击,急令朝鲜出兵。这样很快就将建州女真打败,董山被杀。史料记载,明军此战斩首1700多人,其余都流放外地,建州老营被付之一炬,部众尸横遍野。建州女真几乎遭遇灭顶之灾,人口濒临零点。
一般战斗中,会有很多情况收割不到首级,首级数与真实损失数的比例会有1:8左右,因此,建州女真的损失数应在万人左右。这对于建州女真的打击是致命的。直到一百多年后,努尔哈赤时,建州女真才逐渐恢复元气。而此时的所谓元气,也远远没有达到董山时的势力。
(久必成祸的建州女真)
明朝此次出兵东北,如雷霆重击,在建州女真刚刚兴起事就立刻施加军事打击,使得东北地区长期不能形成独立的分离势力,确保了明朝东北边境地区的长治久安。后来,万历年间,建州女真再次恢复时,明朝依然有几次时机扑灭他们,不过明朝东北地区的主政军官李成梁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手段,却在不经意间一手养大了示弱藏拙的建州女真部落。李成梁去世仅仅三个月后,建州女真即发布“七大恨”,誓师讨明。
为什么说明朝的“成化犁庭”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场壮举?
壮举应该谈不上,就明朝国祚而言,这一次对建州女真的打击算是抑制了女真民族的发展,延缓了被女真族灭国的时间,但从另一方面来讲,抛开明朝内部农民起义的影响,后金对明的战争可以借鉴楚霸王的那句名言,即女真虽三户,亡明必女真,因为不可回避民族或者家族仇恨对战争指向性的影响。
明朝、建州女真、朝鲜的三角恋“元以其地旷阔、人民散居,设军民万户府五万,镇抚北边,日桃温、日胡里改、日斡朵怜、日孛苦江,分领混同江南北。”——《大明一统志.卷八十.外夷.女真》元末明初时期,以部落形式聚居在今黑龙江依兰县一带的胡里改、斡朵怜两个万户府的女真人,受到黑龙江中下游“野人女真”南下侵袭和元朝残余势力的骚扰,分别在首领阿哈出、猛哥帖木儿率领下,沿今牡丹江向南迁移。胡里改万户府的女真人最终迁至绥芬河流域定居,此流域下游的双城子是渤海率宾府建州故地,所以在永乐元年(1403),明朝在此设建州卫,建州女真由此得名。另一路斡朵里部,最终在阿木河(今朝鲜会宁)为中心的图们江东西一带定居。到了永乐四年(1406),阿哈出向明庭推荐猛哥帖木儿为建州卫指挥使,这样一来,胡里改和斡朵里两部同在建州卫管辖之下。
“明之惠于属夷者,以建州女真所被为最厚”——《明元清系通纪》明朝对待边疆即上数民族的政策因地制宜,比如对待北方相对强大的蒙古族,在永乐之后就由深入漠北的进攻转为保境安民的防守态势;而对西南弱势的少数民族采取强硬的改土归流政策,这期间引发了诸多西南少数民族暴动,也导致了如棘人等古民族的直接消亡;与上述两地不同的是明朝对东北地区的宽容政策,明朝在东北地区设立卫所实际上是为归附的鄂温克、女真等少数民族提供发展空间,于永乐七年(1409)设立的奴儿干都司又成为各卫所高度自治背后的强力支撑。这里当然也受制于北方蒙古势力的威胁,明朝对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扶持,也是为了其从侧翼夹击蒙古的战略思想。
建州女真为寻求自身发展,胡里改部与斡朵怜部形成世代通婚的亲密关系,结成一个比较繁荣的集团,这不仅吸引了散落于朝鲜北境的女真人依附,而且遏制了朝鲜向北发展的道路。建州女真虽然在农耕文明中得到发展,但其民族主体仍是游牧形式,故而对相临的朝鲜王朝产生强烈的经济诉求,这个诉求主要表现为互市和掠夺。朝鲜面对女真人的两面性,给出的对策便是恩威并施,恩就是拉拢女真势力,以便达到自高丽王朝时制定的北进拓疆之国策。朝鲜王朝给予建州女真的恩就是授予猛哥帖木儿为上护军,双方在庆源一带开展贸易,达到了共同繁荣的目的。
在朝鲜的一系列拉拢政策下,明庭开始加大对建州女真的拉拢,似乎有与朝鲜争宠之意。明庭在诏谕猛哥帖木儿前,朝鲜得到消息后威胁猛哥帖木儿“勿从朝廷使臣之命”,但猛哥帖木儿和另外一个女真首领把尔逊还是暗中接受了明朝的恩典,由此明庭在胡里改部的另一支女真中设毛怜卫,作为建州卫的子卫,这便破坏了朝鲜北进的原始计划。明为朝鲜宗主,故而朝鲜不敢与明作对,只是通过关闭庆源贸易来报复建州女真,而建州女真在失去贸易空间之后,只能采用掠夺的方式强行发展,但终究是敌不过新兴的李朝王朝。1410年3月,朝鲜王朝对图们江流域的女真进行了武力征伐,以把尔逊为首的毛怜卫女真族人惨遭屠戮,这便是著名的庚寅事变。这次事变之后,建州女真与朝鲜王朝的甜蜜关系彻底破裂,双方之间的局部冲突不断,建州女真心向大明的趋势已成定局。
明朝设立奴儿干都司之后给予建州女真极大的军事支持,朝鲜王朝也不敢再向建州女真发动军事征伐,建州两部的经济和民生得到了稳定发展,建州卫至永乐二十一年时,人口已经达到了6000多。猛哥贴木儿为表示感激,率领部众参加了明成祖对鞑靼部阿鲁台的远征,并在战争中建树了功勋,被明成祖召至北京加以接见。明朝与建州女真的甜蜜期一直持续着,猛哥帖木儿多次亲自前往北京朝贡,明朝对于建州地方的扶持力度也被清代史学家孟森称为是最为宽厚的。猛哥帖木儿为了躲避朝鲜的攻击,将部众迁往凤州一带,明朝于永乐十年(1412)在此设立建州左卫,算是因人设岗。
但来自野人女真的威胁是建州女真不可回避的,明朝对于东北地区的宽容政策除了不准立国以外,几乎任其发展,甚至是互相攻打。时至宣德七年(1432),猛哥帖木儿从凤州回迁故地之后,受到“七姓野人”的攻击,猛哥帖木儿与其长子被杀,次子董山被俘,弟凡察与残众逃亡。这事件发生后,朝鲜终于找到复仇的机会,趁机派兵进驻建州左卫辖地。凡察即无去路又无归所,只能向明廷求救,可是明廷只下诏令野人女真放还董山,并无问罪之意。凡察在这个时候遇到阿哈出的孙子李满住,这个李满住在永乐年间就迁移部众独立发展,并成为建州卫指挥使,此时也有稳定的势力,于是就劝凡察暂时留下。等董山被放回后,与叔凡察商量后敲定融合之事,于正统五年(1440)率百余户迁到婆猪江流域,与李满往合流。
成化犁庭凡察、董山回迁后,却于正统七年(1442)发生建州左卫的“卫印之争”,明廷出面将建州左卫为左、右二卫,以董山掌左卫,凡察掌右卫,虽然平息了叔侄矛盾,却也分化了建州女真,这就有了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的建州三卫。董山并不满足眼前的安稳,也看到了分化建州女真的危机,于是就向明庭上奏要求迁出辽东,实际上就是为了进入农耕区获得进一步发展,明庭则动用军队护送董山部众迁往辽东苏子河,划拨土地用于安置,并准其开设马市于抚顺关。但在明庭这样的恩惠下,边关仍上报了“建州三卫督都私与朝鲜结,恐为中国患”的消息,这里的督都正是董山。
“正统时,建州卫指挥董山,煽诱北虏入寇,杀掠不绝。景泰中,巡抚王,遣使招谕。稍归所掠。复款关。 ” ——《建夷考》董山的这个行为从本质上讲是为了部众的发展,但吃里扒外的这种行为着实令人不耻,且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董山时常率军抢掠明朝边境城镇。由于明朝于正统十四年(1449)遭遇了“土木堡之变”的浩劫,国力衰退,董山对明朝的态度从不顺从变为公然寻衅。时至成化二年(1466),董山直接率领军队攻打明朝边境,次年杀死明都指挥使邓佐,继而连续侵入开原、抚顺,铁岭、宁远、广宁等地,杀掠边民10余万。朱见深面对此局,本有安抚之心,但汪直赴辽东体察之后,回报了董山之野心和边民之惨状,朱见深便下定决心解决女真问题。
成化三年(1467年)五月,朱见深以总兵官赵辅挂靖虏将军印,作总指挥,左都御史、辽东总督李秉为副总指挥,率兵征讨建州女真部,并着令“捣其巢穴,绝其种类”,可见明庭对于女真恶行的痛恨之心。九月二十日,明军分左、右哨五道各万骑从抚顺关出塞,至十月三十日攻至建州,大获全胜,共擒九十九人,斩五百三十六人。由于建州卫与朝鲜的关系破裂,当明庭向朝鲜示意配合明军作战后,朝鲜国王李瑈果断遣中枢府知事康纯率万人协助明军作战。朝鲜有近水楼台之便,先于明军一步进入婆猪江,此时展现了相爱相杀的一面,朝鲜军所过之处焚烧村寨,捣荡屯落,遇青壮而杀,逢老幼而俘。朝鲜军大将鱼有诏率军攻破李满住父子据守的山寨后,大肆斩杀,李满住中箭后被鱼有诏所杀,其子李古纳哈也死于乱军之中,最终擒二十余人,斩三百余人。董山被俘虏后,在押送的途中试图逃跑,被明军就地射杀。
综上,明军与朝鲜都曾对建州女真有过恩惠,但其反复无常的态度成为悲剧的根源,脚踏两只船的行为终究会引来愤怒。据《李朝实录》记载,景泰二年(1451)的建州卫有1700余户,左、右二卫合计600余户,共计2300余户,人口差不多在一万左右。成化一战所斩杀和处决的女真人约1700人,虽将卫所老营付之一炬,但对其民族而言并算不上灭顶,比如说董山的五世孙努尔哈赤,百年之后带着女真的崛起向明庭复仇。而这一战之所以用犁庭来形容,就是针对女真部落的聚居地进行了如牛犁地一样的翻覆,是明朝廷借鉴汉朝对匈奴发动战争时“犁庭扫穴、摧毁龙庭”的比喻,寓意为彻底摧毁敌人。
参考史料:《李朝实录》、《明史》
为什么说明朝的“成化犁庭”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场壮举?
相信很多人对“犁庭扫穴”这个概念并不是很清楚,而“成化犁庭”成为中国历史上一场壮举,更是让人觉得惊讶。其主要是因为还是许多人看过清朝编写的《明史》,导致对汪直和朱见深有着很大的误解。
比如说起明宪宗,大家都会联想到恋母情结、畸形恋、朝政败坏、太监当道、后宫干政等等,这就让很多人认为明朝宪宗皇帝是一个昏君。
然而事实上,明朝真正的历史并不是清朝抹黑的那样,成化犁庭的壮举的两位主角恰恰就是明宪宗朱见深和大太监汪直成绩。
对于这个从小历经波折且不受待见的孩子,在长大成为皇帝以后其性格却变得更加加强势。当时广西瑶族叛乱,南漳乱匪刘通、蒙古毛里孩入寇、建州女真犯边,蒙古小王子进犯等等周边的军事战争,朱见深不但没有任何的退缩,反而与他们打得不亦乐乎。
这里就谈谈建州女真作乱的始末。建中女贞的祖先猛哥帖木儿的死后,建州左卫由他弟弟凡察掌管,猛哥帖木儿有个儿子叫董山,董山三个儿子:妥罗、妥义谟、锡宝齐篇古。
凡察是董山的叔叔,猛哥帖木儿死后两人一直争夺建州左卫的首领,为了安抚他们,明朝又设立了建州右卫,由董山统领,两人同为都督通知,从此建州女真分为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三个部,这就是建州三卫的由来。
但因辽东是个贫瘠之地,耗尽精力也没有东西产出,即便是开设了互市,还是穷得一塌糊涂,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呢?只有去抢,去哪里抢?
北面有个比女真更强悍的蒙古,西面比建州女真还能打,在打不过这几面的情况下,只有去南面的大明抢劫了,在他们看来土木堡之变后的大明军事软弱,抢明朝百姓更为稳妥。
于是见建州女真纠结的其他部族先后掠杀大明周边百姓数万,抢夺的财产更是不计其数。
犁庭扫穴在成化二年和成化三年中,建州女真每一年都要侵犯大明边境掠夺一番,甚至有时候一个月就要入侵两次。朱见深这样的鹰派皇帝看到后不能忍,于是就下诏“捣其巢穴,绝其种类”。
这8个字的意思其实就是格杀勿论,由此可见朱见深对于国家军事上的态度是非常的强硬,这也已经是用除后患的态度了。
于是明宪宗下令派靖伯赵辅领兵五万分三路进军,同时又下令朝鲜出兵协助。此后,也就一个月的围剿,明军斩杀了敌军630多人,俘虏240多人,李满柱和他的儿子被朝鲜军队斩杀,董山因被捕途中叛逃被杀。
从这一仗斩获的人数来看似乎战果并不大,但事实上其效果是非常的大的。后来的满清入关前,皇太极手里掌握的兵力也才十二三万,而这可是努尔哈赤用了10年的努力,慢慢发展才有的人数。
宁远之战时袁崇焕坚持抵抗了三天,还动用了红衣大炮,最后的战果也不过是杀了对方269人,但当时已被称为大捷,而深入建州作战,斩获的人数达900多人,可以肯定的是建州其他部落的损失更是远超这个数字,这对当时的建州女真来说更是空前的劫难,也是这一次的失败,建州女真10年都不敢再次侵犯大明边境。
汪直进剿10年后生活在苦寒之地的建州女真,在休养生息后,又想通过掠夺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于是他们就联合海西女真不断入侵辽东,在与辽东巡抚陈钺对战中小胜,这也让他们自我膨胀起来。而朱见深听到后就直接派了一个太监,叫汪直。
汪直与朱见深一样,也是一个强硬之人,他与朱见深同时鹰派类型的人物,所以朱见深就先让他去辽东考察当时的形势,汪直在一番考察之后得出的结论就是:10年前没把建州女真打怕,这次必须狠狠的打,直接打到他们的老窝,让他们再也不敢侵犯大明。
于是两人一拍即合,成化15年10月,朱见深再次下令由汪直监督,抚宁侯朱永为总兵,统帅大军进军建州。而这次远征实际上的汪直才是实际上的统帅,到12月时汪直上传捷报,其内容为:
“建州贼巢在万山中,山林高峻,道路险狭。臣等分为五路,出抚顺关,半月抵其境。贼据险迎敌,官军四面夹攻,且发轻骑焚其巢穴。贼大败,擒斩六百九十五级,俘获四百八十六人,破四百五十余寨,获牛马千余,盔甲军器无算。”引用《宪宗实录》此战大捷后担任总兵官的朱永原位抚宁侯,后被封为保国公,汪直加俸三十六石,由此总督12团营,成为第1个掌握禁军的内臣。对于这样的嘉奖,也正说明朱见深对汪直的看重,说明他并非是干扰内政的坏太监。
所以为什么会说,成化犁庭是一次壮举?就是因为通过两次对建州女真的清剿,才让他们从此不敢对大明边境有任何的异心,而这两次的战斗,也让边境的百姓过上安稳的生活,朝廷也可以安下心来对付蒙古边境的军事冲突。
事实上明朝的真实历史被清朝抹黑篡改后,很多人已经都见不到明朝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件,很多人了解明朝都是通过清朝的历史记载,而这些都是被删改过的。
(汪直想象图)
历史上的汪直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坏,而是一个一战打到建州老巢的拥有军事大作为的狠人,他的这一次出击其实跟当时蓝玉深入北元蒙古有着同样赫赫的战功。
但却没想到,清朝把他黑得体无完肤,这只是因为他把人家的老巢给端了而已。
为什么说明朝的“成化犁庭”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场壮举?
明宪宗朱见深是个好战分子,他对女真人发布了“种族灭绝”命令,结果明朝大军所过之处“遇青壮而杀,逢老幼而俘”,女真人部落如同被犁过的土地,尸横遍野差点灭种,努尔哈赤的老祖宗也难逃厄运,这就是著名的“成化犁庭”。
朱见深除了对万贵妃有恋母情结,结果导致后宫生活一塌糊涂之外,其他事情上还是比较靠谱的,绝对有老祖宗朱棣的风采。对于流民造反、瑶族叛乱、蒙古犯边这些举动,朱见深一点也不手软,他处理这些事情就一个信条:不服就干。另外他身边还有个最信任的大太监汪直,一门心思要在战场上证明自己“不是男人胜似男人”,两个好战分子遇到抢劫成性的女真人,顿时都兴奋得不要不要的。
女真人从明成祖时期,就被朝廷收编了,为此还设置了建州卫,让他们替大明王朝稳定东北边疆,一代一代传到明宪宗时,建州卫的当家人轮到了李满柱(李姓也是明朝的赐姓)。李满柱开始的时候还是对大明充满敬畏的,什么事只要朝廷吩咐下来,他办理的都比较用心。
但是客观地说,李满柱这时候面对的情况还是比较复杂的。外部方面,蒙古人的势力对他咄咄相逼,背后的朝鲜王国也是巨大的威胁,而建州卫内部也不让他省心,努尔哈赤的老祖宗董山等人经常争权夺势,时不时就撸胳膊打对方个乌眼青,后来虽然明朝把董山等人分成了建州左卫和建州右卫,但野人女真还海西女真也不消停,李满柱也算得上是内忧外患了。
那么何以解忧呢?唯有抢劫!李满柱和董山深刻地认识到一点,大家打来打去还不都是因为钱,能抢来钱还打个屁啊,所以他们把目光瞄准了富裕的大明,动不动就骑马去潇洒一次,回来之后金银财宝粮食美女就都有了。所以,史书上“煽诱北虏入寇,杀掠不绝”、“ 董山纠毛怜、海西诸夷,盗边无虚月”、“ 女直侵寇,依然不止”这样的记载比比皆是。我们还能看到,他们不仅自己抢,还联合蒙古人、朝鲜人一起抢,兴致高昂热火朝天。
女真人虽然当时开化未久,但是已经比较滑头了,面对大明朝廷很有一套办法:当明朝因为他们的抢劫行径而申斥时,他们的态度乖得不得了,但一边认罪一边接着干,绝对是“犯了再改改了再犯,最后千锤百炼”。朱见深和汪直都对他们的行径深有了解,所以全部主张用武力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成化三年四月,大明朝廷先是按照惯例,召集建州女真的首领们入朝进贡。董山等人听说是进贡心里大喜,因为以往的朝贡都是他们送的少,而大明朝廷给的回礼多,所以就兴高采烈地成群结队赶赴北京,心里琢磨着大不了当面认个错,然后带着朝廷的赏赐回来继续抢。但没想到这次他们是有去无回。
朱见深一面接见董山等人,当面指责他们忘恩负义,要求大小女真以后一定要“改过自新,严戒部下,尊事朝廷”,一面进行了军事方面的准备,下令明朝军队出动,同时给朝鲜也发去了调兵文书,让他们从背面攻击女真人。朝鲜方面本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一贯传统,二话不说就派了兵。
朱见深给这次军事行动定的原则是:捣其巢穴,绝其种类。说明白了就是要毁灭女真人的居住地,将女真人这个人种从地球上抹去。为此,朱见深调动了将近30000人马,分左中右三路,由抚顺关出境攻击建州三卫。
董山当时被扣押在北京,李满柱已经老得掉渣,建州女真在明军和朝向军队的夹击之下,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结果被大军“焚烧其庐舍,杀掠其人民”,除了少数人逃入深山逃得性命外,其他人包括李满柱和他儿子在内,都死在了战斗中,用尸横遍野来形容绝不为过。根据事后统计,女真人共被斩杀1700多人,这对本来人丁就不多的女真人无疑是灭顶之灾。
董山带着朝廷的赏赐,兴冲冲地从北京回老家,结果在路上也被明军处决了!
不过我们不得不佩服女真人的恢复能力,他们用了十多年时间,又恢复了一定实力,同样又开始了抢劫活动,朱见深也再一次举起了大刀,于成化十五年十月,朱见深派出了铁杆鹰派汪直总督军务,再次征剿建州女真,这次和上一次的结果一样,烧杀之后女真元气大伤:擒斩六百九十五级,俘获四百八十六人,破四百五十余寨……
建州女真遭受连续打击,在这之后的一百多年也没缓过劲儿,可见朱见深的“成化犁庭”的确有效果!
喜欢请关注,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删。
为什么说明朝的“成化犁庭”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场壮举?
起因:游牧民族扰边
“成化犁庭”发生在明宪宗朱见深在位的第三年。由于土木堡之变,明朝损失了二十万精锐,不仅京城三大营被缩编,明朝对九边重镇的防御力量也遭到弱化。女真部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当时由明成祖设立的建州三卫进行管控。但是由于朝廷放松了对辽西平原的管控,导致蒙古部落日渐渗透,京师至辽东重镇一线只有狭长的锦州防线进行保障和联系。
当时的建州女真部落首领名为爱新觉罗•董山,也就是努尔哈赤的五世祖,时任建州右卫都督同知,也就是说名义上,爱新觉罗氏也是明朝的臣子。但是明朝对游牧民族部落实施经济控制,对边境贸易有意无意地调整规模,草原部落时不时会处于缺衣少食的困境。作为部落首领,董山是个很有想法的人,毕竟部落要恰饭的嘛,首领需要为部落的男女老少整一口饭吃,既然朝廷不给,那就抢吧。于是1466年,董山为刚继任皇位的朱见深送上一份大礼——入侵三道关,伏歼明都指挥使邓佐。后,又连续侵入连山关,开原、抚顺,铁岭、宁远、广宁等地,基本把辽东都抢了一圈,史料记载,董山部杀掠边民多达10万余人。
此时大明朝还没日薄西山,依旧倚仗“仁宣之治”的余威,尽管在与鞑靼人的交战中受创,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何况这只骆驼还没失掉它应有的水分和血气。朱见深二度被废太子,年纪轻轻便亲历国家危亡、父皇被俘被被囚,人间冷暖自知。一个小小的女真部落首领,区区建州卫都督同知,也敢犯我大明朝?天子守国门的脸面何在!
过程:兵分三路,朝鲜夹击
在廷议中,主战的汪直占据上风,明宪宗甚至将主和派下狱,足见其开战的决心。朱家子孙,很好地继承了朱元璋敢作敢为的脾性,所谓“要么不做,要么做绝”发扬的淋漓尽致。
1467年9月,明宪宗下令明军打秋风,手令“捣其巢穴,绝其种类”,由靖虏将军赵辅率军五万,分兵三路:左路出浑河、柴河越石门、土木河至分水岭;右路由鸦鹘关、喜昌口过凤凰城黑松林,摩天岭至泼猪江;主力自抚顺经薄刀山、粘鱼岭过五岭渡苏子河至古城,同时邀朝鲜出兵侧应。这个作战计划几乎就是萨尔浒之战的模板。只不过此时的明军战斗力还十分可观,尚未统一的女真部落毫无招架之力。
结果:绝其种类
此战毫无悬念,5万大军连同朝鲜兵势如破竹,很快直抵董山部落老巢。一个月的围剿形同屠杀,女真人的鲜血和尸体浸透了白山黑水,明军斩首600余人(有说1700余人),俘虏240多人,董山本人也被生擒,后在逃脱过程中被杀。要知道,当时整个建州三卫也就六千兵力,一下被杀近三分之一,史载“焚荡殆尽,部落残破”,建州部落几乎被灭种。
评价:种族灭绝,边境安定
成化犁庭是明王朝为稳定辽东局面,解决边患而跨境发动的大规模战争。此战意图明显,就是要毕其功于一役,通过打击一个女真部落,震慑整个辽东,直至萨尔浒战役之前,明朝都没有面临来自东北的巨大威胁,可以专心解决北面的蒙古侵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