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乌兹别克人是什么人的后代?

书上说乌兹别克人是蒙古的后代,因为西班尼建立的汗国,乌兹别克一词也源于蒙古语,他们不是突厥人的后代吗?

乌兹别克斯坦这个国家的建立,还要追溯到十四世纪,当年的蒙古帝国可谓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疆域非常之大,横跨亚欧大陆。

而蒙古帝国中除了元,还包括四大汗国,其中有一个汗国,名为金帐汗国,他们的大汗被称为之位“乌兹别克汗”,正因如此,金帐汗国也被称之为“乌兹别克汗国”,这就是乌兹别克斯坦的前身了。和蒙古人不同的是,这个汗国的老百姓普遍信奉伊斯兰教,在当年还具备相当高的国际地位。

从民族组成上来看,乌兹别克斯坦的民族非常多,足足有129个,是我国的两倍多,其中乌兹别克族人占八成以上,俄罗斯族、塔里克族、哈萨克族、卡拉卡尔帕克、鞑靼族、朝鲜族都是人数比较多的民族,其他的民族人数就非常少了。

那么,乌兹别克斯坦为什么会成为这么多民族的聚居地呢?

这还要从乌兹别克斯坦的主体民族乌兹别克族的历史说起,早在八世纪初期时,在这个地方就有了一个叫做萨曼的王朝,是之前波斯人建立起来的,在建立之初也曾经强盛一时,通过战争的方式,强行将周边民族的老百姓俘虏到他们国家之中,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突厥的牧民,还有很多葛逻禄人、卡拉吉人、阿儿浑人、乌古斯人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也成为了萨曼王朝的老百姓,并且和这里的原有的波斯人开始通婚,不仅如此,当年这里本来就有不少塔吉克人,多个民族的老百姓相互融合,让萨曼王朝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萨尔塔族。

虽然他们的语言受到了突厥人的影响,导致后来萨曼王朝都说突厥语,但是在宗教信仰上却继承了波斯人的传统,信奉伊斯兰教,而这个萨尔塔族就是乌兹别克族的前身了。

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发展,萨曼王朝为没有闲着,不断的征伐,导致国内的民族越来越复杂,已经不再是之前的萨尔塔族那么简单了。

到了14世纪,蒙古帝国崛起,并且屹立于世界之巅,萨曼王朝自然免不了灭国的灾难,整个中亚都被蒙古统治了,成了蒙古的四大汗国之一,“乌兹别克汗”开始全权管辖这里。而当年这些萨尔塔族人也开始被他们的敌人称之为“乌兹别克人”,慢慢的就变成了乌兹别克族。

而通过蒙古的统治,这里也加入了很多蒙古人,当年的这些蒙古人来到这里之后,由于数量比较少,很快就被同化了。

可能很多人不解,为什么乌兹别克斯坦还有朝鲜族呢?

这就是近代历史了,到了十九世纪,朝鲜人开始向沙俄境内输入,在朝鲜被日本占领之后,出现了大量朝鲜人前往沙俄境内躲避的情况。

二战爆发之后,为了防止这些朝鲜族人中存在日本间谍,苏联政府就将这些朝鲜人整体迁往了中亚地区,当年差不多有二十万朝鲜人被强制送到了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境内,这也使得朝鲜族成了乌兹别克斯坦的一个大民族。

历史上的乌兹别克人是什么人的后代?

从蒙古史及金帐汗国史相关记载,乌兹别克人确实是以昔班汗为公认的先祖。昔班与拔都、斡耳达、别儿哥等一样,都是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儿子,因为在随同拔都西征的过程中,昔班曾屡立战功,故而在拔都回军罗斯、建立金帐汗国后,特地册封了哥哥斡耳达为白帐汗、弟弟昔班为蓝帐汗。昔班的蓝帐汗国的主要封地在乌拉尔山脉东南、伊列克河、萨雷河和伊尔吉兹河之间。与金帐汗国类似,蓝帐汗国内真正的蒙古族人并不多,其国中诸部中绝大多数都是突厥人,但是汗国统治者则都是出自昔班的后裔。

到了十四世纪中期,蓝帐汗国内效忠于昔班后裔诸汗的众多部落,已经开始以乌兹别克人(Uzbek)的称呼行于世间,这个名称的具体起源,由于史料中没有说法,学界至今莫衷一是。有一种说法是,这些部落倾慕当时强大的金帐汗月即别汗,故而以他的名号来称呼自己群落,(月即别汗也可称为乌兹别克汗),但毕竟缺乏证据,仅可作为一种假说。

1428年在南西伯利亚的图拉河畔被拥立为首领的阿布海尔汗,是乌兹别克人历史上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英雄,他凭借着强悍的个人能力,将当时已近乎分裂、瓦解的蓝帐诸部组合成一个强大的部落集团,夺取了从西起里海东岸、东到阿尔泰山的大片领土,虽然在其晚年遭遇到了惨败于卫拉特、部众叛离等失败,这种“启发”式的悲剧英雄,鼓舞着乌兹别克人建立自己民族政权的雄心。

穆罕默德 昔班尼汗正是这样一个顺应时代潮流的枭雄,他虽然贵为阿布海尔汗的孙子,但其幼年却历经劫难,颠沛流离于中亚各个政治首领之间,逐渐收拢、聚集起了其祖父时代的各部落势力。当帖木儿的各个子孙自相残杀、大为削弱,而蒙兀儿可汗们也昏庸贪暴地相互敌对时,昔班尼汗打出了复兴乌兹别克汗国的旗号,连续的军事出击、连续的胜利凯旋,富庶的河中地区几乎全部落入昔班尼汗的手中,在帖木儿帝国的废墟上,乌兹别克汗国应运而生,尽管昔班尼汗在此后与同样正崛起于波斯的伊斯玛仪沙赫的决战中惨遭失败、身亡,连头骨都被残酷的对手作为饮器。但乌兹别克汗国最终击退了萨法维波斯和帖木儿后裔巴布尔的联合进攻,在速云赤汗、奥贝杜拉汗等后继统治者的努力下,乌兹别克人的政权成为了河中地区长期的统治力量。

历史上的乌兹别克人是什么人的后代?

首先反驳一下,“乌兹别克”不是蒙古语,是铁别地道的维吾尔语(乌兹别克语),乌兹别克人被叫乌兹别克确实跟一个蒙古人―昔班有关。昔班入住中亚建立蓝帐汗国后改名为乌兹别克,蓝帐汗国的处于统治地位的钦察游牧部落(没有蒙古人)也以首领的名字命名,被称为乌兹别克部。(详细解答请看我另一个回答)

乌兹别克人是中亚诸族里影响力最大,规模最为庞大的民族,并占据中亚最适合发展城镇地区的民族。当下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是中亚最有潜力的国家,一个人口众多人力资源丰富,另一个领土辽阔资源及其丰富。

众所周知,乌兹别克人和维吾尔人的语言、文化和生活习俗等相似度极高,尤其是费尔干纳乌兹别克人跟新疆维吾尔人是完全一样。

乌兹别克人的主要来源是西喀喇汗人,也就是回鹘人和被回鹘人统治的西突厥各部。除此之外,还有大量被回鹘统治者同化的粟特人等东伊朗诸族。东伊朗族群跟波斯人是完全两码事,二者不是同族,所以乌兹别克人和波斯人没有直接血缘关系。

由于乌兹别克汗国的原因,河中地区的西喀喇汗后裔被称做乌兹别克,苏联初期又把居住在费尔干纳地区的大量维吾尔人被强行纳入乌兹别克人里。

乌兹别克人总体上分四个分支,七河乌兹别克、费尔干纳乌兹别克、河中乌兹别克和花剌子模乌兹别克。

七河和费尔干纳乌兹别克

七河和费尔干纳乌兹别克人是以九姓乌古斯―回鹘诸部为主,历史上被周围其他族群叫做“萨尔塔人”,其文化语言和生活习俗等以及血统来源跟维吾尔人基本相似。

七河乌兹别克人就是外伊犁维吾尔人,准噶尔汗国和清代同内伊犁维吾尔人一同称做“塔兰奇人”(种地的农民),清末外伊犁被沙俄占领时外伊犁的14万维吾尔人归沙俄。19世纪70年代沙俄占领内伊犁时,又从伊犁塔城等地强行迁移走了10万余维吾尔人,并按把他们安置在七河地区。

河中乌兹别克人

河中乌兹别克人是乌兹别克人主体部分,占总人口的五成,内部分塔什干分支和撒马尔罕分支两部。

塔什干分支以回鹘-葛罗禄人和乌兹别克汗国时期南下的钦察乌兹别克部的融合,所以塔什干北部的一些乌兹别克人至今还保留了很多钦察部落传统,跟哈萨克人有较高的相似点。

撒马尔罕分支是被喀喇汗王朝统治者回鹘人同化的西突厥和东伊朗族群和塔吉克祖先人为主,后来又大量塔吉克人被同化,所以跟塔吉克人相似之处较高。

花剌子模乌兹别克人

花剌子模乌兹别克人主要是西突厥各部为主,跟土库曼人同源,同来源于西乌古斯人。同时同化了大量东伊朗语支族群,跟土库曼人文化相似度较高。

历史上的乌兹别克人是什么人的后代?

乌兹别克人是中亚的一个信奉伊斯兰教逊尼派的民族,使用乌兹别克语,在书面文字体系上在1927年前用阿拉伯字母拼写乌兹别克语,后改用拉丁字母,从1940年起改用西里尔字母,现又改用回拉丁字母。约有1600万乌兹别克人聚居于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除此之外在阿富汗分布着160万乌兹别克人,塔吉克有150万,吉尔吉斯有60万,哈萨克、土库曼和我国新疆地区也有乌兹别克族分布。

历史上最早活跃在中亚地区的是伊朗语族的游牧民族,他们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由今属哈萨克的北部草原地带向南迁徙。公元前329年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一路东征至此,当地的伊朗语族居民开始出现希腊化迹象,到了大约前256年希腊化的巴克特里亚王国开始统治位于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相当于今乌兹别克斯坦地区。居住在中国祁连敦煌一带的大月氏民族在被匈奴击败后被迫西迁到中亚,在这里他们征服了希腊化的巴克特里亚王国,设置休密、双靡、贵霜、肸顿、都密五部歙侯分别管辖原属巴克特里亚的土地。公元1世纪中叶贵霜部翕侯丘就却统一五部,建立贵霜帝国。丘就却又南下攻击喀布尔河流域和今喀什米尔地区并夺取了安息(帕提亚)帝国的高附地区(今阿富汗的喀布尔)。丘就却以八十多岁的高龄与世长辞,给他的儿子阎膏珍留下了一个蒸蒸日上的帝国。阎膏珍继承了其父丘就却的开疆拓土大业:征服了印度东北部和旁遮普,在中亚将势力范围扩展至花剌子模,吞并锡斯坦。此时的贵霜帝国版图东起巴特那,西达赫拉特,南至纳巴达河,北尽咸海。都城迁至白沙瓦。到了迦腻色伽国王时代贵霜的领土已东到葱岭,与汉朝的西域都护府接壤;西接伊朗高原;南抵恒河河谷;北与康居接壤,与汉、罗马、安息并称当时的四大帝国。公元91年汉军直捣北匈奴腹地,在燕然山勒石记功。北匈奴人绝大部分踏上西迁之路,逐渐消失在茫茫草原之中。西迁的匈奴人先是进入西域和中亚,接着在公元四到五世纪时侵占了印度部分地区,在与当地中亚部族混合后逐渐形成了被称为白匈奴的嚈哒人,他们取代贵霜帝国成为中亚新的主人。

公元540年左右以阿史那部族为核心形成了活跃于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突厥民族集团。突厥的祖先最初活动于今叶尼塞河上游,是吸收九姓铁勒构成的部落联盟,后迁徙至高昌北山中即今天山东段之博格达山附近地区。北匈奴西迁,南匈奴、鲜卑南下乱华后漠北草原逐渐被柔然部族控制,突厥也被柔然征服,成为柔然的锻奴。柔然全盛时期长期同北魏争锋,结果在漫长的战争中北魏和柔然落了个两败俱伤。公元552年突厥首领土门在和由北魏分裂出来的西魏通使后获得了经济文化的飞跃式发展,随即起兵战胜铁勒、柔然,自称伊利可汗,建立突厥政权。至木杆可汗时期突厥又进一步消灭了柔然的残余势力,东败契丹,西破峻哒,北并契骨,控制了东起今辽河流域,西至今里海,南至长城北,北至今贝加尔湖的广大地区。河中粟特诸国,塔里木盆地诸城邦,乃至东方的奚、契丹、高丽都曾为其藩属。突厥设牙帐在于都斤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之北山),形成为以漠北为中心的地域辽阔的突厥汗国。公元657年唐高宗李治灭西突厥汗国,在中亚河中地区设置羁縻州府进行管辖,中亚同中原内地的联系得以大大加强。这一时期丝绸之路上活跃着一支被称为东方犹太人的商业民族——这个民族的名字叫做粟特。粟特人生活的地区就是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唐朝人称他们为昭武九姓胡——所谓昭武九姓是根据各城邦人们的姓氏的汉语译音分别将其称为康国、安国、曹国、石国、米国、何国、火寻国、戊地国、史国。其中的康国正是今天乌兹别克斯坦第二大城市撒马尔罕,这里长期以来就是丝绸之路贸易的重镇。康国人对经商能力的培育是从娃娃抓起的——男孩5岁开始读书写字,稍微认识一点字就开始教他们经商之道。《唐会要》中曾有如此记载:康国生子必以蜜食口中,以胶置手内。欲其成长口尝甘言,持钱如胶之沾物。

公元7世纪中期以后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开始征伐中亚河中地区并在怛罗斯之战后基本实现了这一目标。随着阿拉伯人到来的是他们的宗教,此后乌兹别克地区开始伊斯兰化。1219年底—1221年中亚河中地区被西征的蒙古大军征服,其土地被蒙古系的钦察汗国与察合台汗国瓜分。此时的乌兹别克已是一个民族融合同化现象相当普遍的地区:伊朗语民族与11~15世纪之间迁居于此的突厥部族不断混合,马其顿人、希腊人、大月氏人、匈奴人等民族也都在乌兹别克留下了部分后裔。在经历上千年的民族融合后当地形成了在语言上倾向于突厥语、波斯语,文化上受欧洲、波斯、印度等多方面影响而信奉伊斯兰教的格局。当地人在人种上则由于各民族混血的缘故呈现出兼具白种人和黄种人特征的迹象。在蒙古人到来前当地人建立过的最强大的国家莫过于花剌子模:强盛时期的花剌子模曾囊括中亚河中地区、霍拉桑地区与伊朗高原大部,但在1231年花剌子模被西征的成吉思汗大军所灭。尽管此时乌兹别克民族尚未正式形成,但之前居住于此的各民族的相互融合已塑造了乌兹别克民族的雏形,而蒙古人的到来进一步促进了乌兹别克民族的最终成形。

蒙古钦察汗国第九代汗王月即别汗完成了伊斯兰化和突厥化的转型。他的后裔所建立的部族被称为月即别部(又翻译为乌兹别克部),该部族的人民称为乌兹别克人,意为自己统治自己的人,这是历史上“乌兹别克”一词的最早出现。1428年乌兹别克人的新任首领阿不海尔汗在南西伯利亚的图拉河畔被拥立为汗王,他率领自己的部族南下征服了花剌子模旧地,至此蒙古乌兹别克部同中亚河中地区此前的文明联系起来。这时中亚最强大的国家是帖木儿帝国,帖木儿帝国在建国之初曾数次征伐钦察汗国,而乌兹别克人聚居之地正是帖木儿帝国进军的必经之地,因而屡受兵灾。阿不海尔汗率领自己的族人攻占了帖木儿帝国的都城撒马尔罕,占据了整个中亚河中地区。当阿不海尔汗率领乌兹别克族人在中亚开疆拓土之时位于东部的蒙古草原上崛起的瓦剌部越过杭爱山脉和阿尔泰山脉向西发展,阿不海尔汗被瓦剌部击败后被月即别部的另一分支哈萨克人杀死。这并未就此终止乌兹别克人的发展步伐:公元15末16世纪初阿不海尔汗的孙子摩诃末·昔班尼在经过多年的韬光养晦和卧薪尝胆后彻底翦除了帖木儿后裔的势力并于1500年在撒马尔罕登基,这标志着乌兹别克民族的基本形成。

乌兹别克人的生活模式随着生存空间的改变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从原来的游牧民族开始向定居民族转变,因为他们生活的中亚绿洲平原相比祖先生活的草原更适宜农耕。由于他们生活的中亚河中地区正处于东西方交流的大通道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继承自粟特人的商业基因也被极大焕发了。在当时的中西亚地区这个新兴民族被视为是由突厥文化、伊斯兰教和蒙古黄金家族后裔混合组成的民族共同体。统一的乌兹别克汗国并未维持多久就在16世纪分裂解体成为希瓦、布哈拉、浩罕三大汗国并在19世纪后期相继被沙俄征服。1924年10月以布哈拉汗国的一部分和希瓦汗国的一部分合并成立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91年8月31日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改名为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并宣布独立。

历史上的乌兹别克人是什么人的后代?

所谓书上说乌兹别克人是蒙古人的后代,是不正确的,可以说乌兹别克人的历史上和蒙古人有渊源,也可以说一部分乌兹别克人的祖先是蒙古人,但是不能说乌兹别克人是蒙古人的后代。

乌兹别克人是典型的图兰人种,也就是黄种人和白种人的混血民族。中亚地区的历史非常悠久,在这片土地上,也生活着许多民族,而生活在中亚的民族中,大部分都和乌兹别克人一样属于图兰人种。

乌兹别克人的白种人祖先,主要是生活在中亚的东伊朗人,塔吉克人也是东伊朗人,也可以说乌兹别克人的主要祖先之一,是突厥化的塔吉克人。而乌兹别克人的黄种人祖先,主要是定居在中亚的突厥人和蒙古人,这些人在中亚的城市中定居后,便开始和当地的塔吉克人进行融合,形成了现在的乌兹别克人。

在乌兹别克人的历史上,曾有两位蒙古人对他们民族的历史影响极大,一个是金帐汗国的统治者月即别汗,另一个则是灭亡帖木儿帝国的昔班尼汗。

图为月即别汗。

一些史学家认为,乌兹别克人的族名来自于月即别汗(乌兹别克汗),在月即别汗统治时期,这位影响力极大的金帐汗手下拥有三十万军队,史学家称呼他的军队为月即别军,也就是乌兹别克军团。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乌兹别克人的族名并不是来自月即别汗,而是源自于突厥语,按照这种说法,乌兹别克则有着“乌古斯统治者”的含义。

到了十六世纪初期的时候,昔班尼汗率领钦察草原的游牧民南下,在灭亡帖木儿帝国之后,这批游牧民便开始进入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

昔班尼汗的部下进入乌兹别克斯坦初期的时候,还保持着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但是过了快一个世纪之后,他们便开始和当地的塔吉克人进行融合,然后形成了现在的乌兹别克人。

但是也不能说乌兹别克人是在昔班尼时代才形成的,因为在几个世纪前,就已经有许多游牧民南下来到了中亚河中地区,他们也是乌兹别克人的祖先。

而乌兹别克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并不是月即别汗,也不是昔班尼汗,而是大名鼎鼎的中亚之王帖木儿,从乌兹别克斯坦随处可见的帖木儿雕像以及画像,就能看出乌兹别克人有多么崇拜帖木儿。

记得在去年的一场球赛上,笔者看到在看台上观看球赛的乌兹别克球迷,有很多都带着帖木儿经常佩戴的王冠,并且穿着帖木儿帝国的贵族服饰,从这一点也能看出乌兹别克人对帖木儿崇拜。

而乌兹别克人视帖木儿为民族英雄,也是有根有据的。首先,帖木儿出生于乌兹别克斯坦南部的沙赫里萨布兹,帖木儿帝国的首都也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撒马尔罕,而且帖木儿也是典型的图兰人种,他的父亲是突厥化蒙古人,母亲则是布哈拉的波斯人,并且曾自称为“图兰苏丹”。

结尾:乌兹别克人是一个多民族融合而成的民族,很多民族都是这样形成的,因此纠结血统或者祖先来源并没有太大用处,因为形成一个民族的关键因素是文化认同。

历史上的乌兹别克人是什么人的后代?

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国土面积大体上包括了整个河中地区。这里也是历史上多次对规模民族迁徙的必经之路。乌兹别克人的祖先按照数量来说,大体上就是当年东伊朗土著、斯基泰人、突厥人、蒙古人的后裔。当然,当中也有少量的波斯、希腊、月氏,甚至匈奴人存在。

起初,乌兹别克所在的河中地区,属于伊朗语系的东伊朗分支。这一支的其他分支就包括大夏、伊朗东部、北印度部分人群,以及后来从西面重返的游牧始祖斯基泰人。在斯基泰人占据当地主要地方后,河中地区按照生产模式分为绿洲农业定居点--游牧草场的混合样式。

当波斯帝国征服河中后,乌兹别克人的早期祖先也一分为二。城市居民臣服于波斯人,草原部落则是波斯人的同盟。后来的希腊人进入该地,尤其是占据了撒马尔罕后,也没有改变这个模式。

随着帕提亚部落的南迁,与帕提亚帝国的建立,河中开始处于一个相对独立的混乱时期。这里有时候从属帕提亚帝国,有时候从属巴克特里亚希腊人,后来还臣服于北印度的贵霜帝国。

丝绸之路的逐步兴盛,让当地的城市经济迅速发展。一些从中国境内西逃的月氏人,也开始迁徙到当地。但总体上人口还是斯基泰伊朗。这些人的混合与当地经济发展,最终在古典时代后期,催生了一个被称为白匈奴的中亚霸权。

白匈奴与西面的萨珊波斯王朝,多有征战。最后在波斯人与新崛起的突厥人夹攻下败亡。突厥人则利用自己的冶铁技术和贸易位置,开始进入河中地区。这个阶段内,被中国古人称为粟特人的团体开始崭露头角。所谓的昭武九姓,大部分就来自当地。他们垄断丝绸之路贸易,一直到阿拉伯征服者到来。

但最终,从阿拉伯征服中受益的还是更为接近的突厥人。尤其是阿拉伯帝国的阿巴斯王朝,本身就是偏向中亚-伊朗势力的一个王朝。大量突厥人开始进入近卫军与宫廷机构,逐步取代了原本波斯人的位置。阿巴斯王朝虽然还存在了很久,但已经失去了对河中地区的控制。当地成为了波斯-突厥系王朝或突厥人自己建立的地方军事强权的主要争夺目标。

这个至关重要的阶段,成为了中亚与西亚突厥化的原因所在。大量的突厥人占据了军事职位并渗入了商业团队,从而促成了当地人的突厥化。典型的就是喀喇汗国、塞尔柱帝国、花剌子模这样的中亚突厥王朝。他们的时代在13世纪的蒙古第一次西征后,戛然而止。

在蒙古西征后,乌兹比克人祖先所居住的地方,大体上被金帐汗国和察合台汗国瓜分完毕。蒙古人除了少量在边缘草场活动的部落外,其余的基本上在100年时间里被城市及周边地区的波斯-突厥文化同化。今天乌兹别克人的直系祖先,就来自原本属于金帐汗国的那部分地区。他们以金帐汗国历史上的乌兹别克汗为民族始祖,将大汗的名字作为自己这个种群的名称。

但在南方地区,属于察合台一系的帖木儿帝国异军突起。以撒马尔罕为核心的这突厥大帝国,数次北伐金帐汗国,每次都扫过乌兹别克人所在的区域。这迫使他们更加团结一致。在帖木儿本人死后,他们开始对河中南部地区进行反扑。帖木儿各王公的分裂,促成了他们的成功。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努力,终于杀入河中,占据撒马尔罕。最后,他们甚至追杀了帖木儿王朝的各地方藩属,控制了大半个中亚。

此后,乌兹别克人就为了他们在河中地区的征服成果,与起源自阿塞拜疆的波斯萨法维王朝缠斗。在著名的谋夫战役中,波斯皇帝伊斯迈尔一世击毙了乌兹别克历史上最重要的领袖昔班尼汗。乌兹别克人被迫分裂,形成了后来的布拉哈、希瓦等较小的汗国。

这些乌兹别克人的小国,为了对抗波斯的东扩压力,开始寻求向西方的奥斯曼帝国求援。由于奥斯曼帝国从16世纪开始,由苏丹本人兼任伊斯兰世界的领袖哈里发。所以,一直支持同样信奉逊尼派的乌兹别克人,在东方牵制什叶派的波斯。一些奥斯曼人掌握的欧洲军事技术,也在这个时候持续输入河中地区。

波斯人始终拿这些地区小强没有办法,这个局面维持到了19世纪。随着俄罗斯人在19世纪从西伯利亚和高加索大举南下,这些汗国在不长的时间里,成为俄罗斯帝国的中亚领地。又经过了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的政治重组,今天的乌兹别克地区才正是成型。

简单讲完这段历史,相信大家也就对乌兹别克人的祖先来源,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斯基泰伊朗、突厥和蒙古,无疑是他们最主要的血统和文化来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