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为何对江浙平民痛下杀手?
对于爱看中国近代史的人来说,应该都对曾国藩有所了解,他也算是曾在近代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一个人物。有很多人对他的治国、治家的理论推崇备至,我们去书店之时也经常会看到有关他的书,总是会摆放在显眼的位置。
但是虽然在很多领域他都备受推崇,但人们对于他在镇压太平天国时期的所做所为却是褒贬不一。追根到底也是因为传闻他在与太平军的对抗之时,屠杀了近五十万无辜的平民百姓,这个传言是真的吗?为什么身为清朝官员的曾国藩会做出如此令人发指的事情。
太平天国的崛起关于太平天国运动我们上初中的历史课本上多少有点介绍,这是一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运动。其领导人是洪秀全,此人本是要考取功名,走仕途之路的,无奈多次参加考试均没有成绩,机缘巧合走上了传教起义的道路。
他自称是上帝的第二个儿子(耶稣是老大,他哥),开始在南京宣传自己建立的教会,大肆的鼓吹上帝迷信之说,排斥其他宗教,对于传统的儒家思想全盘否定,当时有很多的宗庙、寺院被毁,竟然还开设了“删书局”,建立“太平天国”后一时间可谓是势不可挡。
太平军的战斗能力太平天国在刚起义之时,军队的战斗力可以说非常强悍的,我们所熟知的例如:广西老兵,两湖纤夫等都是悍勇之士。也正是这支只用了2年时间的农民起义,在战力鼎盛之时,横扫江南,并拿下了南京。
可是,这种鼎盛的战力仅仅持续了不到十年,其实这也属于正常现象,所有的军队走向灭亡都有一定原因。毕竟过了创业期的艰辛困苦,人们都会沉醉于安稳期的现状。
对平民百姓痛下杀手的原因在太平天国的后期,曾国藩所带领的军队在攻破天京之后,对天京城的平民百姓进行了大肆的屠杀,据传闻当时的有几十万人丧生,尸体多的导致长江堵塞。
他为何要这么做,仅仅是为了断绝太平军的支持吗? 湘军当时在镇压太平军起义的时候,发现部队虽说被打垮了,但不出几天就又会死灰复燃。当时起义部队人数很多,因为对于百姓来说,起义是死,不起义一样也是死。面对这样的情况清军开始了屠城,他们此时脑海里只想镇压起义军,维护自己的统治。
据曾国藩的说法说是,他曾命令湘军实行分段搜捕追杀,而传闻则是说仅仅三日之内就杀掉起义军十多万人,而后为了不让起义军能够休养生息,他们把这些地方的房屋全部烧毁,财物、粮食全部搜刮干净,目的也仅仅只是不给太平军留下任何可以使用的东西。
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也记载了此事,文中所书:在南京城的沿街两旁,几乎都是老人的尸体,也有儿童的。南京城中的妇女,可以说没有一个生还的。
曾国藩为何对江浙平民痛下杀手?
古代一直就有“兵匪是一家”的说法。
不知道有些人是什么想法,非要捧曾国藩的臭脚,说他是什么“立言、立德、立行”的圣人。
照我看,曾国藩就是满清的奴才、狗腿子,别把他捧得那么高,他五行不缺金木水火土,他就缺“脊梁”,评价一个人,首先要把屁股放在正确立场上。
满清和太平天国哪一个更反动?这个还用说吗?近代百年耻辱就拜满清所赐,太平天国虽然带来战乱,但是哪一个改朝换代没有战乱?非要讲究曾国藩代表的是反动,还是正义?那就先缕一缕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打击满清八旗→满清八旗垮了→汉人封疆大吏起家→发展新军、开办洋务→带来西方民主进步思想→辛亥革命爆发→民国推翻腐朽清朝。
看清楚了,没有太平天国,哪新革命?太平天国不是邪教,满清腐败,丧权辱国、民不聊生、官逼民反,满清才是反动派。
太平天国顺应历史潮流,而维护满清腐朽统治的曾国藩、李鸿章之流,外战外行、内战内行,他们才是阻挡历史潮流的小丑和刽子手。
再说曾国藩手下的湘军。湘军也并不是新式军队,曾国藩的湘军,跟吴三桂的军队没有本质区别。湘军完全是旧式的军阀势力,他们以地主豪绅为中心,以地方同乡、宗族为核心力量,纠合在一起。以官兵为名,干着兵匪的勾当。更不幸的是,他们没有选择乘势而起,推翻满清,而是甘愿做满清的奴才。
慈禧:“小李子,曾国藩那奴才干的不错,给根骨头”。
曾国藩趴在地上:“谢主隆恩”。
旧式军队讲究“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怎么赏呢?破城之后,允许劫掠城内三日。
所以说老百姓苦啊,劫掠三日,还得说人家是“仁义之师”,劫掠十日以上,才能骂混蛋。
湘军里有个小文人喜欢写日记,《能静居日记》不小心记了湘军的畜生行为。
天京破城后,湘军进行了屠城,屠城那不就针对的是平民百姓?抢钱、抢东西、抢女人,遇人就杀,遇坟就挖。诺大的金陵王城,人口几乎被杀绝,杀完、抢完还不算,为了掩盖罪行,还要放一把火。全城大火,连烧七天,30年后还是萧条一片。这不就是“三光政策”的祖师爷么?
话说“匪过如梳、兵过如篦”,“篦”是什么玩意,就是更细的梳子,这就是湘军的本来面目。假如太平军是把老百姓梳了一边,那么接着跟来的湘军,就是把老百姓洗了一边。湘军和淮军造成的劫难,比太平间天国严重多了。反正太平天国失败了,成王败寇,死人不会说话,让太平天国背黑锅呗。
脱胎于湘军的李鸿章淮军,有进之而不及。不但大肆屠杀早已经受降太平军,还在苏州城大肆劫掠,无数百姓死于非命。就连英国人戈登,都也看不过去了。
这是人干的事儿吗?人家白起是光明正大杀降,没有答应过不杀俘虏。
而李鸿章红口白牙靠欺骗,人家太平军前脚带着城池来归顺,李鸿章后脚就翻脸大屠杀。在戈登看来,这是违反“契约精神”,在国人看来就是“没信誉”。
污点就是污点,不是掩盖就能洗白的,“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曾国藩、李鸿章就是这种情况,没了脊梁,甘做奴才,没胆揭竿而起反对满清,只有勇气对着老百姓下刀子。不管怎么洗白,都改变不了他们是反动军阀和满清奴才的事实。
曾国藩为何对江浙平民痛下杀手?
曾国藩被称为“为将为相”的“第一完人”,其实光鲜的外表下,肮脏不堪。头上的光环,都是那些独断专行如袁世凯、蒋介石们之类统治者给弄上去的。
在中国皇权社会,游戏规则就是两面三刀,尔虞我诈,心黑手辣。一个好官是没有好下场的,你不算计别人,别人就会给你设下陷阱。
阴谋家们崇拜曾国藩,是因为曾国藩的权谋高明无比,值得他们效仿;所以他们才不遗余力往曾国藩脸上贴金,被他们说成是一个有理念有操守的好人。
我们这样说,并非抹杀曾国藩的贡献。曾国藩为国家做过好事没有,肯定做过,而且还不是一件。曾国藩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场生态中,必须要坏事做绝,才能飞黄腾达,不然早就折戟沉沙、命丧黄泉了。
曾国藩在对待太平天国运动上一向是心狠手辣的,站在曾国藩的立场上这并没有错,各为其主。站在正义角度上,似乎也没有错,因为洪秀全的太平军的确有很多污点,谁也无法洗白。
曾国藩不仅跟太平军有公仇,也有私仇,曾国藩有个弟弟就是被太平军干掉的,曾国藩自己也几度被太平军逼到绝路。
但冤有头、债有主,与平民百姓何干?
那些为曾剃头辩白的人理直气壮——攻城部队那么多,曾国藩怎么能够控制的了?
很想问那些为曾国藩辩护的人,如果任何一个指挥官都以此为借口,那发生在战争中的所有大屠杀,当官的是不是都不必为此负责了?
曾国藩治军严明是公认的事实,是那些曾粉们无法抵赖的。如果不是那样,一支军纪败坏的军队,能长期作战、直至消灭太平军,岂不是天方夜谭?
曾国藩对太平军恨之入骨,他为了报私仇,为了讨好满清主子,纵兵杀戮、劫掠是铁的事实,曾国藩的双手不仅沾满了太平军官兵的鲜血,也沾满了无辜百姓的鲜血,曾粉们为何要故意遮掩呢?不知道这样是徒劳吗?
那些为曾剃头洗白的人,是不是没有读过曾国藩的家书?人家老曾自己在家书中就不打自招地说"自以杀贼为志,何必以多杀为悔"。
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在《能静居日记》有详细记载南京城破:"……沿街死尸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斫戮以为戏,匍匐道上。妇女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俱无,老者无不负伤,或十余刀,数十刀……"。
1863年,曾国荃为首的湘军陷雨花台,大清水师也开进护城河,天京(今南京)被数十万大军团团围住,被合围。1864年6月,洪秀全死去。
之后湘军在靠近太平门的城墙根下开始悄悄地挖掘地道,接着通过地道把炸药遇到皇城根儿。7月19日,炸药被湘军引爆,城墙被炸塌,湘军蜂拥入城。
冲进天京,湘军虎狼一般,随即展开了一场疯狂的烧杀、抢掠和奸淫的大竞赛。"见人即杀,见屋即烧,子女玉帛,扫数悉入于湘军";导致"秦淮长河,尸首如麻"。
湘军攻陷天京不久,城里就四处起火,火光冲天,遮天蔽日。
为什么要防火呢?灭迹呀。
他们掠那么多民宅或官宅,还杀了那么多无辜,自己也觉得灾难深重,也害怕空气污染,所以就一把火烧掉。
南京城中的建筑物十有八九付之一炬,包括那些文物古迹。大火烧了七八天,如果不是下了一场大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熄灭。
湘军进城后见人就杀,格杀勿论。有人歌颂近万名太平军将士没有一个投降的,这是句大实话。问题是即使你想投降也要有机会,人家就不给这机会,湘军见人不分军民,上前就是一刀。
湘军进城后,城内的太平军饿死的饿死,战死的战死,剩下不到一万人,李自成带领洪秀全儿子逃跑后,城内的太平军大势已去很快就被消灭,湘军在当天晚上就基本控制了局势。但大屠杀才刚刚拉开序幕,一共持续了十多天。
曾国藩的心腹幕僚赵烈文在他的日记中对此曾有过详尽记载。他说,城破一周了,天京城中还是"尸骸塞路,臭不可闻";又说"沿街死者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斫戮以为戏,匍匐道上。妇女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俱无,老者无不伤,或十余刀,数十九,哀号之声达于四远。其乱如此,可为发指。"
据英人吟唎在《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中说:湘军攻陷天京的大屠杀一共杀了大约3万多人,且都是无辜的男、女、儿童。
天京大屠城的罪魁祸首非曾国藩莫属,其次才是其胞弟曾国荃和湘军将领。他们非但没有加以制止,反而纵容他们烧杀抢掠。
曾国荃本人"此中获资数千万","除报效若干外,其余皆辇于家。"
而对天京大屠杀,满清统治者也是默许的,因为天京是作乱的"匪窝",只有大屠杀才能震慑天下人。
而大屠杀最直接的收益人是曾国藩,曾国藩可以把所有的死难者都说成是反贼,都记在自己功劳本上。
杀良冒功,曾国藩是祖师爷。
洪秀全是什么人,我们这里不做评论,曾国藩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其他功过也不是我们讨论的;就事论事,曾国藩是天京大屠城的罪魁是谁也不能否认的。
曾国藩为何对江浙平民痛下杀手?
开门见山,曾国藩肯定是对江浙平民痛下杀手的。
“我爷爷,我奶奶”究竟说的对不对?网络上,总有人说,爷爷奶奶辈,吓唬小孩子,一定会说,“长毛来了”!所以,“长毛”是造成江浙人口锐减的凶手。
于是,很多不知情不了解历史的人,人云亦云,跟风攻击诋毁太平天国。
然而,他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小时候,小孩夜哭,大人们都会喊,“曾剃头来了”,这样就不敢哭闹了。
于是,在事实面前,有的人又不得不面对历史的“真实”而低下头,惭愧不已,就有人对我说,“自己先前对太平军的认识是错误的。”
因为,谎言重复一千遍,就被一些人当成了真理。
其实,这些被历史假相蒙蔽了眼睛的人,我要说,你们大错特错了。当乌云遮盖了太阳的光芒,让它暗淡无光,但不能证明,太阳是不发光的。
明珠可以投暗,金子可以被装进麻袋里。太平军的英雄事迹可以被尘封,胜利者总是可以用自己的春秋笔法极力掩盖真相,粉饰历史,黑白颠倒,让不知情者信以为真,因为造谣者一定会让谣言听起来无懈可击,才能让你信以为真,但中国历来还有一句古话说得好,谣言止于智者!
你愿意做个智者吗?我们用事实来击碎谎言!
我们以浙江湖州为例。湖州人口锐减九成,今天的湖州人都是移民来的。而正是这些外来移民常常会说,“长毛贼”把这里的人杀光了,你若问他怎么知道的?他会说,“官老爷告诉我爷爷我奶奶的,还写进了县志。”
这样看来,清朝官老爷的话是轻易信不得的,他们编撰的县志的确是用来糊弄人的,是名副其实的杜撰历史的“春秋大刀”。换言之,清军在屠杀当地百姓后,还要把锅扔给已经被他们剿灭的太平军来背!这是何其歹毒的用心呐!
有没有他们造假杜撰的历史依据呢?当然有!必须有啊!真相是可以被掩盖一时的,但“假相”不会永世都能骗人的。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找出江浙一带被屠戮的真凶呢?已故著名太平天国历史学者罗尔纲说得好,“证伪”,才能探寻真相。“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是他的老师胡适对他的告诫。尤其是,那些清廷御用文人的话不能轻易相信!事实上,清朝官方为了贬低太平天国,开展了大量的官方修史修地方志活动,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关于太平天国的清朝官方记录是不靠谱的,他们作为敌对方,总是想方设法加以篡改,利用手中的笔杆子,话语权,为自己涂脂抹粉。
我们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寻找证据。
正面的,包括江浙地区的历史发现。反面的,包括曾国藩和湘军的相关记载。
其一,来自于太平军占领区的历史发现之一,标语。
这些发现有太平军时期的标语,口号和碑文。如,在常州发现的太平军宣传标语,“长毛杀妖多多杀”。这个标语很重要,它至少说明,太平军在当政时期,也称自己为“长毛”,这个通俗易懂的名称源自于他们不再留辫子了,而把头发再蓄起来,垂下来。但这不是太平天国官方的正式叫法,很多场合,他们用“圣兵”或者“天兵”来称呼。大概是“天国”,为“天朝上国”,当然要称“天兵”。
一般认为,太平军在治理区内蓄发,把它作为“自由解放”的标志,在当时是进步的。但也有学者指出,他们在解放头发的同时,没有沿袭古人“束发”传统,“披头散发”,想恢复传统,但做的不是很到位。这也是造成被百姓误解其意的做法,并给敌对方清朝留下了把柄。
其二,来自于太平军占领区的重要发现之二,碑文。
苏州,是太平军时期“苏福省”的省会。这里一直因为李秀成的出色管理才能让“百行乐业”而被城里的老百姓广为传颂。
李秀成杰出的才干并没有被埋没,而太平天国多年经营下的苏州“好景”却被清军毁于一旦。
将李秀成的丰功伟绩公之于众的不是太平军自己的文献——很难找到,因为基本都被清军烧毁。而发现的重要证据却是偶然发现的一块“石碑”。
这就是来之不易的那块碑。碑文内容详细记录了李秀成在苏州作出的伟大贡献。结论,这是个人才,很优秀!
著名已故太平天国历史学家简又文充分肯定了其价值,认为该碑文是对太平天国江浙地区“安居乐业”的真实写照。
其中,“军民颂德糜崖,黎庶歌功无尽”描述了人民安居乐业、繁荣景象达到的空前盛况。
李秀成更令人刮目相看的还是他,善待满人百姓。
他甚至发给路费,遣送回家,这在历史上简直是不可思议。这个做法,更表明,他们反抗的是满清权贵,而不是老百姓。但凡有良知的人,你还不服?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雷晓凡研究后认为,李秀成的仁爱在于其幼时爱读三国演义,对动乱中的英雄充满敬仰之情。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他能善待老百姓,甚至于敌方清军俘虏。
碑文,军纪,优待俘虏记载等大量事例充分说明,太平军是当时难得的仁义之师!就连当时苏州杀俘事件而饱受诟病的李鸿章也不得不佩服李秀成是“英雄人物”。
其三,来自于太平天国历史学者的研究报告。
在当代历史学界,有一个人的名字越来越响亮。他的观点,犀利而有说服力,引起学界的注意,一些学者主动和他切磋交流。这个成长于民间,致力于历史真相研究脱颖而出的人,叫孙海宁。
网络上有个大号,杜车别,就是他。
网络上,很多人知道太平天国战争,死了很多人,但谁的责任,一直是一团浆糊。
杜车别下决心搞清楚真相,着手做了大量研究,研究报告有一万多字,要收集证据,不能乱说话,他努力做到,证据确凿。这样,他的研究结果直接把战争责任的第一“责任”人,定位在清军!
清军担了这个重责,只有耻辱。我曾经在之前的问答中,详细论述过。他是结合人口学家的统计报告数字来研究的。
其四,清军《湘军志》、赵烈文《能静居日记》里都有大量的记载。看了这些记录,真的是有种“铁证如山”的感觉。
那么,概括起来,清军为什么能痛下杀手呢?其一,最重要的是曾国藩,他作为湘军统帅,训练的是对太平军的“仇恨”。
太平军成为俘虏,命运极其悲惨。凌迟,斩首,掏心,点天灯,各种死法,一应俱全。曾国藩带头发泄对太平军的怨愤,比如把死后的洪秀全剁成肉泥用大炮打上天。
因为他有自己的一套独到的理论体系。美国著名历史学者史景迁,认为曾国藩就是要“乱世用重典”,对于被天国洗脑的贫民也必须斩草除根,永绝后患。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他们可以从此睡上安稳觉了。而唯独像剃头一样干净,利落,才能彻底毁灭太平天国。由此可知,清廷和曾国藩对太平天国恐惧到了各种程度。
其二,太平军把江浙地区建成了根据地,是兵员补充、后勤保障的主要地区,清军用“大破坏”、“大屠杀”和“大毁灭”来断绝太平军的根本。
曾国藩在其家书中,透露了他的真实想法。他在给曾国荃的信中说,李续宾九江屠城已经收到了效果,江浙两地安庆可以如法炮制。
究其原因,曾国藩认为,“民可爱而刁民不可爱”,他把江浙两地的百姓视为“刁民”。所以,他在对待这些贫民时没有丝毫怜悯同情之心。
其三,江浙两地在当时均已经建成“兵民一体”的以乡村为单位的“司马民兵”制度,其兵员输送有保证。曾国藩偏执地固执己见,认为必须把已经成为事实的“兵民一体”,连根拔出,彻底毁灭。
原来,当时江浙地区村村有“民兵”,家家有太平军战士。按照规定,每家出一人为伍,称为伍卒。以伍卒为单位,建成“司马”制度,50人为民兵小队,负责后勤保障和组织生产,还为太平军队伍输送兵员。
对这种“兵民一体”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搞一刀切,“宁可错杀,不可放过”。老百姓因为一人参加太平军就要付出被全灭的灭顶之灾。
清军入关之初,曾经在四川发生过何其相似的一幕!“民贼相混,玉石难分,俱屠之”,其实是异曲同工。
总之,对江浙地区百姓仁义,对天国的忠义,被封为“万古忠义”的“忠王”,李秀成实至名归。曾国藩把百姓视为草芥,创造了独特的“剃头理论”,“斩草除根”,乱世用重典,毁灭江浙地区,带来血光之灾,才是导致江浙地区人口锐减的根本原因。谁是导致江浙贫民被杀、人口锐减的“真凶”,答案昭然若揭矣!至此,曾国藩对江浙平民痛下杀手的原因,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了!
曾国藩为何对江浙平民痛下杀手?
曾国藩本身就是一个杀人狂魔,在当时的晚清官场就被同僚呼为曾剃头,意思就是曾国藩杀人就象剃头一样,随意和任性。曾不但乱杀太平天国的降士,还大肆屠杀南京周边的平民百姓,有一个资料上介绍过曾国藩攻破南京城后,在南京城及其周边地区,屠杀了三百多万人,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平民百姓。曾国藩不但屠杀百姓,甚至是连同为朝廷官员的下级只要是稍不如他的意就把人家给杀了。所以仅管曾国藩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挽救了大厦将倾的清王朝,但曾国藩一直声名狼藉,在晚清官场和民间都不受待见。只是近几年,少数几个见钱眼开的湖南败类和曾国藩的后人为了经济利益,拼命美化曾国藩,拼命赞美曾国藩。但坏事做尽的杀人狂魔你再怎么美化他,赞美他也改变不了他不老百姓心目中的杀人狂魔的形象。
曾国藩为何对江浙平民痛下杀手?
晚清第一名臣曾国藩,曾被清政府誉为“千古第一完人”,因此得到了后世诸多政治家的追捧。但被誉为“千古第一完人”的曾国藩,实际上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损失丝毫不亚于太平天国运动,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曾国藩更甚。
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于广西桂平县金田村,随后太平军攻城略地,一路打到了六朝古都南京,给腐朽的清政府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第二年,太平军进攻湖南长沙。此时的曾国藩正在湖南老家丁忧守孝,于是时任湖南巡抚的张亮基邀请曾国藩组织团练,一个时代造就的狠辣人物从此登场。
曾国藩当时依靠着宗族、好友、师生关系迅速组织起了一支军队驻扎湖南。既然有了军队,那么最需要的就是粮饷,但晚清财政枯竭,根本就无法拨付军费,不过清政府也允许了曾国藩自筹军费。
最初,曾国藩的军费主要来源为卖官和劝捐,但官职是有限的资源,根本不足以支撑军费。而劝捐又引起了豪绅大户的不满,为此曾国藩曾经把左宗棠的女婿抓起来拷打逼捐。后来曾国藩很快认识到空手套白狼的方法根本就行不通,不过为了完成自己的功业,他改变策略,选择了以战养战的方式继续战争。
以战养战,即湘军每攻克一个地方,便对这个地方的太平军及百姓进行屠杀,然后掠夺其财富。1858年时,湘军攻克江西九江后,随即开始大屠杀,城内两万太平军和百姓全部遇害。1862年,湘军攻陷安徽宁国府,入城之时便伴随着屠杀,当时尸积如山,甚至两个月后,宁国府的尸体都没有人清理。
1864年,湘军攻克天京[南京]后,在天京城内大掠七日,烧杀奸淫,无恶不作。在曾国藩幕僚赵烈文的日记中记述,湘军屠城之时,连两三岁的幼童也不放过。使得曾经数十万人口的城市,瞬间变成了人间地狱。
除了掠夺财富之外,曾国藩最初的屠城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实行“焦土战略”,制造无人区,断绝太平天国的百姓支持,使太平军得不到补充。
曾国藩曾在奏折中为清政府出主意,建议消灭太平天国附近的百姓;[使太平军]行无民之境,犹鱼游无水之池。居不耕之乡,犹鸟居无木之山”。事实也证明,曾国藩后来也是这么做的,从九江到南京,湘军将领彭玉麟曾经感叹说“鸡犬不闻三千里”。以此看来,整个湘军攻克的地方,人烟已经绝迹。
无数次的屠城过后,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曾说杀人过多,害怕报应。但曾国藩随即劝说弟弟曾国荃;
“既已带兵,自以杀贼为志,何必以多杀人为悔?既谋诛灭,断无以多杀为悔之理”最后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威慑太平天国内所有成员。
曾国藩在《曾国藩致李元度书》中说;
无惑于妄杀良民恐伤阴陟之说,斩刈[yi]草菅,使民之畏我,远于畏贼!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斩草要除根,对待太平天国内的百姓,宁可错杀,不可放过。最重要的是让老百姓害怕我们,超过害怕太平天国。虽然短短一句话,但却让人害怕到了极限,实在难以想象,一个被后世捧为儒学大师的圣人,竟然会说出这种丧尽天良的话!
当然除了以上最主要的战略原因,曾国藩也不排除泄愤的可能。曾经其胞弟曾国华就是在和太平军的作战中战死,甚至连骸骨都没有收回。而湘军是以亲友、家族为单位构成,想必战场上损失亲友、兄弟的情况屡见不鲜。所以也不能排除战后为泄愤而屠城的可能。
最后说一下,清朝《户部清册》记载,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第一年,即咸丰元年[1851年],此时清朝全国人口为4.3亿。但到了太平天国运动结束的1864年,全国人口仅为2.6亿。如果清朝户部的统计数据无误的话,也就是说双方的征战,使得汉族同胞子弟损失了1.6亿人口。
以现有的资料表明,太平军军纪相比湘军严明太多。虽然有人说太平军曾屠杀清朝官员,以及僧侣、道士,但并无大规模屠杀无辜百姓的记载。以此来看,这上亿人口的损失,曾国藩至少要负半数以上的责任。因此曾国藩这个“千古第一完人”,无愧于欺世盗名的狠辣刽子手,对中华民族的伤害,远远超过了太平天国运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