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仅出场一次的典韦,为何武将排名在关羽、张飞之前?
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先检查题目本身有没有问题。这个题目当中说典韦的排名在关羽和张飞之前,其实有些不严谨。
一吕二马三典韦,四关五赵六张飞,七许八黄九姜维。这在史书当中,从来就没有对武将进行过正式的排名。上面那个排名虽然广为人知,但是在排名的时候并没有引经据典,所以没有什么说服力。
不过话又说回来,典韦不能说超越关羽和张飞,但和他们相提并论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在三国时期他的确是最顶尖的武将。
军队当中的牙门旗非常沉,没有人能举得动。而典韦非常厉害,他用一只手就把旗子举了起来,当时典韦的举动可是震惊到了不少人。
史料记载,牙门旗长大,人莫能胜,韦一手建之。正是因为典韦做了这件事,所以他受到了重视。
如果说上面那个故事相对抽象,那咱们可以用数据说话。根据《三国志》记载军中为之语曰:“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
典韦的兵器足有八十斤。要知道,很多成年人就连举起八十多斤的重物都有些困难,更别说是用这么沉重的武器作战了,从这点看,典韦就要比很多人强。
很多时候,力气和战斗力是成正比的,要不然也不会有一力降十会这种说法。在正面交战的情况下能战胜典韦的人的确不多。
而且典韦每次战斗的时候不是在后方指挥士兵,而是和士兵一起冲锋。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是能保全自己,而不是死在战场上,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而据说敌军在看到典韦之后,都会选择退避三舍,因为他在当时已经是凶名赫赫了
史料记载,韦既壮武,其所将皆选率,每战斗,常先登陷陈;太祖出战不利,轻骑引去。韦战于门中,贼不得入。从上看出,他的名声不是靠吹出来的,而是靠打出来的,所以含金量是相对较高的。
典韦非常悲惨,之所以很多人质疑典韦的排名,是因为他没有与名将对峙拿得出手的战绩。可大家要知道,他的战绩不佳不是因为他常败给敌人,而是他没有什么和强者交手的经历。如果他有这样的机会,相信他肯定会用战绩去证明自己的实力。
如果将典韦比作一块金子的话,那么他缺少的就是一块试金石。 实际上,有关三国武将的排名有很多种说法,但典韦基本都是排在第三位。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不是大家认为典韦要比关羽和张飞厉害,更多的是出于对他的敬佩。 典韦其实是有机会逃跑的,但是他为了帮曹操断后,甘愿牺牲自己。这种精神,令后人非常的佩服。
而关羽和张飞虽然战绩和名声要超过典韦,但是他们两个都是死于骄纵。从这个角度来看,典韦排在张飞和关羽的前面未尝不可。
综上所述,典韦不可能超越关羽和张飞,但是和他们并列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三国演义》仅出场一次的典韦,为何武将排名在关羽、张飞之前?
答:按照民间流传的“一吕二马三典韦,四关五赵六张飞,黄孙许太两夏候”的顺口溜,典韦的武力值在《三国演义》里排在了第三名,是在关羽、张飞之前了。
不过,这个顺口溜也只是来自民间,并非作者罗贯中的权威设定。
作为读者,您也可以有自己的排法。
也有人认为赵云比马超厉害,把赵云和马超调换了位置,定为“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孙许太两夏候”。
但大家也看到了,这么调换,并没有影响到典韦的名次,还是排第三。
这说明,典韦的武力值是很高的,排第三,并没有太多争议。
实际上,典韦在《三国演义》中,也的确是天神一般的人物呵。
典韦并非在《三国演义》仅出场一次,而是有多次亮瞎人眼的神操作、神表现。
而最令人抓狂的,《三国演义》里的这些描写,基本都有史实依据。
如《三国演义》第十回《勤王室马腾举义,报父仇曹操兴师》中写夏侯惇给曹操推荐典韦——这是典韦在书中的第一次出场。
夏侯惇提到了典韦的一件英雄事迹:典韦曾为友报仇杀人,提人头直出闹市,数百人不敢近。
《三国志·典韦传》中是有记载的:典韦当时杀人后,步出,“一市尽骇,追者数百,莫敢近”。
还有,《三国演义》里,夏侯惇对曹操说典韦所使两枝铁戟,重八十斤,挟之上马,运使如飞。
《三国志·典韦传》也记:“韦好持大双戟与长刀等,军中为之语曰:‘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
这里补一句,典韦那一双戟重八十斤,可是正史记载。
而关羽的八十一斤青龙郾月刀只是《三国演义》所写,正史所无。
单从这一点来说,历史上的典韦就已经神力盖世了。
《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刘皇叔北海救孔融,吕温侯濮阳破曹操》写曹操与吕布交战时被困于濮阳西寨,典韦以十余枝短戟刺杀敌军,一戟一人坠马,并无虚发,又挺双铁戟驱赶吕布手下四将。
这段故事完全是从《三国志·典韦传》搬来的,而且,《三国志·典韦传》写得更有威势:当时的典韦带领数十名身披两层铠甲的猛士冲锋陷阵,“贼弓弩乱发,矢至如雨”,而典韦熟视无睹,手持十余戟,“大呼起,所抵无不应手倒者”。
典韦惨死于第十六回《吕奉先射戟辕门,曹孟德败师淯水》,非常壮烈,当时,降兵夜反,无数军马步兵杀入营门,枪如苇列。典韦武器被盗,身无片甲,上下被数十枪,兀自死战。缺少了惯用的重兵器,换成了一把轻飘飘的腰刀,非常不得劲,因砍人过多,刀口钝卷,他一怒之手,一手提起一个敌人迎敌,击死者八九人。群贼不敢近,只远远以箭射之,箭如骤雨,典韦中箭中枪,大叫数声,血流满地而死。而死了半晌,还无一人敢从前门而入。真是虎死雄风犹在,杀气冲天,无人敢冒犯。
而这一过程,还是照搬自《三国志·典韦传》,传中写“韦双挟两贼击杀之,余贼不敢前”,我的天哪!一手提起一个敌人迎敌,还不得有几百斤的神力啊?!
当然,除了这些,《三国演义》还不断为典韦加戏,写他曾驱猛虎过涧;曾单手举起被快被劲风吹刮倒地的千斤旗杆;曾不费吹飞之力杀跑郝萌、成廉、曹性、宋宪四员大将;曾轻而易举地打败侯成、高顺;曾秒杀了何仪的副元帅;曾与许褚双斗天下第一猛将吕布……
看这些神勇表现,典韦的武力值根本不容怀疑。
之所以有人觉得他不应该排在关、张之前,主要是他与许褚自晨至昏,不分胜负。
而在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的汉中之战中,许褚曾是张飞手下败将。
其实,书中在这儿已经写得很明确了,许褚被张飞所败,全因酒醉。
而典韦与许褚之战,典韦是有意收复许褚,没有出必杀技,不下死手,不出全力。
退一步说,在“一吕二马三典韦,四关五赵六张飞,黄孙许太两夏候”的顺口溜,许褚排位虽然远远低于马超,但大家也不可忘了,在第五十九回《许褚裸衣斗马超,曹操抹书间韩遂》里,许褚与马超大战了二百三十多回合不分胜败。而在第六十五回《马超大战葭萌关,刘备自领益州牧》里,马超又和张飞从白天写到黑夜,挑灯夜战,不分胜负。
所以,“一吕二马三典韦,四关五赵六张飞,黄孙许太两夏候”顺口溜的排位,只是一个大致的印象,并不精密。
并且,一员武将的武力值,也不是总一成不变的,和他的年龄、身体健康情况、精神状态、所处环境等等,都会有一定关系。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美国职业拳王泰森曾经打败过霍利菲尔德,但他不也同样败倒于霍利菲尔德的拳下?
《三国演义》仅出场一次的典韦,为何武将排名在关羽、张飞之前?
武将排名那都是小说、演义、评书中的一些说法,史书是不会有这些东西的。
既然是《三国演义》的说法,那就借这个题目说说吧。
喜欢看三国的友友都知晓一个说法: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
先说一吕:
虎牢关三英战吕布,老罗的意思就是,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之所以把吕布塑造为第一好汉,就是要突出刘关张三兄弟的团结义气。单打独斗玩不过你,我们兄弟一起上,打群架的话,你吕布再牛叉也不行了吧。
延伸一点就是,团结就是力量,打天下就需要团结一心,并肩作战。
如果吕布不排第一,那就说明关羽、张飞太菜了。
如果关羽、张飞天下无敌,刘备又没有统一天下,说明刘备太菜了。
因此,必须有吕布这么个人来铺垫一下。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真正要摆擂台,分出一个一二来,未必就是吕布第一。
战争是你死我活,不是摆擂台,无法所有战将都一对一对决。
史实也说明,吕布勇猛无比,排在第一也就顺理成章。
次说二赵:
赵云一身是胆,体现在长坂坡七进七出救出幼主阿斗;汉中之战,赵云大战曹军,以少胜多。赵子龙胆量、武艺没得说。但绝对称不上第二。
为何是赵云排在第二呢?
忠义二字,忠在前。桃园结义那是兄弟之情义,而长坂坡救幼主,那是对主人的忠诚。忠诚这一点要在义气之上。所以,赵云排在了第二。
再说三典韦:
无论史书还是演义,典韦都不是特别出彩,但他的老板是大佬。
曹操征张绣,张绣因为曹操霸占了其婶婶而反叛。典韦为了保护曹操,赤手空拳,最后战死。
这里似乎不像是要说明典韦多么忠诚,更像是要丑化曹操。就因为曹操行为不检点,把一个忠心耿耿、武功高强的典韦给搭进去了。这是为贬低曹操的需要,如此了得的典韦就这么窝囊的挂了,才显示出曹操的愚蠢。
接下来就该轮到关张上场了,再不上场就不好安排了。
为何马超排在关羽之后、张飞之前呢?
关羽是二哥,张飞是三弟,前后顺序没问题。哥俩打一仗的话,不好说谁胜谁负,但这么排名,大家可以接受。
为何马超就夹在了关张中间哪?
马超也是一方诸侯,把曹操整得灰头灰脑,尽管是被曹操打跑了,但其武功是不可否认的。
如此牛叉的人,甘愿替刘备打工。那么,刘备何德何能哦,不就远在曹操之上了吗?
这跟典韦的排名有点类似。典韦是沾了曹操的光,马超是沾了刘备的光。
典韦越厉害,曹操越窝囊;马超越厉害,刘备越风光。
这都是褒刘贬曹的因素在起作用。
再看三国二十四将,除了被刘关张杀死的,几乎都是刘备集团的人。
前六名大将,除了吕布、典韦,都是跟着刘备混的。
这好像是在夸赞刘备有德望,能把天下豪杰集聚在自己身边。
可回头一想,不对哦。天下英雄都在你这里,你倒是打个胜仗给大家看看哦。
这是在给刘备擦粉吗?越描越难看啊。
这个民间的排名,很大程度是受演义的影响。
演义的确也想把刘备的形象树立起来。
可是,历史史实就在那里,这个是无法更改的。
结果就是,刘备集团啥也很厉害,开始都很牛,最后都吃败战。
实力不行,这是根本的原因,刘备已经很厉害了。
老罗不承认刘备实力不行,想尽办法为刘备的失利找借口,结果是越弄越不爽,反而是毁掉了刘备的形象。
诸葛亮也是,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就很了不起啦。再弄出些借东风之类、装神弄鬼的东西来,叫人感觉近似妖,反而毁掉了诸葛亮的形象。
同样的道理,老罗出于写作的需要,着意刻画一些战将的武功值,也就不奇怪了。
不要说许多战将没有一对一打过,即便是面对面打,还需要三局两胜。世界重量级拳王争霸,都是十二回合,除非KO为止,也就是几回合直接挑于马下,自然胜负已出。
看到许多人喜欢,根据谁谁谁对战几百回合,谁落在下风,就得出谁比谁高,简直就是笑话。
几百回合占了上风,好比是数点数,这场比赛你赢了。
换一下场地,再来三百个回合,结果会如何哪?
不要说战场,就算是擂台上比赛,还有个临场发挥的问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之所以体育比赛,比了再比,就是临场发挥看成绩。否则,按照排名,到时候发奖杯就是,还忙活啥呢?
排名就是个娱乐,没必要去较真,开心一乐就好了。
《三国演义》仅出场一次的典韦,为何武将排名在关羽、张飞之前?
题主所问典韦排在关张之前,想是依据民间流传的三国24将排名歌诀,而产生此问。
三国24将排名诀:
一吕二赵三典韦, 四关五马六张飞,
黄许孙太两夏侯, 二张徐庞甘周魏,
枪神张绣和文颜, 虽勇无奈命太悲,
三国二十四名将, 打末邓艾和姜维。
还有民国时流传简版:一吕二马三典韦,四关五赵六张飞,七许八黄九姜维。
歌诀中前两句一直鲜有变化,在喜欢读三国的书友中,流传度与认同感是相当高的。
为什么典韦排在第三呢?先不必引证史传、例举演义点评,首先破题的第一点应是:
歌诀是为了合辙押韵!!!
歌诀每句字尾用的是韵母ei声韵。读来让人朗朗上口,便于记忆。这是一首歌诀,也就是`顺口溜‘的优势所在。倘若少了韵角,流传性必定大打折扣。本身三国武勇除了吕布第一(演义角度,三英联手才能胜他),再排后面前矛者不相伯仲,各有所见。用了合辙押韵的形式后,给人印象就凸显‘高端大气’’了许多,一经在古时文化普及率低的百姓中传播,极易让人入心入脑。这是民间智慧的艺术化提炼。
有人说了,感觉演义中张飞比典韦戏多,把张飞前调为三,典韦放于第六,不也押韵吗。看着是可行,但把张飞置于关羽之前,一是习惯兄比弟强的百姓可能不大好接受。二是前五名,若蜀汉一下占了四席,结果还最先失国,也不好圆。三是尾三字若是三张飞,平仄上是三连平,诗谣上较为禁忌。把典韦排在第三,且是早亡,对第四的关武圣影响不大,也就顺理成章了。
简版三句的版本有好几种,主要在第七名和第八名上变换,第九名一直是姜维,要的也是押韵。姜维在演义后半卷出场,因为挂了个好维字,可沾光了不少哦。
民间素来不缺高手,24将排名口诀,出处不好考证,想来是哪位慧聪的民间评话艺人编写,或是几代艺人在说书中不断完善歌诀,至后来深入到世间广传。
古时文化知识面窄,古文言累篇的经传史籍,受众面极低。百姓了解些古史无非是评话文艺或乡间学究讲说。看到台上说书人绘声绘色的表演,村中文化分子的引经据典,百姓们大都是崇敬和笃信的,想当喷子也没那个底货。就算有什么疑议争议,往往也会以说书人或老学究的最终评判为准绳。而说书人为博‘流量’,取听众所好,信口讲讲谁比谁厉害,谁又与谁谁大战了二三百回合,不分胜负,已为常态。这种现象尤为在《说唐》中大为盛行。
现代社会人们阅知力突飞猛进,大学生遍布,已不是古时一村二三学究的景象。三国武将排名,只是个娱乐性、街谈式的歌诀,做不得教条。一本书,每个人有每个人对英雄、猛将的见解。你认马超,他认赵云,不必苛求什么谁谁就是神武靠前。 真实的两将比武,哪来得了百十合。真刀长矛在手,都是碰着就见血挂彩利刃,绝不出十分钟,必有胜负。甲比乙武艺高,但武器不称手或睡眠、心气不佳,被势气高运气好的乙放到,尤若体育竞技胜负难测,也是符合逻辑之道。
人们知道武侠小说是假,却把古之大将交马百合以为实有。应该是武侠书类盛行较晚,时人思维已经丰富开化。其实盖一理也。不同的是,古武将不惜性命,热血陷阵的种种事例确是真实的。
冲入到敌阵,能否这次凯旋、保全性命,就不是某位大将排第几所决定的了。上次对阵敌锋更强,没事。这次敌锋偏弱,却丢了性命,也保不齐。战场,拼得是气势、实力。力量武技差不多情况下,断不会有排第二的就打不过第一的铁律。
排名虽不可较真,但吕布、典韦、关张之猛确实非比常人。《三国志.典韦传》中记载,典韦曾任过敢死队长,身披双层重甲,一手持长矛,一手持短戟数枝,不避敌之弓弩,冒死冲阵,接敌即大呼,数戟飞掷,长矛奋击,敌无不胆寒,应声倒。象这样的悍将,真的对上同样的悍将,按排名定胜负就显得玩笑话了。因为是性命相博,当时的状态、年纪、兵器、运气等因素太多了。排名看好的或许艺高,捅了不看好的六七刀,而对方就出了一矛,却在要害处送了命,也不是不会发生。
三国锋烟,金戈铁马。可以敬佩冲锋陷阵、不畏矢石的血勇之士。但要细化个谁谁厉害,整个排名,就属娱乐化性质了,仅可做为参考、谈资而已,较不得真儿。我是爱看古书爱侃古事的散发弄舟,欢迎同好关注交流赐教。
《三国演义》仅出场一次的典韦,为何武将排名在关羽、张飞之前?
在《三国演义》里典韦的武艺要比关羽、张飞差不少。
题主说典韦排名在关羽和张飞之前,应该是指网上流传的《三国二十四名将》这首打油诗,这里面典韦排名第三,高于排第四的关羽和排第六的张飞。但是要注意的是,三国二十四名将里有张绣,而张绣在《三国演义》里并无出色表演,甚至打不过于禁。仅仅在一些评书里有枪挑典韦,大战赵云三百合的战绩,所以这个《三国二十四名将》其实是基于民间各种三国传说汇总而成,并不代表他们在《三国演义》里的表现。实际在《三国演义》里,典韦的排名要远低于关羽和张飞。
典韦是曹操手下的勇将,善使双戟,在濮阳之战中表现出色,曾经一人击败吕布手下郝萌、曹性、成廉、宋宪四将,杀败过侯成、高顺等人。在曹操平定汝南、颍川时,典韦和许褚激战一天,杀了一个不分胜负。其后又和许褚、夏侯渊、夏侯惇、李典、乐进联手,击败吕布。典韦在战斗中的表现非常出色,特别是和许褚大战一天不分胜败,两个人应该是势均力敌,武艺相当。所以他在《三国演义》里可以属于超一流的武将。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典韦的最好战绩不过是和许褚战平,这个战绩和关羽、张飞比起来,要逊色不少。
在下邳之战时,关羽曾经一人对抗许褚、徐晃两人,结果是许褚和徐晃被关羽杀退。此后在白马之战时,许褚面对颜良不敢出战,曹操只能去请关羽来助阵。可见无论是从实战战绩还是曹军中的评价来说,都是关羽强于许褚。典韦不过和许褚相当,自然其武艺要低于关羽。
张飞和许褚的几次交手因为都不是在公平条件下进行,因此虽然张飞获胜,但是不能直接作为评定两人武艺高低的依据。但是张飞和关羽齐名,两人的几次战斗表现也相近,武艺水平应该很接近。而且在长坂坡之战时,张飞虎踞长板桥,横枪跃马挑战曹军,许褚股栗不敢上前,所以综合看,张飞也是要强于许褚,自然也强于典韦。
除了关羽、张飞之外,在《三国演义》里赵云、黄忠、颜良、文丑等人武艺也明显强于典韦,因此如果单纯以《三国演义》进行比较,典韦的排名要远远落后于关张二人,在超一流武将里属于垫底的。
《三国演义》仅出场一次的典韦,为何武将排名在关羽、张飞之前?
三国中最被高估的人物,就是典韦。
关于三国英雄的排行,民间一直流传着“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神枪张锈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与姜维”的说法。
这其中,吕布排名第一,三国第一勇将毫无争议。
赵云一身都是胆,排第二是毛他老人家钦点,也争议不大。
问题是典韦的排名太高,竟然排在关羽张飞马超之前,这就不合情理了。
典韦当然也是猛将。三国志还记载他擅长使用铁戟,重达八十斤。大家注意,这是正史的记载,不是小说演义。将近一千年后,岳飞的儿子岳云,擅长使锤。一双铁锤也是重达八十斤!使用八十斤重的兵器,说明典韦确实非常勇猛。但还有没到超越关张的地步。
首先从战绩看,典韦没有斩杀地方大将的记录。他杀的都是无名小辈。关羽斩了颜良文丑华雄车胄,张飞斩了纪灵,这都是著名的大将。
典韦在宛城被小兵围攻而死,张飞领二十人在长板桥喝退曹兵!谁高谁低一目了然。
其次从职责来看,典韦是曹操的保镖兼突击队长。关羽是刘备集团的二号人物,独当一面。张飞领精兵一万,蜀汉集团除了关羽,就数他的人马多!典韦与关羽张飞的地位完全不能同日而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