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最终爆发了二战?

这个问题,高中历史主观题的时候经常有。二战爆发背后有多重原因,二战的本质是一场反法西斯战争,可是这场战争最初的原因不过是资本主义强国为了实现攫取更多的利益,获取更多的地盘的野心。

导火索:凡尔赛条约

德国作为战败国,被迫签订了《凡尔赛合约》。这个条约让德国民不聊生,每个人都背上了沉重的负债,整个国家更是一直处于通货膨胀的状态。

面对这种情况,英法并没有安抚德国人的情绪,而是变本加厉,将剥削进行到了极致。他们的所作所为激怒了德国民众,也成功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时代背景: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股票市场崩溃,银行相继破产,民众们惶惶不可终日。为了解决这种情况,很多国家都是选择在振兴国内经济的同时,去掠夺其他国家的金钱。

德国作为一战战败国,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受气包。 面对其他国家纷至沓来的各种欺辱,德国民怨沸腾。要知道,人民才是真正有资格决定国家走向的人。德国人被压榨到了极致,所以他们最终的选择是反抗。德国开始仇视一切,尤其是这些欧洲国家。

诱因:纳粹上台

在时局动荡,人民愤慨的情况下,纳粹党抓住时机,很快就获得了无数人的支持。纳粹党在上台之后,快速扩张军备,疯狂掠夺周边国家。

人民单纯为了复仇,都愿意攻打其他欧洲国家,更别说他们的确因为战争的关系获得了工作岗位还有比从前更好的待遇。 在纳粹党的错误领导下,德国走向了一条不归路。

纳粹党的确不是合格的引路人,但是他们能有上台的机会,这和其他战胜国的疯狂压榨可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前期的时候是德国人民选择了纳粹,但是到了后期的时候,就变成德国人民被纳粹所支配。

当然,用洗脑这个词语或许会更加准确一些。那时的德国人已经丧失了理智,他们变得非常病态,他们不是为了利益而发动战争,而是为了战争而战争,这就是为何时至今日人们仍然要坚决抵制法西斯。

客观原因:英法掌控力下降

原本英法是世界的霸主,有决定未来走向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自身在进步,但是他们崛起的速度没有其他国家快,所以他们的话语权不断下降,霸主地位也是受到的挑战。

催化剂:美国

美国是实力增长迅速,他们对现有的世界格局非常不满。他们一直在寻找契机打破当下的格局,而德国就是他们寻找的棋子。

他们给予了德国资金援助还有技术支持,美国的名义是帮扶他们,可实际上美国想要做的不过是通过德国来制约英美。

他们的算盘打得非常好,只是没有想到德国发展的速度太快,很快就连美国都没有办法制约他们了。这应该是典型的养虎为患。

为何最终爆发了二战?

根本原因是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历史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果残留;主要原因是欧洲爆发经济危机各资本主义国家依靠战争来转嫁危机;直接原因德国闪击波兰。

先来看看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产生有两种,一种是小商品经济逐步发展而来;第二种是由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来。资本主义是通过暴力手段掠夺、剥削劳动者的财富,利用国家的武力进行残酷而血腥的殖民掠夺来进行最原始的资本积累,然后将掠夺来的财富用于自身的经济发展。从大航海时代开始,欧洲国家以西班牙跟葡萄牙开始,优先对外扩张进行殖民掠夺。其它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在眼红葡萄牙跟西班牙掠夺来的财富,随后荷兰崛起,再之后英国崛起,后来者不断的打败前任殖民者!一战结束后,德国在希特勒的独裁统治下实力迅速的恢复,国力空前强大。作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如果想进一步扩大国家的财富,必须对外殖民掠夺。所以德国不断的对外扩张,最终引发老牌殖民国家英国跟法国的不满,战争爆发!

比如现在的美国就以民主和反恐的名义不断的在世界各地进行资源掠夺。比如海湾战争!

历史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因为各帝国主义因国家实力不平衡,导致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新旧殖民国家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爆发的一场资本掠夺战争。失败者德国,海外殖民地被瓜分,国家被分裂,还背负着巨额的战争赔款。德意志第二帝国灭亡,魏玛共和国诞生。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执掌德国政权。德国在希特勒的独裁统治下迅速崛起,当实力到顶峰时,仇恨再生,德国想拿回一战时失去的一切。同时因为一战世界被瓜分完毕,再次崛起的德国想重新分配世界资源。所以崛起的德国想法设法的从周围的弱国掠夺土地与财富。导致矛盾产生,军事冲突不断最终战争爆发。

主要原因:1929年到1933世界经济大萧条,也就是经济危机。美国依靠罗斯福新政以及一战时积累的战争财富迅速缓解经济压力,而英国依靠庞大的海外殖民地硬挺了过来。法国则是直接占领德国的工业重地鲁尔区来恢复自身国力。而德国殖民地被瓜分,国土被肢解,经济大萧条,民众失业增多,不能依靠自身国力来恢复经济只能不断的对外进行战争掠夺。所以军事冲突不断,因为战争。

直接原因:德国在1939闪击波兰,英法忍无可忍,被迫与德国开战。

综上所述这些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四大原因。

我是抽烟的苦咖啡,感谢关注与支持!

为何最终爆发了二战?

都不对,看了权力的游戏后,个人二战爆发的起因就是美英法三者之间权力的游戏,只不过德国一不小心被喂大了,尾大不掉不受控制了,英法有点玩火自焚,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主,为了团结西方力量,成功将毛子树立为对手,瓦解英国殖民地

为何最终爆发了二战?

经济的不平等,导致以强者心态的国家对其它国家进行武力掠夺,殖民地思想的延续,多个殖民地国家利益的相互争夺,最终导致二战爆发。

为何最终爆发了二战?

众所周知,在国际关系里面,弱肉强食,实力是决定一切的基础;弱国无外交,强国推行利己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偶然性因素,又有必然因素。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地位严重不对等,即便是战胜国之间因利益分配的问题也产生了矛盾。一战之前,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在全球占有大量的殖民地,国际势力范围划分严重不均。德国作为后起之秀,试图挑战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拉拢法国,搞欧洲战略平衡,打压德国的军事崛起。强势崛起的德国意图决定挑战英法的国际地位,结果被英法打残,死伤数百万人,签订《凡尔赛合约》面临巨额赔款战争中赔款,为防止德国东山再起,战胜国严厉控制德国战备发展。

奥地利出生的希特勒曾经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来在德国逐渐步入政坛,凭借优秀的演讲口才,在德国总统兴登堡之后,其一跃成为德国领导人物。希特勒许诺给予德国民众面包和工作,获得了大量的支持;在其上台之后,大肆鼓吹雅利安民族的优秀,撕毁凡尔赛合约,排斥异己,大力扩充军备,意图一雪前耻,建立绝对忠于自己的德国党卫军,牢牢地把德国军政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在大规模的秘密扩充军备之后,感觉的羽翼丰满的德国纳粹党,决定再次挑战英法为首的国际秩序;英法两国为了维护自身既得利益,试图用绥靖政策安抚德国,1939年9月1日德国国防军用闪电战闪击波兰,波兰军队在德国的强势进攻之下,几乎毫无招架之力,节节败退。为了更强的挑战英法两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于1940年9月27日在柏林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即《三国轴心协定》或《柏林公约》,1941年6月匈牙利、罗马尼亚、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和克罗地亚等相继加入。条约主要内容:日本承认并尊重德意在欧洲建立新秩序的领导权,德意承认并尊重日本在“大东亚”建立新秩序;三国保证如缔约国一方受到目前未参与欧战或中日“冲突”中的一国攻击时,应以一切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相援助。条约同时规定了获胜后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划分。

在亚洲几乎一家独大的日本,1939年在东北发动诺门坎战役,试探苏军军事实力,死伤惨重。面对日本强势崛起,美国为了遏制日本,对日本进行钢铁石油禁运;为了获得更多战争资源,日军大本营决定南下太平洋,挑战英美势力范围,战争一触即发。1941年12月7日,日军派出航空母舰作战群偷袭珍珠港,以较小的代价获取了巨大成功,之后日军向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菲律宾等全线出击,连战连捷。与此同时,德军在欧洲战场与日本相互呼应,貌似一切都得心应手。只是他们这些后起之秀小瞧了英美苏这些工业基础雄厚的老牌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工业规模远远在德意日之上,因战争资源有限,日本国内号召国民砸锅卖铁造武器,德意日武器越打越少;而美国巨大的工业规模一经开动,战舰飞机和坦克等各种新式武器层出不穷。在综合国力面前,德英日远远败下阵来。

德日等后期之秀挑战英法等国际既得利益者,并最终失败,失去了大量势力范围。英国世界第一地位不保,美国进一步强化的国际秩序,苏联强势崛起;因中国巨大贡献,中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第二次世界大战间接的促进了亚非拉大量殖民地的解放和独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很多很复杂,这里客观的分析了一些主要原因。

为何最终爆发了二战?

二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有三:根本原因是因为《凡尔赛条约》,在这个条约签订后不久,美国一位名人就说过这不是在结束战争,而是很好的引导了下一场战争!结果被这位先知正确的预见了,人类后来遭受了历史上规模最大、最为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战争狂人希特勒上台,利用他的能言善辩大力煽动群众民族情绪,灌输狂热思想,要夺回在一战失去的领地,带领第三帝国将走向强大,实际上是将整个德国绑上战争的车轮,走向扩张侵略道路与全世界为敌,这时正好与臭味相投的墨索里尼政府和军国主义的日本走到一起。



二战爆发的间接原因是因为德国失去了唯一的经济命脉但泽地区。一战之后各国经济都遭受巨大打击,德国作为战败国更不在话下,但是德国唯一的经济区但泽被英法瓜分,这对德国糟糕的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这也是作为《凡尔赛条约》最为致命的部分,希特勒也正是极大的利用这一点煽动民众。



本文由军武奇兵发表,仅个人看法,谢绝摘录!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