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为什么一定要发动二战?默默发展实力不好吗?

在一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没有选择休养生息,而是选择发动二战。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首先,德国发动二战和席卷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经济危机当中,国家经济大幅倒退,公司裁员严重,就连美国的处境都不容乐观,这对于德国来说就更是雪上加霜了。

为了应对经济危机,每个国家都采取了不同的办法,美国采用的是罗斯福新政,而德国采用的则是通过扩充军备来促进经济发展。

因为军队开支庞大,战备也是消耗品,所以德国开始走对外扩张这条道路。他们这么做不只是为了争夺地盘,更是为了抢夺金钱,掠夺资源。

其次,一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签订了对本国不利的条约,虽然打着和平协约的名号,但实际上就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一种统治和瓜分,德国因此丧失了无数的领土、人口还有资源。合约甚至对德国的军队也进行了限制,陆军不能超过10万人,而海军不能超过1.5万人。

此外,德国还需要支付数额巨大的战争赔款。 《凡尔赛条约》的本意是想要掐灭德国的野心,可它最后却成为了战争的催化剂。巨额的战争赔款是由德国民众分摊的,而战胜国对于他们的践踏和凌辱也是伤害到了他们的内心。

以往在国内只有野心家渴望发动战争,但是在签订《凡尔赛条约》后,群众们走向街头游行,谴责协约国的恶劣行径。甚至主动呼吁国家再次发动战争,协约国无休止的剥削和掠夺,让二战在德国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纳粹党的崛起,是德国发动战争最核心的原因。因为经济大萧条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不好的影响,加上人们反抗情绪高昂,所以纳粹党逐渐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当时希特勒承诺,他能解决失业问题,而且还会对经济和军事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民众渴望恢复经济,他们不管希特勒实行的政策到底是什么,他们只想改善自己的生活,所以希特勒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美英对德国的放任为德国发动战争埋下了伏笔。

很多人都以为英美会不停剥削德国,但他们两家不但没有催德国赔款,反倒是主动帮助德国恢复经济。并不是因为他们好心,而是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成功攫取到更多的利益。

他们的算盘打得非常好,但是德国这个战败国恢复经济的速度远超他们的想象。凭借强大的实力,德国不但顺利突破了英美的束缚,还能反过来对他们进行钳制,这就是最典型的作死行为。

德国发动二战,的确是罪无可赦,这是不需要辩驳的,但英法等国家也需要对此负责。如果他们在战后没有过度剥削德国,那么纳粹党就不会上台,如果他们在战后真心帮助德国恢复经济,而不是别用有心,那么德国民众也不会有如此严重的逆反心理。

德国为什么一定要发动二战?默默发展实力不好吗?

1939年9月1日,德国陆军对波兰发动了闪电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要知道,德国在1918年刚刚经历了一战的失败,整个国家还处于重伤未愈的状态中。

(德军闪电战波兰)

那么,德国到底为什么要着急发动二战呢?默默发展实力,让自己的国家强盛,难道不是更优的选择吗?

第一个原因,德国少壮派强烈的不满情绪。

1919年,德国在巴黎签订了《凡尔赛条约》。《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必须放弃所有海外殖民地,并且割让15%的国土面积给其他国家。另根据协约国的计算,德国共需要赔偿1320亿马克,即接近50亿英镑。

如果仅仅是割地赔款也就罢了,毕竟德国是战败国,遭到胜利者瓜分是在所难免的。但协约国集团为了防止德国再次挑起战争,在军事上也对德国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在陆军方面,德国陆军被限制为10万人,并且还不得拥有坦克或重型火炮,不得生产重机枪等杀伤性武器。在海军方面,德国海军只能持有少数几艘战舰,不准制造潜艇。而空军方面则更为直接,协约国干脆全面禁止德国拥有空军。

最可耻的是,德国莱茵河西岸的领土将由协约国占领15年,而德国在岸边50公里以内都不得设防。这意味着在15年之内,德国几乎是对协约国敞开了门户。

而到了1923年,法国和比利时又出兵占领了德国的鲁尔工业区。

(威廉二世旧照)

协约国的一系列的要求,让德国人感到非常憋屈。而这其中又以少壮派的德国军官最为愤怒。要知道,德国在一战中并不是完全被动挨打。在东西两线巨大的作战压力下,德军在一战前期硬是和协约国军队打了个不分上下。在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后,德国东线的兵力开始向西线增援,德军又开始在西线进行反扑。

如果不是基尔港的水兵闹事,引发了“德国十一月革命”导致威廉二世下台,一战恐怕还会持续上一段时间。

所以在德国少壮派军官看来,德军的战斗力是非常强悍的,一战的结局本不该以德国失败告终。而在这样的情况下选择投降,还签下了丧权辱国的条约,这肯定是他们所不能接受的。

值得一提的是,希特勒也曾参加过一战。他与德国少壮派军官持有完全相同的态度,想要尽快一雪前耻,为德国军队正名。这最终便成为了二战的导火索之一。

第二个原因,经济危机的出现。

一战之后,德国在英美的经济扶持下,工业和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然而到了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在德国国内,大批的工人失业,无数百姓食不果腹,流离失所。到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这场危机仍然在延续之中。

希特勒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通过战争来解决经济危机。因此在之后几年中,德国无视《凡尔赛条约》,疯狂发展工业和军备力量,最终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爆发)

那么,为什么战争能够解决经济危机呢?

我们要知道,所谓的经济危机,其实就是生产过剩,供求关系出现了问题。而战争能够极大地刺激需求,为更多失业的人员提供工作。比方说,战争开始之后,子弹枪炮就成为了刚需消耗品。为了保证前线军人始终有枪支弹药使用,就必须要让后方不停地生产。这样一来,失业的工人就重新得到了工作的机会。

并且战争所要用到远远不止是子弹。像粮食、药物、钢铁等资源,也都是战争的必需品。所以发动一场战争,就能够大大减轻国内产能过剩的问题。

引发一场战争,还能够将国内民众的注意力和矛盾转移到战争之上。这样一来,政府因为经济危机而承受的压力就会小很多。

另外,战争的爆发能够促进科学行业加快发展,带来一场产业的革新。比如在一战中大杀四方的马克沁机枪,到了二战就再无法重现昔日荣光。这并不是说马克沁机枪威能下降了,而是在战争期间,人类的科技发展速度实在太快了。

还有,战争肯定会对各种设施造成破坏。而战后想要恢复生产,也会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这就进一步解决了需求的不足。

因此,希特勒出于解决经济危机的考虑,便迅速地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当然,除了以上两个方面的原因之外,希特勒企图扩大德国的生存空间,称霸欧洲乃至于全世界,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

(参考资料:《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等)

德国为什么一定要发动二战?默默发展实力不好吗?

中国也想默默发展自己的实力,闷声大发财,美国现在能允许吗?中国还想着和美国一起合作赚钱呢,美国会允许吗?

德国在二战之前,面临的就是这个处境。实际上在一战之前,就是如此。就是因为德国崛起太晚,世界上的资源都已经被先发展起来的列强瓜分完了,德国没赶上趟,很快就碰到了天花板,无论是资源、能源还是市场,他再要发展,就要从其它列强嘴里抢食了,于是和列强之间发生了冲突。这也就是列宁所说的,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必然会导致帝国主义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爆发的。德国如果打赢了,就可以一统江湖,之前英国的、法国的殖民地、市场、资源和能源,都可以归德国。如果打输了,那就只能从头再来。因为在当时的条件下,工业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都已经到了无法继续做增量的时候了,只能进行存量竞争。德国想多拿一点,英法就要少拿一点,英法自然不肯。于是一战就爆发了。

一战的结果是两败俱伤,欧洲哀鸿遍野,只有美国渔翁得利。英法虽然赢了,但也是惨胜,伤痕累累,损失惨重。所以英法坚持要求德国割让领土,并且要求德国赔款。德国虽然在战场上并没有完全失败,但却因为国内发生了革命,最终还是签订了停战协定,接受了赔款割地的结果。德国发动战争的目的本来是从别人手里抢东西,最终别人的没抢来,自己还得割肉给英法。

一战结束之后,德国被迫割地赔款,受到制裁,而且军队规模受到严重限制,只允许保留十万人的军队,用于维持国内治安,就不许再发展更多的军队了。到1920年代之后,德国和英国、法国的经济都开始恢复,发展还是比较快的,但是到1929年,又再次遇到了经济危机,也就是1929年的大萧条。大萧条让所有的帝国都损失惨重,失业率大幅下降,美国也不例外。

在这种背景下,德国迅速走向了极端化,希特勒就上台了。希特勒上台之后,采取了纳粹体制,迅速从大萧条的废墟中率先站起来了。到1936年的时候,在欧洲,除了苏联之外,德国又成了欧洲第一经济强国,而这时候英国和法国都还没有恢复过来。德国在国力开始恢复之后,也不断冲击英法在一战之后为德国设置的各种限制,英法为了诱导德国去进攻苏联,则不断妥协,到二战爆发之前,德国和苏联已经瓜分了波兰,也吞并了捷克的苏台德地区。

这时候,德国就又面临一战之前的局面了。如果德国想继续发展,主导欧洲,就必须要迫使英国和法国屈服,而英国和法国作为欧洲的传统大国、强国,自然不肯屈服,双方就开始碰撞。到1939年,德国大举进攻英国和法国的盟国波兰,英法按照之前的同盟协定,对德国宣战,但实际上是宣而不战。英法原本希望德国进攻苏联,没想到苏联与德国瓜分了波兰,接着就调转枪口,进攻法国,二战又爆发了。

从德国的角度来看,首先是德国的地缘战略位置很不好,处在几个大国的包围和夹击之下。每次当德国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就会触及欧洲其它大国的利益,就会和其他大国发生冲突,尤其是英国、法国和俄国。在德国19世纪统一之后开始崛起的时候,法国和俄国就结成了同盟,共同对付德国。二战一定程度上就是一战的延续,因为一战并没有彻底解决欧洲的危机,也就是欧洲大国之间的竞争。

从根本上说,这就是欧洲自从罗马帝国衰落之后,始终处于四分五裂的碎片化状态,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每个大国在崛起之后,都会谋求在欧洲获得主导权。比如英国在崛起之后,也与法国进行了百年战争,就是在争夺欧洲的主导权。德国在俾斯麦时期完成统一之后,发展速度很快,到19世纪末,本土的各方面实力都已经超过了英国和法国,自然会危及英国和法国在欧洲的主导权。

一直到二战结束之后,欧洲各主要大国都遍体鳞伤,又要面对苏联的巨大威胁,于是美国在欧洲驻军,为欧洲提供核保护伞,提供军事保护,欧洲各国也没什么好争的了。因为无论欧洲哪个大国,在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面前,都是小国。也是从这时候开始起,欧洲大国之间开始合作,不再你死我活的竞争了。到2000年后,欧洲经济共同体发展成为现在的欧盟,并且统一使用欧元,经济上走向区域一体化。

德国为什么一定要发动二战?默默发展实力不好吗?

一战中,德国为首的同盟国最后以失败告终,1919年6月28日,德国被迫签订了《凡尔赛合约》,而这个条约非常苛刻,首先要求德国承担一战责任,要德国赔付战争赔款,本来国土面积就小的德国,还要被割让德国。

这个条约要求德国共需赔偿协约国2260亿马克,经过一战之后,德国的损失本来就非常大,现在还要赔偿那么钱,给德国造成很大的压力。

《凡尔赛条约》中要求德国必须要割让13.5%的领土,而且还要求德国海外全部的殖民地全部丢失,德国的实力大减。

条约中还要求德国解散很多部队,只保留10万国防兵,不得建设空军,海军也不得再拥有潜艇,更加不能制造化学武器,连重机枪都不得制造,协约国就怕德国再一次引发战争。

1923年1月11日,法国突然出兵强行抢占德国鲁尔工业区,要求德国索要战争的赔款,导致德国的铁路交通瘫痪,德国的工业也遭受到影响,德国的工业雪上加霜。

1929年美国的华尔街金融危机爆发,整个资本主义国家都被波及,德国本来就面临着战争高额赔款,德国境内失业人员不断增多,1929年德国失业人口达到150万,1933年德国失业人口达到600万,金融危机导致通货膨胀,德国内忧外患。

1933年希特勒上台之后,重整德国,一战德国虽然战败,但是在欧洲地区依然保存着大国的实力,德国的骨架还存在,德国的工业基础还保留,希特勒上台之后,大力发展工业,而且德国得到英国和美国的支持,德国工业发展速度比英国还快。

希特勒不断的引导老百姓对协约国的仇恨,希特勒为了“顺应”民意发动二战,而且希特勒是一个战争狂魔,他一直想制霸欧洲,得到百姓支持之后,大力发展军事。

德国的国土面积比较少,而且资源匮乏,如果不发动战争,扩张国土面积,那么只会被英国、法国、苏联慢慢吞噬,德国就算不发动战争,也会被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制裁,再加上全球经济大萧条,德国没有别的出路。

为什么日本会发动战争,他们面临的问题和德国一样,首先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日本和德国国土面积小,而英国、法国海外殖民地非常多,可以很快调整,而苏联和美国的国土面积大,而且工业实力比较强,受到的影响比较小,只要美国和苏联发力,就可以度过危机,但是德国、日本都不具备这些优势。

经济危机下,美国调整进口的关税,英国、法国、苏联也跟着美国调整,而德国根本挺不住,面临这样的困境,德国没有其他的出路,只能发动战争。

德国在希特勒的带领下,在工业的基础上,开始慢慢发展军事,主要以陆军为主,把10万国防兵当作教练,不断培养新人,而且海军的士兵,开始陆续进入一些机构学习,而德国的工业制造不断增强,就业岗位越来越多,百姓事业越来越少,德国实力大增,如果不撕掉协约国的协议,德国就像笼中鸟,根本无法壮大。

希特勒上台之后,不断给百姓灌输战争思想,而且希特勒的演讲能力一流,为了抢犹太人的资源和财务,引导百姓对犹太人的仇恨,最后再顺应民意,击杀犹太人,利用犹太人的资源和财富发展工业,到1939年9月1日,希特勒觉得时机成熟,利用闪电战术突击波兰,二战正式拉开帷幕。

德国为什么一定要发动二战?默默发展实力不好吗?

首选,谢谢邀请!

德国,两次世界大战发源地,一个至今工业化实力非常强悍的国家,德国为什么一定要发动二战,其中有很多原因,如:一战埋下祸根、经济危机、德国纳碎法西斯、科技。

一、一战埋下祸根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作为战败国,战后被帝国主力列强瓜分德国,德国在海外所有殖民地被英法美日等帝国主义全部瓜分完毕。帝国主义国家跟德国签订了一系列极不平等赔款条约,德国向英、法、美、意、日等国支付战争赔款1320亿马克,分30年还清,每年必须支付偿付40亿金马克,这远远超过了德国经济实力,一战中,德国经济遭到毁灭性打击,百姓已经食不果腹,根本没有能力偿还战争赔款,一战本来就是帝国主义之间矛盾为瓜分世界战争,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对德国战后赔款压榨给德国百姓埋下复仇种子,为二战爆发埋下根源。

(一战后帝国与德国签订条约图片)

二、经济危机

1923年1月11日,法国出兵强行占领德国鲁尔工业区,向德国索要战争赔款,挑起鲁尔工业区危机,造成德国铁路、邮电瘫痪,德国工业遭到沉痛打击,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工人失业人口急剧增加,通货膨胀严重,马克纸币形同废纸。工人罢工此起披伏,1929年的美国华尔街金融危机更是袭击整个资本主义国家,德国更是雪上加霜,加上面对高额战争赔款,德国百姓对政府失望,对战胜国更是仇恨。

(德国鲁尔工业区)

三、德国纳碎法西斯

(慕尼黑希特勒演说)

一战后,德国经济损失惨重,加上经济危机,德国失业人口剧增,工人运动罢工更是跌宕起伏,德国纳粹党利用工人运动心理,宣扬纳粹党日耳曼主义,尤其是希特勒的慕尼黑啤酒节演说,获得了德国大众支持,随后,德国纳粹党在德国实力不断壮大,最后纳粹党成功掌握国家军政大权,在一战中,德军割让大量领土,其中阿尔萨斯和洛林给法国,承认波兰独立,把原本属于波兰领土划给波兰,东部割让领土给捷克斯洛伐克,承认奥地利独立。德国因此损失国土13.5%,这些都为纳粹党宣扬日耳曼民族主义,复仇心理奠定基础,纳粹党要收复德国在一战中损失领土。

(一战后德国被瓜分地图)

在军事方便,限制德军实行义务兵制度,德国不准组建空军、海军方面只能建造一些小型军舰,航母、战列舰、潜艇进攻性军舰一律不准许建造,陆军方面,在机枪、坦克、重心火炮更是不准许建造。这一切签订不平等条数都为纳碎法西斯组建扩军找了很多借口。

希特勒纳碎法西斯执政后,对内大规模修建铁路、公路、工程,恢复工厂制造业,增加德国就业人口,德国经济快速恢复,加上纳碎法西斯在本国不断宣传日耳曼民族主义,大肆捕杀犹太人,转移国内百姓视线,整个德国民众都沉浸在纳粹党主义之下,狂热民主主义追求,必然要对外扩张道路。

希特勒纳粹党执政后短短几年,德国经济实力大增,工业化齐全,在二战初期德军装甲集团军表现出来战术可以看出来,德国工业实力快速崛起。

四.科技

德国当时拥有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团队,实验室,世界精英科学家聚集在德国,二战后美国俘虏德国1000多名各行业科学家,科技发展带动创新发展,德国在二战大量黑科技,就是来源于一流科研团队。

(德国集中学科家)

因为战争,我们更加珍爱和平,谢谢。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德国为什么一定要发动二战?默默发展实力不好吗?

德国为什么发动二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当时全球资本主义国家正遭遇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选择了罗斯福新政走出危机,德国和日本这些法西斯国家则选择了对外扩张战争解除危机。二战前德国经济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法西斯上台后通过一系列扩充军备,使经济逐渐好转,但是大量的军备和大量的军队无法长期维持,必须走向对外扩张,以掠夺资源和消耗工业品。

二、一战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对德国压榨太厉害,一战德国战败,失去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本国领土也有一部分被其他国家战领,国内民粹主义上升,选择了法西斯上台。

三、苏联英法等国都想德国进攻对方。按照凡尔赛条约,德国是不能拥有重型武器和大规模军队的,但当时英法美等国和苏联已经开始对抗和斗争,都想利用德国作为进攻对方的利器,英法因为建设了马其诺防线而觉得高枕无忧,德国肯定打苏联,苏联则认为德国被英法打得那么惨,肯定会攻打英法,所以双方都对德国大肆扩充军备充耳不闻。

四、德国当时和意大利、日本等国结成了联盟,美国又保持中立,觉得国际环境对它发动战争有利,确实前期美国不参战,德国在欧洲战场几乎横扫天下。

综合以上原因,德国法西斯发动了二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