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封吴三桂做了平西王掌管云南,为什么还设了云南巡抚?两者的地位怎样?

大清入关最大功臣自然应该是吴三桂,吴三桂协助大清迅速击败大顺政权后,又作为大清的急先锋,南下消灭各地的明朝割据武装,其中功劳最大的一次便是俘获南明皇帝之后,为表忠心,亲手用弓弦扯死了这个南明皇帝。由于吴三桂在镇压云贵地区顽强的南明割据政权立下了赫赫战功,大清国初期从来不会亏待这样的勇士的,于是平西王府成为了云贵地区实际上的统治者。

这种分封异姓王的事情在中国历史上已经很多年没有看见过了,对立下大功的异姓者进行裂土封王最为流行的时候那应该是汉初,至于明朝,终明一朝,异姓为王者,仅仅是为云贵地区的云南沐王府。

首先了解下明清在云贵地区设藩王原因

第一,因为云贵地区地势险要,当地豪族部落分布极为松散,若设普通政府很难管理,当地土著首领土司更是拥兵自重,实力非同一般,甚至有大量土司家族更是传承千年之久,若是寻常政府,只怕轻易无法震慑。

其二,云贵地区自古以来容易产生大量精兵猛将,当地人凶悍异常,往往是极为重要的兵源之地,一旦中央对此失去管控,极易产生各种层出不穷的割据政权——新中国建国之后,云贵地区尚且还有割据一村称帝的闹剧。

其三,云贵地区治安极为低下,由于当地地形复杂,落草为寇之人往往熟悉地利,普通中央派遣官员无法迅速适应,尤其是如果有前朝残余势力渗透于此,若是不设藩王重镇,必然整个云贵尽落敌手,之后纵横捭阖,荼毒四方。

因此,满清入主后,云贵地区也急需要一个藩王,就像明朝的沐王府一样,而满清就顺势选择了大功臣吴三桂。

当然选择吴三桂或许也是清统治者的无奈之举,当时大清入关之后,多路并进,明军基本上都是望风而逃或者顺手投降,在西南,清军本以为依旧是如此顺利,于是水陆并进,打算收编这个小政权,照旧在战后找个部门接管安置。

可没想到,负隅顽抗的这个西南小朝廷居然抵抗极为激烈,甚至给大清国造成了严重伤亡乃至影响了整个全局。此后不得不任用吴三桂亲自下场,吴三桂熟悉情况,并且熟练掌握小朝廷弱点,不久就俘获皇帝,并处死皇帝。吴三桂功劳太大,满清没有办法,只能数功并算,成人之美,直接一个平西王的大帽子给他扣上去。

说完了平西王,我们再来了解下云南巡抚

云南巡抚其实不是有清一朝独有,早在明朝时期就已经存在了,起初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而设置的,比如处理三司混乱问题,或者是帮助沐氏平定叛乱(当时的沐氏一代不如一代)。不过后来随着时间推移,一切解决后,云南巡抚更多的是行监视职责了,其实在这有些方面似乎像是汉时期太守与刺史之间的味道。

而清朝设立云南巡抚当然也有和明朝一样的考量,藩王权力太大,需要制约,更何况清统治者当时没办法,选的还是吴三桂这种老狐狸,制约就更需要了。

不过虽说云南巡抚可以制约这个云贵藩王,但在吴三桂时期,巡抚是被平西王完全压制,一点制约作用都没有起到。为什么这样说呢?比如清朝第一任云南巡抚,由洪承畴荐举的林天擎,他在当时完全是平西王吴三桂藩下人员,后来吴三桂造反,他则直接跟随。

吴三桂这个异姓王,其实理论上与汉初那些异姓王和没有任何区别——也就是说,吴三桂在他的领地就是“皇帝”,拥有建立军队、安排官员、收纳赋税的天然权力。云南巡抚当时完全是属于他的藩王权力范围,不存在任何制约作用。因此,毫无疑问云南巡抚的地位是被平西王吴三桂完全碾压,云南巡抚在吴三桂时期不过是个下属部门,帮助吴三桂处理一些事务。

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吴三桂势力消亡,云南巡抚才算稍微好了点,但不久朝廷又把平西王府改成了云贵总督。这个著名的大清八大总督之一。在晚清时期,一般云贵总督都会兼任云南巡抚。

清朝时,封吴三桂做了平西王掌管云南,为什么还设了云南巡抚?两者的地位怎样?

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吴三桂降清后被摄政王多尔衮以清世祖的名义封为平西王。实际上,平西王这个爵位、包括原三顺王的平南王、定南王、靖南王爵位,并不在清朝原有的王爵范畴之内。清朝的亲王称为某亲王,如礼亲王、饶余亲王(追赠清太祖第七子、饶余郡王阿巴泰);郡王称为某郡王,如平郡王、克勤郡王;名号可一字或二字不等,但并没有某王的称呼。吴三桂等人、包括后来的义王孙可望的王爵虽然是清朝授予的,但却是与宗室区别对待的,大体参照了明制。最初授予吴三桂的平西王其实就是在明朝授予吴三桂平西伯爵位的基础上略微改动了一下而已,其地位也参照了明制,属于郡王级别。

降清之后的吴三桂,转头就跟着新主子投入了消灭南明的大战之中,对曾经的旧主举起了屠刀,一路从山海关打到了缅甸。顺治十六年,吴三桂打下云南,随即受清世祖委派镇守云南。实际上,云南只是吴三桂镇守之地,并不是封地,清朝的亲王、郡王根本没有封地之说。换句话说,吴三桂只是奉命镇守云南,云南并不是理所当然姓吴的。但是,吴三桂镇守云南的同时被清世祖给予了总管军民事务的权力。也就是说,吴三桂在云南不仅仅可以管他麾下的军队,而且还可以插手民政事务。顺治十八年,吴三桂追到缅甸,活捉并用弓弦勒死了南明的永历帝朱由榔。康熙元年,吴三桂因擒杀朱由榔之功晋封平西亲王,并继续镇守云南。在吴三桂的长期经营之下,云南几乎成了吴三桂的独立王国。吴三桂甚至可以自行安排官员职位,这些官员被称为“西选”。

西选官员和朝廷任命的官员几乎具有同等地位,如果西选官员的位置也被朝廷看上了,恐怕就要赛跑,看谁跑得更快了。但是,云南巡抚的任命权清廷却一直没有交给吴三桂。实际上,清廷此举,既是为了宣示主权,也是为了掺沙子。中央任命云南巡抚,说明云南不是化外之地,不是吴三桂的独立王国,至少名义上是如此。同时,安排云南巡抚在云南,虽然起不到牵制吴三桂的作用,却可以作为眼线,监视吴三桂。同时,云南巡抚开衙建府,总不能只挂一块牌子了事,吴三桂多少得让出几个西选的位置吧?如此一来,也变相起到了掺沙子的作用。实际上,云南巡抚本身也起到了掺沙子的作用,也是一粒沙子。

吴三桂虽然有总管云南军民事务的权力,但云南巡抚并不隶属吴三桂。云南巡抚属于中管干部,直接对中央负责、对皇帝负责,和吴三桂没有直接的上下级关系。换句话说,云南巡抚虽然指挥不动吴三桂,吴三桂同样也指挥不动云南巡抚。在没有完全撕破脸之前,有些事情吴三桂还是得和云南巡抚坐下来商议的。这时候,云南巡抚实际上又充当了中央政府谈判代表的角色。电视剧《康熙王朝》里的云南巡抚朱国治所做的,就是这些事情。电视剧的剧情也基本差不多,没有太大实权,主要起到了中央谈判代表、监视吴三桂和掺沙子的作用。

不过,电视剧《康熙王朝》把朱国治描绘得太高尚了。朱国治出身汉军正黄旗,属于典型皇帝家的奴才。这人可不是什么好官,在任江苏巡抚期间,在大肆搜刮民脂民膏,被江苏百姓赠送外号“朱白地”。此外,朱国治还曾经以“抗粮”为名,制造了“江南奏销案”。顺治十八年,朱国治上书朝廷,言苏、松、常、镇四府欠赋之绅衿(绅者,有官职在身而退居在乡里者;衿者,生员所服,代指生员,也就是秀才)万余人皆为抗粮,致使这万余绅衿全部被革职或褫夺功名,是为“奏销案”。之后,朱国治又在“哭庙案”中,罗织罪名并杀害了苏州才子金圣叹等人。

清圣祖派这样一个贪官酷吏担任云南巡抚,或许正是想借此人之手搞乱云南、给吴三桂添乱吧。反正这位朱巡抚到了云南之后也没闲着,在任期间大肆克扣军粮,差点导致军队哗变。但是,这个人有一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对主子忠心耿耿,这或许正是清圣祖安排他、而不是其他人出任云南巡抚的原因之一。康熙十二年,吴三桂起兵造反,想要劝降朱国治。结果大致就如电视剧《康熙王朝》里那样,被朱国治严词拒绝,最终朱国治被杀,死后被吴三桂所部将士分食,尸骨无存(妈呀!居然吃人肉,好恐怖……)。说起来有点可笑,吴三桂的这一刀反倒是成全了朱国治这个贪官酷吏的一世英名……

清朝时,封吴三桂做了平西王掌管云南,为什么还设了云南巡抚?两者的地位怎样?

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决定献关降清。在1644年的一片石战役之中联合清军击败李自成的大顺军队。随后一路势如破竹的攻灭李自成的大顺政权,然后又西北地区剿灭了抗清的义军, 最终在顺治十六年(1659年)吴三桂攻下云南后, 即开藩设府,镇守云南,总管军民事务。康熙元年,因为擒杀南明桂王,被进封亲王。

晋爵平西王掌管云南后的吴三桂大权在握,但是理论名义上其只拥有当地的军权和赋税的权力,所以国家派遣巡抚和总督行事行政权力是必须的。

然而在吴三桂开藩设府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对于其辖下的所有官吏,他“选用自擅”,“各省员缺,时亦承制除授,谓之西选”。也就是说吴三桂封地内的官员都是由自己选派。而且在清廷所给云、贵二省督抚的敕书,都要写入“听王节制”。以此,两者地位高下立判,吴三桂的地位远高于清廷派选的总督巡抚。

在康熙上台之后,吴三桂和清廷的矛盾日趋激烈,清廷多次收缴吴三桂的权力。最终引起了吴三桂起兵叛乱。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康熙王朝》中的朱国治,电视剧中被塑造成了忠义无双的官员,实际上其贪赃枉法,聚敛钱财,罗织罪名杀害金圣叹等人。在1671年调任云南后并没有监视吴三桂,而是大肆收受贿赂,阿谀奉承吴三桂。这也足以证明吴三桂在云南拥有着最高的地位。

清朝时,封吴三桂做了平西王掌管云南,为什么还设了云南巡抚?两者的地位怎样?

亲王不是封国,吴三桂自然是没有办法掌管云贵政事的。

吴三桂就藩,做的是平西亲王,在满清的爵位中属于最高级别了,在此之下,才是“郡王”、“贝勒”、“贝子”等。这也是清朝对他帮助清军,因此,平西王其最尊贵程度可见一斑。

但也就是尊贵,吴三桂的权限没有被清政府完全开通,吴三桂对辖区内的军队有统辖权,对政府的官员有举荐和罢免之权。就(并谕吏、兵二部,凡云南文武官举黜及兵民一切事,命吴三桂暂行总管,俟数年后,仍照旧例)而且在吴三桂勒死永历后,得到了准予便宜行事,云、贵督抚全受节制的奖赏,他所除授文武官员,号称“西选”,有时候“西选”之官和满清朝廷的官员都被派到一个地方任职,那就看谁跑的快,到任早了。

虽说如此,但作为巡抚这种高级官员还是要被朝廷掌握在手里的,这就是所谓的制衡,军事上,吴三桂掌控一切,政事上吴三桂可以选官,可以推荐,可以罢免一些辖区里的官员,但巡抚却是朝廷派来的,这就是政治上的斗争,清庭不会把整个地区所有的权利都交给吴三桂的。

所以朱国治这些人的作用就是,吴三桂对清庭负责,朱国治对清庭负责,但他只是个巡抚,吴三桂的等级比朱国治高的多,朱国治却不需要对吴三桂直接负责。

说到朱国治,康熙王朝里将他描写成大圣人,坚贞不屈,面对吴三桂叛乱,英勇殉国,实际上,朱国治是顺治和康熙时期出名的大贪官,江南一带百姓对其十分厌恶,所以暗地里称其为“朱白地”。他在会见吴三桂之时,总是摆着架子,觉得自己是直系奴才而高人一等,最后死在吴三桂手里,也算恶人自有恶人收拾吧。

朱国治死后,康熙给他建庙,结果却没有人来祭拜,足以显示这人是多么的遭人厌恶了。

清朝时,封吴三桂做了平西王掌管云南,为什么还设了云南巡抚?两者的地位怎样?

1659年降清的吴三桂带领着手下的将士击溃了盘踞在云南的南明军队,并顺利的占领了云南。而清朝眼见于此,为了奖励吴三桂的功劳,就让他在云南开藩设府,然后镇守云南,总管云南军民事务。1662年,吴三桂又在缅甸擒杀了桂王,自此南明最后一个政权永历政权宣告终结,而吴三桂也因如此巨大的功劳被顺治帝晋升为亲王爵,然后贵州也有吴三桂管辖。

自此吴三桂走向了人生巅峰,不但贵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平西王,更是手握云南、贵州省的军民大权,且两省的所有官员、财政、军事全部都由吴三桂说了算。正如顺治帝当年所下的诏书所说“假以便宜,不复中制,用人,吏、兵二部不得掣肘,用财,户部不得稽迟”。更甚者在吴三桂执掌云南、贵州两省时,还拥有“西选权”,据《清史稿》记载“时吴三桂镇云南,郡县吏得自辟署,谓之“西选””。

在顺治十六年,顺治让吴三桂执掌云南的时候,就下诏“凡云南文武官员举黜,皆由三桂裁定。”。而在康熙元年,吴三桂兼辖贵州的时候,康熙同样下诏“贵州一切文武官员兵民事务,俱照云南例,著平西王管理”。也就是如此,在当时整个云南和贵州其实就是吴三桂的独立王国,不管是总督还是巡抚都由吴三桂自行决定。

那么清朝为什么在立吴三桂为平西王执掌云南的时候,还设立了云南巡抚一职呢?首先这里我们一定要知道云南巡抚早在顺治元年(1644年)就已设立,驻地在云南府,当然那个时候云南其实是在南明的手中,但不管如何云南巡抚这个官职显然是在吴三桂未掌控云南之前就已经设立了。所以说这个第一个问题说实话没啥好回答的,平西王吴三桂管不管云南,跟清朝为什么设立云南巡抚根本就没关系。

清朝设立云南巡抚就只是为了方便中央政府对于云南的治理罢了,就像当初秦朝设立郡守来管理全国各郡一样,其目的就是为了方便掌控地方罢了。可以说清廷设立云南巡抚,说实话跟吴三桂根本就没关系,它设立的目的并不是如很多人所说是拿来对付吴三桂,亦或者是来监视吴三桂的,而只是朝廷政治上的需要罢了。况且难道让吴三桂掌控云南,就不能设立巡抚了吗?当初清朝的皇帝就在直隶,不还是照样设立直隶总督吗?

那么很多人也都会问,那就算这样当时的云南已经是吴三桂说了算,为什么吴三桂不废掉云南巡抚呢?反而让他继续存在呢?这里我只能说人家吴三桂可是平西王哎,虽然云南是他管的,但是人家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处理云南那些琐碎的民政事务,所以还是需要一个官员来帮忙处理云南事务的,而云南巡抚恰恰就可以。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在当时云南的所有官员都是由吴三桂来选的,想让谁当就让谁当,所以也没必要去废掉这个对自己有用的官职。

至于第二个问题两者的地位怎样?这个根本不用想在当时云南巡抚可是由吴三桂来选的,吴三桂就是云南巡抚的顶头上司,你说谁的地位高?当然是吴三桂。就算在康熙二年康熙下诏“截其用人题补之权,迁除悉归部选”将吴三桂的西选之权剥夺,又在康熙六年下令两省督抚听命于中央的时候,云南巡抚的地位也是远远比不上吴三桂的,毕竟吴三桂此时还是亲王,云南在名义上还是属于吴三桂的,所以无论如何吴三桂的地位也不是云南巡抚能比的。

而且这里再说句题外话,当时的云南不仅有巡抚还有总督。在1662年清廷设云南总督,驻曲靖府,然后又在1663年将云南总督与贵州总督合并为云贵总督,驻贵阳府。当然此时的总督虽不是由吴三桂直接任命,而是由清廷调任,但总督还是受吴三桂的节制,而且到后期总督的人选很大程度得看吴三桂的脸色,基本上吴三桂看不惯的云贵总督很难在云南、贵州立足,也就是如此实际上当时的云南总督或贵州总督人选就是吴三桂说了算。

当然不管当时的吴三桂是多么的威风,权势如何的滔天,吴三桂的家族还是在1671年几乎被全数诛杀,而云南和贵州也在这一刻被正式的纳入到了清廷的疆域中。

清朝时,封吴三桂做了平西王掌管云南,为什么还设了云南巡抚?两者的地位怎样?

首先要说一下,清朝设立云南巡抚是在顺治元年,也就是1644年,此时吴三桂还在山东打李自成的农民军,而云南也是在南明统治下。清廷只是根据未来统治中国的需要规划了这个官位而已,并没有考虑吴三桂或者其他因素。直到1659年吴三桂攻入云南,第一任云南巡抚林天擎才正式赴云南上任。

因为此时云南还有不少反清军事力量,为了尽快镇压反抗势力,洪承畴上奏清廷:“云南险远,请如元、明故事,以王公坐镇”。根据洪承畴的建议,清廷命吴三桂在云南开藩设府,统帅大军坐镇云南,并授予其极大的权力,“所辖文武将吏,选用自擅”,总管云南行政、司法、赋税等所有军民事务。顺治还还命令兵部、吏部和户部要配合吴三桂,“用人,吏、兵二部不得掣肘,用财,户部不得稽迟”。

在这种情况下,吴三桂也是很卖力的为清廷卖命,很快就把云南的反清势力消灭干净,还出兵缅甸,将永历抓回并亲自缢杀,也算是交上了一份投名状。对他的表现清廷非常满意,所以在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任命吴三桂为平西亲王,兼辖贵州,并命令云南贵州的总督巡抚归属他节制。吴三桂的权势达到高峰,此时的云南巡抚其实不过是一个配合吴三桂管理地方事务的官员而已。

另外要说一句,虽然吴三桂有任命文武官员的权力,但是根据《清史稿》记载,他的权力是“郡县吏得自辟署”,从这里看,他的任命权限不包括云南巡抚这样的大员,仅仅是郡县官员而已。像第一任云南巡抚林天擎是洪承畴向清廷举荐任命的,而第二任云南巡抚袁懋功则是清廷直接任命。所以虽然吴三桂可以管辖云南巡抚,但是巡抚、总督这样的官员任命权却并不在他的手中。

不过随着云南、贵州反清力量逐步被吴三桂扑灭,那么他的作用也日益下降,此时反而成为了一个不安定因素,所以康熙二年清廷就收回了他直接任命地方官员的权力,但是还是由他举荐。对此吴三桂也是心知肚明,不过此时他已经死心塌地为清廷卖命,为了消除清廷对他的顾虑,在康熙四年主动上奏,要求裁撤所属兵员。康熙六年吴三桂又再次主动要求去掉对云南贵州两省的行政管理权,此后云贵的总督和巡抚不再听命于吴三桂,文武官员的任命、地方官员任命、行政、司法、税赋等事务也都不再由吴三桂管理。

所以从康熙六年起,云南巡抚就不需要服从吴三桂的命令,只是根据规定给他和其部下提供所需。当然,因为吴三桂还是亲王,因此地位要比云贵的总督和巡抚高的多。

吴三桂这么做是因为清廷给他的权力实在太大,在正常情况下迟早会刺激到最高统治者,双方必然会产生不信任感,所以他主动放弃不分权力来表示忠心。不过最终却没躲过鸟尽弓藏的命运,还是被清廷所抛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