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猛将常遇春为何暴亡于军中?真的是因屠城遭到报应吗?

元朝末年,群雄纷起,各路起义军揭竿而起,最终以朱元璋一统江山,建立明朝为诸侯割据画上一个句点。而这其中有一位不得不提的将领那就是常遇春,这位为朱元璋征战沙场,立功无数的急先锋。

常遇春出在在贫苦人家,小时候就心怀大志向,不愿一辈子只是农民,又加天生臂力超强,孔武有力,就拿帮人做工的的钱充当学费,交给武师。几年之后,学成归来,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却苦无用武之地。

为了生活,他先投靠了盗匪刘聚,虽然过的有酒有肉的日子,但也碌碌无为,不愿就受限于此。恰逢朱元璋路过,就投奔其帐下效力。

公元1355年,朱元璋亲率兵马攻打元朝镇守的采石,双方进行激烈战斗,常遇春一马当先,杀入敌圈,万夫莫敌,大破元军,被封为元帅,统领三军。

常遇春一生戎马沙场,无论大小战役都身先士卒,亲自与敌人厮杀。有这样的将领,士兵怎能不奋勇?怎能不战胜一切对手?朱元璋就曾称赞说:“当百万众,摧锋陷坚,莫如副将军(常遇春)。”

公元1359年,久攻衢州不下,常遇春组建一支奇军,出其不意毁坏守城工具,里应外合取得衢州,此战也消灭了元军主要力量。

公元1363年,朱元璋和陈友谅在鄱阳湖决一死战,常遇春得到朱元璋命令进攻陈友谅,战事一度十分焦灼,而在这时陈友谅避开常遇春,打算围攻朱元璋,危机之际,常遇春舍生忘死独自抗衡追兵,保护朱元璋的安全。最后歼灭了陈友谅,为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公元1367年,常遇春带领二十五万大军北征,所向披靡,先后攻占山东,河南,山西等地,势不可挡,一举夺取开平,斩获元军无数,但十分好杀,连屠几城,敌人闻风丧胆。

可惜老天不公,天妒英才啊!年仅40岁的常遇春病逝。公元1369年,七月,班师回朝。天气干燥炎热,晚上寒冷,昼夜温差极大。再加上常遇春多年征战沙场,留下一身伤病,全凭一种信念支撑着,得胜归来了却一桩心愿,最终在柳河川暴病而亡。

至于说常遇春是因屠城太多遭报应,才突然病死这纯属于迷信。古往今来哪个名将不是踩着敌人的尸骸过来的,又岂会因杀人太多而死。

明朝第一猛将常遇春为何暴亡于军中?真的是因屠城遭到报应吗?

明朝的第一猛将是常遇春,能冲锋陷阵,奋勇杀敌,而常遇春此人,体貌奇伟,身高臂长,力大过人,学武有成,精于骑射,善用各类兵器。常遇春刚投奔朱元璋时,就向其讨要先锋职位。勇猛敢战是常遇春的作战风格,在采石战役中,面对着元朝水军元帅蛮子海牙的严密防守,常遇春乘一小船在激流中冒着乱箭挥戈勇进,纵身登岸,冲入敌阵,左右冲突如入无人之境,朱元璋即挥军登岸,元军纷纷溃退,缘江堡垒纷纷归附。

常遇春虽勇猛无敌,战功赫赫,但也有个极大的问题,便是杀降,古语有云,杀降不祥,从道义上来说常遇春这点着实是不光彩的,也为朱元璋惹了不少祸事。

有的人认为是常遇春因为杀降而遭到报应,我认为不是主要原因,常遇春死亡的原因应该是常年征战,加上一直冲在第一线,身体上难免有损伤,在加上当时天气炎热,身披重甲,到了夜间天气转凉,从而中风,连带着身体多年伤病,一直征战,没有得到好的修养,身体已经达到极限,最后暴病而亡。

明朝第一猛将常遇春为何暴亡于军中?真的是因屠城遭到报应吗?

一、功高震主被朱元璋所害。

二、戾气太重,杀降过多,天理报应。

三、感染瘟疫,不幸身亡。

其实常遇春死于伤风重感冒,由于北方气侯不同中原,早晚温差较大,加上随军医疗条件差,没有得到及时医治所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