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刘备不在关羽身边安排一位得力谋士?
那要看得力谋士标准是什么?如果说顶级的才算,只能说拿不出手了,毕竟整个三国时期这种级别的谋士都不多,不是人家刘备不安排。
当时刘备手下资源本来就少,顶级谋士就大概三位,即诸葛亮、庞统、法正三人。
先说刘备的“肱骨”诸葛亮,诸葛亮本来是和关羽一起镇守荆州的,跟随刘备入川的庞统死后才不得已让诸葛亮入川辅助的,在此之后诸葛亮一直忙于蜀中、汉中事务,操心于内务的诸葛亮压根没空、也不可能再回去镇守荆州了。庞统就不用说了,之前就死了,这也是诸葛亮当时入川的原因之一。
而刘备在蜀中收的“谋主”法正在帮助刘备拿下并稳定西川后又忙于汉中之战,并在取汉中没一年时间就去世了。
其实当时的汉中和蜀中比荆州更为迫切需要重要人手,因为荆州当时已经大致稳固了,曹操当时的重心在汉中这边,与孙权又是联盟,而汉中与蜀中初定,百废待兴。
所以顶级的不可能了。
稍微逊色一些,刘备也并不是没有安排,跟随关羽镇守荆州的谋士以马良和王甫为主,这两个应该也算不赖的了。
当时有句话说的好“马氏五良,白眉最良”,这个白眉就是马良了,其中马谡也是马氏五常之一,马良之弟。马良是诸葛亮好友。也是帮助关羽镇守荆州最为重要的谋士,他在外交与内政上贡献很大,特别是外交。
在协同镇守荆州时,他多次出使东吴与孙权交涉。他的外交最为出色的一次是在后来刘备伐吴之时,曾招纳说服了五溪少数民族一起协助刘备伐吴。
还有一位是王甫,是刘备在蜀中收的谋士,刘备在后来看到当时的荆州也有点吃紧,于是才将其调赴荆州,任命其为荆州议曹从事,协助关羽,这个官职也是个重职了。
这两个人虽有能,但并无法改变关羽的想法,能让关羽心思动摇的,或许只有老大刘备、共患难的张飞、赵云和“会说话”的诸葛亮。所以一切都是由关羽一个人拿主意,他们的话只能是参考,说了关羽也不会听。
不过王甫与马良两人都在荆州失守后倒是都逃到了蜀中,后来战死于刘备伐吴的夷陵之战中。
其实谋士并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得不得力作用也不大,谋士只能是建议,最终决策的那个主帅才是关键。袁绍官渡之战谋士少吗?曹操赤壁之战带的谋士少吗?刘备夷陵之战谋士少吗?主帅的指挥失误才是一场战役的失败最为主要的原因。
为何刘备不在关羽身边安排一位得力谋士?
没法安排,只有孔明一人能将就降得了关羽,或者至少关羽可以听他的话。这是因为关羽放曹操,孔明有杀他的权利,却听刘备的没杀。而庞统不可能压的住他,这也就是刘备带庞统入川的原因。而庞统死,只有孔明能解救刘备,其他谋士估计关羽时间一长,就会得罪翻脸。事实上赵累等人也是很有谋略的,关羽根本没听。而孔明给关羽的东和孙权,北拒曹操他也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了。
为何刘备不在关羽身边安排一位得力谋士?
刘备拿下荆南四郡,向孙权借来南郡后,刘备平生第一次拥有荆州五郡之地,此时的刘备尽得荆襄人才,可谓人才济济。
刘备在进入益州前,有不少谋士,有首席谋士诸葛亮,凤雏庞统,很早就开始跟随刘备的简雍和孙乾,在荆州收纳的伊籍、马良、马谡、陈震,在益州收纳的法正、秦宓、董和、刘巴。
刘备手下的谋士,虽然不如曹操多,可也算人才济济。211年,刘备入川时,带走了庞统、孙乾、简雍、伊籍、马谡、陈震等人,而留下了诸葛亮、马良等人与关羽一起守荆州。
之后,由于庞统战死,益州战事吃紧,又调走了诸葛亮,同时调走的还有张飞、赵云、刘封等武将,留守荆州的只有关羽、糜芳、士仁、马良等人。
刘备在215年平定益州,又收纳了不少谋士,但之后也没有在关羽身边安排更多的谋士,为什么呢?
原因有以下几点:
1、刘备夺取益州后,蜀汉集团下一步战略重点将是与曹操争夺汉中,汉中之战刘备举益州全力,打了近2年,人才资源将优先满足益州,无法派往荆州关羽处。
2、刘备交给关羽的任务主要是守荆州,防守不需要得力谋士,刘备在219年,汉中之战前后曾下令刘封、孟达夺上庸,关羽袭扰襄樊,都是为下一步战略作安排的,无意扩大战争。
3、关羽本身就智勇双全,又不太听得进谋士的话,刘备对关羽相当了解,无须再派得力谋士,关羽完全能应付。
4、刘备没有想到关羽利用假节的权力,扩大了襄樊之战,而身在益州的刘备已经打了两年的汉中之战,相当疲惫,别说谋士,就连普通士兵都暂时无法支援。
5、刘备在荆州的人事安排忽略了东吴的作用。刘备没有想到东吴居然背盟偷袭,在安排武将及谋士时,没有将东吴的威胁考虑在内,像糜芳、士仁这样不入流的将军来守重要的江陵城和公安城,实在是疏忽,守城更重要是武将,而不是谋士。
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备身负领导责任,诸葛亮身负战略责任,关羽身负战术责任,最大的问题就是来自盟友东吴的背叛偷袭,而这不是派个得力谋士就能解决的。
为何刘备不在关羽身边安排一位得力谋士?
有人说,关羽败走麦城,临沮被擒,是由于刘备没有在关羽身边安排得力谋士,辅佐关羽镇守荆州。也有人说,即使刘备给关羽配备得力谋士,也改变不了关羽败亡的结局。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个人认为刘备没有多余的得力谋士支援关羽,即使他在关羽身边安排得力谋士,也避免不了关羽丢城失地、身首异处的惨剧发生,分析如下。
首先,刘备无人可派,他的四大谋士诸葛亮、庞统、徐庶、法正,仅剩两人。刘备一直重武轻文,手下大将很多,如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虎上将,还有魏延、王平、刘封、孟达等大将,可是谋士却很少,至于能独当一面的大谋士,更加少之又少。刘备拥有过的大谋士有徐庶、诸葛亮、庞统、法正,在关羽伐魏时,仅有诸葛亮、法正两人,徐庶为了老母亲改投曹操,庞统战死落凤坡。
刘备刚刚进入益州时,只带了庞统,作为军师,他将诸葛亮留在荆州,辅助关羽镇守荆州,作为最坚定的后方。可是庞统运气不好,在落凤坡中了埋伏,死了。这对刘备集团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为刘备不像曹操那边人才济济,光大谋士就有郭嘉、荀彧、荀攸、程昱、贾诩五个,他只有诸葛亮、庞统两个顶级谋士,法正勉强算一个。庞统死后,刘备将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大部分文武大员调入益州,辅助夺取益州。
此时,荆州只剩下关羽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将。剩下的都是二流人物。如关平还是一员小将,周仓是扛刀的,廖化也是打下手的,糜芳是靠着妹妹糜夫人的裙带关系上位的,傅士仁那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只剩下马良和王甫,还勉强能过得去。可是他们两位,或许对内政、后勤有一定的造诣,可是对于两军交战、整体大局,水平就差点了。其次,即使刘备派了得力谋士,关羽也不一定能言听计从。
刘备能拿得出手的,也就只有诸葛亮、法正两人。他在汉中之战中,自然不可能派诸葛亮和法正任何一个人,去没有战事的荆州。此时荆州没有大的战争,与东吴结盟,而曹操的注意力在汉中,暂时顾不上荆州那边。汉中正是用人之处,刘备的主力,大部分大将和士兵,都在汉中,双方为了占领汉中,都拼命了,不断投入兵力。最后,曹操岁数大了,感觉汉中就和“鸡肋”一般,在损兵折将后,无奈退兵,算是放弃了汉中。
此时,刘备赢得了汉中争夺战的最后胜利,可是,他是惨胜,益州本就贫瘠的山区,更加穷了。而诸葛亮是当时最擅长搞后勤、地方内政的人才,刘备需要诸葛亮稳定后方益州,治理地方。因此,刘备是不能将诸葛亮重新派往荆州,辅助关羽镇守荆州的。这么看来,如果刘备想派得力谋士,只能排法正了。法正善于出奇计,曾为刘备夺取益州和汉中,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如献计,使黄忠阵斩曹操大将夏侯渊。他被陈寿高度称赞,可以和曹操帐下的程昱、郭嘉。相媲美。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庞统和法正如下:
儗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俦俪邪?然而,法正军事才能是有,也率献奇计,可是他的话,关羽不一定能听得进去。如果法正接受刘备的委派,进入荆州,辅佐关羽,一同镇守荆州。关羽可能怀疑,是不是有人在大哥刘备耳朵前说自己的坏话,想要夺取自己的权力。因此,本来就高傲的关羽如果有了自己的小心思,胡思乱想,还和益州相隔千里,不能面见刘备,当面解释清楚。这就为记载的不团结,埋下了祸根。就算诸葛亮进入荆州,辅助关羽,镇守荆州。关羽也不一定听从军师诸葛亮的话。这已经有很多先例了。如华容道,关羽顶撞军师诸葛亮,公然违抗军令,放了汉贼曹操。又如他嘴上说记得诸葛亮有关镇守荆州“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的八字方针,以非常傲慢的态度,拒绝了孙权的联姻建议。最后孙权和曹操联手夹击关羽,关羽也因此自食恶果。
关羽除了自己大哥刘备的话能听得进去外,其余人的话,他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丝毫听不进去。关羽如此傲慢,这也是为啥刘备在汉中战役胜利后,也没有派得力谋士、干将进入荆州的原因,他怕大部分将领和关羽合不来,闹矛盾,还不如不派。
总结:刘备将主力都部署在汉中,与曹操争夺汉中,没有多余的兵力,增援荆州。另一方方面,荆州没有大的战事,也不需要太多的兵力及谋士。即使刘备派遣得力谋士法正、诸葛亮进入荆州,也不一定能避免关羽败亡的结局。为何刘备不在关羽身边安排一位得力谋士?
关羽,是刘备的义弟,有万夫不挡之勇。自黄巾之乱始,就一直跟随着刘备征战四方,颇有功劳。而后,在刘备入川时,被任命为荆州的镇守大将,有先斩后奏的权力。但是,没过多久,关羽被陆逊所迷惑,放心的打响襄樊之战。不料,却被曹魏和东吴两国进行前后夹击。最后,被斩杀于东吴。
那么,刘备为何不在关羽身边安排一个得力的谋士呢?原因如下。
其一,关羽的性格难以合群。关羽的威望,是靠他自己一手打出来的。也许就是因为这亲手打出来的不俗成绩,使得关羽逐渐的开始“膨胀”,有点盛气凌人。当然,所谓的盛气凌人,只是面向于那些他自个看不起的官员。对于士卒和百姓,关羽的所作所为还是值得赞赏的。
但是,十个优点不值一个缺点致命。正是因为关羽这种性格,使得他在刘备集团的内部,和其他的官员不是很合群。特别是面对一些新加入的成员,他更是没有好脸色。试想,如果关羽不是刘备这一把手的义弟,关羽在里面是很难跻身到权力中心的。
打个比方说,诸葛亮是被世人所尊称的卧龙。但是,在刘备三顾茅庐时,关羽就已经开始看不惯诸葛亮的所作所为了。当诸葛亮加入刘备集团,被刘备寄予众望时,关羽也是最先不服的。后来,要不是诸葛亮在新野火烧曹军一战中,表现突出。可想而知,诸葛亮在以后的日子肯定不好混。
因此,正是熟知关羽这种性格的刘备和诸葛亮,在他们要入川作战时,就没有派其他人来辅佐关羽,只留下了关羽所看好的几个武将,以及有过政绩表现的马良。
其二,刘备和诸葛亮的初衷是守,而不是开拓。诸葛亮和刘备在南阳卧龙岗时,就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政治主张。荆州的南部四郡,对于刘备和诸葛亮来说,就是一颗钉子,主要针对的就是曹魏和东吴。而蜀汉当时最要紧的,就是在东吴还在整顿荆州,以及曹魏还在征战汉中之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马加鞭的夺下益州,然后争取汉中,最后稳守荆州南部四郡,以及周边。
按照这样的计划走下去,不说蜀汉能否光复汉室,但起码能够让蜀汉有了龙兴之地,以及进取之地。不至于只龟缩在荆州南部,被曹魏和东吴所夹击。
因此,按照这一设想,在庞统死于落凤坡后,诸葛亮便被刘备征召入川了。而关羽的主要任务,就是稳守刚打下来的这些地盘,以及巩固好和东吴的联盟关系,不让曹魏有可趁之机。所以,这种情况下,根本不太需要留下太多的谋士来守荆州。
但是,很不巧,关羽就是这么头铁的一个武将。在平稳了一段时间之后,关羽抓住了战机,直接率兵进攻樊城,剑指襄阳,把刘备和诸葛亮的叮嘱全都忘记了。
其三,马良的有外交和统战之才。三国中的文臣武将层出不穷,但是大部分已有了归属。刘备所领导的蜀汉集团,大大小小的谋士有不少。但是,说到真正拔尖的谋士,却是屈指可数。比如,诸葛亮,庞统,徐庶,法正等几位。
徐庶是比较早跟随刘备的,但是因为曹魏一方挟持了徐庶的母亲,使得徐庶不得不走马北上。庞统被称为“凤雏”,与诸葛亮齐名。但很可惜的是,庞统投靠刘备的时间过多,对刘备集团的贡献并不突出。这样一来,庞统为了表现自己,必须要有一场过硬的政治表现。所以,当刘备入川作战时,庞统是最活跃的。
可惜,庞统为了保全刘备心中的大义和美名,不得不英勇就义,被射死于落凤坡。至于法正,他也有不俗的表现,特别是在汉中战役的时候。但是,在关羽失荆州的这段时间,法正生了一场重病。所以,只能在成都养病。但法正还是在公元220年的时候,病逝了。而这一年,关羽也被斩于东吴。
排除了以上的这些谋士,只剩下简雍,伊藉,马良等几位了。这些人虽说有谋略,但并不擅长,况且他们最多也只有一城或一郡之才,并无一州之才。所以,这个时候只剩下马良了。
马良是荆州本地的世家大族,在这点上,刘备选择他留下来,在一定程度上能借用马家的背后势力,去帮助关羽很好的稳定及发展荆州。
再加上,马良的外交才能很好,有长远的眼光。再诸葛亮被刘备征召入川作战时,马良就曾写信给诸葛亮,说明了蜀汉和东吴联盟的利与弊,并要求能支持他出使东吴,进一步的巩固好两国的联盟关系。但是,很不巧,马良在最后却被刘备征召入川了。荆州只剩下了一些水平较次的官员。
总而言之,关羽失荆州,很大程度上是关羽要为他的自大和违抗命令而买单的。如果关羽能警惕东吴,认真的守好荆州,请示刘备是否出兵扩土,这样一来,荆州是不会被东吴所夺的。
为何刘备不在关羽身边安排一位得力谋士?
这里必须要讨论几个问题:刘备是不是人事分配得不得当?什么样的谋士能镇住关羽?关羽在有谋士辅佐的情况下还有没有可能失败?
对于关羽之死,很多人认为活该,觉得他自作自受;有的人感到惋惜,觉得死于估计不足;有的人则认为是刘备的责任,没有很好的分配人事。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
高层的误判我们往往有个错觉,认为刘备从赤壁之战后就顺风顺水,直到关羽被吕蒙白衣过江后,刘备集团才变成最弱的那一方。虽然刘备看似好起来了,但是的确暗藏危机,甚至直到问题暴露后,都没能引起刘备集团足够的警觉。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备在孙权和曹操的双重压力之下,有了一次“湘水之盟”,平分荆州于吴、蜀两方。看似双方问题得以协商妥当,实际孙权方面依然没有就此打住的意思。二十四年(219年)吕蒙白衣渡江,关羽首尾不能相顾,最终身死城失。“湘水之盟”的教训没能给他们一次清醒的认识。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
刘备的人事刘备最初的安排比较稳健,诸葛亮、张飞、赵云同在荆州,佐助关羽,这是刘备方最有力而且最忠诚的力量。这样看来似乎是万无一失了,诸葛亮认为暗弱的刘璋虽然无能,但不是白痴,庞统死于战争之中,刘备进攻受阻,这时面临选择,要么迟缓对益州的进攻,要么调人进攻,刘备“长痛不如短痛”,调走诸葛亮、张飞和赵云。读留他最信任的关羽。刘备此举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他的认识捉襟见肘,没有办法面面俱到,但留本地贤才马良在荆。
(《三国演义》诸葛亮和庞统)
什么样的人能镇住关羽马良虽美名远播,但是他既是新人又还年轻,对于关羽来说,就是后辈,30左右岁的马良没法对关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关羽谁都不服这一点刘备集团众所周知,关羽对诸葛亮的话还是比较在乎的,当诸葛亮成关羽为“髯”(美髯公)时,关羽很高兴,还给别人传看。诸葛亮的战略非常明确,所以加入诸葛亮在的话,情况肯定要好很多。
关羽在有好谋士下可不可能失败可能,即便如此,荆州也是险象环生,曹军明着的敌人蠢蠢欲动,东边曾经的盟友也有蚕食之意,两相威胁,即便关羽不主动出击,也是十分危险的境况。刘备的主力都在益州汉中,那边的曹军同样不可小觑,刘备压力很大。在如此的情况下,关羽还要去找机会攻取襄樊,那就是干一件非常冒险的事,关羽内部还有问题,同事关系处理得不好。总之只要出门进攻,就是选择了更危险的路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