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关羽投奔曹操,能在曹营排第几?

个人认为应该是争一保三的存在,关羽在正史里很受曹操喜欢,而且个人能力太强了。

因为去的是曹营,那我们首先来看看曹操手下的那些大佬们是如何评价他的。程昱、郭嘉认为他是万人敌,刘晔认为他是勇冠三军的将领,温恢则认为他是骁锐。曹家阵营有四个主要谋士对关羽评价都相当高,这些高评价就相当于为关羽开了绿灯,保证了他在曹营是一定会受到曹操重用的。

而且关羽又不是没在曹操手下干过,他在衣带诏事发后,于曹操东征刘备时,被迫于无奈降过一次曹操。降曹后,曹操看到关二哥威武雄壮,十分喜爱他,立马让他做了偏将军,给了他特别的礼遇,在解白马之围后又表奏其为汉寿亭侯。

当时的曹操是很想重用关羽的,大有让他成为自己手上第一武将的趋势,在得知爱将关羽在自己这似乎有点闷闷不乐时,他甚至要张辽动用与关羽的私情去问问他的想法。当一个日理万机的领导这么重视下属的神态言行时,你很难说这个领导不看好这个下属。

爱他,就要懂得放手。

曹操在得知关羽留不住的时候,他感到很惋惜,但他仍然放关羽走了,走之前还对他重加赏赐,只不过都被关羽回绝了。曹操深知关羽回到刘备那,终将成为自己心腹大患,但他还是放了。曹操手下将领在得知关羽走后,甚至要去堵截关羽,但也被曹操阻止了。

曹操对关羽的喜爱,应该不在张辽之下,若待在曹操这,地位也应该不会在好兄弟张辽之下。

关羽能力强在正史里有记载的。首先就是诛杀颜良了那一场了。虽说杀颜良有刺杀的嫌疑的,但依旧能突出他勇猛异常。

正史是这样记载这场战斗的,当时的关羽看见颜良的旗帜,立马冲进敌军军营中,斩杀了还没准备的颜良,之后袁军无人可以抵挡关羽,关羽于是安然无恙回来了。关羽的这个神操作可以用在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来形容了。不仅需要能力和气势,还需要敢上的勇气。

关羽勇气也体现在刮骨疗毒之上,虽然华佗不曾为他刮骨疗毒,但在正史上关羽确实曾刮骨疗毒过,当时医生刨开其伤口,手臂全是血,但他依然喝酒吃肉,谈笑自若,这个应该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关二哥个人实力太强了,去了曹营靠实力也得前三了。而加上大臣们的看好,以及曹操对他的喜爱,拿下第一也是有可能的。

不过他若真投降了曹操,他就不是武圣了。毕竟关二哥之所以能成为武圣不单是因为他能力强,更重要的是因为他忠义,若他遗弃了刘备,他就不再是他了。

假如关羽投奔曹操,能在曹营排第几?

谈正史,不谈演义。

整个三国之中,能被称为统帅的人只有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司马懿五人,其他所有人都是将军级别的将领,关羽当然也是。曹魏群臣曾经在讨论关羽被杀,刘备会不会出兵的问题时,曾经说过一句话:

蜀,小国耳,名将唯羽。

这话的意思是说:蜀汉本来就是个小国,唯一的名将就只有关羽。可见关羽的国际地位是魏、蜀、吴三方公认的。

关羽关云长

关羽在三国中的定位是刘备手下的头号大将,是除刘备之外蜀汉实际地位最高的将领,并且是独当一面的大将,关羽在蜀汉的地位与周瑜、陆逊在东吴的地位相当,还与曹仁、夏侯渊、夏侯惇在曹魏的地位也相当,这个地位相当于军区司令级别的主将

那么以关羽的综合能力,与曹操手下的所有将领来比较,关羽能排第几?

先说说曹操手下有哪些将领?

以生活在关羽同时代的将领为时间限制,曹操手下的将领按综合能力可以分为三个级别:

一是军区司令级别的主将,只有三位,分别是:曹仁、夏侯惇、夏侯渊

二是骨干级别的将领,主要是以五子良将为首的外姓将领,分别是:于禁、张辽、张郃、徐晃、乐进

三是一般级别的将领,主要有曹纯、曹洪、李典、李通、臧霸、文聘、许褚、典韦、庞德等人。

五子良将

能和关羽比较的也就是前两个级别了,一般级别的将领与关羽能力相差甚远,根本不用比较,关羽比这些人强太多,接下来就从战绩、谋略、武功、评价四个方面来比较一下。

一、战绩

1、关羽战绩

关羽的战绩人尽皆知,白马之战中,关羽单枪匹马斩杀袁军主将颜良,立下首功。南郡之战,关羽率领少量军队在江陵城以北以游击战的方式打击曹魏北方来的援军,先后与曹仁、满宠、李通、徐晃、乐进、文聘有过交战。

关羽一生最大的战绩就是襄樊之战威震华夏,不仅打败了曹仁和吕常,导致曹仁、吕常只能龟缩樊城与襄阳城固守待援,而且打败了于禁的七军和庞德,俘虏了于禁及七军三万余人,斩杀的庞德,以一己之力打得曹魏几乎要迁都。

关羽

而且曹魏的中原地区因为关羽在襄樊之战中的表现而蠢蠢欲动,不断有人反叛曹魏投靠关羽,比如陆浑的孙狼,宛城的侯音与卫开,邺城的魏讽等人,因为一场战役搅得整个中原地区局势不稳定,也只有关羽做到了,虽然最后败走麦城,失荆州被斩首,但并不能因此否定关羽的战绩与能力。

2、曹仁战绩

曹仁几乎参与了曹操早年所有的对外战役,曹操打正面战场,曹仁就负责侧面,曹操打袁术、征吕布、平黄巾、征张绣,曹仁都有参与,曹仁在官渡之战期间,打败了在南方骚扰的刘备,赤壁之战期间,曹仁坚守南郡江陵城,与周瑜对峙一年有余,而且亲自率领少量随从救下牛金等300余人。

渭南之战,曹仁都督七军讨伐关中军阀田银,关羽北伐襄樊前,曹仁率军平定宛城侯音与卫开的叛乱,接着镇守樊城,与关羽对峙,在襄樊之战期间,曹仁坚守樊城几个月,哪怕是城中全部被水所淹没,曹仁也是坚守不退不降。

曹仁

曹仁在曹操和夏侯惇都去世后,被曹丕封为大将军,濡须口之战中,曹仁被东吴主将朱桓击退,没多久就去世了,从曹仁的一生来看,没有特别突出的战绩,只有过一次大败,就是与朱桓的濡须口之战,中了对方的计谋,曹仁的特点就是:进攻不足,守城有余

3、夏侯渊战绩

夏侯渊是曹魏西部战区司令级别的主将,夏侯渊的特点是:进军神速、有勇无谋、作战勇猛,常常身先士卒

夏侯渊亲自率军作战是从攻打昌豨开始的,之后平定济南黄巾军,剿灭庐江雷绪,斩太原商曜,随曹操讨伐汉中张鲁,之后就成为西部军区主将,镇守汉中与长安,夏侯渊一度虎步关右,在关中及陇右地区所向无敌,破南山贼刘雄、斩梁兴、破氐人、平定宋建伪政权,战功赫赫。

但夏侯渊在汉中之战,由于中了刘备的计谋,亲自修补鹿角,被黄忠当场斩杀,以主将身份被斩的,整个曹魏阵营只有夏侯渊一人而已,所以夏侯渊也被称为白地将军,也就是有勇无谋的意思。

夏侯渊

4、夏侯惇战绩

夏侯惇是曹操最信任的将领,没有之一,兖州之战,夏侯惇与荀彧、程昱一起力保三座城池不丢,但他却被吕布手下俘虏了一次,幸亏后来被救出,小沛之战,夏侯惇联合刘备对抗吕布,被张辽、高顺打败,博望坡之战,夏侯惇被刘备打败。

夏侯惇的战绩几乎都是败,或者没有啥成绩,但是曹操非常信任他,主要是出于忠诚和其他能力,要说夏侯惇的战绩,真是军区司令级别中最差的,但是并不是妨碍曹操对夏侯惇的信任与重用。

夏侯惇的特点是:战绩平平、忠心耿耿。

夏侯惇

5、于禁战绩

于禁原本是鲍信的部将,鲍信战死后,跟随了曹操。于禁早年多是一些从征之功,比如攻吕布、平黄巾、打袁术、战官渡、杀昌豨、讨伐陈兰、梅成,战绩并不突出,而且还有一生最大的败绩,就是在襄樊之战中被关羽俘虏。

两军交战,于禁手下可是有七军三万余人参战,结果成建制,连主将一起都被敌人俘虏,无论出于何种原因,也不能掩饰于禁的无能,这是于禁与关羽的直接交锋,他完全不是关羽的对手。

于禁的特点是:稳重、刚毅、有威望。

于禁

6、张辽

张辽原本是吕布手下的将领,吕布被杀后投靠曹操,张辽可是曹操手下战绩最彪悍的将领之一了,白马之战,张辽与关羽同为前锋,但被关羽立了首功,第二年,张辽只身劝降昌豨,之后随曹操一起攻破河北,白狼山之战,张辽斩杀乌桓单于蹋顿,这个功劳不简单,直接在战场上斩杀游牧民族的单于,这事放在任何时期都不得了。

南郡之战期间,张辽独自率军勇闯天柱册,斩杀陈兰、梅成,合肥之战期间,张辽率领800勇士,闯入孙权中军大帐,一阵砍杀,杀死孙权两员将领,数十名士卒,毫发无损而离开,孙权也因为此战对张辽忌惮一生,这也是张辽知名度最高的一场战役了,从此以后,有张辽镇守的合肥,孙权再也不敢进犯。

张辽的特点是:有勇有谋,勇猛善战,军功赫赫,所向披靡

张辽

7、张郃

张郃最初是韩馥的部将,后来投靠了袁绍,官渡之战袁绍大败,又投靠了曹操,张郃早年也大多是从征之功,参与了平定河北、白狼山之战、讨伐过陈兰、梅成,跟随曹操参与渭南之战打败了马超,参与汉中之战打败张鲁。

张郃独自率军进犯益州巴西郡,在宕渠之战被张飞打得全军覆没,汉中之战时,张郃跟随夏侯渊镇守汉中,当夏侯渊被杀后,张郃成为临时主将,稳定了军心,曹丕即位后,张郃为左将军,跟随曹真打过羌人,跟随司马懿打过东吴。

诸葛亮北伐期间,张郃从荆州调往陇右,在街亭之战中打败蜀将马谡,导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期间,张郃受司马懿的命令追击诸葛亮,被当场射杀。

张郃的特点是:机灵巧变,也就是随机应变的意思

张郃

8、徐晃

徐晃最初是杨奉的部将,曹操迎立汉献帝后,徐晃跟随曹操,徐晃参与了官渡之战,以及平定河北的所有战役,之后徐晃就跟随夏侯渊在西部征战,跟随曹操讨伐汉中张鲁,与刘备的汉中之战时,徐晃也在汉中,显然他不如张郃,因为夏侯渊阵亡后,魏将推举张郃为代理主将。

襄樊之战,徐晃率军打败毫无斗志的关羽,立下大功,曹操称赞徐晃有周亚夫之风,曹丕去世后,徐晃为右将军,与夏侯尚一起打败了刘封,与曹仁一起攻打东吴,夺取了襄阳,徐晃还跟随曹丕一起南征孙权,但是无功而返。

徐晃的特点是:治军严谨、令行禁止。

徐晃

9、乐进

乐进是五子良将中先登之功最多的人,所谓的先登就是第一个冲到敌人城墙或者阵地上的人,这需要莫大的勇气、胆识和武艺,乐进跟随曹操从征吕布、张绣,官渡之战,击破袁绍的别营,乌巢之战,乐进斩杀了袁将淳于琼,南皮之战,乐进斩杀袁谭大将严敬,这可是阵斩敌将的记载。

乐进一人斩杀敌人两员大将,这是五子中唯一的,他不仅敢冲在第一线,而且功劳还不少,乐进在青泥之战中击退了关羽与苏非,然后联手文聘又在寻口与关羽大战,并烧毁了关羽的战船,此外,乐进还率军攻入了刘备的临沮和旌阳之地。

合肥之战中,乐进参与守城,与李典、张辽一起打败孙权,公元218年乐进去世,他是五子良将中去世最早的人,乐进的特点是:勇猛、有胆识、有勇气、骁勇善战。

曹仁、夏侯惇、夏侯渊三大军区司令级别的将领,战绩都是不如关羽的, 夏侯惇战绩平平,根本跟关羽没法,曹仁与关羽交过手,只能龟缩在城中坚守,对战的话完全不是关羽的对手,而夏侯渊同样比不过关羽,因为夏侯渊的敌人太弱,而且被黄忠当场斩杀。

乐进

五子良将中于禁和张郃可以先排除了,因为于禁本来就不是关羽的对手,被关羽俘虏,而张郃战绩平平,明明是随机应变的一个人,却被诸葛亮射杀,所以也比不过关羽。

五子良将中战绩最好的应该是张辽,张辽有勇有谋,与关羽一起并肩参与过白马之战,但关羽立了首功,斩杀了颜良,而张辽无功,再一个张辽最有名的战役合肥之战远远不如关羽襄樊之战的影响力大,关羽可是威震华夏(中原),而张辽是威震江东,江东和华夏不是一个概念吧,所以张辽也不如关羽。

徐晃在虽然在襄樊之战中打败了关羽,但那是关羽被孙权偷袭后方的情况下,关羽及手下军队根本没有军心继续作战,几乎就是一触即溃,再加上关羽从开始一直打到现在,所依靠的只有荆州三郡,没有援军,没有粮食支持,没有后勤补给,士卒已经严重疲惫了,能撑到现在已经是奇迹,被徐晃打败,也是徐晃捡了便宜,如果徐晃是于禁先与关羽交战的话,那徐晃也会被俘虏的。

乐进确实也击退过关羽,但那是很小的战役,在历史上的知名度极低,关于青泥之战的具体细节也没有记载,只知道关羽退了,甚至不知道当时关羽镇守的荆州与曹魏的边境线在哪里,如果边境就在青泥,表示关羽是进犯,乐进的战绩影响力不如关羽,斩将纪录与关羽持平,但没有关羽名气大,所以也不如关羽。

关羽战徐晃

所以,曹仁、夏侯惇、夏侯渊、于禁、张郃、张辽、徐晃、乐进都不如关羽。

二、谋略

以谋略来看,这些人当中谋略能力稍强一些的就只有张辽、张郃、徐晃三人了,曹仁虽勇,但谋略能力不行,中了朱桓的计谋,夏侯渊就是白地将军,谋略更是不行,夏侯惇作为主将,自己都曾经被俘虏,谋略也是不行。

于禁在襄樊之战中,遇到了河水暴涨和普降暴雨,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于禁被关羽所俘虏,当然不如关羽,乐进侧重于武力,谋略只能是一般。张辽算是有勇有谋的一个人,看他在合肥之战的表现就知道了,他在敌人还没有完全集结之时,率军勇敢出击,严重打击了敌人的军心,他的谋略能力应该不亚于关羽。

张郃这个人很懂得随机应变,刘备在夏侯渊被杀后,曾说过要杀就杀张郃,杀夏侯渊有什么用?可见张郃是很难对付的一个人,与关羽谋略水平相当,徐晃能被曹操称为周亚夫,说明也是有谋略水平,尤其是襄樊之战,徐晃最初并不进攻,而是等待时机,同时等后续援军到达,再一起攻击,他并不急,而是很稳,最终打败关羽,所以徐晃的谋略也不亚于关羽。

关羽号称万人敌

三、武功

论个人武力,曹仁、夏侯渊、张辽、乐进是最强的四个人,曹仁在江陵城敢于带着十几个去救援被东吴数千军队包围的牛金及300人,这个武功与胆识就很厉害,不是每个主将都敢亲自上战场砍人的,曹仁算是一个。

夏侯渊也是如此,虎步关右,作战勇猛,武力必不可少,张辽在合肥之战中,带着800人大战孙权10万大军,亲手斩杀数十人及两员将领,这个勇猛就不一般,乐进有先登之功,每次打仗第一个冲上城墙,杀入敌营,要不是武艺高强,怎么会做得到呢?

但是跟关羽比武艺的话,这些人还是差了一点,关羽可是阵斩颜良的人,三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在战场上斩杀敌方主将的人,况且关羽还有万人敌的称号,不是这些人比得过的。

曹操最看中关羽

四、评价

正史中的关羽有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号,他是三国唯二的“万人敌”之一,另一个是张飞,曹操手下的谋士刘晔评价关羽是:勇冠三军,孙权手下的头号大将周瑜评价关羽是:熊虎之将,而《三国志》作者陈寿更是评价关羽是:万人之敌、为世虎臣

曹丕评价曹仁:身为将领,奉公守法,应该像曹仁一样,这是说曹仁奉公守法,东吴将领朱桓评价曹仁:既非智勇。这是说曹仁并非聪明勇敢。曹仁的评价没法跟关羽比吧。

曹操曾经评价夏侯渊:本来就不是用兵的人,军中还称呼他为白地将军,身为督帅不应该亲自作战,更何况是被鹿角呢? 白地将军就是有勇无谋的意思,曹操都承认夏侯渊有勇无谋了,这个评价应该是真实的,当然也比不上关羽了。

关羽战功赫赫

夏侯惇就不用评价了,战绩都没有。

于禁的评价是:刚毅稳重。张郃的评价是:机灵巧变。乐进的评价是:骁勇果敢。徐晃的评价是:有周亚夫的风范,意思是有名将风范。曹丕评价张辽是:古之召虎。召虎是西周的名将,骁勇善战。孙权评价张辽是:张辽虽然病了,也是不能抵挡的,要谨慎。

这些所谓的五子良将的评价,都不能跟关羽万人敌、为世虎臣、熊虎之将、勇冠三军来比吧,所以在评价方面,关羽是三国第一的。如果把所有的方面综合起来看,关羽超过曹操手下所有的将领,如果投靠曹操,关羽应该排第一

假如关羽投奔曹操,能在曹营排第几?

尽管曹操麾下猛将如云,许褚、典韦、张辽、徐晃、张郃、夏侯兄弟,曹氏兄弟等,但都没人能出关羽之右。

白马之战,颜良在一至三合内,斩杀吕布旧部八健将中的宋宪和魏续,二十个回合内,打败五子良将中的徐晃,曹军诸将栗然,没人再敢上前迎战,双方就暂时休战。

延津之战,文丑挑战曹操,却中饵敌之计而军乱,文丑挺身独战,用箭射退张辽,与徐晃大战,见文丑后面军马齐到,徐晃料敌不过,拨马而回。

颜良和文丑,都是袁绍麾下“河北四庭柱”排名前二的成员,两人齐名,都是武艺高强之辈,但只可惜,两人都死于关羽刀下。

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羽径奔颜良,见关羽冲来,方欲问时,关羽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手起一刀,刺于马下。

关羽与文丑交战,战不三合,文丑心怯,拨马绕河而走,关羽马快,赶上文丑,脑后一刀,将文丑斩下马来。

书中的颜良和文丑,都勇猛无敌,气贯长虹,有多次实战成绩可以证明,三国中都是排名非常靠前的著名将领,曹军将领中无人可挡。

许褚、典韦排名最前,曾大战不分胜负;徐晃也与许褚大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败,所以二十回合内徐晃败归本阵时,难怪曹军诸将栗然。

关羽,能独自斩杀颜良和文丑,尽管有那么点运气的成分在里面,但不可否认,关羽的武功即便在曹营中也是出类拔萃的,尤其是其在万马军中,斩杀大将的风彩,曹将无人能及。

关羽曾一度降服曹操,但最终有了刘备的消息,就挂了封印,带上兄嫂,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前去寻找兄长。

此后,关羽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威震华夏,慑于关羽的威望,曹操都曾一度考虑迁都,以避其锋芒。

关羽解了白马之围,曹操赏罚分明,封关羽为汉寿亭侯,关羽早早就封了侯,这个成就是当时其他的曹将所不曾拥有的。

以关羽在三国中万人敌的名望,倘若其一直待在曹营,以曹操的慧眼、气度、用人方式,关羽当仁不让排名猛将中第一名,在许褚、典韦和徐晃、张辽等五子良将之上,这从书中曹操对关羽的态度,就能明显看出来。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图片均下载网络,无意侵犯作者版权,特此声明。

假如关羽投奔曹操,能在曹营排第几?

关羽如果在曹操帐下效力,那么,无论是武艺还是领兵的才能,关羽都是首屈一指的人物,在曹魏阵营中,无人能与其匹敌。曹操对关羽可以说是非常珍重和爱惜,超过他帐下任何一名武将。我们发现,曹操有个特点,他特别喜欢武艺高强的战将,当曹操遇到单挑厮杀能力强的武将时候,他往往表现出一种深切的渴望。咱们举几个例子:曹操大军在葛陂与黄巾军大战,遇到了许禇,典韦与许禇交锋,“从辰至午”,数百合不分胜负,战至黄昏都没有分出个高低上下。“操大惊”,亲自前来观战。当曹操看到许禇之后,“见其人威风凛凛,心中暗喜”,遂有收为己用之意。曹操挟持汉献帝前往许昌的路上,遇到杨奉拦截,当时还在杨奉麾下效力的徐晃出阵搦战,曹操出马观看,“见徐晃威风凛凛,暗暗称奇”,又见徐晃与许禇大战五十合不分胜负,遂起收服之心。在官渡之战时,曹操与袁绍摆开阵势,两阵对圆,曹操命张辽出马挑战,袁绍军中张郃挺枪来迎,两将大战四五十合不分胜负,“曹操见了,暗暗称奇”。后来,张郃归顺,也成为了曹操的爱将。赵云长坂坡怀抱幼主阿斗突围,七进七出,曹操在景山顶上望见其“所到之处,威不可当”,得知是赵云后,下令“如赵云到,不许放冷箭,只要捉活的”,赵云能够杀出重围,很大原因就是曹操下的这道命令。大家注意,赵云第一次出场,在磐河救下公孙瓒,书中形容赵云的外貌“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曹操征汉中平张鲁,遇到了原先马超的旧将庞德,曹操在渭桥之战时,就领教过庞德的勇猛,乃嘱咐诸将勿伤庞德,采取车轮战,欲收为己用。众将夸赞庞德的武艺,曹操“心中大喜”。其实在渭桥之战时,曹操与马上对阵,看到马超英俊威武,“上首庞德,下首马岱。操暗暗称奇”,曹操对威猛的西凉勇士是很欣赏的。

大家注意到,只要曹操“暗暗称奇”,那对方的战将肯定武艺不凡,曹操对“威风凛凛”的武将特别的喜欢。

由此可见,曹操喜欢的战将有三个特点:1.武艺高强;2.身材高大;3.威风凛凛。 关羽的武艺不用说,土山一役,奋力击退许禇和徐晃两员猛将的联手夹攻,这样的武力值在曹魏阵营中无人能出其右。

而关羽的身高和相貌也符合曹操的要求。关羽在《三国演义》第一回中登场露面,书中描述了关羽的外貌: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关羽长得非常高大帅气,身高九尺,而且“威风凛凛”,正是曹操喜欢的类型。大家应该记得,在阳平关之战时,曹操还曾经招降过魏延。为什么曹操要招降魏延呢?大家看魏延的外貌:“身长八尺,面如重枣;乃义阳人也”,魏延与关羽的外形很相象,也是身材高大,“面如重枣”。曹操看到了魏延,就想起了关羽,于是就起了收服之心。曹操对关羽那是没的说,上马金、下马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赠宝马,送锦袍,给美女,待遇优厚,百般拉拢,可以说掏心掏肺,万分宠重。关羽离开,曹操是依依不舍,“于路叹想云长不已”,相当够意思了。

在曹魏军中,夏侯惇无疑是地位最高,资历最老,威望最重的将领。这一点曹操不会有所改变,毕竟是自家本族兄弟,付于军事大权也放心;对于夏侯渊,曹操其实并不很信重,直到平定张鲁,收取汉中之后才让他独当一面,镇守汉中;对于曹氏宗族中的曹仁,曹操是比较信任的,曹仁智勇双全,做事老成稳重,是曹操用起来比较放心的;至于曹洪,曹操提拔和关照得并不多,经常严厉批评。关羽若留在曹操帐下,论武艺肯定是第一,无人能敌;若论在军中的地位,应当仅次于夏侯惇,而与曹仁相当,被曹操赋予独当一面的重任;若论受曹操信重的程度,甚至应在曹仁之上,仅次于夏侯惇。

假如关羽投奔曹操,能在曹营排第几?

假如历史上关羽投靠曹操,在曹营能排第几?

曹操麾下战将众多,武艺高强智勇双全的不在少数,关羽的武艺无需怀疑,但也不见得名列前茅,理由是关羽性格孤傲,曹操何许人也,因他治军的手段与刘备是两样的。

俗话说得好,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刘备鼎盛时期拥荆,益二州,就坐不住了,做起皇帝称孤道寡的了,刘备是感情治国,他的关二弟更是眼睛长在头顶上,连诸葛亮也不放在眼里,就见不得武艺好,功劳大的人,不肯与黄忠为伍,要于马超比武,问诸葛亮马超比他怎么样,诸葛亮只能写信说马超跟张飞差不多,肯定不及他关羽,关羽把诸葛亮的信件给身边的所有人看才高兴的笑了,这是什么人品啊!

关羽若到曹营也就跟庞德差不多,庞德在被水淹的基础上处于劣势还大战八十几合,而关羽沾水军的优势,庞德的军士连饭都没吃的,所以庞德在不公平的場合战斗,宁死不降,深得曹操夸奖及敬仰。

相比之下关羽就差远了,他被曹操俘虏时选择了投降,被曹操利用斩了颜良,让刘备与袁绍的关系破立,差点满门抄斩,一个不善于团结战友的人会树敌很多,终究不会有好果子吃。

官渡之战,许攸献计烧了袁绍粮草,使袁绍军心大乱,曹操赢了,许攸到处牛逼哄哄的,最后让许诸一剑刺死。

曹操对关羽表面客气是有政治色彩的,他想收服关羽是想收服刘备集团,少去一股让他统一的力量,关羽问曹操要秦宣禄的女人曹操给了吗?

关羽竟敢与曹操争女人,真是不知死活的东西,曹操的警卫队不除死他才怪呢!

曹操治军是讲法度的,赏罚分明,像关羽失荆州除战死,即使逃回来一样会赐死的。这损失太大了啊!

扯了那么多意思是以关羽的性格,曹操宁可我负天下人秉性,是很难处的,关羽离开曹操时曹操很冷淡,让他离开,并没欢送,所以关羽若投曹最多是中上游吧。

假如关羽投奔曹操,能在曹营排第几?

曹操阵营能人辈出,文有郭嘉、荀彧、荀攸、程昱、贾诩五大谋士,武有典韦、许褚、夏侯惇、曹仁、张辽等大将。一句话,曹操阵营不缺文臣武将,如果“武圣”关羽投降曹操,能在曹营排第几?

比较客观地讲:关羽排第五。你们没看错,不是第一,也不是第二,关羽能排第五已经很不错了,依据演义,从亲疏、武力、治军、战功、能力五个方面分析如下。

其一,关羽论亲疏,他一个外姓人比不上曹魏宗室“八虎骑”地位尊崇。无论曹操再怎么欣赏关羽,又是送美女,又是送金银珠宝,最后还将赤兔马送给了他,那关羽的地位也比不上曹魏宗室“八虎骑”。尤其是“八虎骑”的前四位,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四人。他们四位在曹操招兵买马讨伐董卓时,便投入曹操阵营。这四位并不是一个人来投奔的,而是带领数千人入伙曹操公司的。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闻知曹操起兵,与其族弟夏侯渊两个,各引壮士千人来会。此二人本操之弟兄:操父曹嵩,原是夏侯氏之子,过房与曹家,因此是同族。不数日,曹氏兄弟曹仁、曹洪各引兵千余来助。

严格来说,他们四位是曹操有限公司的创始合伙人,早期股东。试问,作为后期投奔曹操的关羽能和这四位相提并论吗?我国是一个论资排辈的社会,如一个单位老员工即使能力欠缺也比聪明能干的新员工赚的钱多,有啥好事都是优先老员工,新员工只能干瞪眼。

古代也是一样的,论资排辈,关羽和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四人差的不是一点半点,何况,这四位屡立战功,并不是纯靠裙带关系上位的。曹操即使再喜爱关羽,也会将其排在宗亲四将之后。如“五子良将”等人干最累做苦的活,地位待遇却比“八虎骑”差远了,就是很好的佐证。

其二,关羽论武力,比不上典韦、许褚。典韦和许褚是曹操的两员虎将,以勇猛著称。关羽虽然千军万马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那是仗着赤兔马快取巧,真实战力,他和典韦、许褚之类的猛将有一定差距。

民间流传“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可知,典韦是三国第三猛将,关羽紧随其后排在第四。这个排名虽不一定精准,也有一定参考价值,说明在千百年中,众人认为典韦武力可能稍胜关羽。而许褚能和典韦战成平手,两人同为曹操的左右护卫,武力自然不分上下。因此,如果论武力,关羽在曹营可能排在典韦和许褚之后。

其三,关羽论治军,比不上于禁。于禁,字文则,治军严谨,收缴的物资从不私藏,被曹操称之为有周亚夫细柳营之风,是曹操部下外姓将领中唯一一个假节钺的人。宛城之战中,于禁果断处决私抢民宅的青州兵,他的军队军纪严明,令行禁止。

关羽的治军水平和于禁相比,相形见绌,他的士兵听闻老家荆州陷落,便无心恋战,争相逃亡。吕蒙只是做了一面白旗,上面书写“荆州土人”四字,便瓦解了关羽的大军,使其成为光杆司令。试问,这样的军队还能打战吗?关羽练出这样的军队,焉能不败。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比及杀到黄昏,关公遥望四山之上,皆是荆州士兵,呼兄唤弟,觅子寻爷,喊声不住。军心尽变,皆应声而去。关公止喝不住,部从止有三百余人。”

其四,关羽论战功,比不上张辽。张辽作为“五子良将”之首,并不是浪得虚名之辈,他在投降曹操后,参加了大部分战斗,还屡立战功。如他曾劝降多次叛变的昌豨、从攻袁氏众兄弟及荆州、大破乌桓、八百精兵攻破孙权威震逍遥津等。

关羽的战功和张辽相比,黯然失色。他的好多战功还是罗贯中强加到其身上的,如温酒斩华雄、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而张辽的战功冠绝曹营众将,靠自己的战功夺得“五子良将”之首。因此,关羽排名至多和张辽平起平坐,不会比他高。

其五,关羽论能力,并不比夏侯惇、曹仁、夏侯渊、曹洪四人强。作为一军主将,需要具备的能力事很多的,如临危不乱、处理好与部将关系、善于谋略等。夏侯惇曾被擒为人质,他临危不乱,下令手下别顾忌自己安全,射杀劫持者,吓跑歹徒,转危为安。曹仁善于防守,他防守的樊城固若金汤,关羽半年都没攻下。夏侯渊和曹洪也各有长处,在这里不一一叙述。

关羽作为一方主将,他并没有和副将糜芳、傅士仁搞好关系,还骄傲自大。在听闻东吴吕蒙奇袭荆州后,他并没有冷静分析,合理应对突发变局,最后败走麦城,于临沮被生擒活捉。他在被擒后,仍不服不忿,被孙权下令处决,身首异处。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今主公既已擒之,若不即除,恐贻后患。”孙权沉吟半晌曰:“斯言是也。”遂命推出。于是关公父子皆遇害。

关羽并不是一个合格的主将,他遇到突发情况没有冷静处理,和同事没有搞好关系最终败亡。因此,论能力,他和夏侯惇、曹仁等人还有一定差距。

综上所述:论亲疏,比不上夏侯惇、曹仁、夏侯渊、曹洪四人;论武力,比不上典韦、许褚二人;论治军,比不上于禁;关羽论战功,比不上张辽;论能力,比不上夏侯惇、曹仁等人。以上是曹营单一能力胜过关羽之人,如果综合排名,关羽胜过夏侯渊、曹洪、许褚、于禁四人,低于夏侯惇、曹仁、典韦、张辽四人,排在第五位是比较客观合理的。

以上是个人依据演义推出结果,纯属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不喜勿喷。

关注三国、分析三国、研讨三国,为您揭开三国未解之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