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有后代么?后代在哪里?
杨家将由于各种演义、小说的渲染变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演义中讲述了杨家将杨业、杨延昭等人保家卫国的故事,他们为国家献出了一切,最终却被奸臣潘仁美所害,结局凄惨,感动了不少人。正史上的杨家将虽然不如演义那般令辽闻风丧胆,但也算是轰轰烈烈,杨家将从杨业投宋开始,一直为大宋国鞠躬尽瘁。
杨业因在一次与辽作战时,与王冼等约好在陈家谷设伏接应,但由于其畏惧不前,导致杨业孤立无援,最终被俘。因宁死不降,绝食而死。儿子杨延玉、部将王贵、贺怀浦也全都在之前战斗中力战而亡。
杨业死后,杨家将接班人还有杨延昭,是杨业长子,他继承了杨家将的衣钵。虽然他叫做杨六郎,但绝对不是因为他是第六子。而是因为辽人认为天上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星是克辽国的,而辽人又十分惧怕杨延昭,于是叫杨延昭为杨六郎。
杨延昭之后,还有他的儿子杨文广,继续为国效力,只不过当时辽宋已经议和,杨文广也就没有再与辽作战了,而是抵御西夏。
杨家将一门三忠烈,虽不如演义里那般神通,但绝对值得后人敬仰。
富不过三代,杨文广之后,杨家将逐渐失去了往日荣光。但虽然不如之前,但仍是十分显赫。不过在几十年后的靖康之变,开封沦陷后,天波杨府的杨家将后人伤亡十分惨重。剩余后人开始四散逃亡,由于北边、东边都有金兵,不安全,他们都是往南、西南方向逃,湖南、广西、四川、福建、广东等地都有杨家后人,由于杨家将名声太响,有的后人为躲避危险,直接改姓的也有,有的就是改成越姓。
蒙古灭南宋后,杨家后人再次逃亡,有的更是逃亡至了东南亚。之后杨家将后人在各地开枝散叶,后人数量也是不少的,基本汇集在我国南方、西南地区。百家姓中杨姓如今排在前面,杨家将后人贡献绝对不小。
据记载,逃亡至四川的尤其多。据四川省梓潼的杨开华老人说他就是杨家将第37代后人,而且熟练杨家的36路枪法。但据杨老先生说他的的儿子对祖传枪法不感兴趣,在广州打工,对祖传枪法能不能传下去,很是担忧。
杨家将有后代么?后代在哪里?
很多人所了解的杨家将都是从演绎当中而来,真实历史当中的杨家将并非如此。
真实历史上的杨家将虽然演绎的版本很多,但是杨家将确实存在。第一代名叫杨继业,曾经先后投靠过后汉、后周,归顺北宋之后成抗辽大将。可惜被潘仁美陷害,惨死在阵前。
生前留下七个儿子,最出名的是大儿子杨六郎杨延昭。之所以取名为六郎,是因为北宋把第六颗星认为是战星。为了表彰他的抗辽战绩,给他的一种尊称,实际上是大儿子。
其他六个儿子的记载不详细,杨家第三代代表人物是杨延昭之子杨文广。当时前方战事比较缓和,北宋已经与辽国签订停战协议。杨文广是因为祖父辈的庇护出名,实际上的战功并不多。
从杨文广之后,杨家基本上就算是没落了。不过由于演绎的版本太多,杨家似乎又在演绎当中逐渐扩大。比如说七郎八虎,以及杨家二十二位女将,这些人物都不存在。
不过佘太君确实存在,他是杨继业的老婆。不过演义当中的百岁高龄挂帅,现实当中并没有。不过杨家的后人却很多,只给大家介绍几个找到的。
江城杨家将后人吉林市的市民杨永玖从家中翻出了来了一本《杨氏族谱》,虽然只有简单的300多页,但是根据上面记载的内容看,如:
溯查杨姓始祖原籍系贵州人,自康德年间携眷属移居永吉州……康德元年岁次甲戌夏四月”、“追远堂记”等字样。似乎是杨家后人迁移过来,而且里面还记载了很多杨家后人立功的故事。比如在清朝的时候,就有5位杨家后人被清政府封为将军,超过30多人都在军中担任过职位。
后来经过查找发现,他们这一脉来自于杨继业的28世孙,名字叫做杨荣。家中除了他之外,还有一个哥哥。当时父亲已经在山西的鹿蹄涧居住,是杨荣在后来迁到了贵州。
后来又由于战乱,杨荣带着全家老小从贵州来到了吉林。再后来他的孙子和侄孙生了8个孩子,然后形成了8个分支。他的八世孙是黑龙江副都督杨凤翔,曾经是非常出名的抗沙俄大将。后来根据吉林省文物管理部门考证,此地的杨家将后人确实是杨家将一脉。
九世同村的杨家将后人在高淳淳溪镇往西10多公里的地方,有两个紧挨着的村子——杨家村与新杨村,两个村子当中的人基本上都是杨姓,共同供奉着同一个宗祠,乃是杨家将的后人。
两个村子当中辈分最高的是102世的杨广木,如今已经是90多岁的高龄。辈分最小的是还在上二年级的杨麟间,中间整整差了8倍,正好是九世同堂。
虽然他们自称是杨继业的直系后人,但是并没有把杨继业当成第一祖辈,而是一直尊称第七十八世的杨千一为世祖。因为他们本来也并不居住在高淳淳溪县,而是在杨千一的时候搬迁过来。
整个村子还恪守着很多的传统,比如说不听不唱《双龙会》。孩子入学之前,每个人都必须先到祠堂前面跪着,聆听家族当中的长辈讲述杨家将的故事。
湖南凤凰阿拉阳寨杨家将后裔一处位于湖南凤凰县的偏远小山寨,居住着200多户杨姓人家,他们自称是杨家将的后人。现年36岁的杨秀河,自称是杨家将的第37代传人,甚至还拿出了了一本扫描版的《杨氏族谱》。
族谱当中记载他们这一脉的来历,是由于当年苗民叛乱。杨六郎的第3子杨再思,奉命南下平乱。由于此地地势险要,杨再思就决定留在这里。后来朝代更替不断,他们也没从这里走出过。
整个村子依山而建,除了没有西门之外,村子还有着上中下三个部分。整个村子家家户户的设计方式,似乎形成了一种迷宫的形式。可能是由于早年匪盗为患,特意打造的一种防范模式。
虽然是杨家将的后人,但是都是靠种地为生。整个村子几千口人,但是只出来了几个大学生。他们希望最好致富的途径,就是通过旅游来让村民的生活过得好起来。
因此这些年来,整个村子都在积极申请旅游文化的相关事宜,只是一直未能成功。他们这一脉到底是否是杨家后人?仍然要留有疑问。不过他们的书家堂确实是一座古城,如今已经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实他们是否是杨家将后人已经不重要了,保护好自己所在地的文化才更为关键。
熟练杨家枪法的杨开华老人既然提到了杨家将,就不得不提到大名鼎鼎的杨家枪。然而过去千年时间,杨家还有后人会使吗?让我们来看一下杨继业的第37代传人杨开华老人。
当年为了躲避元朝大军,杨开华老人的祖辈带着家人来到了四川。由于四川本来就是一座天险,所以当时杨开华的祖辈就决定定居在这里,也就一直到了现在。
杨开华告诉记者,如今后辈当中会使用杨家枪的人已经不多了。大多数人都出去打工,家族里面只留下来了一些老人和妇女。自己年轻的时候,曾经还用过这套枪法救过人。
他还告诉了记者,当时家族也留下过传统。每个到一定年龄的男子,都必须学会一点绝学,以此来缅怀祖辈的光辉岁月。可是随着太平盛世的不断变长,很多人就把吃饭的家伙都忘了。因此杨开华心里也充满了担心,因为自己年龄都比较大了,但是孩子和孙子辈都没有人表现出对枪法的上心。他担心他们这一脉所学会的绝技,很有可能断送在他的手上。
雁门关下的鹿蹄涧村杨家后人一直以杨家祠堂著名的鹿蹄涧村,虽然整个村子不过1000多口人,但是一半以上都是杨姓,而且都自称是杨家将后人。在村子的正中央,还有着一座建造辉煌的杨家祠堂。
这座祠堂始建于元,是当前中国存在最大的杨家祠堂。里面是供奉的太尉杨继业,祠堂也被称为杨忠武祠。祠堂前面有着一块非常大的鹿蹄石,背后还有着一段传说。
杨家将的14代孙杨友,打猎的时候曾经打中一只梅花鹿,但是被他带着箭逃跑了。于是一路追了上去,便来到了如今鹿蹄涧村。他眼看着梅花鹿钻入地底不见,等到挖开的时候,发现了一块石头。
上面有着一只鹿,身上还带着一支箭,而且下面还有着一排鹿蹄印。于是他把这块石头搬走,带到了如今的杨忠武祠,整个村子也根据这块石头改名。村子每年都会举行祭祀,而且全村人聚集在一起,高唱杨家将的戏曲,可谓是好不热闹。而在此地的鹿蹄涧村,也被很多流散在祖国各地的杨家将后人,共同认为是最大的祖地之一。
到底真的有这么多的杨家将后人吗?通过我之前的讲述,大家也可以看得出来。很多自称是杨家将后人的宗族,他们的辈分动辄都是几百世。但是要知道杨家将距离现在也只不过是1000多年,几百世人意味着什么?
虽然古代人一般都是早婚早育,但是大多数结婚也都是到了18岁左右,生了孩子就得20多了。但是总不见得每一个人头胎都是男孩子吧,再加上古代由于医疗条件问题,就算真的是男孩子,也不一定可以留得下来。
所以综合下来,预估差不多30多年可以有一代人。而且越是靠近杨家将故事发生的时候,这个间隔的时间越长。比如说我家族的族谱,最远的记载是600多年,到现在还不过20世不到。
再拿孔子的后代说事情,由于孔子被尊为儒家之首。所以基本上每朝每代,都会册封孔子的后人,他们这一脉的族谱基本上从来没有断掉过。
距今2500多年的孔子,他们家族现在也只不过是80多世。那么距今不过是1000多年的杨家将,为何能够出现100多世的人。其实可以给出一种猜测,因为现在很多的族谱都是明清时期编纂。而就在这一过程当中,明清之前有很多攀龙附凤的嫌疑,所以如果能够找到明清以前的族谱,可信性才是足够的大。
杨家将有后代么?后代在哪里?
说起宋朝这段历史,很多人就会不自觉的想起宋朝时期的杨家将。的确,杨家将在宋朝可真的是一个强大的存在。当时在辽国向宋朝开始战争的时候,如果不是那时的杨家将们拼尽全力与辽国抗争,估计宋朝在那个时期就会被辽国所吞掉。
即使是时隔今日,还是有人会谈论起杨家将。很多人总是在纳闷这个问题,那就是杨家将有后代么?如果有后代的话,那么他们的后代又在哪里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也查找了一些资料,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讲讲吧。其实我们大家在电视上所看到的那些杨家将很多都是由作家所设想出来的,真正的历史并不是电视上所演的那样。
而且当时历史上是存在着杨家将,但是人数却没有这么多。真正历史上的杨家将其实只有三代,而且家里的人也没有电视上表演的那样,人口很多,家族很旺盛。
相反的是,这个仅仅存在了三代的家族,人口稀零。
杨家将的创始人也就是杨家的祖先其实是杨业,而杨业在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宋朝的将领。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希望大家接着往下看。
原来在刚开始的时候,杨业是北汉朝廷中的一个将领。在那个时候,杨业可是北汉的一个十分勇猛的将领,即使是赵匡胤在世的时候,都没能将北汉给收复下来。不过在赵匡胤去世之后,北汉倒是被宋朝给打的不得不投降。
最后迫于无奈,北汉的统治者只好向宋朝投降,而在后来的时候,杨业这个本来不想向宋朝低头的将领,最后也归属了宋朝。
既然已经是宋朝的将领了,那么就要尽心的给宋朝效力了.
后来宋朝又被契丹人骚扰,于是宋朝的统治者为了国家领土,便派杨业和潘美两人带兵前去和契丹人作战。潘美这个人其实很怕死,在战争的时候总是喜欢躲在后面,而当邀功的时候又总是脸皮厚的冲在前面。
契丹人因为身材高大,而且一个个的很凶猛,所以即使是很能打仗的杨业也招架不住他们。再加上潘美害怕自己会丢掉性命,在得知杨业被困之后,不但不前去帮助,反而是带兵逃跑。
可怜的杨业最后因为抵抗失败,而在战场上失去了自己的性命。
杨业去世了,但是杨业有一个儿子,而这个儿子就是后来的杨延昭。杨延昭也是一个武将。或许是因为杨家人为了保卫宋朝而牺牲了人吧,所以朝廷对于杨家人的待遇还是不错的。
而杨延昭的一生也是一直在为宋朝效力着,不过他的运气不错,一生征战沙场,为宋朝立下了不少的功劳。而他的功劳也是被宋朝统治者看在眼里的,在杨延昭晚年去世之后,他的儿子杨文广也和自己的父亲一样,继续为宋朝效力着。
可以说杨家的这三代人在后期就是宋朝的忠实护卫者。杨文广这个人估计大家了解的不多,但是历史上却是真的有着这个人物的。
而且此人还因为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多次被宋朝的统治者奖赏。另外在西夏和宋朝的战争中,此人又是立下了巨大的功劳,使得当时的统治者更加的重视他了。
据说在后来将西夏平定了之后,宋朝这个国家就开始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平静了,而杨家的后代杨文广也可以过上一段平静的生活了。
而大家疑惑的杨家将后代,其实我觉得杨家将是有着后代的,只是在后来宋朝被金兵攻打的时候,他们开始了大逃亡。
而因为逃亡的地区不同,所以他们也就分布在国家的一些不同地区了,尤其是南方。如果是要找到他们,那估计是很困难,但是他们还是存在着的。甘肃有一个完颜村住着5000多金兀术后人,杨家将战斗过的山西也有一个村子,虽不叫杨家将村,但村子里有杨家将的祠堂,并且90%的人都姓杨,也许他们真是杨家将的后人吧,英雄的事迹或许并未落幕。杨家将有后代么?后代在哪里?
杨家将肯定是有后代的,而且遍布全国。不信的话,作者在此发布召集令,欢迎全国各地的杨家将后人留下您的家族渊源,让我们看看全国到底有多少杨家将后人?
历史上的杨家将杨家将的故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们忠君报国的赤胆忠心令人景仰,他们抗击外侮的英勇事迹万古流芳,尽管历史上真正的杨家将事迹和演义中的杨家将故事有很大差别,但他们的爱国精神是共通的。
历史上的杨家将有三代,简略事迹如下。
第一代杨家将杨业,即演义中的杨令公,他是宋初名将,因抗击契丹英勇善战,得名“杨无敌”,最后被契丹俘获,绝食三日而死,壮烈殉国。杨业的事迹和演义差别不大,他的妻子折(音she)氏是陕西府谷一带豪门之女,即演义中的佘太君佘赛花,不过真正的佘赛花不像演义中那么强悍,也没有什么杨门女将。
第二代杨家将杨延昭,即演义中的杨六郎,但在历史上他是杨业的长子,“六郎”是契丹人送给他的绰号,因为契丹人崇拜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星,认为是自己的克星,所以称呼骁勇善战的杨延昭为“杨六郎”。
第三代杨家将杨文广,历史上是杨延昭的儿子,但演义中却说他是杨延昭的孙子、杨宗保的儿子,实际上历史中并没有杨宗保这个人,也没有这一辈人。
杨家将后人何在杨家将的成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宋朝前期战争比较频繁,辽、西夏都是北宋的劲敌,双方大仗小仗打了无数次,但自从宋真宗澶渊之盟与辽国和平,宋仁宗与西夏议和,北宋就马放南山,无仗可打了,杨家将逐渐失去表演的舞台,后人销声匿迹,不见记载。
但杨家将的后人肯定是有的,因为历史上的杨业确实有七个儿子,除杨延玉战死外,其他几个儿子都顺利长大成人,并未战死沙场,所以杨家将后裔应该是枝繁叶茂的。
北宋末年发生靖康之耻,金国占领北方,宋室南迁,大量士人百姓迁往南方,杨家将后人也随之南迁,大体有两条迁移路线。
一条是经河南、湖北、湖南,进入四川、广西、广东、云南、贵州等地,一条是经河南、安徽、进入江苏、浙江、江西、福建等地,真的是开枝散叶,遍布全国了。
据新闻报道,一位住在四川梓潼的杨开华老人就自称是杨家将第37代传人,精通三十六路杨家枪法,但现在的子孙宁愿出去打工,也不学习杨家枪法,精妙绝伦的杨家枪法即将后继无人,让他十分苦恼。
当然,杨家将战斗过的山西、河北等地也有杨家将后裔,比如杨业长期抗战的前线——山西代县有一个叫鹿蹄涧的村子,就建有杨家将祠堂,这个村子90%以上的人都姓杨,据说就是正宗的杨家将后人。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杨家将有后代么?后代在哪里?
我们都知道杨家将的事情,也知道他们都有勇有为,不管是从小说还是影视剧当中,都有看过他们的英雄事迹。那你知道杨家将的后代,是不是还存在着呢?当时宋朝被灭亡了,杨家将里面的子孙后代,好像也都逃到了其他的地方,而有一些杨家的人就流落到了四川。
他们在四川扎根居住,并且还在那里繁衍后代,到现在为止已经有800多年了。不久之前,有人从那里找到了一位四川老人,这位四川老人就自称他是杨家将的后代,而且还拿出了族谱。从族谱上来看,他的身份确实是真实的,他声称,在宋代快要灭亡的时候,他的先祖就为了发生意外,所以所有的人总共200多,都开始不断的逃亡,分成了四个方向。
有的去了福建,而有的去了湖南,他们这些人是到达了四川,并且到了一个小村庄里面加扎根多年。这些年来,他们都好像是普通农民一样,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可是他却得到了祖传枪法的真传。他是杨家将的第37代后裔,他会36路枪法,并且炉火纯青。可以说他耍起枪来,就和当年杨家将一样,一点都不失杨家将的风范。
虽然说,他年纪已经越来越大了,可他却是一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之人。他虽然没有说过太多的事迹,但是他提到过一件正义之举,也让很多人特别的钦佩。在那之前,都没人知道他会耍枪,也没有人知道他耍枪是特别厉害的,但发生了那件事之后,所有人都知道了他。那个时候,有几个恶霸想来闹事,也就是说要收保护费。
村长都特别担心但又无能为力,看到这样的事情之后,这位老人立刻就回家,并且拿出了红缨枪。他一个人轻松的用一枪挑翻七名恶霸,然后这七个恶霸再也没有出现在他的村子里,其他的人也都知道了,有这么一个厉害的人物,名字叫做杨开华。所以,他们的村子一直都是特别安全的,只是老人非常担心一件事。
他感觉自己的枪法,已经没有办法传承下去了,因为杨家将有祖上的规定,是代代相传,必须传给儿子,不能够传给别人。所以,他只能传给他的亲生儿子,然而他的儿子却不愿意去学这些武艺,只想外出打工,他也是能够理解的。所以,他觉得如果不能传下去的话,也就是有点愧对先祖了,你们认为呢?
杨家将有后代么?后代在哪里?
杨家将当然有后人,我就是杨家将后人。
我生在山西长在山西,从小爷爷就给我讲杨家将的故事。我爷爷不识字,却是一个民间的戏曲爱好者和表演家。
我的老家在晋城,流行上党梆子和豫剧,不管上党梆子还是豫剧,最主要的最流行的剧目就是杨家将的故事。小学和初中,我都在村里读书,十里八乡的集会,除了各种农贸产品展销,最主要的文艺活动就是唱戏。我们初中政治老师一句话概括我们最流行的剧目——老杨家又在打官司了!
- 老杨家和老潘家打官司,潘仁美害死杨七郎,造成杨家父子战死沙场。杨六郎回到开封府告御状。这就是《审潘美》。
- 老杨家还和耶律家打官司,杨四郎流落契丹,因为长得帅成了驸马,准备当间谍,还准备回家看望老母亲佘太君。这就是《四郎探母》。
- 老杨家还喜欢和自己家打官司,杨宗保阵前娶亲违反军法,杨六郎一定要杀了他,佘太君柴郡主都来求情。这就是《辕门斩子》。
我是一个急性子,对咿咿呀呀磨磨唧唧的戏曲一点兴趣也没有。我们家族有关的戏曲曲目就知道这几个。小时候还特喜欢去看戏,因为墙上的字幕有我不认识的字,等我认全了就不去了。所以,有时候一看没字幕,直接回家看书去。
小时候,村里小孩都喜欢搜集小卡片,拍着玩,这是了解杨家将的另一途径。
长大后,读了很多书,尤其喜欢历史,才知道杨家将在小说评书中故事十分丰富。从北周到南宋,杨家将总共有十代英雄,人们所熟知的七郎八虎,其实是杨家将第三代英雄。
去读《宋史》,发现真实历史中的杨家将其实只有杨业,杨延朗,杨文广三代。
杨业是北汉名将,让太原之战中的赵匡胤赵光义吃了不少苦头。投降北宋后不受重用,作为潘美的副将参加雍熙北伐,被猪队友坑死了。
杨业有7个儿子,只有杨延玉战死,其他孩子都长大成人,所以杨业虽然为国捐躯,却没有绝后。杨延朗继承了父亲杨业志向,长期担任雁门关守将,契丹人十分畏惧杨延朗,给他取名“杨六郎”,因为契丹人有崇拜“六郎星君”的传统,但其实,杨延朗是杨业的长子。
杨延朗的儿子杨文广,曾跟随狄青四处作战,是杨家将第三代中官最大的。
杨家将在宋朝,其实并没有很高人气。公认的北宋名将主要是曹彬和狄青,在北宋末期,种家将在西北很有地位,张叔夜先后灭掉宋江和方腊。杨家将此时,已经当了多年的太平公子哥,在没有北宋初期那样辉煌的状态。类似的还有小说中更为流行的“呼家将”。
岳飞的部将杨再兴,其实和杨家将没有什么关系。在杨再兴的传记中,从来没有提到过他和杨家的关系。
事实上,杨家将的真正流行,开始于南宋的说话,有《杨令公》、《五郎为僧》;元朝戏曲兴起,有了《谢金吾诈拆清风府》、《吴天塔孟良盗骨》、《八大王开诏救忠臣》、《杨六郎私下三关》、《杨六郎调兵破天阵》、《焦赞活拿萧天佑》等杨家将戏;到了明朝出现了通俗小说《杨家府演义》、《北宋志传》。这两本小说,基本上成了杨家将故事完整版本,可是这两本书都只有五六十回,影响力比起明代三大奇书《三国》《水浒》《西游》来说,差太远了,甚至都比不上《金瓶梅》《封神演义》。
杨家在历史上最有名的家族,其实不是杨家将,而是弘农杨氏杨震家族。杨震是东汉人,曾任太尉,世代居住在弘农。杨家的兴起,开始于司马迁的女婿杨敞,到东汉末年,杨修为代表,也是四世三公的大家族。杨震因为一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拒绝贿赂,成就了“四知堂”的美誉。杨震名气太大,以至于原本出身鲜卑的杨坚假冒弘农杨氏,编了家谱非要给杨震当孙子。弘农杨氏在汉朝到唐宋中间几百年,是北方最强大的“五姓七族”的一员,很多人都以和弘农杨氏攀亲戚为荣。
闲话一句,我媳妇姓佘,佘太君的那个佘。出去别人总是不会写,看来杨家将还是不够流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