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三国时期的曹丕墓一直没有被盗?

其实曹丕墓盗还是没被盗至今应该还是个迷,因为曹丕墓一直没有被找到详细地点,只知道一个大概方位。没人知道详细墓地在哪,所以就默认其为没被盗。

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去世,年仅39岁。因其死后葬于首阳山,所以他的陵墓叫做首阳陵。曹丕虽然活的短,但好在他很早就开始谋划后事。他34岁称帝,但在两年后,即36岁时就开始着手为自己选墓,估计早就知道自己活不长吧!

曹丕的墓没被盗与曹丕死前的嘱咐有关。他死前曾嘱咐将其简葬,不封不树,不与妻妾合葬,不建陵寝。

曹丕在料理后事这一方面还是看的很远的,他深知“薄葬达德,厚葬致祸”这一真理。他在《终制》里也说道:“自古及今,没有不亡的朝代,没有不被发掘的墓冢。”厚葬的话,若是曹魏未亡还好,肯定没人敢动他的墓。但曹丕也知道曹魏一直存在这一想法一点不现实。所以即便他是开国君主,也不敢选择厚葬。

曹丕很怕自己墓被发现,墓一旦被发现,自己尸体就很有可能受损,这就相当于被人再杀了一次,曹丕无法接受这种现实。

他选择了简葬,没搞任何设施,墓地平常无奇,甚至不让人去祭拜,因此让人很难锁定他墓地的具体位置,自然不会被盗。

加上是简葬,里面也没有奇珍异宝,只有一具尸身,盗墓之人也没有兴趣去盗曹丕的墓,毕竟对于他们来说没价值。

曹丕的墓没有被盗,说到底还是因为他选择了简葬。纵观同一时期简葬之人,曹丕父亲曹操的墓还没被找到,诸葛亮真实之墓也没被确定。

只有司马懿的在上世纪被发掘了,司马懿的墓也在首阳山,但他是属于比较倒霉的那种,他的墓是被一首阳山附近的农民锄地时偶然发掘的,这实属运气问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