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的时候,在日本出现了怎样的场景?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军正式投降的时候,日本民众通过录音机来收听了裕仁天皇向全国发的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
日本民众听清楚天皇说出投降后,大多跪拜在广播面前,他们低着头感到悲叹、伤心,有人哭泣、有人叹息,他们心情都很沉重,当时全国民众都是透露出一种紧张、沉重的气息。
作为普通人他们担心自己的未来,担心战败了就得被占领,被统治,得像奴隶一样讨好来占领日本的美国,他们没有能力,只能被迫接受。但是不管未来如何黑暗,民众们都希望尽自己所能继续生存下去!
他们这一天能做的只能在广播面前默哀,也有部分民众前往座落于东京的宫城哀悼(宫城后面会提到)!
部分军人们听到投降后,他们仍然不相信,他们相信天皇,相信大日本帝国无法战胜,不愿接受现实,他们愤怒、狂暴,居然还不愿停止战争!
早在投降前一个晚上,日本国内的军官就躁动不安,日本陆军少壮派发起了军事政变,他们曾一度占据了宫城,史称宫城事件。但日本投降是大势所趋,无法再改变,这些人说服不了负责关东地区防务的东部军一同参与政变,最终政变失败,这部分人最终被捕,多数选择了自杀。
而到了正式投降那天,日本国内也有很多陆军和海军军官在广播面前绝望的举枪自杀,有部分在家里杀了全家,然后选择自杀。当然也有少数选择在个庄严神圣的地方最终剖腹自尽!
普通日本兵们和普通民众一样在沉默中想着自己的后路,他们该何去何从?找什么工作?是做生意还是打工?毕竟当兵是当不下去了!悲哀过完,日子还得继续,不死就得好好活着。
总的来说日本当时的场景大致就是:全国上下一片沉重,部分军人们特别是年轻军官绝望的自杀,剩下的军人和民众们则是在悲哀中思考者自己的未来,不仅是自己的,还有国家的。他们认为虽然眼前只有黑暗的路,但他们依然要走下去!日本投降的时候,在日本出现了怎样的场景?
日本这个国家最大的特点就是很“杠”,也可以说是不怕死,不到最后一刻就是不投降,这就是日本在进行了长达14年的对外战争后的态度,尽管那时候的日本因为战争的消耗,几乎已经被掏空了,但是日本人并不怕,在他们投降的前夕,日本国内还进行了大量的征兵,而目的就是想在本土和即将登陆的美国军队进行最后一波的拼命。
好在日本的天皇还是比较机智的,决定了最后的无条件投降,这才使得日本这个国家没有被彻底的从地球上消灭。当时的日本发生了很多的事情,其中最狂热的事情就是有很多的日本人仍然冥顽不灵的要顽抗到底,其中陆军的畑中键二少佐就是代表人物,他们对于天皇要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决定极度不满意,于是畑中健二组织了很多人要密谋阻止投降。
阻止投降方式很简单,那就是摧毁日本天皇早就已经录好的投降录音,说起来很简单,但是那些拒接投降的人到死也没有找到。在录音准备完毕之后,负责播放的人是森赳,畑中健二想通过他不播放录音或者打听录音放在哪里,找到了他之后直接说明了来意,但是森赳直接决绝,结果就被畑中健二直接杀了,之后畑中健二就想去皇宫中找录音。
但是录音放的位置根本没有人知道,在发现森纠被杀之后,事态很快失控了,畑中健二还想通过阿南惟几把事情压住,但是阿南惟几知道怎么做都没有好下场,所以就直接自杀了,畑中健二的一场阴谋彻底的失败了,而他和他的反叛者也直接被枪毙了。这件事情被平息之后,日本这才顺顺当当的投降了,其实这是日本最好的结果,如果不投降那就是美国的登陆作战,子弹大炮可不长眼,真的把这个国家灭了都有可能。
日本投降的时候,在日本出现了怎样的场景?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没别的,就一个字乱。日本陆军中一帮子脑子一根筋的家伙,拉着他们的天皇玩命的要玉碎,实现他们的终极目标,其实这到是俺想看到的一个结果,但他们的天皇却被美国人的原子弹吓到了,想着法的投降。
您就说吧,这不乱等啥的?
咋说呢?就这情况下,日本外围该碎得早碎得稀里哗啦了,而日本那小岛也不安全了。
整个防空那就是瞎子的眼睛就是个摆设,美国人的轰炸机轰隆隆的来了,跟那入无人之境也差不离,丢下炸弹,晃晃飞机的小翅膀就能安安全全的飞回去,要不也不会有最开始的东京大轰炸。
把个东京炸的,除了日本人那皇宫之外,几乎就成了平地。
您要说日本那天皇不害怕,这就是吹牛,飞天上那母牛都会说:“扯淡!”
日本人的完蛋那是早早晚晚的事,美国人知道,日本人更加的知道。
但日本人更加知道对外战争的十四年里头,他到底干了哪些没有下线的混蛋事,所以心里头还有着一丝丝的希望,通过强硬坚持,争取在谈判桌上活下来。
但美国人的原子弹告诉日本那一小撮人,原子弹可不长眼,和炸弹不一样,说避开就能避开的,就算是活下来也难受。
所以日本的天皇第一个不干了,啥玉碎不玉碎的,也不想把自己忽悠进去了,无条件投降就成了他唯一的选择。
所以身体很诚实的弄了一个录音出来。
咋个乱法呢?咋说呢?日本人中被军国主义洗脑的家伙也不是一个两个,冥顽不灵的家伙也不是没有,尤其是陆军这块,那头硬的撞到南墙了也不愿意回头。
所以他们就准备拉着他们的天皇继续干他们玉碎的事,这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一个叫畑中健二的家伙。
这家伙官不大,但这头可不是一般的硬,也就是个少佐,撑死了也就是个营长,发动了二战末期著名的宫城事件,阻止日本无条件投降。
芝麻绿豆大的一个官,搁日本天皇这头就没啥大的影响力,光凭嘴巴说说可不成,他的需要找盟友,至少能够调动军队的盟友,一般部队还不成,还必须是护卫日本所谓皇宫的部队。
于是这货就去找近卫师团的师团长森赳,结果森赳不干,最终被畑中健二给干掉了。
接着这货就伪造了师团命令,占领了日本所谓的皇宫。
就在这里边犄角旮旯里头翻腾,找他们天皇录制完毕的无条件投降那录音,日本人叫终战诏书,结果屎壳郎滚粪球废了半天劲,啥也没找到。
最后玩命一搏跑到广播室里边,要求广播员用他的狂吠代替那录音来广播。
结果广播员把这畑中健二当傻子耍了一把,不是机器不行,就是没有调试好。
就这政变最终还是被按灭了,疯了的畑中健二骑个自行车围着日本那皇宫发传单,因为这个时候他已经从皇宫里被赶了出来。
最后一颗花生米他就把自己干掉了。
那么这个录音最终还是播放了出去。
而其他地方上的日本人也没安生,不断的有小股日军发动叛乱,当然这已经无关大局了,最终都被宪兵给镇压了下去。
说真的,日本要是不投降那是最好的,当美国人开始登陆,苏联人肯定不会落后,估计日本那小破岛就要被炮弹犁上一遍,其实蛮不错的。
最终就会像柏林那样被一切为二,用不着耀武扬威像个好莱坞演员一样的麦克阿瑟,把那么多甲级战犯给放掉,造成现在日本那小破岛上军国主义依然横行的局面。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日本投降的时候,在日本出现了怎样的场景?
长达 14年的对外战争已经彻底掏空了日本的经济,后期美军持续不断的大规模战略轰炸更是摧毁了这个国家大部分的现代化设施。所以,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前后,这个国家可以说是进入了历史上最凄惨的时期。
1945年春季日本在进行最后一次战争动员后,国内17——45岁的男人全部当兵打仗,从事工厂劳动力的重任完全由每天仅有300克口粮的女性承担。
然而即使是去工厂上班也成了难题。公共汽车和电车因为缺油缺电停开,一开始人们还可以骑自行车去,很快橡胶供应也中断了,只好步行上班。同时因为大轰炸造成的电力不足导致一到晚上举国上下一片漆黑。
不仅食不果腹,而且衣不蔽体。
因为棉花产量的下降到原产量的2%,大部分布料被用作制军装。供给民间的布料是一种被称作“再生布”的易碎织物,用木浆和树皮混合着粉碎的废旧棉布制作而成,质量差到连手指头都能戳穿。即便如此也不是人人都有,大部分人穿的还是破烂不堪的旧衣服。在大轰炸严重的地区,甚至可以看见许多披着麻袋和水泥袋的人。民用鞋也停止生产,大部分人居然穿上了传统的木屐,到处一片“木屐拉板声”,如同回到原始社会一样。
物质的极度短缺和长期以来的大轰炸,令多数日本人精神崩溃,整个国家变成一座苦役营。当人们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后,这才算感到了解脱。
日本投降的时候,在日本出现了怎样的场景?
很多人以为日本投降是因为美国人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是原子弹的威力炸醒了日本人。其实这两颗原子弹不过是摧毁日本人意志的最后一击。早在冲绳战役结束后,日本本土完全暴露在美国人的攻击范围内就已经注定了日本必败,尽管东京大轰炸京都皇宫几乎毫发无损,但昭和天皇知道留给自己考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2015年上映的日本二战题材电影《日本最长的一天》(翻拍自1967年同名电影)就详细的描述了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前后日本国内的政坛、民间的态度。盟军对东京的多次狂轰滥炸下,昭和天皇的决战意志受到动摇。为了争取时间达成是战是降的决定,日本请苏联从中斡旋,得以使美国暂停轰炸本土。接着天皇在地下防空洞召开内阁军事会议,以陆军大臣阿南惟几大将为首的主战派和以首相铃木为首的和平派为是战是降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主战派认为必须将海外兵力撤回本土与盟军决一死战,甚至还提出昭和天皇要与日本共存亡(必要时以死殉国)。而和平派则认为日本已经毫无能力再进行反击,反抗已是徒劳。为了争取时间投降,首相铃木贯太郎多次进宫面见天皇表达国民争取和平的意愿。8月6日和9日早已经失去耐心的美国人在广岛和长崎分别投下了一颗原子弹,前所未有的破坏力和杀伤力极大震撼了日本人的心。
8月14日绝望之中的昭和天皇果断下达御命,决定无条件接受《波茨坦公告》。消息传至军中,以畑中为首主战的少壮派军人无法接受投降的事实,煽动部分军人冲击近卫师团警备司令所,试图阻止天皇“玉音放送”的录制工作,后被赶到的和平派军人镇压。一场有惊无险的政变最终得到了化解。8月15日昭和天皇宣读《终战宣言》的声音正常从广播传出传遍了全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此结束!
日本战败投降已是既成事实,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大规模的日本军人和平民自杀殉国。日本在表面上举国上下为迎来久违的和平雀跃欢迎,背后却有逾几十万军人和百姓躲在阴暗的角落用自杀来表达对日本投降的“抵制”。这些人因为深受军国主义的影响,无法接受日本战败的事实而选择愚忠自杀,大部分人自杀的年龄都在三十岁以上。
随着昭和天皇发布了《终战宣言》宣布投降,过去作为神的化身的天皇也解开了他神秘的面纱。美国之所以没有废除天皇制,让昭和天皇逃过战后审判也正是因为天皇在日本人心中依然占有无可替代的神圣地位。天皇制度被保留了下来,但天皇至此失去了一切权利,成为了无权的国家元首,天皇也不再是神的化身,而普通日本人并无两样。
1945年8月15日,广播里播放着昭和天皇提前录好的《终战宣言》,对于大部分日本人民来说,他们此生都是第一次听到天皇的声音。许多人都朝着皇宫方向跪拜,有人低头无语,有人抽泣流泪,有人呆若木鸡面无表情。广播结束后,日本民众大部分的情绪都比较稳定,但内心却是无比的兴奋和激动。战争终于结束了,作为二战恶源的日本人,那些挑起战争的战争犯都是魔鬼的化身,但是作为普通的日本民众,却是既可悲又可怜,战争让人民变的更加贫穷,让国家变的破败不堪。相信所有厌恶战争向往和平的日本民众都对这一天的到来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
日本投降的时候,在日本出现了怎样的场景?
1945年8月15日凌晨,日本天皇的《终战诏书》的录音已经完毕,预备当天中午播放。
此时,美国的庞大舰队正在从冲绳驶向日本列岛,东京外的厚木海军基地,202航空队的36架战机正在准备向进犯之敌发起反击。
没有任何人给他们下达反击美国舰队的命令,但这些飞行员们依然我行我素,他们头上缠上白布,写下遗书,决心赴死,忠君报国,御敌于国门之外。
看到这些飞行员要起飞作战,附近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也赶来为他们送行。自然,他们被全歼了,这些飞行员就白死在这无谓的“尽忠”上。
而在东京,为了阻止天皇投降诏书的播出,以烟中建二少佐为首的一批少壮军官,决心搞出一些大动作来,要搞兵谏。也是在8月15日凌晨,眼看着诏书再过半天就要播出,心急如焚的烟中建二带着人找到近卫师团森赳中将那,劝说中将出兵进行兵谏,将军以为他是疯子,懒得搭理他。烟中建二于是拔枪干掉了中将,把他的印章盖在了自己下令兵谏的纸上,最后用这个命令,向森赳中将下辖的各联队发布出击命令。
他带着近千名近卫师团的士兵前往皇宫,结果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录音带,而驻扎在附近的东部军也闻讯组织大批军队来救驾,这些近卫师团的士兵被迅速控制。
而烟中建二不甘心失败,他又跑到负责播出诏书的日本放送协会,要求他们不要播放诏书,但播音员拒绝了,随之赶来的东部军迅速控制了局面,烟中建二只好又跑了。
8月15日上午,是一个平静的一天,凌晨一系列激烈的事情仿佛都不曾发生,而日本放送协会则不断在广播里提醒全国民众,中午12点有极其重要的广播,请各位一定要注意收听。在12点之前,包括烟中建二在内的大批日本死硬派军官因为不想面对投降广播而自杀身亡。而铃木内阁也在上午宣布总辞职。
中午12点,日本全国几百万台收音机同时传出了天皇那抑扬顿挫的“玉音”:朕深鉴于世界大势与帝国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置以收拾时局,兹告尔等忠良臣民……”
说实在的,天皇的诏书即使播送完了,大多数日本人还是没听明白是怎么回事,因为天皇使用的是极其正式的场合才会使用的古代日语,说白了就是古代汉语的翻版,包括语法和读音,非常晦涩难懂,这和日本平民使用的语言和文字大相径庭,就像日本静冈县农民相原悠回忆:天皇的声调很高,说的内容难以理解,他没有用正常的口音,而是一种非常正式的语言,时不时还夹杂着典雅的古语,大家都交换着疑惑的眼神。
直到天皇的声音消失了,日本播音员和田信贤补充了一句话"日本军队将解除武装并遣返回国"。
这下大家才明白:日本战败了。
然后,日本各地充满了下面的场景:
不过,后来日本学术界采用了聆听过投降诏书的人,统计了他们的当即心情,结果如下:
其实,虽然大多数人都哭哭啼啼,但除了极少数死硬顽固分子,大多数人,演戏而已。
而且,戏也快演完了,痛痛快快地哭一场吧,真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