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郑和下西洋为何没有占领海外领土,建立殖民地呢?

明朝时期,明成祖朱棣曾派遣郑和七下西洋,最远曾到达了红海和非洲东部,郑和每次下海都带了充足的军备和兵力,但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郑和舰队却没有打下一块海外领地,要知道同一时期的欧洲殖民者都是纷纷跑到海外建立殖民地的。

那郑和为何没有像列强那样去建立殖民地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明朝是以自然经济为主

明朝是封建王朝,是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并不需要开拓海外市场,因为他们没有开拓海外市场的需求和意愿,对拓展殖民地压根就不感兴趣,明朝航海只是想宣传国威,让他国知道自己天朝大国就行了。

二、思想保守

中国人思想保守,受安土重迁思想影响,都念家,压根不愿跑远,更别说去开拓海外殖民地了。

三、郑和下西洋带有建交目的

郑和下西洋即是为宣扬国威,也是为寻找建文帝。除此之外,还有个原因是为了打破亲蒙古势力敌视中国的外交。郑和下西洋有这自己的目的,并且这三个目的都带有建交色彩,都需要他国配合,所以说是不会在海外动武,建立殖民地的。

四、中国人本性

中国人素来讲究以德服人,讲究品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侵略面目不是我们的本质,所以说是不会主动侵略他国的,也就不会去海外建立殖民地了!

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有何看法,欢迎评论补充!

明朝郑和下西洋为何没有占领海外领土,建立殖民地呢?

我倒想反问一句题主,为什么军事实力强了就一定要有殖民地?自古以来,习武首要是强身、自保,继而也有责任心地保护身边的人;国力强的时候,也是这个道理。

郑和下西洋,始于明朝永乐年间,皇帝派遣郑和率领全世界最大的远洋舰队,带着军队水手工匠等二万余人,开始了一场伟大的航行。当时,郑和的海军确实可以轻易地横扫他所接触的各个国家,但最后,郑和并没有侵犯任何一个国家主权。

那么,拥有着强大海军的郑和或者说大明王朝,为什么不对外进行殖民呢?原因其实非常简单:

一、大明王朝地大物博、自给自足

我国自古以来就倡导小农经济发展的模式,提倡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为基础,由此构成了庞大而稳定的封建帝国。另外中国占据了东方最为肥沃的土地,古代文明十分发达。中国自古以来都喜欢自称自己为“天朝上国”,可见一斑。

从明朝的角度来看,一不缺土地、二不缺市场、三不缺人口。所以明朝没有对外扩张的必要,更别提建立建立殖民地了。

二、郑和下西洋带着和平使命

首先要提到的一点,就是中国历来就没有主动对外扩张的传统。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提倡以德服人。

当年的传教士利玛窦游历明朝时发现,中国虽然有比周边国家强大得多的武力,但是上到皇帝、下到百姓,没有一个人有征服周边小国的欲望。当年的利玛窦还觉得奇怪,因为追求和平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传统。当年朱元璋便主动规定了“十四不征之国”,意思是这十四个国家不得侵略征服。朱棣五次出征蒙古,扫清周边地区的威胁之后,也主动收缩不对外扩张。

所以,当年郑和下西洋也是带着和平的使命,目的是“通好他国,怀柔远人”。意思是与其他国家交好,并进行怀柔政策,从而践行中国传统的政治理念。当然,郑和下西洋还有着寻找建文帝踪迹等诸多原因。

不过说这么多,总结起来还是开头的意思。施人以德则积德,害人生怨则生恨。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上策也。

参考资料:

论文《郑和下西洋与明王朝朝贡制度对中国的影响》 

明朝郑和下西洋为何没有占领海外领土,建立殖民地呢?

郑和下西洋之前,也就是永乐二年,朱棣先派郑和带着他那支远洋舰队和两万七千海军(有记载说是十万,估计是夸大了),去了一趟日本。比较开事儿的足利义满本来就不想惹那个见了树都想踢三脚的好战分子朱棣,一见郑和来了,马上表示带头臣服(《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本首先归附,诏厚赉之。封其镇山,赐勘合百道)。 而据《筹海图编》记载:“上命太监郑和谕其国王源道义,源道义出师获魁以献。”

郑和七次下西洋,手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驾驶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超级战舰:“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这样的大船在当时是超级巨无霸,都不用开炮,只要扬起风帆去撞,就能把除了大明以外的全世界“海军”都撞成齑粉。而且郑和那两万七八千士卒,可能要算世界上最早的“海军陆战队”,在海上能开炮,在陆地上能开枪,郑和一路走来,遇到恭顺的,就大洒金钱,遇到不听话的,就轻轻捻死,就像捻死一只蚂蚁一样,拍拍手继续赶路,留下一地猴毛在海风中凌乱。

于是有人问:郑和既然有能力在海外再建新王朝,为为啥他就没这么干呢?其实这是因为很多人不了解古人的忠君爱国情结,如果名将名臣一有了实力就割据称王,那是唐末藩镇节度使和宋太祖赵匡胤,也是小人行径。而这种事情,秦始皇手下第一名将王翦不会干,再造大唐的汾阳王郭子仪不会干,明朝的三宝太监郑和更不会干,而且即使有郑和的手下要搞黄袍加身,也会被郑和和更多的大明官军和水手乱刃分尸。

郑和不可能在海外自立为王,至少有三点原因:首先是郑和对明成祖朱棣的忠心,而这种忠心又来自朱棣对郑和的信任与厚待。要知道,在郑和眼里,朱棣就是父亲一样的存在,连郑和这个名字,都是朱棣“赐给”的,靖难之役的郑村坝一战,朱棣的亲信太监马三宝冲锋陷阵战功显赫,朱棣就给她赐名郑和,既是奖赏郑和的功劳,也是纪念这两个人并肩战斗的情义。郑和与朱棣,那是“义虽君臣恩若父子”,血里火里拼杀出来的感情。让郑和背叛朱棣,那比让太阳从西边出来还要困难。

第二、郑和和他的属下根本就看不上海外那些“蛮荒之地”,当时的大明王朝,是世界上唯一的最先进、最富裕、最发达的超级大国,连已经有自己江山的苏禄国王,也拖家带口跑到大明当了“合法移民”,就是死了也要葬在大明,就是为了转世投胎能够成为真正的大明子民。已经在大明王朝过惯了锦衣玉食夜夜笙歌生活的郑和及其部下,每天都归心似箭,就是朱棣命令他们在海外建国,他们也会哭着喊着不答应,更别说自己主动找苦吃了。

第三点可能都算不上原因,因为朱棣和郑和乃至远洋水手都不会考虑到这一点:郑和是个太监,他建立个王国有什么用?又能传给谁?而且郑和的亲人和朋友都在大明,部下的妻儿老小也在大明,放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好日子不过,非要到西洋(实际是南洋)吃虫子啃椰子,这种傻事估计只有脑袋进水了的人才干得出来。如果郑和遇到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在海外自立为王”这样幼稚的问题,郑和一定会轻蔑地一笑:谁会丢下锦衣玉食去吃虫子?我的脑袋又没进水,为啥放着大鱼大肉不吃,非要到蛮荒之地去啃椰子?

明朝郑和下西洋为何没有占领海外领土,建立殖民地呢?

明朝有与政治精英实现政治联合的资产阶级吗?明朝需要市场吗?

没有的话,为何需要千里迢迢越过海域去建立殖民地?朝廷还要养一个海外官僚体系吗?连收税都不方便,火耗估计会让税收跟不存在一样。

明朝郑和下西洋为何没有占领海外领土,建立殖民地呢?

感谢悟空邀请。对历史了解并不是特别深厚,在这里,按照自己的了解,试着答一下,希望各位朋友多多提出宝贵意见。大明朝立国近300年,一直是我们汉族的骄傲朝代。是我们没有对外屈服的王朝之一。从来都是不服就干的态度,但是却从来都不对外扩张。

包括郑和下西洋表现的就是如此,明朝永乐皇帝(朱棣)派遣郑和率领世界最大的远洋舰队拥有200吨多艘舰船,军人,水手,工匠足有2万多人。出访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东海岸等众多地域。先后7次远渡重洋,给延岸各国带去了经济的繁荣。但是郑和却没有向西方国家,单凭几艘破船就在他国建立殖民地。明朝为什么像西方对外掠夺建立殖民地呢?这就要看永乐皇帝派遣郑和出访的目的了!

一,永乐皇帝有一个心病,那就是在侄子手中抢夺了江山,始终是心里不安。总想找到建文帝(朱允炆),了结心中的惶恐。不知道哪个傻B说建文帝可能就在海外某个岛国之上,于是永乐皇帝就想要找到这个心结。派遣郑和船队远下南洋和西洋,就是暗中寻找建文帝。只是到死也没见到!

二,稳定后方,彰显大明国的强大。毕竟刚刚打败蒙古帝国的大明国还要追剿蒙古国和其追随的小国。远出海外就是要宣扬泱泱大国是大明国,而不再是元帝国。尤其是针对东南亚地区的国家。

三,加强与沿岸各国的经贸往来。郑和的船队,都是以公平的交易与各国进行贸易,而不是采取西方的野蛮掠夺方式。本身大明国还是地大物博,还是相对富足,基本国内生产都能满足国内需求。并且刚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明朝,还没投工业化原材料的大量需求,对海外资源根本就不需要。自然也没有侵略的本性。

四,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大统一的思维,始终都是惯穿整个历史。一旦中原大地获得了统一,几乎就不对外去扩张,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没有对外需求的思想文化里,自然不会轻易去海外扩张,同时也没有这样野心的皇帝。还有海外的很多地方在中原王朝眼里都是蛮夷之地,根本就没有任何对土地的欲望。

当然郑和的船队也在多次的交往当中,剿灭过东南亚海盗陈祖义,生擒过锡兰国国王,痛击过苏门答腊国等,但是这些却没有任何一个以占有他国领土为目的的。而郑和的大明舰队也同时威震四方,成为世界延岸各国所敬仰的国度。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永乐皇帝的其他愿望基本都得以实现,就是最主要的愿望还是无法完成。郑和也并没有找到那个永乐皇帝心中的建文帝,也没有了结自己的心事。至于建文帝的传说,那就是N个版本了,这里我们就不说了。大家觉得我们没有建立海外殖民地的原因还有那些呢?欢迎大家的留言评论!!!

明朝郑和下西洋为何没有占领海外领土,建立殖民地呢?

封建王朝没有商业意识,出去巡游主要是摆谱,显示皇威。而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攫取更多资源,扩大输出商品的市场,获取更多利润,就需要推行殖民主义。这是由资本逐利的本性决定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