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书铮将军是如何收复外蒙古的?
谢邀,这里就谈谈我的理解。首先我们要知道但是的背景,在近代历史上,随着清政府的没落腐朽,北方的沙俄逐渐胆大起来,垂涎于中国的外蒙古地区,在外蒙策动了所谓的“外蒙古独立”运动,在外蒙古宣布建立“大蒙古国”政府,实际上是沙俄操纵的傀儡政府。苏俄时期甚至还发表对蒙古声明,称外蒙古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当时的外蒙古大部分人心系中华,中国成立了民国后让更多外蒙人想要回归,再加上中国因参加一战而获得较高的国际声望,收复外蒙已是人心所向。
在一切准备妥当后,徐树铮将军率领中国东北边防军的第一师,步兵二个旅,骑兵一个团共4000余人,乘上80多辆大卡车从多伦诺尔出兵,雄赳赳气昂昂地向外蒙库伦地区进军,拉开了中国军队收复外蒙古的战幕。徐树铮有勇有谋,在出征前知外蒙地域辽阔,不好供给,在多伦诺尔设立西北边防军后勤供应部,保证了物资的补给,为收复奠定基础。
当时徐树铮自己的部队人数并不多,但却“柔不可守”,“弱者示以强”,虚张声势,一路上旌旗招展、大肆张扬,很多敌人见到这声势没抵抗就跑了。打败敌人后,没有休息,选择了迅速出兵,没有给敌人喘息机会,攻其不备,随即命部队攻取买卖城(今恰克图)、乌里雅苏台、科布多以及被俄国强占的唐努乌梁海等外蒙军事重地。俄国还没反应过,猝不及防被打了一仗,压根没想到徐树铮进军这么迅速,只能选择逃跑,坐视中国军队收复外蒙古各战略要地,重地已失后,徐树铮基本没有遇到抵抗率军开进了库伦。徐树铮收复外蒙的战役中能够稳定后方,保证供给,打仗胆大心细,出其不意,懂奇兵制胜,该稳的时候能稳,该胆大的时候也能胆大,最终中国政府军仅用一个月的时间便收复了分离七年之久的外蒙古。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一起讨论历史
徐书铮将军是如何收复外蒙古的?
俄人对蒙古的野心由来已久,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内乱,沙俄趁机控制了蒙古全国并且操纵了蒙古独立(后改为自治,中华民国享有宗主权),正常情况下,中华民国是不可能从强大的俄国手中虎口夺食的。
然而,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北洋政府就有了“浑水摸鱼”的心思,加之此时执掌北洋的皖系段祺瑞在国内处境凶险,如果能收复国土的话,自然能极大的改善局面。
段祺瑞便派遣心腹大将徐树铮处理蒙古问题,徐本人就是民族主义情绪很强的一个人,他开始扩军准备北伐,此时的蒙古正好出现权力真空,内部王公和喇叭两派吵得不可开交,徐树铮成功利用此矛盾,将中央权力渗透进去。
1919年11月11月22日,大总统徐世昌批准外蒙撤治呈文,至此外蒙古全境重新被置于中国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 然而,由于北洋政府内部矛盾,经营了外蒙一年的徐树铮被迫回国,而外蒙也在一年后被稳定了国内局势的苏联所控制,并再度独立。
徐书铮将军是如何收复外蒙古的?
1947年5月18日,外蒙古8名士兵越过边界,遭中国马希珍连部捕获,请示新疆警备司令部尚未得回复时。
6月2日,外蒙边防军中校指挥官班子尔克沁以蒙文下达最后通牒:“北塔山属于外蒙,限48小时内撤退,并释放士兵,假使不照要求释放,日后事件责任由马希珍承担,外蒙军7日晨8时,先以飞、炮兵、步骑兵攻击中国军队,重机枪掩护,被击退。乌斯满率领精锐骑兵与蒙军交战,蒙军又被击退。
马希珍即率所部骑兵连进入北塔山的恰里台、大小胡较尔台一带。该连立即在北塔山中峰险要地段配备兵力,构成一道严密的防线,对蒙方的动态进行监视。此时,蒙古军队大量牛马羊群越过布尔津河,向北塔山南麓移动。这时蒙军也发现中国军队已经进入北塔山。
北塔山位于新疆北部边境,其位置在北纬45.3°,东经91.1°,海拔1500米左右。山上遍布高大的原始森林和山坡草地,山上有泉水。这里距奇台县约200公里,是沙漠戈壁地带。从北塔山向东北行,距离蒙古人民共和国边境的察汗通古也有200余公里。历史上,北塔山向为中国领土,一直归阿尔泰所属土尔扈特密亲王管辖。1914年设布尔根设治局,北塔山在其治内。向为迪化(乌鲁木齐)、阿尔泰、哈密三地间的要隘。
北塔山之战的经过
1947年6月2日,蒙古边防军突然派军官二人到小松树沟找中方驻军负责人,声称北塔山是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他们代表蒙古边防军通知中方,限于48小时撤离北塔山,否则蒙方将采取行动。马希珍连长当即严词拒绝,并向来人说:“北塔山是中国的领土,我连奉命驻守,军人守土有责,没有上级的命令,我们是不会离开北塔山的。”与此同时,马希珍鉴于情况紧急,直接与军部联系,说明了情况。马呈祥指示马希珍说:“两个代表可方回去一名,叫他回去后另派员前来洽谈,另一名暂时留下。”并命令马希珍加强戒备,以观事态发展。
1947年6月5日黎明,蒙古军队一个加强营,在炮兵一个连和六架涂有五角红星标志战斗机配合下,向马希珍连驻地大石头、乌龙布拉克一带发起猛烈进攻。马希珍指挥军队奋勇抵抗,战斗甚为激烈,炮火弥漫附近各山头。接着蒙军又增派两加飞机助战,在我方阵地低空扫射。坚守阵地的马全福排,集中全排的轻机枪瞄准敌机对空射击,击伤敌机一架,蒙军攻势稍退。马希珍见敌众我寡,又派副连长马金福去附近牧民头人处求援,经过工作,牧民头人亲自率领一百余人携带武器赶到阵地,与我军共同抗击来犯之敌。战斗一直进行到傍晚时,才暂时停止。这一天,打死打伤蒙古军二十多人,中国军队也伤亡十余人,数匹战马被炸死。当晚马希珍向军长马呈祥电告冲突经过。
6月7日早晨8时,蒙古军队经过一天的调整和准备后,再次发动更猛烈的进攻。先是飞机侦察、轰炸,继以大炮轰击阵地,随后在五架苏制飞机和炮兵、重机枪的掩护下,向中方阵地猛烈攻击。我方守军英勇还击,由于我方居高临下,有坚硬的岩石构筑的工事,蒙古军的进攻被打退。马希珍又派人同乌斯满取得联系,乌斯满即带领八十多名骑兵赶到阵地支援,并从侧翼袭击了蒙军前线指挥所,俘虏蒙军十余人,缴获了蒙军电台、文件和一些苏制武器等物。战斗一直打到下午7时许,终于打退了蒙军的进攻。
6月8日上午9时许,蒙军又向中方阵地发动进攻。先是用飞机进行轰炸、扫射,接着用炮火轰击,然后步兵进行攻击。马希珍指挥守军进行抵抗,连续打退了三次进攻。这时,中方增援部队由骑二团团长韩藩率领五个连的兵力,陆续到达。另有奇台等三县的哈萨克族骑兵独立大队的150余骑,由大队长达乃拜率领,随二团也到达北塔山附近,归韩藩指挥,协同作战。蒙军见中方增援部队到达,形势对他们不利,遂撤往北边高山去了。
以上三次战斗,中方阵亡班长一名,士兵伤亡二十余名,被敌机和炮火炸死战马二十余匹。在清理战场时发现蒙古军遗弃的死尸三十多具,受伤人员估计比死亡的要多。缴获战利品如下:小炮一门,轻机枪三挺,步枪二十余支,无线电机一部,军旗数面,击毙上尉军官一名(可能是连长),边防军中校下达的命令一份,怀表一只,军事地图一份。经查阅缴获文件证实,这次事件中蒙古军队兵力组成是:三个步兵连,一个重机枪连,一个小炮排,一个山炮连,一个通讯排。
以后,战局有了缓和,蒙古采取以攻为守,不时派飞机侦察,而少量军队则搞小规模战斗。6月15日、17日、20日均有小规模战斗。6月26日、27日两天,蒙古军又发动大规模进攻,都被打退。7月3日,双方又发生一次激战,我军再次打败蒙古军的进攻。从7月5日到27日,大小战斗共二十余次,直到1948年9月以后,蒙古军队在多次失败的情况下,才停止了攻击。骑五军官兵在北塔山守卫战中表现了捍卫国土,英勇作战、痛击入侵者的英勇气概。
1948年秋,蒙古军队从北塔山撤军。中方第一团奉命亦撤出防地,防地由边卡大队大队长倪开林接管。至此,北塔山事件宣告平息。
徐书铮将军是如何收复外蒙古的?
徐树铮,北洋时代一位杰出的“儒将”,13岁考中秀才,25岁被送往日本就读日本士官学校,27岁担任一军的总参谋长,34岁刚过而立之年就已经是北洋政府的陆军次长了,36岁又担任国务院秘书长,成为段祺瑞执政时期的一员干将,总之在那个时代这个徐树铮就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
对于徐树铮此人,孙中山先生曾把他和班固、傅介子相比,夸他是:旬日间建此奇功,以方古人,未知孰愈?这里的奇功就是指徐树铮出兵收复外蒙一事,使已经实际独立的外蒙古重新中华民国的版图。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大清王朝的各省纷纷闹独立,外蒙古也不例外。在1911年12月28日,外蒙古宣布“独立”,北边的沙俄以保护外蒙独立自居,派兵进入库伦,当时国内局势动荡,北洋政府根本无法顾及,只好在1913年签订《中俄声明文件》承认外蒙古自治,中国仅保留了宗主权。
不过此一时、彼一时。“一战”结束后,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沙俄无暇顾及外蒙,当时的中国政府趁此机会全权委托徐树铮收复外蒙,一心想建功立业的徐树铮非常乐意的接下了这项任务。
徐树铮趁着俄国内乱,出兵库伦。在这段期间,他往返于北京和库仑之间,做了大量工作,终于使库仑当局同意撤销独立,复归中国。
徐树铮回北京后,除向政府报告外,还将此事电告正在上海的孙中山。在复电中,中山先生欢喜与赞赏之情溢于言表,从而有了班固、傅介子之比。从收回外蒙这件事情上来说,徐树铮将军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徐书铮将军是如何收复外蒙古的?
请尊重历史事实,徐树铮完全代表的是亲日的北洋军阀政府去统治欺压外蒙古民族,1940年代即使在国民党政府之下的舆论中,徐树铮也是臭不可闻的日本人走狗!附一页民国时期蒙古问题调查报告有关徐树铮部分(还有很多,无法多页上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