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明朝人会如此评价海瑞:“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
海瑞--古怪的模范官僚1587年,时值万历十五年,很多对明朝灭亡的事情从这一年逐渐开始,在当年的11月13日,有一个官员去世,他是一个富有传奇性的人物,对他的评价,直到现在,还是争论不休。他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 时任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明朝著名的清官海瑞。大器晚成,清廉刚直
海瑞是以举人的身份进入仕途,开始是委任为福建的一个县的教谕,也就是教授,在担任教授的时候,因性格刚直,不懂得阿谀奉承,所以一直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有一次上级领导来视察,海瑞和随同的两个人一起迎接,身边的两人见到领导自然而然的跪下磕头,而海瑞则以举人可以不跪的理由直戳戳的站着,由此得名“海笔架”。
到1558 年,升任浙江淳安知县,走马上任时,海瑞已经45岁。在淳安县的时候,海瑞做了一些比较出名的事情,让他的清廉开始为人所知。首先是与当时的总督胡宗宪有关,胡宗宪不但兼任总督,还督责沿海防御倭寇的重任,居官风厉,境内百姓无不爱戴。有一次,他的儿子途径淳安,随带大屏人员和行李,作威作福。沿途对驿站的大小官员百般刁难,在到达淳安后,依旧如此,县令海瑞当即命令差役拘捕这位公子。并押解至胡宗宪的总督衙门,同时把这个公子哥携带的大量现银没收。理由是胡宗宪总督为官清廉,从不欺压百姓,这个人行事腐败,必定是假冒胡公子。因为总督大人节望请高,不可能有这样的不肖之子,也不可能有这么多的金银财宝。
当然,结果是胡宗宪也没法怪罪这位县令,毕竟海瑞把话堵死了。可怜这位胡公子,回去后被老爹狠狠地收拾了一顿。
另一个故事就是在对付左都御史鄢犫卿,1560年鄢犫卿被任命清理盐法,南北各省的食盐征收专卖都归他节制,对于这样一位钦差大人,地方官自然是毕恭毕敬。而我们的钦差大人,为沽名钓誉,也是做样子给京里看,就先期发出通令称“本人素性简朴,不喜承迎,凡饮食住帐,俱简朴为宜,不可过于华丽奢侈”,当然,这样的官样文章,早已被人司空见惯,就连钦差大人自己也未必相信。沿途的各个州县,都是好吃好喝安排,临走还不能空着手走。
而淳安的海县令可是对这个通令毫不含糊,当钦差大人的节使尚未到达淳安,海瑞便接到禀帖,告知海瑞要好生安排,不得有误云云。而海瑞大笔一挥,回帖道:闻钦差大人向来节俭,使我们这些官员学习的榜样,希望大人摒弃奢华的排场和搜刮,并且还在回帖末尾写道,如果大人不能拒绝地方官的阿谀奉承,必定完不成皇上的重任,我等也要上书云云。据说,鄢犫卿接到回帖后,又想了想海瑞的为人,就没敢进淳安,而是绕道而去。
天下第一疏1565年,当时的海瑞已经升任户部主事,官居六品。按照正常的升官轨迹,海瑞很有希望在若干年后,进入内阁。而海瑞却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当时的嘉靖皇帝已经执政40年,他的兴趣,不在于让老百姓丰衣足食,而是修道,向神仙祈祷道家的秘方以期长生不老。对于朝纲,独断专行,听信佞臣,而在一切都无法收拾的时候,便把严嵩推到前面,明明是被佞臣蒙蔽,他还以圣明如同尧舜自居。致使朝纲混乱,民怨四起。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皇帝本身。
11月,海瑞经过慎重考虑,向嘉靖递上了著名的奏疏《治安疏》,奏疏中指出,嘉靖是一个虚荣、自私、残忍、多疑且愚蠢的君王。在他的统治下,贪官污吏横行,百姓役重税多,皇帝本人应该负主要责任等。又指出皇帝天天与方士混在一起,都是做些无益于大明振兴的闲事,其中有几句,更是言辞辛辣,如“嘉靖嘉靖,是家家净也“,“盖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就是说,天下的人,很久以来就认为你不对了。
此奏疏一上,当时嘉靖读罢,其震怒可想而知,传说他当时把奏折往地上一摔,连声喊道:抓住这个人,不要让他跑了。
而海瑞,不但没跑,还稳稳当当的坐在家中,在上奏疏之前,他就遣散仆人,买了一口棺材,静静地等着官兵来抓。嘉靖知道后,长叹一声,只是命令把海瑞关进大牢,没有做任何惩罚。就这样海瑞在大牢里度过了十个月的光景。
此时的嘉靖,身体状况已经欠佳,所以对这封奏疏,读了又读,他的情绪也很矛盾,有时把海瑞比作古代的比干,有时又痛骂他为“那个咒骂我的畜生“,而海瑞,却在大牢里安之若素,直到嘉靖驾崩,海瑞闻听消息,放声大哭,呕吐不止。
孤凄的生活海瑞是忠臣,也是孝子,他三岁丧父,守寡的母亲辛辛苦苦的拉扯他长大,亲自对他口授经书,在海瑞成人后,先后结过三次婚,又有两个小妾,第一位夫人在生了两个女儿后,因和婆婆不和,被休。第二位夫人,刚结婚一个月,也是由于同样的情况离家出走。第三位夫人,则在1569年在极为可疑的情况下死去,海瑞先后有过两个女儿和三个儿子,但是都不行夭折。按照传统的观念来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也是海瑞的终生憾事。
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在后世,很多人对海瑞有如此评价,海瑞一生,舍身取义,但从根本上没有解决实际的问题,反而他的很多做事风格,让同僚避之不及,包括张居正就海瑞颇有微词,在家庭方面,海瑞唯母命为尊,对待妻儿,无不厉声疾色。致使夫人先后被逐出家门。
海瑞是一位孔孟之道的忠实信徒,并身先力行的把儒家之道用到为人为官当中,把儒家的伟大彰显与明朝黑暗的时期,他如同黑夜里划过的一道耀眼的流星,照亮了大明即将陷入的黑暗,虽然,没什么用。为何明朝人会如此评价海瑞:“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
海瑞是明朝时期著名的清官,他一生历经四朝,嫉恶如仇,始终以打击贪官污吏为己任。
这位著名的“海青天”,屡屡因其刚正不阿遭人陷害入狱,却次次化险为夷,甚至平步青云,官越做越大。
然而,官做得再大,海瑞还是那个尽忠职守、刚强正直的海瑞。
海瑞去世后,老百姓自发为其披麻戴孝,哭倒在地的人百里不绝。奇怪的是,明人除了赞其“尽忠如蝼蚁”外,还说他“尽孝似禽兽”。
为何会有这样的评价呢?且听有书君慢慢道来~
我们先来说“尽忠如蝼蚁”。
所谓“蝼蚁”,指的是力量微小或地位低微的人。
“尽忠如蝼蚁”,则是说海瑞为官刚正,哪怕地位似蝼蚁一般,仍抱定着“撼大树”的目标,敢于搏击权贵,始终奔走在为明朝尽忠的路上。
海瑞自小的志向,就是“为做官而读书”。与别人不同的是,他做官不为名不为利,只想为朝廷尽一份力。
所以,乡试时,海瑞极其慎重地答了篇关于“治黎”的策论。海南岛的黎乱问题,自古有之,到了明代开始愈演愈烈。
海瑞的这篇策论,轻易击中了主考官的心,他考中了举人。会试时,海瑞又写了一篇更精细的关于治黎的策论。
然而,这一建议却被彻底无视。落榜后,海瑞决定放弃科举,正当此时,朝廷突然派了他去福建教书。
教书育人,也是报效朝廷的一种,海瑞没有多想,便去了。
执教期间,有御史来学校视察,其余老师都跪地请安,唯有海瑞长身而立,拒绝下跪。
在他看来,跪地请安是官场上的礼仪,在学校里则不必如此。
御史是多大的官,海瑞一介教书先生不会不知道,可他刚正不阿,竟是半点也不害怕,耿直boy初见端倪。嘉靖41年,海瑞被任命为了淳安的知县。
一到任,他就开始不管不顾地烧火,先是重新丈量土地,再是改判冤假错案,“海青天”名声渐响。
当时,权臣严嵩的党羽胡宗宪恰好巡视路过淳安,海瑞早就听闻了其一路上各种勒索受贿的事情,酒饭供应和住宿接待皆俭之又俭不说,还设计将胡宗宪的儿子暴揍了一顿,并没收了其全部的贿金。
一个小芝麻官,敢与炙手可热的权贵做斗争,海瑞的胆识可见一斑。然而,这与他后来做的事情相比,只能算小巫见大巫。
嘉靖45年,海瑞买好全家老小的棺材,然后给明世宗朱厚熜递上了一纸谏言——《治安疏》。
文内,他毫不客气地指出了皇帝的一大堆错误,并直言国家已经濒临“民不聊生”境界。
明世宗大怒,当即就要将其杀头,可一听说海瑞早做好了赴死的打算,又顿觉羞愧汗颜。
天可怜见,海瑞倒也并没有因此丢命,反而一直高升,直到去世前仍在官任。
他兴利除害,整顿吏治,贪官污吏几乎是一听他要来就急着逃命。他为官清廉,从来先是以身作则,历经四朝朝朝得到重用,且他也从来没让皇帝失望过。
万历15年,海瑞病故于南京任上,咽气前一刻仍在处理政事。海瑞的一生,真正映证了他读书时的梦想,一切为了做官。
且他这个官做得让贪官污吏胆寒,让不思进取的帝王羞惭,让老百姓人人甘愿宠儿当女为其养老送终。
所以说,海瑞尽忠,确如蝼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们再来说“尽孝似禽兽”。
古语有云,“忠孝难两全”,可在海瑞这里,这句话不成立。
他忠则忠矣,孝还极孝,只不过,他的那种孝顺,是一种“愚孝”,做法堪比衣冠禽兽。
所以,时人才评价他说“尽孝似禽兽”。
那具体是怎么个禽兽法呢?
据说,海瑞一生结过三次婚,纳过两次妾,可媳妇要么是被他赶出了家门,要么是选择了悬梁自尽。
唯一一个暴毙的三夫人,也被人怀疑其实不是意外,而是被海瑞杀害。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案很简单,婆媳不和,婆婆容不下儿媳。
海瑞是典型的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四岁丧父,全靠母亲一个人拉扯长大。海瑞的母亲谢氏是一个很强势的女人,海瑞对她的话可谓是言听计从。
娶了第一个老婆后,因为长期没有孩子降生,哪怕夫人勤劳能干,性格又好,仍是让谢氏各种不满。
海瑞听了母亲的教唆,不但没有为妻子说话,而且迅速地写了休书,将妻子赶出了家门。
娶的第二任妻子倒是给力,没两年就为海瑞生下了两个女儿,可谢氏重男轻女,一点也不开心,没多久就故技重施,又让儿子写下了休书。
多年后,第三任夫人在家莫名暴毙,同僚都怀疑海瑞杀妻,可苦于没有证据,事情不了了之。
同年,海瑞另一位妾因为受不了谢氏的虐待,选择了自尽身亡。
当着母亲的面,不能对妻子笑,不能对妻子说话,只要母亲一变色,肯定是妻子的错。到了晚上,妻妾们只能独守空房,因为海瑞要陪老母亲安眠。
种种行为,比之现在最受人诟病的妈宝男,真正有过之而无不及。
禽兽尚且知道关爱配偶,海瑞呢,尽孝尽到不讲夫妻之道,心里没有半点夫妻恩爱,也无怪乎别人会说他“尽孝似禽兽”了。
然而,海瑞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凡人,又受当时历史条件所限,两句评语一褒一贬,也是无可厚非~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为何明朝人会如此评价海瑞:“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
中国历史上有两名赫赫有名的大青天,一位是北宋的包拯包青天,另一位就是明朝的海瑞海青天。海瑞为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其盛名远播,就连当时的明朝皇帝也都要敬畏三分。而他做人尽管也忠孝仁义,但因为“休妻虐女”而留下千古骂名,这究竟又是怎么回事呢?
要知道答案,首先得来了解一下海瑞的四大特点。一是严母执家。
海瑞只有4岁时就没了父亲,和母亲相依为命,瑞母是典型的“严母”。
瑞母打小就请人教海瑞读书识字。同时,瑞母为了督促海瑞求学上进,每发现海瑞“有戏谑,必严词正色诲之”。
瑞母的“严”,当然使得海瑞成为一位博学多才、正直无私的人,但同时,也使得海瑞的性格孤僻,倔强任性。
二是大器晚成。
海瑞是以举人的身份进入仕途,开始是委任为福建的一个县的教谕,也就是教授,在担任教授的时候,因性格刚直,不懂得阿谀奉承,所以一直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有一次上级领导来视察,海瑞和随同的两个人一起迎接,身边的两人见到领导自然而然的跪下磕头,而海瑞则以举人可以不跪的理由直戳戳的站着,由此得名“海笔架”。到1558 年,升任浙江淳安知县,走马上任时,海瑞已经45岁。在淳安县的时候,海瑞做了一些比较出名的事情,其清廉之名开始远播。
三是刚正不阿。
海瑞为官坚持原则,不畏权贵,不依附权贵不与奸佞小人同流合污,宁愿罢官也不愿意玷污自己的“羽毛”,有着“海青天”之称。
事例一:“冒牌公子”难为爹。
海瑞在淳安当父母官时,当时的直浙总督胡宗宪也算是一位清官,再加上抗击倭乱有功而深受当地百姓爱戴。然而,他的儿子却胡作非为,目无王法。一次,胡公子他带着大屏人员和行李途径淳安,沿途对驿站的大小官员百般刁难,在到达淳安后,依旧如此,县令海瑞当然不会坐视不管,马上对这位胡公子下达了逮捕令。把胡公子所带的大量现银没收后,让人押解至胡宗宪的总督衙门,请求胡总督给这位“冒牌公子”定罪。理由是:胡宗宪总督是一位民众爱戴的清官,但这位胡公主却行事腐败,必定是冒牌公子。
结果可想而知,胡宗宪非但不敢怪罪海瑞,而且事后还狠狠地教训了儿子一顿。
事例二:绕道而行为哪般。
1560年,左都御史鄢犫卿被任命清理盐法,南北各省的食盐征收专卖都归他节制,对于这样一位钦差大人,地方官自然是毕恭毕敬。鄢犫卿是位沽名钓誉之人,为了博取好名声,他事先发出通令称“本人素性简朴,不喜承迎,凡饮食住帐,俱简朴为宜,不可过于华丽奢侈”,但实际上,他却接受沿途的各个州县的“吃请”。
钦差大人还没有到达淳安,海瑞便接到禀帖,8个字:好生安排,不得有误。而海瑞大笔一挥,回帖道:闻钦差大人向来节俭,是官员学习的榜样,我等要上书皇上,倡导这种好作风。据说,鄢犫卿接到回帖后,心里一惊,想了想海瑞的为人,他竟然选择了绕道淳安而去。
事例三:老虎屁股也要摸。
1565年,海瑞已经升任户部主事,官居六品。是群臣眼里“既定”的内阁最佳的候选人之一。而海瑞却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当时的嘉靖皇帝已经执政40年,他晚年的兴趣不在从政上,而是致力于向上天祈福,信奉巫术上。而其身边的官员大多见风使舵,广泛搜罗各种祥瑞之物来迎合皇帝。
海瑞眼看这样长期下去国将不国,于是向嘉靖递上了“天下第一疏”——《治安疏》。海瑞的上书,洋洋洒洒上千字,把嘉靖骂了个狗血淋头。其中还有 “嘉靖嘉靖,是家家净也”这样的辛辣言辞。
嘉靖看了海瑞的奏疏后,怒不可遏,传说他当时把奏折往地上一摔,说了7个字:“趣执之,无使得遁!”意思就是说去把他给我抓来,不要让他跑了。好在旁边的宦官黄锦劝说,海瑞素来刚毅,他已经买好了棺材,诀别了家人,遣散了奴仆,是不会逃跑的。
嘉靖听后长叹一声,只是命令把海瑞关进大牢,没有做任何惩罚。就这样海瑞在大牢里度过了十个月的光景。期间,嘉靖将海瑞奏折反复研读,最后,慨叹地说了11个字:“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
不久,嘉靖帝病逝,皇帝驾崩后,监狱长断定海瑞日后必定会重新官复原职,于是大鱼大肉款待海瑞。海瑞以为自己将要行刑了,于是大朵快剁,吃完后对监狱长说了3个字:行刑吧。监狱长一听诚惶诚恐,于是如实告诉他皇帝驾崩的事。
海瑞一听就痛哭流涕,并把自己吃的山珍海味都吐了出来,直到哭晕过去。海瑞的正直和忠诚也体现无疑。
四是为人古板。
海瑞为官忠廉正义,但在生活中却过于死板迂腐。他在私事上却恪守着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不近人情礼教。
有野史说,有一次,海瑞家里的仆人给了他女儿一块饼,海瑞得知后大发雷霆,训斥道:男女授受不亲,你怎么能擅自接受别人的东西,你要是不饿死,就不是我女儿。最后他女儿在惊恐与愧疚中绝食而死。这尽管是野史,但对于海瑞的死板,我们可以管中窥豹。
而对于他的母亲,海瑞有一种畸形的依赖,更是连反驳的话都不敢说一句。据悉,海瑞成年后还与其母亲同室而居,令人感到不可思议。而他先后结过三次婚,又有两个小妾。因为妻子没有生男孩而休了两任妻子,他的第三任妻子更是离奇死亡,同时他的一个妾也吊死。据说在婆媳矛盾的处理上,海瑞总是将罪过归咎于他的妻妾,他的妻妾都是因此而死。而其他官员更是向皇帝弹劾海瑞杀妻,但最终由于没有证据而作罢。
海瑞的“孝”只体现在他母亲身上,对妻女等其他家人却是“虐”,导致这样悲惨的结局,他难逃其咎,被世人扣上“休妻虐女”千古骂名也是他自找的。
海瑞尽忠、尽孝的方式如此截然不同,也是令人难以置信。也正是因为这样,后人给了海瑞10个字的评价: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而关于海瑞这10字评价,后人一直争论不休,列位看官,你认为如何呢?
为何明朝人会如此评价海瑞:“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
船夫先不吐槽海瑞了,而是先讲另外一个明朝人的故事。
比爱国更爱名声的史可法明末随着崇祯在景山上吊死后,高杰在南京拥立朱由崧为帝,并成为江北四镇军事实力最强的存在,但不久高杰被许定国诱杀。留下寡妇邢夫人和高杰的儿子,高杰的兵马则由邢夫人统辖。
邢夫人担心儿子幼小,不能压众,她知道史可法没有儿子,提出让儿子高元爵拜史可法为义父。这本来是史可法增进同高部将士感情的一个机会,然而史可法却因为高部是“流贼”出身,坚决拒绝,命高杰子拜提督江北兵马粮饷太监高起潜为义父。呵呵,不收人家当义子就罢了,让人家认一个太监做义父是几个意思?情商啊!
所以史可法爱国这点毫无疑问,但他和海瑞这样的文人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对自己的名声更加热爱,程度还要高于对这个民族和国家的热爱!
比爱名声更爱国的两个人在这点我就不得不在说两个人,一个是和海瑞同时代的张居正,一个就是我们熟悉的李鸿章。同样是面对明朝腐朽的局面,海瑞选择“骂皇上”、“洁身自好”这种极端行为来炒作自己的名声,然后除了自己的名声响了亮了,于国于民几乎毫无益处。
而张居正则是选择和而不同,入乡随俗的走入官场大酱坛,靠不懈努力爬到高位后,实施了自己酝酿已久的政治抱负,让明朝又多了几十年气数,百姓负担轻了些许。但,张居正的名声注定也留下了污点!我相信这点张居正早已经清楚了,但在他的心里,为这个国家和百姓多做一点实事儿比自己的名声更重要!
李鸿章就更不必说了,只要其在平定内乱后激流勇退,李的名声和声望比他的老师曾国藩也不遑多让。他会不明白么?像张居正和李鸿章都是靠自己一点点爬到那个位置的人,哪个不是人精,这点道理他们估计早就想过了。选择,为这个国家和民族做点实事与自己的名声之间做个选择。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先把自己安身立命的事业做好,再努力让身边的亲人朋友过的更好,再之后可以适当的在社会发声,试着为老百姓,为这个民族国家做点什么。如果顺序反过来了!这样的人往往不可信。
全天下都是海瑞那样的人,其实是很可怕的!
为何明朝人会如此评价海瑞:“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
海瑞这样的人,只能当一个道德标杆竖起来让人尊敬,但是敬完了之后,却还是会选择疏远他。
对于所谓的“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这个评价,究竟对不对呢?
先说一说海瑞的“尽忠”。他对明朝忠不忠呢?当然忠,他一生为官,一心只想着能够辅佐皇帝重振朱家江山,是一个颇为纯粹的忠臣。
但也正因为他的忠,让皇帝不敢用他。
嘉靖皇帝为国事操了几年心,弄出了一个“嘉靖中兴”的景象之后,便开始沉迷于修道,海瑞为了骂醒嘉靖,特上《治安疏》。
他怎么骂嘉靖的?他骂嘉靖“陛下破产礼佛日甚,室如县罄,十余年来极矣”,为了修道修得花光了所有的钱,为此不断地增加徭役赋税,肆意盘剥百姓,弄得民不聊生,然后抓住“嘉靖”这个年号,骂了句更狠的:“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
皇帝呀,难道你用这个年号就是为了让家家户户干干净净,没有一分一毫可用?
嘉靖看完奏疏之后,顿时气炸了,将奏疏往地上一扔,呼斥道:“来人,快去给朕抓了海瑞这厮,莫让他逃了!”
听到他的话,站在旁边的太监黄锦忍不住说:“皇上,海瑞这厮素有痴名,他知道上疏定然会忤逆皇上而被处死,所以上疏前便已经让人买好了棺材,和家中妻儿老小告别,也遣散了仆从,他根本没想过要逃。”
嘉靖听完这才放弃了杀海瑞的想法,只能无奈地感叹:“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
后来,嘉靖病重时又觉得被海瑞骂了,心中愈发觉得不爽,所以将海瑞逮捕入狱。
当时,嘉靖驾崩之后,提牢主事收到了消息,也知道海瑞肯定会被释放起复,所以拿着好酒好菜去巴结海瑞。
海瑞不知情,只以为是最后一餐,所以使劲地吃,吃到了一半,这个主事却偷偷凑在他耳边说:“海大人呀,皇上已经驾崩了,你很快便可以出去了,到时候必定能够得到新帝的重用!”
海瑞一听,愣住了,问主事是不是真的,主事说确实是真的,海瑞顿时伤心得哭了起来,哭晕了过去,醒来又继续哭。
这样的海瑞,谁能说他不忠?
但是,他太刚正不阿了,这一点从他自号“刚峰”也能够看出一二,为了自己心中的忠义,他谁都敢骂,也谁都敢得罪。
他被任命为应天巡抚之后,受他管辖的地方属吏一个个吓得自己辞职。
他为了帮百姓追回被地方豪强侵夺的田地,即便是徐阶,他也没给一点面子,徐阶是谁?曾经的内阁首辅呀!但是没用,他还是要办徐家。
张居正主政之时,也是对海瑞敬而远之,不敢用海瑞。
所以,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海瑞空有一身清廉刚正之名,却没有一个人敢用他,只是将他捧得高高的。
这或许就是海瑞被评为“尽忠如蝼蚁”的原因,虽然一生忠于明朝,但是却只能被捧成一个道德标杆,对明朝只能起到如同蝼蚁一般的作用,左右不了朝局。
再说一说海瑞的“尽孝”。海瑞的父亲早逝,是他的母亲一手抚养他成人,他对母亲孝不孝顺呢?他作为一个被世人肯定的道德标杆,对母亲当然也很孝顺。
这么说吧,海瑞的性格和人品就是在海母严厉的教育之下形成的,所以对于忠、孝二字,他一点也不含糊。
但是,海瑞太刚正,太清廉了,明朝官员的工资可是出了名的低,所以不像别人一样贪污的话,他想靠那点死工资,养活一家人,可不容易。
所以,他对母亲的尽孝行为也会让人感到惊奇。
胡宗宪曾经屡屡对人说起海瑞一事:“我昨日听说,海瑞海县令为了给他母亲祝寿,却只买了两斤肉。”
这事在胡宗宪看来太惊世骇俗了,海瑞再怎么说也是一县父母官,给母亲过寿竟然只买两斤肉?这到底是穷,还是抠门?
海瑞当然是穷呀,他死了之后,佥都御史王汲用看到他家中用具破破烂烂,哭着找人凑钱给他办丧事。
海瑞的女儿只因为吃了一个饼,便被他“勒令”饿死,这得有多穷,才穷得吃不起一个饼呀!
可是这么穷的海瑞,却为了给母亲过寿,慷慨地买了两斤肉,是不是很孝顺?
海瑞的第一任夫人因为和海母关系不睦,他绝对地站在自己母亲这一边,毫不犹豫、也毫不留情地休了她。
这或许就是海瑞被评为“尽孝似禽兽”的原因了,为了给母亲尽孝,不惮于成为一个极端对待自己的夫人、儿女的“禽兽”。
为何明朝人会如此评价海瑞:“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
海瑞是一个大无畏的清官,说到他不得不说到一个女人,他的母亲。海瑞的一切,永垂历史的清名,一身不容玷污的正气,让人诟病的婚姻观,都是他的母亲给予她的。同是一手将儿子养大成人的寡母,孟母会改变环境让孩子健康成长;而海母则是以打骂的形式给海瑞划定一个忠孝的圈,将他强行从周围的环境之中隔离出来。
海瑞是一个历史上少有的一个绝对的清官形象,为了大明,他连皇帝都敢骂。他死时一点财产都没有留下,还要靠人接济举办葬礼,海清天的存在简直是对大明官员最大的耻笑。而人无完人,海母的教育让海瑞的“忠”“孝”都走上了极端。
海母将忠孝二字作为人生教条,时时提醒着海瑞。然海瑞的忠并不等同于如今我们所认识的公民责任,孝也并非是简单的报答和赡养父母,海瑞骨子里对这两个字的理解就是无条件的臣服。
有人要问,海瑞不是敢骂皇帝的吗?他不是敢直言嘉靖“家家净无财可用”?海瑞在骂嘉靖之前就已经准备好了棺材,他认定自己肯定离死不远了。没想到他熬了一年,倒先把皇帝给熬死了。当时牢中的狱卒请他喝酒,告诉他这并未断魂酒,海大人马上就要熬出头了。但是海瑞却因为嘉靖的死悲痛万分,将喝下去的酒全部吐了出来,骂自己在国丧期间竟然喝酒。第二天他在牢中披麻戴孝哭天喊地,对帝王真乃一片蝼蚁之心。
而对于他的母亲,海瑞更是连反驳的话都不敢说一句。海瑞对于母亲是一种畸形的依赖,海母对儿子的霸占欲也是十分强烈,即使海瑞后来娶妻,海母依旧叫儿子和她一起睡。海瑞娶了三任妻子,纳过两房小妾,都没有给家里留下一个男丁。坊间甚至传闻海瑞因为五岁的女儿随便吃了家仆给的零食,将女儿关禁闭活活饿死。
海瑞有没有将女儿饿死至今找不到正史佐证,但是海瑞确实有个女儿,因为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之中长大,后来嫁人之后极其懦弱,最后被丈夫打死在家中。我们在电视剧之中看到的海母还是比较正面的形象,而历史上的海母曾经逼海瑞休了前两任儿媳,三儿媳无故暴毙,一小妾因屈辱而自杀身亡。
从海瑞的女人身上就可以看出海瑞和海母之间畸形的服从关系,这样的男人放在今天一定是被网友们骂到脱一层皮的渣男,就连在礼教严苛的明朝,百姓和官员们都觉得他做得有些过。海瑞的孝比忠更加可怕,海瑞之忠尚且归于正途,他的清正堪称楷模。而他的孝是完全是背离一个正常人的道德、情感和人性的,可以说是他母亲残害他的妻妾的帮凶。
欢迎关注,祝你幸福。
以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