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东汉末年的战乱后,西晋是怎样恢复人口的?
公元279年,晋军开始发动灭吴之战,20万晋军直扑东吴,沿江东下,直捣吴军都城建业。晋武帝司马炎前后仅用了四个多月,便夺取了灭吴战争的全部胜利。从此,东吴的全部郡、州、县,正式并入晋国版图。三国鼎立的局面结束了。司马炎统一了全国,结束了八十年的分裂局面。
取得统一后的首件大事,就是休养生息。朝廷采取措施,从鼓励垦荒、兴修水利、扩充劳动力和加强监督等方面来促进农业生产。同时司马炎下令修建了新渠、富寿、游陂三渠,灌溉良田一千五百顷。司马炎于太康元年颁布户调式,推行占田法和课田法。占田、课田制下的农民,为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他们生产获取的粮食除缴纳田租外,都归他们自己所有。这一制度的推行,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通过上述措施的推行,农业生产很快发展起来,出现了繁荣景象。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也迅速增长起来。据《晋书·地理志》记载,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全国有“户二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四十,口一千六百一十六万三千八百六十三”。至永康元年(公元300年)人口已恢复回3500万人。
当然,恢复人口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这个问题上,为加速人口增长,西晋政府也做了一些非常规性的措施。比如朝廷规定,如果女人到了17岁还不结婚,朝廷就给分配一个男人(这个可是广大单身男同胞的福音啊!),一旦朝廷分配下来,无论这个男的长得什么样,都必须结婚。所以当时很多未婚女子,为了不被安排给一个歪瓜裂枣,不得不尽早打算,起码还能找一个如意郎君。
整体来说,西晋初期,整个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天下无事,赋税平均。只是在后期好景不长,从皇室到百官奢风之渐,又在太熙元年(公元290年)晋武帝去世,晋惠帝继位后,发生了八王之乱,导致了西晋的灭亡。
经过东汉末年的战乱后,西晋是怎样恢复人口的?
秦灭汉立之处,面临战争创伤的中原,刘邦为了恢复人口。他释放大量的奴仆和婢女,让他们摆脱奴隶的身份成为了一般的平民,并且还采取了减轻赋税的方法来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刘邦还让士兵们解甲归田,不但给有功劳的士兵分配土地,还免除他们的徭役。
当然这只是刘邦为了老百姓生孩子所创造的条件,而为了更快的增加人口数量,让老百姓都早早的结婚生育,西汉将女子结婚的最低年龄定在了15岁,所以当时在15岁到30之间的适龄妇女,在政策的推动下纷纷嫁人,不但如此凡是生一个儿子,朝廷就免除一定时间的徭役,来鼓励百姓生孩子。如果超过了30岁还不嫁人,就要被罚款,最高会被处以五倍以上的罚款,这样一来,不想交钱的人家只好让女儿快快的嫁人生子,在这种政策下西汉的人口也就越来越多了,最高峰时达到了六千多万。
后来经过三国的混战,到了西晋,人口减少到了三千五百多万,西晋的办法就更直接有效了,如果女人到了17岁还不结婚,朝廷就给分配一个男人,为了不被安排给一个歪瓜裂枣,西晋的女人们不得不尽早打算,起码还能找一个如意郎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