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习俗“老二抱盆老大摔”是什么意思呢?有什么说法和讲究吗?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丧葬礼仪就占有重要的地位,这反映出古人对生与死的重视。古人将一些礼仪以俗语的方式固定下来,就是让后人记住不能忘记。“老二抱盆老大摔”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俗语。
这个俗语的意思是说:出殡前,要由家里的二儿子抱着瓦盆,最后由大儿子负责把盆摔碎。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这里有什么讲究和说法吗?要了解这些问题和答案,就来听听我的分析。
一、为什么要摔盆?
中国的丧葬礼仪很复杂,每一个过程和动作都会有着一定的寓意。出殡前的这一项重要的礼仪习俗,就是“摔瓦”,也就是所谓的“摔盆”。
起灵前,要将灵前祭奠时烧纸用过的瓦盆摔碎,这个盆子称为“孝子盆”,“阴阳盆”,“丧盆子”,“吉祥盆”。摔得越碎越好,代表死者就能把瓦盆一起带走到阴间。
摔了盆,就表示逝者从此就与人世间隔离了,阴阳两隔离。而摔盆之声就是告诉那些,有可能没有离开的冤魂野鬼,赶紧离开,不要再留恋人间了。顺便也给死者提醒一下,安心走吧,不用再惦念家人了,一路走好。
当自己的亲人过世以后,面对亲人去世,活着的人心里的悲痛一定要渲泄一番才行。摔盆子就是发泄自己的悲伤心情,摔得越碎说明自己越痛苦。
在民间,传说摔盆子是为了让死者喝不了孟婆汤。传说人死后,到阴间是要过奈何桥的,还要喝下孟婆汤,这样就会忘掉自己的前生。
活着的人是不想让死者忘掉家人的,怎么办?只有将死者喝汤用的盆子摔碎,死者就喝不到孟婆汤了,这样他就还能记住家里的亲人。
中国人讲究“碎碎平安”,只有把瓦盆摔得粉碎,才能让逝者平安上路,路上平安,当然,家人也会得到平安。
其实,摔盆不仅仅是向死者的告别,最重要的给活着的人作安排。就是说确立家族继承人。
当家里的老人去世后,就要开始确立家庭财产继承人了,谁是继承人?可以说只有摔盆的人才是继承人,其他人无权干涉。所以,摔盆就是告诉大家,从今以后,我就是当家的,是财产继承人了,确立了自己的领导和主人地位。
二、由谁来摔盆?
上面讲了,由谁来摔盆那是有规矩的,是不能乱来的,这关系到将来谁是继承人的大事。
所以,家里的老人不幸去世了,如果只有一个儿子,自然不用说,由儿子摔,如果有二个或二个以上儿子的,出殡前的摔盆就要由死者的长子来担任。
如果长子有事不在家里,则由长孙代替父亲摔盆,当然,长孙小或有其他原因不能摔的,也可由死者的次子来代替。但家里的上门女婿是没有摔盆资格的。
如果死者没儿子,只有一个未结婚的女儿,这种情况下,出殡时摔盆的任务就可以由女儿来完成,而且人们也不会说什么。而那些没儿没女的老人死后,可以由本家的侄子摔盆,这样,老人的家产就要由摔盆的侄子继承。
四、老二抱盆老大摔,为什么?
知道了出殡时要由家里的长子摔盆,有的人不理解了,为什么会有“老二抱盆老大摔”的习俗呢?摔盆的人是老大,为什么让老二抱盆呢?
在民间,出殡这天,孝盆子就放在棺材前。死者的孝子贤孙们跪在一旁,这时一般是要由家里的老二将瓦盆抱起递给老大,老大举过头顶用力摔在地上。
这就是老二抱盆老大摔,之所以这样安排,主要是体现了中国人“长幼有序,立长不立贤”的继承制度。
“孝子盆”的意义刚才说了,它代表的是家产,地位。谁摔谁就是具有合法的继承人了,所以,摔盆的人选是不能随便找的,必须按长幼有序,由家里的长子来负责的。
中国很多传统礼仪都是从周朝传下来的,由古时男人可以三妻四妾,这样一来,生产的子孙比较多,将来就容易出现争夺家产的情况,皇家更是如此。
为了不让家里的兄弟们为财产而兄弟相残,周朝周天子定下了“立长不立贤”的继承制度。这样,就开启了我国古代的继承顺序,甚至一直影响至今。在这样的规矩下,老人死后,老大自然成为法定继承人,地位一下子提高了。
让老二抱盆递给老大摔,也不是没意义的,它是对外宣布,今后,老二以及下面的弟弟妹妹们同意接受老大为继承人。这也算是表明了一个态度,今后就听老大的,家里的事老大做主。
三、摔盆的一些说法与讲究
古人是非常讲究出殡前这个摔盆仪式的。只有摔盆才表明死者是善终,有继承人,有香火传承了。中国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没有传递香火的就认为是最大的不孝。所以,摔盆就说明有人继承了,老人可以安心走了。
所以古人说:“无子无侄不属善终,故不摔”,说的就是,一个人没儿没女没亲戚,死后也没有什么人来给自己送终摔盆,这样死了也不能善终,这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摔盆固然很重要,但摔的瓦盆也是很有讲究的,这个瓦盆四寸长,一寸深,盆底一定要钻上小孔。
这个孔怎么钻?准备一瓦盆,钻孔也是有讲究的,也是按照长幼顺序进行的。
先由儿子辈钻,由死者的儿子钻,儿子钻罢儿媳钻,儿媳钻罢由死者的侄子钻;儿子辈完了,再由孙子辈按顺序钻。如果钻的人越多,说明老人的福寿也就越多。
这里注意的是,嫁出去的女儿和孙女是不能参与钻孔的,按传统说法她们是外姓人了,铝了会对死者不敬。
瓦盆底下钻小孔也是有寓意的,在瓦盆底钻孔,是说死者在奈何桥是要喝孟婆汤的,喝了就会忘记前生的一切。亲人把瓦盆钻孔,就是想把孟婆的汤给漏掉,这样死者就不会把亲人忘掉了。只有记得家人亲人,死者才会在地下庇佑自己的子孙后代平平安安。
最后,老大摔盆时也要注意,男左女右,如果死的是父亲,要用左手举起来摔,母亲死则用右手摔。
摔时,要把盆高举过头顶,用力往下摔得越碎越好,表示碎碎平安。摔的不碎,就有点不吉利。假如一下子没有摔碎,记住,千万不能捡起来再去摔,一般要由负责抬棺材的人们用脚踩碎就可以了。
图片来自网络
农村习俗“老二抱盆老大摔”是什么意思呢?有什么说法和讲究吗?
农村习俗“老二抱盆老大摔”是什么意思呢?有什么说法和讲究吗?
生老病死是自然的规律,这是谁都无法避免的。丧葬文化在国内影响深远,由于各地的文化有所差异,所以丧葬习俗也是不一样的。时至今日,虽然在很多的地区已经是推行火葬了,尤其是在一些靠近城市的乡村,也是以火葬为主了。不过,依然还是有些地方是以土葬为主。而说到土葬,古人就流传下来了许多的老规矩,比如很多人都听说过的“老二抱盆老大摔”,其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这句老话描述的是在出殡前的一个规矩,而这个“盆子”指的就是“孝盆子”,其就是一种专门用来为丧事所准备的,和平时所见的盆子基本差不多,但是在底部却有一个小洞。在过去农村里有专门制作孝盆子的手艺人,一些老人在60岁以后就开始准备身后事了,不仅会购买寿衣、寿材,还会有这个孝盆子。
在老人去世之后,这个孝盆子就是专门用来烧纸钱的。等到出殡当天,一切准备妥当之后,也会把这个孝盆子摆放在棺材前面。这个时候如果老人有多个儿子,那往往就是老二把这个孝盆子递给老大,然后老大接过之后,会把它用力狠狠的摔在地上。当摔碎了之后,就相当于一声号令,立马就会哀乐响起来,出殡的队伍就要开动了。
听村里的老人说,其实摔孝盆子的规矩也是很多的。在有些地方还规定了,如果是母亲去世了,一般是用右手來摔,如果是父亲去世了,则是用左手來摔。而且在摔孝盆子的时候,讲究的是一次性摔碎。如果没有摔碎,那则会认为不吉利的。不过这样的事情有时候也会遇到,如果一次没有摔碎,那是不能捡起来摔第二次的,往往就是用脚一脚把它踩碎就行了。
除了这个讲究以外,摔孝盆子人选也是有说法的。正常情况下都是由长子来完成,如果长子不在世了,就由长孙来完成。如果是无儿无女的老人去世了,那一般都是由干儿子,或者是侄子来完成。 在过去农村里,有些人家确实没有儿子也没有女儿,所以就会抱养一个干儿子,然后就给老人养老送终。而老人去世之后,干儿子就要摔孝盆子,当然他也会得到一些好处的,那就是继承老人的家产。听老辈人说,在过去谁摔孝盆子,那他就是老人家产的继承人。不过,在现在已经没这个说法了,毕竟现在不比过去了,也没有什么可继承的了!
农村习俗“老二抱盆老大摔”是什么意思呢?有什么说法和讲究吗?
“老二抱盆老大摔”是某些地方的丧事习俗。
老人过逝出殡的那天,二儿子递过烧着黄表纸的“孝盆子”给大儿子,大儿子高举过头顶,边哭嚎边重重往事先准备好的砖石上摔去,孝盆子破碎,跪着的众人起身,送丧队伍开动。
孝盆子一般是泥瓦盆,以前有专门制作孝盆子的工匠。从前的农村老人上了岁数,就会为自己准备寿衣寿材和这个孝盆子。
孝盆子底部有个小洞,据说死去的人在去往阴界的路上,会在某个关口或桥驿处,被灌上迷幻作用的食物。
孝盆子底下的洞就是为了漏下这些迷幻药,让自己不致喝了迷幻药,忘了自己的来处和家里人。
有的地方习俗还有,母亲过世右手摔孝盆子,父亲过世左手摔。
孝盆子最好一摔就破,吉利。如果一次性没摔破,也就不会再摔,直接用脚踢破就是。
以前谁摔孝盆子代表谁继承死者的财产和房产。有儿子的长子摔或长孙摔,只有女儿的女儿摔,没儿没女的侄子摔,侄子摔了孝盆子,当然要继承财产。没儿没女的也可以找个干儿子,干儿子摔孝盆得遗产。
以前为摔孝盆子得遗产也闹出过不少纠纷,现在好了,摔孝盆子不过是丧礼的一种形式,大家不再争论遗产的事情。
齐心协力将老人后事安排好,让老人含笑九泉,也是一种文明的进步。
农村习俗“老二抱盆老大摔”是什么意思呢?有什么说法和讲究吗?
农村有种丧葬习俗,就是父母去逝后,要卖个瓦盆,美其名曰"孝子盆",每个人去逝都必须要有,它的用途就是放在灵柩前,孝子给老人烧钱使用的工具,每有人来吊唁,孝子就哀嚎几声,烧几张纸钱在里面,也是给死人送钱尽孝的方式。
这就成了个传统,每家的大长子,在灵前烧纸磕头,一来尽孝,二来答谢宾客,如果家里没有儿子的,要在族亲中找个房下侄儿过继来做这件事的,过去女儿是没权力做这事的,有的要入赘个男人来做这事,现在女孩也能做这个事了,俗称"顶孝子盆",意即后继有人的意思。
过去不实行计划生育,家中难免有弟兄多的情况,为了合理的继承老人遗产,弟兄都有送终老人的义务,也有继承权,老人出殡的一天,由大长子背着"孝子盆″,两个人按在背上,倒退着出大门,这叫"背孝子盆",背岀大门,交给老二,老二举起摔到点燃的草堆里,意即将分离,送老人上路了。
这种习俗到现在一直沿用,这就是用一种工具的形式来表达某些事情,如身份问题,背"孝子盆"的一定是大长子,摔盆的肯定是老二,再如表达对死者的哀思和赠与,愿他们走后有钱花。其次就是老人送出门后,有父的尊父,无父的尊兄,由老大来分管家庭事务,老二可监管,不合理处可建议阻止。
农村话语和文化,有一定的出处和道理,都是老人按规矩、道德、世俗所产生的一糸列理性思维,长期指导控制人的行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被慢慢取代和淘汰,虽然有点客套古板封建,但毕竞是一种风俗文化。
农村习俗“老二抱盆老大摔”是什么意思呢?有什么说法和讲究吗?
“老二抱盆老大摔”说的是丧事出殡前,一道必须走的礼仪程序,那就是一些地方流传的摔孝盆。只有摔了丧盆后,出殡的队伍才能启程,或者算是正式上路。
1、民间摔盆的风俗与说法说到摔孝盆风俗,我国民间可以说各地有各地的风俗,说法也不太一样,就连盆的名称也不太一样。比如说孝盆的名称,有的地方称火盆,有的地方称纸钱盆,有的地方称孝盆,有的地方称劳盆,有的地方称阴阳盆,有的地方称火罐,等等。
摔孝盆的民俗寓意,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说法,有的地方说,灵柩出发前摔火盆,就是要去世的老人带走火盆,只有摔碎他们才好带走;有的地方说,这是一种道别的仪式,就像是活人分家里也有“分火”(即分灶时,带走一把火或火子)的程序一样,是一种古老的风俗,寓意去世之人彻底与家里没有关系,带着属于他们的“火种”到别一个世界去了。烟火在古代是一个人所处世界的象征。
上面两种说法比较有人情味,有的地方说法就似乎有点“绝情”。现在某组织或某单位,把一个人开除,或者撵走了,往往会说“把他扫地出门了”。其实这种“扫地出门”就是来源于丧事中的一道程序,就称“扫地出门”。
“扫地出门”就是当灵柩从家中的厅堂或堂屋内移到大门外(有的地方称出灵或移灵大门外,有的地方则叫出殡,而很多地方所说的出殡则叫“上山”)停放。当灵柩出门后,要安排人,立即把家里的地干干净净地打扫一遍,把清扫的垃圾倒出大门外烧掉,民间也叫“清扫出门”。摔火盆也是这种说法的延续,也是阴阳两断的意思,人与鬼彻底断绝了关系。
一些地方忌讳说去世之人的名字,特别是新去世的人,认为会给自己带来晦气。如果非得提到去世者名字,一般会这样说:“火盆摔的某某”或者“火罐摔的某某”,以表示消除晦气,百无禁忌。
2、 “老二抱盆老大摔”的说法摔盆的仪式在我国民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出殡出大门后,遇到分叉的路时,手捧火盆的孝子,将火盆用力摔碎在岔路中,出殡队伍要走的那条路,出殡的队伍踏过火盆的碎片前行。另一种是出殡启程前,当一切准备工作皆已经就绪,最后一道程序就是由孝子摔碎火盆,接着就进入启程程序。
“老二抱盆老大摔”是一种古老的礼仪,现在很多地方的风俗变化了,也就简化了这种礼仪。上面提到的两种摔盆形式,虽然在摔盆的时间上有差异,按古老的正统的说法,不管是出门在岔路口摔盆,还是在出殡前摔盆,都应由孝子中的老二去端盆,然后在摔盆的时候,老二恭恭敬敬地递给长子,由长子完成摔盆。
我国古礼中讲究谦逊和礼让,比如,过去帝王之家传位立太子时,大多立长子为太子,当诏书宣布时,明知结果已经不可改变,但为了长子肯定还得推让一番,否则就是不讲礼节,在人们的印象中,显得很傲慢,刚愎自用,也显得自已不讲客气,权力欲极强。事实上,谦让不谦让,大局已定,就是那么一回事,只不过是在人前留下好印象而已。就像现在的人到朋友家吃饭,嘴上虽然客气地说“不用不用”,事实上肚子早就饿了,巴不得你把饭马上煮好。
这摔盆的礼仪,道理也是一样的,事实上也是一种继承权力(财产权、家族地位权等)的象征。老二端着火盆都不敢自己去摔,得让长子来摔,其他兄弟也只能服从了。再说,老二端着盆递给长子摔,本身就是对传统风俗的一种敬畏,也是在外人前面,体现了兄弟尊重长子、家庭和睦。这比长子自己端盆,自己摔盆,在人前的观感要好得多。因此,古人对摔盆礼仪的安排细节,自有古人的道理。
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古代的一些繁文缛节有了一定的变化,有的因时代的变迁而简化。民间摔盆风俗也就出现了变化,比如,有的地方摔盆时就是由长子自己端盆,自己摔盆,还有的地方孝子不摔盆,由表兄弟,或指定的村里人摔盆。
民间所谓的风俗,就是在一些地方久而久之形成的生活、行为习惯,并得到当地人公认。因此,我们不能否认这些不同的风俗有什么不妥,民间风俗本来就呈现多样性。
农村习俗“老二抱盆老大摔”是什么意思呢?有什么说法和讲究吗?
当地农村过白事也有类似的习俗。当地不是"抱盆",而是"抱罐";不是由老二(儿子)来完成,而是大儿媳妇的职责;如果老大没媳妇,这罐也由老二来抱。没错,这瓦是由"老大摔"。
这"罐"在出殡前就准备好了,里面装上五色粮食(谷子、黍子、高梁、玉米、小麦)用一块正方形白布裹起来。大儿媳妇把罐抱在怀里,一直抱到坟上。在墓穴的一侧再另挖一个"猫儿洞",下葬时,把罐子放入洞内。这罐是逝者吃饭的碗,这五谷则是给逝者准备的饭食。
这″瓦″,有两片,一片护心瓦,从逝者一抬箔就扣在胸口上;逝者入殓装棺后,扣在棺帽上。逝者上路前,把另一片瓦扣在一块石头上(过去多用砸布石),逝者上路时,由孝子把瓦摔碎在石头上。摔碎瓦表示拆迁阳宅,让逝者乔迁阴宅(棺材即是逝者的阴宅)。另一层含义,祈祷逝者到阴间岁岁(碎碎)平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阳间磊磊落落做人,到阴间堂堂正正做鬼。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