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说“蜂子搬家,竹子开花;不是死亡,就是败家”有道理吗?

关于这句俗语,有些人看了不知是什么意思,搬家败家与蜂子和竹子是怎么联系在一块呢?那么今天我就来说说这句俗语的意思。

一、蜂子搬家

蜜蜂,大家都知道,是辛勤的劳动者,再熟悉不过了,它给给果树,农作物,花灯植物传粉,还酿造蜂蜜。蜜蜂一天大概大约只能飞行4-8千米,只在离蜂巢2.5公里半径内活动,蜜蜂一般轻易不搬家。只要蜜蜂搬家,可能发生了两个情况,一是本地没有花可采了,二是这个地方不安全了。

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如果出现蜜蜂搬家的情况,就会有不吉利的事情要发生,要么这个地方不适合采蜜,不安全了。要么无花可采了,必须要换地方了。

2、竹子开花

一般来说,竹子开花是不寻常见的事,很难碰到竹子开花的情况,听老人说,竹子开花就是天下大旱之象。竹子开花,也会伴随着干旱,对农业来说不是好事,当然,现在来看,这种说法也没科学依据。

竹子的繁殖能力很强,它不是用种子来繁殖生长的,只有特殊的年份里,大家才能看到竹子上长着竹米,这种东西看起来和我们常吃的稻米很像。但很少有人能看到竹子开花的现象。因为它一旦开花,就会意味着生命走到了最后一刻。如果只是个别竹子开花,那就意味着是正常的老死。如果是大片竹林都出现了开花的迹象,这就意味着本地区的气候、环境要有重大变化,所以必须要搬家了。

通过这句俗语,和们知道了蜜蜂搬家和竹子开花这两种现象,由于大家一般碰不到,所以大家就大胆猜测可能要有大灾难要发生。

图片来自网络

农村人说“蜂子搬家,竹子开花;不是死亡,就是败家”有道理吗?

过去生产力低下,科技不发达,人们普通文化底,面对许多的自然现象,特别是许多奇特的自然现象,找不出其形成的原因,因而难免会在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时,显出些愚昧来,许多还被赋于迷信色彩。

过去在农村流传着许多的鬼怪的故事,这些鬼怪的故事其实都是过去人们愚昧而编造出的带有迷信色彩的传说而已。我的老家在山区,旧事许多贫苦人家没有丰肥的土地,有的只能去租地种或打长工,有的就到山上开垦些瘠地来耕作,我们那里的山是多石头少土壤,在山上开荒需除去杂草石块,捡些有土的地方,开垦出很小很小的一块块贫地来,种些谷子或芝麻来维持生活。旧时村里有一户人家,家中没有田地,靠的就是上山开荒来维持生计,这一天春天,家中的男主人上山开荒,当搬去一块较大的石头时,发现这石头底下有一群长虫(蛇),这块地方有些土,这位农夫不愿舍弃这块地,于是就挥铁锄头把这窝蛇给铲死了,然后奇特的事接着发生了,铲死这群蛇是在上午,到了下午这位农夫竟然死了,当时的人们迷信,说是这群蛇其实已成蛇精,农夫铲了这些蛇的躯体,但这些蛇的灵魂却要了农夫的命,还说什么蛇成精后能大能小的。这个故事在村里流传了很久很久,过去许多人也深信不疑,但现在分析起来,会觉得这传说多愚昧呀,世上那有什么蛇精,这位农夫铲死了蛇,可能平时就有些高血压什么的,那时的人们医疗条件差,即便是有些慢性病,本人也未可知道,铲死了蛇,心里可能紧张,诱发了脑出血或心梗而死亡了。

由此看来,“蜂子搬家,竹子开花;不是死亡,就是败家”这种说法,是没有道理的,更没有科学道理。

蜜蜂建个窝不容易,一般来说它们是不会搬家的,除非这里已不适宜它们生存了,比如周围已无花可采,比如窝遇到了天敌的攻击等,不然它们是不会搬家的;而竹子很少见开花,但很少见开花并不等于竹子不开花,个别的竹子在一定的条件下也是会开花的,一般五十年才开花一次。这一切都是很正常的自然现象。

很少搬家的蜜蜂搬了家,很少开花的竹子开了花,过去的人们解释不清这些事情,感觉到有些奇特,再加上过去人们多灾多难,于是就感觉这不是好的征兆,于是便言说“蜂子搬家,竹子开花;不是死亡,就是败家”,但这是错误结论,没有科学道理。

(图片来自于网络)

农村人说“蜂子搬家,竹子开花;不是死亡,就是败家”有道理吗?

在我们农村,还没听过“蜂子搬家”呢,蜂子指的是蜜蜂,我们最常听说的就是燕子搬家,在很多俗语中,燕子和蜜蜂的地位是一样的,所以蜜蜂搬家对于很多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古人更讲究的是动物的“进门”,从而觉得动物的“搬家”是一种晦气。

以前的农村都有这么一句俗语,那就是“蜂子搬家,竹子开花;不是死亡,就是败家”,从这俗语表面上来说,是有点吓人的,但是往往越吓人的俗语其中都蕴含了不一样的生活经验,那么下来就来解读下这句农村俗语。

【“蜂子搬家”】

蜂子就是蜜蜂,以前蜜蜂在家里筑巢代表了有好事将要发生,如果蜜蜂突然搬家,那么主家就要小心了,因为蜜蜂不会无缘无故的搬家,一定是蜜蜂感受到了危险才会做出搬家的举动,而且蜜蜂筑巢是非常辛苦的,辛辛苦苦筑巢几个月,说搬就搬,那么就会有“危险”发生。但是这句话在我们这里看来 ,蜂子搬家却成了好事,但是蜜蜂的品种也有很大因素,现在很多人屋里的蜂巢大多数都是毒蜂,对人体有很大的威胁,这个时候就要对它们进行人工搬家,而且不管是毒蜂还是产蜜的蜜蜂,在家里筑巢都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威胁,所以现在看到了都会进行赶走。

【“竹子开花”】

竹子开花一直都知道不是好事情,但竹子开花只不过是象征着竹子即将枯萎的标志而已,被传得神乎其神,在我们老家,几乎年年都能看到竹子开花,竹子开花现在已经成为了常态,以前的竹农靠着竹子吃饭,再者就是竹子开花预示着竹子即将枯萎,这对于当时的竹农来说是一个不好的事。“蜂子搬家,竹子开花;不是死亡,就是败家”这句话有夸大的可能,以前的蜜蜂是“祥瑞”,而现在的蜜蜂是“威胁”,以前的“竹子开花”对竹农来说可能倾家荡产,而现在很多人都不愿意种竹子,从而两者的需求已经变了,间接的导致了俗语的本质变了。总结:老一辈的思想我们可以适当去揣摩一下,但是其中的意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且俗语能流传下来必然有他的精髓所在,我们现在不知道只能说明我们的见识还不够去揣摩这句俗语的意思。

农村人说“蜂子搬家,竹子开花;不是死亡,就是败家”有道理吗?

“蜂子搬家,竹子开花,不是死亡,就是败家”,对于这个农村俗语,我非常赞同!

我家养蜜蜂十多年,而且村里也种了好几个品种的竹子,见过十数次蜂子“搬家”,也见过三个品种的竹子开花。

我可以确定的是,蜂子“搬家”,竹子开花就是它们“死亡”或者“败家”的体现,至于原因,容我慢慢道来!

蜜蜂“搬家”

蜂子“搬家”原因有3个,分别是:缺蜜,天敌,巢内外环境不适。这3个因素的发生,都会导致蜂群衰败,甚至蜂群中蜂王、蜂仔、工蜂出现死亡,与以上农村俗语相符。

1.蜜蜂缺蜜。

蜂群缺蜜初期,工蜂首先会保证蜂仔的蜂蜜供应,然后减少蜂王浆的分泌量,促使蜂王减产或者停止产卵,同时工蜂也会停止建造巢脾。

蜂群缺蜜中期,工蜂舍弃尚且处于卵期的蜂仔,并且更进一步减少给蜂王供应蜂王浆,蜂王卵囊收缩停止产卵,工蜂没有蜂蜜食用,要么啃食巢脾上的花粉屑,要么到果园啃食熟透的水果,这也使得工蜂、蜂王健康状况愈来愈差。

蜂群缺蜜后期,工蜂把未封盖的蜂蛹拖出巢门丢弃,并且给蜂王提供最低限度的蜂王浆,蜂王因为长时间得不到产卵导致卵囊受损伤。工蜂也因长时间缺少食物逐渐出现伤亡,到了封盖仔出房之日,也就是蜂子“搬家”之时。

2.蜂群遭遇天敌侵害。

蜜蜂的天敌有胡蜂、蜘蛛、蜡螟、蜻蜓、燕子等,其中胡蜂、蜘蛛、蜻蜓,燕子都以蜜蜂为主食,而蜡螟幼虫则主要以蜜蜂蛹房内的王浆为主食。

蜜蜂天敌数量少的时候,会对蜂群有轻微的影响,比如群势衰退,但不容易引起蜂群“搬家”。

当蜜蜂的天敌数量增多时,它们会疯狂捕食巢内的内勤蜂或产卵的蜂王,也会疯狂捕食出巢采集的工蜂或交尾的蜂王,从而会导致蜂群无王或群势迅速衰退,直至蜂群不堪压迫集体“搬家”飞逃。

当蜡螟幼虫数量增多时,它们也会疯狂采食蜂蛹巢房内的王浆,导致批量蜜蜂封盖蛹虫死亡,导致蜂群中新生力量断崖式下跌,为了族群的延续,蜂群也不得不选择“搬家”。

3.巢内外环境不适。

蜂群巢内环境不适主要体现在温度和湿度方面,温度、湿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到蜜蜂幼虫的生长发育,严重时会导致蜂群衰败、灭亡。

冬季搬迁到向阳干燥的山顶、电杆等处的蜂群,到了炎热的夏天,有的野蜂群巢内温度过高导致蜂子生长受到影响、甚至死亡。

为了让蜂群群势不继续衰退,最终会选择“搬家”到山坡中、下部岩洞、石洞、土洞、树洞等地方重新做巢。

夏季搬迁到山坡中、下部岩洞、石洞、土洞、树洞等处做巢的蜂群,到了冬季,有些岩洞、石洞、土洞、树洞封闭效果差、湿度大,会导致巢温过低引起蜂群衰退、死亡。

因此,这部分的蜂群也会集体“搬家”回向阳干燥的山顶等处。

还有,蜂群巢外蜂路不畅通也会让制约蜂群发展壮大,导致群势衰退。

蜜蜂在土洞中做巢,随着时间推移,巢门口长出来的草会遮蔽巢门,一方面会影响巢内蜜蜂辨别外界天气和时间,导致出巢的蜜蜂出现空飞、迷巢、采集效率低下等问题,最终蜂群群势会衰退至覆灭,或者集体“搬家”。

野外蜜蜂多选择在岩石山体上做巢,主要原因就是为了避免蜂路受阻,还有就是防止山火祸及巢穴。

由此可见,蜂群出现轻度衰败和少量死亡不一定会导致蜂群“搬家”,但蜂群“搬家”则极有可能预示着蜂群衰败,或者死亡。

竹子开花

竹子开花的原因比蜂子“搬家”要多1个,分别是:场地受限、土地肥力不足、感染病虫害、干旱。这4个诱因的出现,同样会导致竹子衰败,甚至死亡,也与以上农村俗语相符。

1.场地受限。

竹子虽然耐密植,但是当到达极致密度时,新的竹笋会因为没有足够的生长空间而受到抑制,最后只留下一堆老竹子。

老竹子会干枯,也会腐朽,不过由于竹子根部纤维含量高,没有几十上百年时间腐化不能长出新竹,而竹子从笋期到成竹、老竹一般不超十年。

竹子老化速度快于竹根腐化速度,为了竹子的延续,当达到极限密度时,竹子就会开花结果,然后果实再散布到更远的地方继续繁衍下去。

泥高竹是我见过生长繁殖最快到达极限的竹子,也是在村里最常见的会开花的竹子,开完花不久,整片的竹子就会发黄不再长出新笋,最后全部慢慢干枯死亡。

2.土地肥力不足。

农村的竹子一般种在山脚、房前屋后、小溪河流两旁,这些竹子栽下去之后基本上是任其生长,不会中途施肥和除草。

而且每家每户用来种竹子的地块极小,也极其贫瘠,虽然竹子生命力顽强,汲取土壤养分的能力很强,但是随着竹子数量的增加,土地肥力也在不断下降,最终长出来的竹子腰杆纤细、叶片发黄,衰败在所难免。

在我们村,泥高竹和刺钩竹因土壤养分不足而开花的现象也很常见,这些竹子直到开花的时候,密度还没有到达极限,甚至还能看到一些从土里探出脑袋的竹笋,只不过会半途枯萎凋零。

3.干旱。

竹子很耐旱,但也有限度。我们村有2个品种的野竹子生长在山坡和山顶上,拇指大小,其中一种竹体有毛,另一种无毛。

记得我养鸡的时候,有一年我们村很干旱,在山顶种植的花生要么枯死,要么减产严重。生长在山坡上的竹子受干旱天气影响极少出笋,甚至生长在向阳坡上的部分竹子还开了花。

荒山面积大,而且几乎每年都会被山火烧一遍,土壤肥力不缺,小山竹开花排除了以上诱因之后,也就只有干旱这个原因可能性最大。

4.竹子感染病虫害。

2000年左右,我们村出现了很多的竹蝗虫。小竹蝗虫体长2~4cm,小指大小,翅膀还没完全长齐,主要靠弓状后腿发力弹跳前进。成年蝗虫体长5cm,拇指大小,全身绿油油还布有斑点,看起来很恐怖,就连家禽、小鸟都不敢轻易下嘴啄食。

竹蝗虫主要的食物是竹叶,特别是那种用来编织箩筐的苦单竹叶子是竹蝗虫的最爱,其次是泥高竹、楠竹、刺钩竹等品种。

不过,在竹蝗虫肆虐的那一年多时间里,我们村里的苦单竹叶子虽然被吃了个精光,但也没有出现开花的现象,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还会恢复生机。

倒是泥高竹和刺钩竹的叶子被吃了之后部分竹子也长出了花,最后虽然还会长笋出来,但是整个竹林的长势已大不如前。

由此可见,竹子衰败和死亡不一定会开花,但是竹子开花极有可能预示着竹子的衰败或死亡。

总的来说,不管是“蜂子搬家”,还是“竹子开花”,其“死亡”和“败家”的结论是经过前人长时间生活经验积累得来,确实有一定道理。

当看到这个农村俗语,并确定了其正确性时,我不由得感慨,以前的农村人那份对生活的热枕,以及对未知事物勇于探索的那股精神真的很值得敬佩!

农村人说“蜂子搬家,竹子开花;不是死亡,就是败家”有道理吗?

“蜂子搬家,竹子开花;不是死亡,就是败家”,能够流传至今,或许有一些道理。但是,这种观念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在民间,有着“燕子不进愁门”的说法。和燕子筑巢的认知一样,人们认为蜜蜂去谁家筑巢,谁家就是一块风水宝地。

所以人们一旦看到蜜蜂到家里来筑巢,不仅不会驱赶,甚至还会保护。因为人们认为不管是燕子还是蜜蜂,在自家的屋檐下筑巢有好的寓意,所以人们总是盼望着它们能来家里筑巢,给家庭带了好运,财源广进、人丁兴旺。

其实和燕子一样,蜜蜂对筑巢也是有讲究的。它们喜欢在屋檐、窗户、房梁、屋顶、树木上,土坡断层、树洞等地方筑巢。蜜蜂对巢址的选择是极为苛刻的,不但要求蜂巢附近有丰富的蜜源,还要有便于采集的水源,而且要求冬暖夏凉且能防御天敌的侵袭。

那么,蜜蜂为什么要搬家

蜜蜂搬家寻找新巢址的原因主要有两种情况:分蜂和飞逃

1、分蜂:分蜂指的是蜜蜂种群数量增加,此时,老蜂王就会带领大部分工蜂离开原巢另觅新址。

2、飞逃:飞逃则是蜂群对当前巢址不满而引发的迁徙。蜜蜂的有效采集半径大约在3公里左右,假如原蜂巢附近长期缺乏蜜源时,蜂群也会迁移到蜜源丰富的地方重新筑巢。蜜蜂在自然界的敌害有胡蜂、蚂蚁、蜘蛛等,其中以胡蜂对蜂群的危害最大。一旦蜂群受到威胁时,也会搬家。

受旧的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一旦蜜蜂搬了家,就会让人们忧心忡忡,感觉财运受阻,甚至家破人亡,厄运就会临头了。

竹子开花后死亡,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

上世纪八十年代,四川等地的箭竹大面积开花,竹子大片死去,造成了上百只大熊猫因缺少食物而死亡。竹子开花成了当年的大新闻。至今仍记得程琳的一首歌“竹子开花喽喂,咪咪躺在妈妈的怀里数星星,星星啊!星星多美丽,明天的早餐在哪里?......”

竹子开花跟气候、土壤条件和环境有关。这些因素可能造成竹子提前开花繁殖,也可能使得竹子推迟开花。比如阳光、干燥的空气、竹子自身养分的缺乏等。

但是,真正能看到竹子开花的人并不多。因为竹子开花的周期太长了。不同类的竹子开花的周期长短也不一样。有的六十年开一次,像毛竹,有的则需要八十年,甚至上百年。有的长达一百二十年才开一次花,像桂竹。

正因为竹子开花的现象很少见,所以容易使人们造成“竹子不开花”的错误常识。引起人们的恐慌,生活在旧时代的先辈们更是认为“竹子开花”是荒年、灾难的预兆!

综上所诉:蜂子因为蜂巢遭遇变故,为了更好地生存不得不搬家;竹子开花后死亡,也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关于竹子开花,在我国的古书中早已有过记载。像《三海经》中就这样写到:“竹六十年一易根,而根比生花,生花比结实,结实比枯死,实落又复生。”。所以,对于民间俗语所说的:“蜂子搬家,竹子开花;不是死亡,就是败家”需要我们用科学的观点正确对待。

农村人说“蜂子搬家,竹子开花;不是死亡,就是败家”有道理吗?

农村老辈人总喜欢以俗语的形式,记述一些农业或者生活中的一些经验,其中大多数俗语言简意赅、寓意鲜明,但也有少数俗语晦涩难懂,令人捉摸不到头脑!

比如俗语“蜂子搬家,竹子开花;不是死亡,就是败家”就非常难以捉摸。刚一听到时,村夫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经过询问村里老人后,才恍然发现这句俗语真是大有讲究!

蜂子搬家

蜜蜂俗称蜂子,是在农村最常见的昆虫之一,其更是担任着为农作物、果树等传授花粉重要任务,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伙伴。身在农村听说过“蚂蚁搬家”,却从未听过“蜜蜂搬家”。蜜蜂不搬家的主要原因,首先是蜂巢的修建殊为不易,需要几代蜜蜂的共同努力才能修缮完整;再者就是蜜蜂飞行速度很快,但活动范围仅在蜂巢周围2.5公里左右,所以蜜蜂轻易不会搬家。

但由于一些外界因素的存在,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才会搬家,比如活动范围内无蜜可采了;所寄居的地方不安全了;或者遭到外来动物的袭扰。总之,蜜蜂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选择搬家!

竹子开花

比起“蜂子搬家”,“竹子开花”这种自然景象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竹子虽然是常见的一种植物,但竹子开花的现象却很少见,所以容易造成“竹子不开花”的错误常识。其实,竹子在生长到一定年龄就会开花结实,而后全株死亡;在有水旱和虫害时,竹子同样会开花。所以竹子开花容易引起人们的恐慌,生活在旧时代的先辈人更是认为“竹子开花”是荒年的预兆!

“蜜蜂搬家”和“竹子开花”这两种自然现象由于非常罕见,所以被旧时代的人们误认为是灾害的象征。其实,在科学进步飞速的今天,这两种自然现象完全可以解释通透,所以俗语“蜂子搬家,竹子开花;不是死亡,就是败家”并不具备现实意义!

如果您见到“蜜蜂搬家”和“竹子开花”会联想到什么?欢迎留言讨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