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和万事兴”词语当中的和字为什么不用“合”?
我们常说“家和万事兴“,意思大家也都了解,那就是一个家庭要想干什么都顺顺利利的,这个家庭就一定要和睦,只有家庭和睦了,家才会兴。如果一个家庭不和睦的话,家一定不会兴旺。所以要想事业兴旺,家庭关系的和谐是很重要的。
“家和万事兴”这句话出自清胡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七回:但凡一家人家,过日子,总得要和和气气。从来说:家和万事兴。
这段话的意思是:一家人过日子,应该是和气相处,家庭和睦了,家和事业就能兴旺。
“家和万事兴”中为什么不用“合”?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和”、“合”字的区别。
“和”与“合”两字在字面上、意思上还是有差别的。
“和”作为连词,意思是“与”,作动词,表示应和或搅和。
“和”作为形容词时,是指不同事物或方面的相互关系是令人满意的,有平稳、关系好、平衡的意思。如:和谐、和而不同、和为贵、和平。
“合”字有(1)闭的意思,对拢:合眼。合抱。珠连璧合。貌合神离。(2)聚集:合力,合办,合资。(3)应该:合该。合当。(4)总共,全:合家欢乐。(5)计,折算:合多少钱。
因此,“家和万事兴”,重点在“和”,和气生财,和为贵。这里用“和”字最能表达“和谐”、“和睦”的意思。而“合”只能表示在一起,没有“和”字的精神和含义。
“家和万事兴”。一个家庭,最重要的是和气,和睦。家庭最重要的是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互相谅解。
凡是家庭和睦相处的人,他的心情比较好,工作好,身体也好。事业也都顺利。凡是家庭不和谐的,精神不振,心情不佳,肯定会影响工作,事业也会不顺利。愿我们每个家庭都能“和睦”相处“和和美美”,都能充满快乐和阳光。
图片来自网络
“家和万事兴”词语当中的和字为什么不用“合”?
“和”字表示混和渗透,你中有我中有你,就像和稀泥;“合”字表示两者相加,虽然互相联系在一起,但是你是你我是我两者毕竟泾渭分明。🙏😂👏
“家和万事兴”词语当中的和字为什么不用“合”?
感谢和大家分享。为大家提供一些不一样的思路。
中华文化“以人为尊”、“以人为本”,把“和”字推到至高无上。人与自然、与社会、与己、天地人三合,万物“共和”。
01“和”是阴阳互系的结果- 1.1家庭成员
家庭中,“老人”与“小孩”、“丈夫”与“妻子”皆为阴阳互系的关系。阴阳,并不是二元对立。两两之间,阴阳互立,表现出来就是争吵和矛盾;阴阳统一,表现出来就是共同为一个家庭付出。阴阳之道,不是让我们否定对立,一味寻求统一。而是,要知晓且坦然面对差异的同时找到平衡的方法,此即是“和”在此处区别于“合”的关键。
- 1.2生活与工作
“家和万事兴”包含了“生活”和“工作”,两者互为阴阳。中华文化得以传承几千年,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代一代人对“道”的追求。其实,没有那么遥不可及。“工作”为阳,“生活”为阴,能平衡好“工作”和“生活”之间的主次、轻重,就是我们常人最大的“道”。所以,我们往往会羡慕于能平衡好两者的人,这也是“和”的一种体现。
02中国传统文化,“和”在其他方面的展现中国古代素有“以学治天下”的传统,中华学术一以贯之。
- 2.1中国古典经济学轻重之术
早在三千年前,中国古代黄老学说集大成者——《管子》一书,完整论述了中国古典经济学轻重之术,其核心思想就是“均平”,即可理解为“和”。《管子》认为,有限自然资源和无限人类欲望之间的矛盾是关键,“均平”就是要在人与自然之间、社会各阶层之间、商品与价格之间、国内外价格等方面实现动态平衡。为中国古代在经济上,雄居世界之巅长达千年,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管仲 像
- 2.2中华国粹中医药
毛主席曾说:“中国对世界有三大贡献,第一是中医。”
毛主席书法,“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中医药是中华文化之核心的现实应用,就是在人体、草药与五行理论建立起映射关系,以调节人体内外的阴阳平衡,平衡也即是“和”。
古人研究气候变化与疾病关系,称之为“五运六气”。气候正常,人体内的阴阳平衡也正常;气候异常,人体内的阴阳平衡也随之而紊乱。
中国中医科学院王永炎院士
2019年6月27日一次会议上,中国中医科学院王永炎院士讲到中医“五运六气”之法,准确预测了去年冬至到今年春季,长江一带有瘟疫。
王永炎院士这样说:“要观天地之象,观万物生灵之象,观疾病健康之象。所以,今年大江以南,暴雨成灾。厥阴风木司天,已经描述了太虚元象。上半年,是比较和缓的。下半年,特别是在冬至前后也就是连续到明年的春季,要有瘟疫发生。”
- 2.3中国传统术数四柱命理
相信大多数人都接触过命理,无论是街边算命,还是大师指点。很多人会纳闷,命理与“和”有什么关系。
四柱命理,以月令为提纲(月令体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可上溯到七八千年前的伏羲时代),以格局组合定层次高低。命理中更重要的一点,是讲究组合的整体气势流动。气势“和顺”,层次越高;气势“杂乱”,格局越低。所以,“和”在命理中仍是重要的体现。
“家和万事兴”词语当中的和字为什么不用“合”?
家庭合作力量大
家庭和睦万事兴
虽然合和有差别
离开彼此真不行
“家和万事兴”词语当中的和字为什么不用“合”?
“家和万事兴“词语中的和字为什么不用合?
我们常说:“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以和为贵”,“和”字对人们生存之重要性,和气和协的群圈关系是一个人立足社会根本的发展之路。低调的人总是以和为重,从不轻易“合”拍别人而感情暴躁行事。当他们与滋事的人相遇时,也总能平静地化怨气为和气,在心平气和中解决问题。因此君子“和”而不同,并非“合”而不同。从以下三个方面作具体详解“家和万事兴”词语中的“和”字而不用“合”。
第一、“和”是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有着影响深远的理念,这种理念一直延续渗透在我们心中,表现在社会各个领域。“和”是一条经世致用的原则。儒家有句名言叫“和为贵”,兵家有个理论叫做“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治家者有一条经验
“家和万事兴”;经商者有个信条和气生财;治国者讲究和平。足以证明,谋求“和”的境界是人生的一项重要修行。古往今来,“和是贤者仁人所追求的境界。在我们周围可以找到许多以和为贵的凡人,在历史上,这一切无不在昭示群圈的人们“以和为贵”,不要以邻为壑,“和”能平息仇恨的怒火,化干戈为玉帛。
第二、可以说,“和”是天下人通行的准则,“和”是消除纷争、缓解矛盾的利法宝,“适者生存”的法则告诉我们,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将这些竞争保持在一个最低限度,使彼此之间保持建设性互动关系就要靠“和”来实现。
再说如果用“合”字为意,因为“合”可能在合之间产生种种不和,不和就会产生分歧,就会导致矛盾激化。特别是当人与人之间因为“合”而不规矩时就有利益冲突。争斗就难免了,而且有明争也有暗斗,不管是哪种争斗方式都会伤了彼此间的和气,做人应求“和”,而不求“同”。提倡“和”,不是要求人们都抱成一团,而讲求一团和气的“合”。
第三、俗话也说:“和气致祥。”是一个家庭重要的幸福指数。那么如何保持和气呢?古人指出“不迎合”、“不多言”保持良好和气的家风因素,就是最好的利益。
“合”要有原则,原则是“和”能敏锐地鉴别其利,并能准确地把握“合”其双赢。
所“合”只限于眼前的,局部的利益,而要着眼于长远的、全局的利益不能只看到距离远近、处事难易,一般而言高明的一家之主往往把维护家庭利益和幸福作为“一家之计在于和”的家风延续。
总起说来大到国家,小到小家。方方面面,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社会,“和”可以促进人际关系和睦,可以助人抵挡他人侵犯,它是成功所不可缺少的因素。我们拥有一个和睦的家庭,会令人感到温暖;拥有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会使人感到舒畅。“和”是驱动世界运转的法则。所以“家和万事兴”中的和字是不能用合代替的。
“家和万事兴”词语当中的和字为什么不用“合”?
家和万事兴,意为家庭和睦就能兴旺。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七回:“大凡一家人家,过日子,总得要和和气气。从来说:‘家和万事兴。
“家和万事兴”是一条治家格言,也是中国数千年来人们孜孜以求的美好愿望。它倡导的是和谐,无论小至家庭,还是大到行业,和谐与否至关重要。和谐最本质的内涵就是文明、公正、公平。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他的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个字:“和”。
《论语》也讲“礼之用,和为贵”。人生活在世间,不能离开社会,不能离开群众而独自生存。与社会大众相处的就是和睦。国家能和,再强的敌人也不敢轻易地欺侮,为什么呢?上下团结的力量太大了。六和敬,小而家庭、公司、社团,大至国家,只要做到,没有不兴旺的。所以,释迦牟尼佛与弟子们制定僧团的戒律-----“六和敬”。这是人人都必须遵守的。
很显然,只有这个“和”才用的巧妙,用得得当,用的恰到好处,意犹未尽!而不是单纯的合字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