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风,你了解多少?

我们常说要体现古风,有些影楼也推出“古风”系列,但“古风”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古风一般指的是古代的风俗习惯,特别是质朴的生活遗风。另外,古风也是一种文学载体,古风有三类:“歌”、“行”、“吟”例如:《长歌行》,《短歌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古风就是为古代之风。主要指那些比较质朴淳古的习俗、文风。关于古风的说法,自古有之,如《文选·谢惠连》:“仰羡古风,为君改卜。” 吕延济 注:“《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掩骼埋胔。’此为古风也,谓卜改葬也。”

在韩愈的《王公神道碑铭》:“天子曰: 王某 之文可思,最宜为诰,有古风。”陆游的《游山西村》中有诗:“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另外,古风也是文学诗体的一种,就是人们常说的古体诗。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十五篇国风。唐代以来的创作古体诗时,就称为“古风”,在题目上也会标明“古风”。据查,唐代大诗人李白就 有《古风》五十九首。

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在继承传统文化时,也要对古风进行去伪存真,对好的,优秀的古风进行传承,并进一步发扬光大。对一些封建糟粕内容进行剔除。

图片来自网络

关于古风,你了解多少?

“三月三”是先民“法定”情人节

 

就文化“古风”说来,农历三月三日是“上巳节”,《周礼》谓之“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就是这一天凡是未婚的、具备生育能力的男女,可以“自由”,他人不得干涉。因此为中华先民未婚青年男女“法定”欢会节日。

“上已节”为上古“情人节”。先民以“干支”纪日,三月上旬第一“巳日”谓之“上巳”,魏晋后更改至三月三日。主要活动之一为祓禊(fú xì),即在水边洗濯去垢、消除不祥,祭祀专司婚姻和生育之“高禖”神,又称“女儿节”,先人“生命意识”较之我等更为强烈,因而专属青年男女表达爱慕。

“上巳节”主要风俗是祓禊踏青。《论语》谓之“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连古板的孔老夫子也在在沂水沐浴、到舞雩台吹风,之后和弟子们一起放歌还家。后世沿袭为文人雅士水边饮宴、郊外游春、“曲水流觞”等,著名的书法极珍《兰亭序》其实是先人们“情人节”杰作;再如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今日仍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盛大节日,典型如大理三月街“泼水节”,至今仍以当地青年男女为主角。

当前清明节“合并”上巳节成分。《诗经.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精彩记录一对少男少女于“祓禊”中相亲相恋过程。“情人节”当天,小伙子性急去早了,怅然归来,却于半路邂逅一热情“美眉”意外“执子之手”。因为先民婚恋总与水千丝万缕联系,所以中华生殖崇拜及婚恋中始终有“水”意向文化遗存,如今天祖、父辈及寻常百姓家遇重大事情仍有“沐浴”习俗。

因“上巳节”距“清明节”时近,且男女婚恋旨在解决“人丁”问题,所以后世承袭中逐渐汇入清明节余韵,早于西方“情人节”千年。

关于古风,你了解多少?

了解不多,只见古乐,服妆都很别具一格,

关于古风,你了解多少?

大概就是琴棋书画诗酒茶,看看《古文观止》,听听昆曲京剧,欣赏古玩字画,寻访一下古人留下的遗迹。

关于古风,你了解多少?

古风是看似是一种流行,实际上是因为现代人的思想与眼界的提升。重新重视起了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汉服,国学班,古风歌。这些看似是新起的流行。实际上沉淀了五千多年啊,有多么丰富的底蕴。我身边上至我的外祖父,下至刚上小学的侄女。我的亲人同学朋友都是古风的受众!

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是必须要做的事。可以多看看书,翻阅资料。学习某样传统文化,多听听古风歌曲。虽然现在翻唱盛行,古风歌质量良莠不齐。但是我个人偏好墨明棋妙和十二律古风音乐联盟的歌。

最后补一句,古风的受众是中国每个年龄段的人。如果你对古风有别的理解,请说得更详细。而不是用一个意义不明的双引号扩住古风,任人随意揣测…

关于古风,你了解多少?

古风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文化现象。在我的理解中,古风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再结合文学、乐器、服饰和诗词的一种表达,其中包括音乐、图片、服饰、小说或者是词句。

古风音乐——

古风音乐指以传统词曲为基础,再辅助以现代元素结合而成的乐曲。近些年古风音乐圈逐渐壮大,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古风歌曲。比如《棠梨煎雪》、《第三十八年夏至》、《不谓侠》、《红昭愿》等。

古风图片——

我所见到的古风图片,大部分都是以漫画形式呈现的男性或者是女性人物,整体构图基本上全是取材于传统,再以唯美的景物为背景配色,从而在视觉上给人以美感。

古风服饰——

我所理解的古风服饰,等同于汉服,或者是有汉元素的服饰。

古风词句——

古风词句是以古人说话的语调和方式为主,再融入以所想表达感情的句子。前段时间很火的一段是“以前你叫长安,我叫故里,长安归故里,故里有长安。以后我叫长安,你叫故里,长安尽头无故里,故里从此别长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