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园”“杏林”“杏坛”代表什么?

杏园、杏林和杏坛各代表什么?有的人一直分不清,下面将就杏园、杏林和杏坛向朋友们介绍一下。

说起杏园,就是一个园林,是指山西省太原市东南晋中榆次区常家庄园的。杏园也是庄园里最早的园林。

后来又在杏园里修了杏坛,将孔子像供于杏坛上,才取名杏园的,用来表去对孔圣人的敬仰。

那么都代表什么呢?大概有三个意思:

一是杏园、杏坛都是尊儒奉孔。由于孔子曾在杏林里讲学并创造了儒教,历代都将这里视为圣地。

二是杏林尊董奉为仙人。相传东汉名医董奉医德甚高,给穷人看病不收任何钱财,每治好一个病人,他就让患人家在门栽一棵杏树;长年累月便成了杏林。

三是杏花表示会试。由于二月正是全国各地举子赴京参加会试的时候,杏花也在这时开放。因此,杏花又被称为“及第花”。

据说孔子当年经常在杏林下讲学。所以常家为了鼓励后人学习儒学,就在杏园里槐树下建了杏坛。

还于杏坛台四周雕有四幅浮雕,分别是孔子“周游列国”、“论穆公霜”、“杏坛讲学”、“学琴师襄”的历史典故。

关于杏坛讲学,由于孔子周游列国后,没有哪个国家重用他,只好垂头丧气回到鲁国。在鲁国的遭遇也一样。于是,孔子干脆不想做官了,每天就在杏坛谈经论道,当了老师,向弟子们讲述“诗、书、礼、乐、易”。

后来杏坛就被人们尊为孔子讲学立教的天下第一圣地。另外,他讲学的地方由于种满了杏树,后人们就称之为“杏坛”。人们后来就把杏坛作为追求知识,追求理想的代表。

孔子去世以后,学生子贡就老师的陵墓周围种了不少楷。还由于在周文王陵墓种满了模树,人们认为他们二人是代表中国文化的先驱和典范,后人就以“楷模”作为学习榜样代名词。

注:图片来自网络

“杏园”“杏林”“杏坛”代表什么?

上苍赋予了我们中华民族优美的语言,仓颉创造了灵动的文字,历经数千年历史长河的淘漉,我们聪明的文人学士,将这些灵动的文字巧妙组合,给我们留下一个个生动好感人的故事,一个个历久弥香的典故。杏园、杏林、杏坛,即是其中之一。

杏园

这个词没有什么特殊的寓意,只是一个普通的词组,根据字面意思,就是指一些以杏树为主题的园林。

杏林

这个词现在引申为特指医院或中医院。这个典故相传源自于三国时期吴国医生董奉。

据《庐山记》载:董奉每治人病,病愈,令种杏一株,遂成林,奉后成仙,上升。

另据《神仙传》载:董奉,字君异,居庐山,为人治病。重病得愈者,令种杏五株;病轻者,为栽一株。数年掷晷,杏有十数万株,郁然成林。

后世就把杏林作为医生或者医院的别称,我们也经常能见到“杏林春暖,橘井泉香”之类的颂词。

那么,董奉给人治病,为什么要求病人栽杏树呢?因为董奉不但会治病,还颇懂农事。他看到当地土地荒芜,而人们普遍贫穷,甚至都没粮食吃。为了改变他们的生活状况,而当地的土壤非常适合种植杏树,他就号召大家因地制宜,种杏树,结了果子卖掉换回粮食。但是他这一片苦心没得到响应,他就想出了这个治好病人栽杏树的办法来推广。当杏子成熟以后,前来买杏子的人也不比付钱,只用一斗粮食换一斗杏子的方式交换就行。通过这种办法解决了当地人的吃饭问题。后来人们从中得到了实惠,为了感激他不但治病救人,还拯救穷人的善举,就把杏林作为对他的纪念和赞美。

杏坛

这个词当然就是寓意教书育人了。这个与至圣先师孔子有关。

《庄子·渔父》载:孔子游于缁帷之林,坐杏坛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

《幼学琼林》载:孔子居杏坛,贤人七十,弟子三千。

去过孔庙的人都知道,大成殿前有一座小亭,这地方就是杏坛。不过这个杏坛是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在监修孔庙时修建的。他将正殿后移,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纪念孔子办学设教。后世就将“杏坛”演绎为教书育人之地了。

“杏园”“杏林”“杏坛”代表什么?

杏园,杏林,杏坛的“三杏”是杏杏不同,意义各异的。杏是杏树,但在这里却是杏杏不同,各代表的意义差别极大,没点文化知识,真不解“三杏”的喻意。“杏”文化源远流长,内涵极为丰富,寓意很是深刻。

杏园是指代文学艺术之园地,是文学艺术领域之代称,后扩大到代指某领域的美称。其典可追到唐时一句诗: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

杏林是中医的代名词。典源自三国时期一名医,为人治病从不收钱。病好后的一些人为感谢名医治好病之恩,便在名医住所附近种植杏树为号为表谢意,后杏树蔚然成林,很茂盛,久而久之,杏林就成了医生的代名词,广泛用于医生世家,中医世家。一些人为表谢意感恩,常会给医生送锦旗牌匾,上书“杏林高手”或“春满杏林”等。当然,时下骗子多,街头游医为骗人,自己制作,成叫人制作锦旗匾额,内书:华佗扁鹊重生,杏林高手再现。

杏坛是代指教学之地,可称是学校课堂讲台之处,教书育人的地方。典自孔子设坛授学。孔子收徒三千,贤人七十二。园、林、坛是各自不同,其“杏”也是有别,个个代表不同的。

“杏园”“杏林”“杏坛”代表什么?

1.杏园

唐代,新科进士赐宴时,在宫城外的杏园,其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大雁塔南。

早在唐中宗神龙年间,凡新科进士及第,先要一起在曲江、杏园游宴,然后登临大雁塔,并题名塔壁留念。时人称进士为“杏园客”。唐宣宗时刘沧在《及第后宴曲江》中提到:“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杏园”在唐代指的便是新科进士游宴之地,“杏园游宴”是唐代文人的雅趣活动之一。后来“杏园”便被赋予了庆贺金榜题名的含义。

2.杏林

“杏林”是中医界常用的一个词汇,该词产生于汉末。医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 “杏林之家”即指一家人都是医术高超的医生。

据传东汉时期福建籍医生董奉,与张仲景、华佗齐名号称“建安三神医”。董奉医术高明,视钱财如粪土,为人治病,从不取人钱物,他唯一的要求就是,在被治愈之后,如果愿意,重症患者在董奉的诊所附近栽种五棵杏树,轻者就栽种一棵杏树。十年过去之后,董奉的诊所附近就有了十万余株杏树,郁郁葱葱,蔚然成林,成为当地一景。杏果成熟后,董奉又将杏果卖出,换来粮食周济庐山附近贫苦百姓和南来北往的饥民。一年之中,被救助的百姓就多达两万余人。在董奉去世后,庐山一带的百姓便在杏林中设坛祭祀董奉。

后来,“杏林”一词便渐渐成为医家的专用名词,人们往往喜欢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一类的话语来赞美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大夫。

3.杏坛

相传孔子到处聚徒授业,每到一处讲学论经于杏林之下。孔子周游列国,未能得到重用。回到鲁国后,仍没有受到重视。于是他干脆不再想做官的事,每天在杏坛谈琴论道,向弟子们讲述“诗、礼、乐、易”。时人为了激励后辈努力学习儒家文化、感悟儒家思想,在杏园的槐荫树下建筑了杏坛,所以杏坛便被尊为孔子授学立教的第一圣地。

北宋时,孔子后代又在曲阜祖庙筑坛,环植杏树,遂以“杏坛”名之。杏坛就成为人们追求知识和理想的代称。由于杏坛时孔子当年讲学之处,后来便以其指正统入学,也泛指教育工作者讲学的场所。

“杏园”“杏林”“杏坛”代表什么?

  • “杏园”

唐中宗年间,新科进士会在曲江、杏园游宴,然后登上长安的大雁塔,并在塔壁题名留念,当时人们称进士为“杏园客”。

唐人李浚的《松窗杂录》也有记载,唐代每年科举放榜后,新登进士多游宴于杏园。

诗人刘沧在《及第后宴曲江》中提到:“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

白居易为刘禹锡写的《代迎春花招刘郎中》中也写到:“杏园岂敢妨君去,未有花时且看来。”

“杏园”在唐代指的便是新科进士游宴之地,“杏园游宴”是唐代文人的雅趣活动之一,后来“杏园”便被赋予了庆贺金榜题名的含义。

  • “杏林”

“杏林”是出自汉末三国福建人董奉,后世称颂董奉为“杏林春暖”,是建安三神医之一。

生逢乱世,董奉隐居在江西庐山时,常年为人治病,而且不接受别人的报酬,医术也很高明。

生了重病的人,来找董奉看病,董奉医治痊愈后,就让病人种5棵杏树;

轻症患者,被董奉治好,董奉就让病人种1棵杏树。

如此十几年,董奉所在的地方的杏树就已成林,数不胜数了。

自此,医生们也会用“杏林中人”来自称,后世也用“杏林暖春”、“誉满杏林”来称颂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大夫了。

  • “杏坛”

“杏坛”最早出现是在《庄子·渔父篇》中:“孔子游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

孔子到处聚徒授业,每到一处就在杏林里讲学。休息的时候,就坐在杏坛之上。弟子们围坐周旁,或弹琴或唱歌或击鼓,不亦悦乎。

孔子45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在正殿旧址“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于是,“杏坛”,成为教育圣地的代名词。

孔子60代衍圣公《题杏坛》诗云:“鲁城遗迹已成空,点瑟回琴想象中。独有杏坛春意早,年年花发旧时红”。

后来人们就根据庄子这个故事,将“杏坛”作为孔子讲学之所,并泛指聚众讲学的场所。

----------END----------

我是简秋,感谢您的阅读!

“杏园”“杏林”“杏坛”代表什么?

“杏”文化源远流长、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当今社会,有人对“杏坛、杏林、杏园”三词错用,曲解词义,相互串换替代,要是不懂真正的含义说出去被人笑掉大牙。

杏林:是中医的的一个代词;人们给名医赠送锦旗或牌匾时常用“杏林春满”“誉满杏林”来赞誉。同时也是对医生的一种认可和感谢。

话说三国名医董奉为人治病从不收钱,只要求病人痊愈后在其居所附近栽杏树,多年以后杏树蔚然成林,久而久之“杏林”也就成为了医生的代词,现在更广泛用作中医的代词。

杏园:杏园是怎么来的呢? 唐宣宗时刘沧在《及第后宴曲江》一诗中说:“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话说在唐代京都长安城东南有风景秀丽的曲江池,池西有花木茂盛的杏园。当时新考中的进士都要在杏园举行宴会,后来“杏园”便被赋予了庆贺金榜题名的含义。在文学界用的比较多,也是某个领域的美称,这里的杏跟第一个就不一样了。

杏坛:《庄子·渔父》中说:“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铉歌鼓琴。”后人据此在山东曲阜孔庙的大成殿前设杏坛,清代乾隆帝还立了《杏坛赞》的御碑。由于杏坛是孔子当年讲学之处,后来便以“杏坛”指正统儒学,也泛指教育工作者讲学的地方。对师者的赞誉。大意是跟现在的课堂,老师的讲台差不多。

虽然三个词语都是杏开头,但其意思和用途以及用法是完全不同的,可不要混为一谈,认为都是一样的可以同时用,也不是代表不同的等级,而是三种不同的领域。

更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国学常识、经典趣闻;关注 : 国学趣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