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为何说“水最接近于道”?

老子为何说“水”最接近于道?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道”,知道“道”的内涵,回答这个问题就容易了。

我们所说的“道”,就是指自然规律。道可以说在时间上、空间上无所不在,无所不包。道的存在是客观的,物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知道了“道”的含义,再来看水,水是地球占全球面积最大的,可以说水在地球上是无处不在的。陆地的水通过江河湖海,汇入到大海。

水的形态也是变化的,水能变汽,汽能变云,云变雨、雪、冰雹,再变成水,水可由液态变成气态再变成液态,最后还能变成固态冰。水依地势而淌,随形体而固,日夜不息,变化无穷。

水和道的特点有很大相似度,它们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它们又是变化的,它们都是按照自然规律而变化,也是第一性的。最后,它们都是人们最需要的,离不开的。

水是世界上万物生存的根本,离开水,地球就没有生命。道是自然界内在的规律,世上万物也都要遵循自然规律而运动,离开道这个自然规律,万物也将无法运动和存在。

因此,老子讲水是道,道也是水。道中有自然对立统一规律,水也是对对立统一规律的表现形式。道有巨大作用,是可以用来改变世界的;而水也能发挥巨大作用,二者都用来作为改变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动力和能量。

注:图片来自网络

老子为何说“水最接近于道”?

上善若水。这既是老子对于人的评价,更是老子对于水的评价。

这句话也可理解为:“上善之人,其性如水。”

老子认为,上善之人的人格,如同水的性质。那么,水到底有哪些让人敬重的性质呢?

老子认为,水最大的优点就是:“善利万物而不争”,说水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水的这个无私奉献的精神,决定了水的性格的伟大,决定了水的品质的崇高。

水的这种崇高品质,有什么具体表现呢?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停留在别人厌恶的地方,而从不表现出报怨、烦恼、忧愁,反而竭尽所能,满足万物的需要,以自己微薄之力,奉献他人,满足社会,做一颗默默无闻的螺丝钉,只有付出,没有索取。

上善之人,如水之德。那么,上善之人,就是像水一样的,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默默无闻,艰苦奋斗。他不为平凡而抱怨,不为低贱而伤感,非但不如此,在这种条件非常艰苦的情况下,还能保持平和,执著前行,用自己的奋斗和汗水,为其他人铺就平坦之路,为他人甘心作嫁衣。

所以,上善之人,“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上善之人,居于善于选择之地,内心保持平静,待人真诚而友爱,说话算数,信守承诺,为政则善于化繁为简,处事善于发挥所长,而行动,则善于把握时机。

从来不与人相争,所以从不怨天尤人。在奋斗中快乐,在快乐中奋斗,简单而不复杂,简要而不罗嗦,勤奋而不表功,奉献却很快乐。

无私奉献,但很快乐,这是水的特性,上善之人,就符合这种特性,这种特性,最符合道,所以,老子说:“水最接近于道”。

老子为何说“水最接近于道”?

水为何最接近于道呢?因水与天地无争,自然顺随,以其善柔,化干戈为玉帛;以其大德,滋润着大千世界之万物,无私无求。所以,水就最接近于道了。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是一种顺其自然,从容不迫的“大道”。水,给人们一个启示:做人就要像水一样,从容不迫,顺其自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大公无私地付出之后,人便会自然而然地得到他所想,自然而然地获取他所得了。万事不刻意谋划,埋头做事,不问功利。得与失是自然之得失,莫计较于心,一切顺然为之。

至善之美德

最高的境界就犹如水一样,普洒甘雨,滋润万物,而对万物无所求,只想万物之茁壮成长,而对自己的付出与得失不闻不问,甘愿默默付出。同时,对于他人厌恶的地方,污垢之所也不会拒绝,不仅不拒绝,反而用其浩荡的气势,冲刷、清洁了污浊之源,使其变得清澈而美好。

居善之宝地

水警示着人们居善之所。居住的地方选择自然祥和之所,不与乌合之众为伍,需择良友而交之,犹如“良禽择木而栖”。即使是遇到不良之众,也会以一种正义之气化其污浊,净其心灵,使其对正气之师仰而视之,改邪归正,尊大义而抛弃邪恶之为。

心善之如渊

人的心理状态要调整的像大自然一样顺随而祥和,心胸宽广、自然的像深深的渊流,广袤的湖泊一样,一望无垠,无波不惊。与人相处要有祥和之气,平易近人,既不鄙视他人,也无下作自卑。对人讲话的语气谦卑和诚信,既不强词夺理,也无低三下四,以诚信与人相处、相交。

以善之治事

如若为国、为民做事,治国理民。就要两袖清风、正大光明,居高位而不自傲,礼贤下士,爱护百姓黎民,因地制宜地治国,亲和祥瑞地对民,以自然祥和的态度和原则,全力以赴、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的事业,为国分忧、为民解难。

做事之顺随

顺随地为人处事,不急不燥地把握天时、地利、人和,选择最好的良机,顺其自然而为之,自然祥和而不强求,不为自身谋求私利,贪图富贵而钻营。这样才能不忘初衷,才能不改变真正的、纯净的自我,才不会为了富贵与钱财而处心积虑、劳心伤神,才不会引火烧身,才不会有灾祸从天而降,降临到自己头上。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正因为水具有“与人为善,顺随不争;默默耕耘,不问收获”的品质,具有以上诸多的高尚之品行,所以,水是最接近于道的。

老子为何说“水最接近于道”?

老子为何说"水最接近于道"?这是由于水的性格使然。在人们的普遍认识当中,水是最干净的,水也是最有毅力的,水是最崇辱不惊的,水是最有涵养的。

一,水能适应各种需求

水流进碗里就会变成一个圆形,而流进一个方盒子里,就会变作一个方形,水的形状根据器皿的变化而去适应。这个是非常的了不起了,如果人的性格做到如水一样,那就会一往无前,无拘无束。

二,水的坚强毅力

山中的石头很硬,用大锤打打不动,用铁钎去撬也撬不开,在这硬如磐石的面前,只有水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滴一滴的渗透,最终做到了"水滴石穿",水用自身之软降伏了石头之硬。

三,水的博大的胸怀

水可以是小溪,也可流淌成大河,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湖泊,不管是是什么,最后都奔流入海,全部都流进了大海的怀抱。海由水滴组成,一滴一滴的水构成一个浩瀚的集体。

水确实是如老子所说之道,是生命的一种存在,万物都不可离开。

老子为何说“水最接近于道”?

老子为何说“水最接近道"?水,抽刀断水,水不断,天下至柔,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这是《老子》第七十八章说的。

以柔弱胜刚强,是老子所持的思想观念,而水刚好能全释了老子的思想,以弱胜强,以柔克刚。

老子为何说“水最接近于道”?

因为水是以最弱、最柔、最低的方式存在并无所不在而获得无可缺少致尊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