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相妻先相指头,相夫先相腔口”,该怎么理解?古人相对象有什么讲究?
“相妻先相指头,相夫先相腔口”这是旧时民间相亲的一句俗语,不要认为这只是一句根据相貌相亲的俗语,里面蕴含旧时相亲的很多技巧。
不过,这种技巧与大多数婚姻当事人(青年男女)没有多大关系,他们好像是局外人,为他们忙碌的,通常是父母,以及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主要是因为旧时婚姻青年男女做不了主,而是由双方父母做主。要不然,从民国时候起,在反封建的时候,人们把这种婚姻称为封建包办婚姻。
这里以旧时农村相亲为例,结合这句俗语,来介绍一下那时相亲的风俗。
旧时农村相亲,除了按照传统“六礼”婚姻仪礼之外,很多地方还有一些格外的程序。有一种程序虽未纳入“六礼”之内,但比“六礼”重要得多,可以决定婚姻能否成功为关键。这种程序,就是男女双方在婚姻未决定以前,相互考察,并根据考察的情况,来决定是否结成婚姻。对女方而言,俗称“看人家”,对男方而言,俗称“看人”。其他一些地方还有另外的名称,但意思差不多。
这种双方之间的相互考察,不管是男方还是女方,均以女人为主,带路的人自然是媒人。
1、相妻先相指头现在这句话容易被人误解为看手相,有的人认为,找对象首先要看女子的手指头长得怎么样。就像古代一些小说,或者评书里所说的,女子手指头长得像葱一样,指根大,手指尖,就会心灵手巧。
民间有俗语说“十指尖尖,一世清闲”,指的就是女人的手。也有的地方说,手指长得短而粗,这样的女子将来福气就好,有些地方有俗语说:“手指粗短,家旺人旺”。这些迷信说法,往往相互矛盾,当然不值得让人相信。
不仅现在一些人有这种误解,过去一部分农村民众也同样有这种误解。这主要是受旧时迷信观念的影响,认为通过看手相,可以判断将来的命运。
现实当中是不是这么回事呢?当然不是这么回事。“指头”,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做针线活。“相指头”,要求低的人家,就是看女子会不会做针钱活,要求高的人家,就是看女子的针钱活做得快不快,好不好,以又好双快为佳。
旧时的乡村,一家人穿着,不仅布要靠家里女织,衣服鞋帽和被子,都得靠家里的女一针一线地用手工缝制。
农村有一句俗语说:“好男有毛怕八月(有的说五月),好女有膘怕腊月”,意思说男人怕八月农忙(水稻种植区为八月秋收,小麦种植区为五月夏收)的劳累,女人怕到腊月为过年做各种准备而劳累,其中为家里老少赶制过年的新衣服就是其中活儿之一,往往要熬到半夜才能睡。
旧时农村,娶妻就得生儿育女,女人必须会做针线活,这是一个家庭的刚性需要求,在“衣食住行”之中,“穿衣”列在首位。
也就因为如此,旧时农村娶妻,要求女子必须会针线活,家庭经济条件好的,要求的标准要高一些,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要求就低一些。
旧时农村,男方相亲,一般由媒人上门提亲,有了意向后,再由媒人带男方家的女亲属上门“看人”。亲属指婶子、嫂子、姨妈等,一般男青年的母亲不上门,但是,这也主要看人来,有的男青年的母亲亲自上门“看人”的。
看人有“明看”和“暗看”两种。“明看”就是男方的亲属上女方家的门,与女方家人和女青年面对面交流。通常来说,“明看”男青年不参加;“暗看”就是约定一个时间和地点,比如利用赶集、庙会等机会,男方亲属一边等,由媒人带着女青年从男方亲属前面走过,由媒人暗示男方亲属所看的人,双方不直接面对面交流。一般来说,“暗看”男青年可以参加,实际操作当中,大多数的男青年都参加。
“看人”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看“指头”。看“指头”不是真的拿着女青年的手指头看,而是看女青年所做的针线成品,比如,鞋子、鞋垫、小孩子的衣服等。这些男方女亲属都是针线活的里手行家,她们只要看看这种针线成品,或者现场做一下,就能准确判断出女青年的“指头”得“功夫”。
也正因为如此,旧时女孩子从小开始就要学针线,那时农村流传一句话说:学不好针线,嫁不到好男人。旧时,人们把未婚女子的闺房称为绣房,也就是学做针线活的房间,刺绣是针线活的一种。闺房的范围要宽一些,旧称女子居住的内室,而绣房旧时则专指青年女子住的房间。
2、相夫先相腔口这句话比较难理解的是“腔口”一词,很多人将这个词理解为民间相术中的“嘴巴”,因此,一些人就把这句话与看面相联系起来,迷信地认为,从口型可以看人将来的吉凶福祸。比如,农村常说“口大吃四方”,四字口是富贵相,羊口型是凶贫之相。这些说法当然没有任何科学道理,不可信。
而现在有一些人则把“腔口”一词,与“口腔”的意思是一样的,在“相妻先相指头,相夫先相腔口”这句俗语中,为了前后押韵,将“口腔”倒装为“腔口”。这些说法都是不准确的。
实际上,“腔口”一词是一种方言,意思是“腔调”,在一些农村,又通常被引申为两种含义:
一是指嘴里说出的话是否有礼貌,待人接物的腔调怎么样。一个人的性格怎么样,只要听他说法的口气和腔调就能对这个人的个性作出基本的判断,比如,这个人是粗鲁,是实诚,还是油嘴滑舌,听他说话的口气和腔调,就能有个初步的了解。
二是指一个人在村邻的口碑。也就是一个人平时的品行、做事和为人处事等方面,在村民的评价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即是口碑好还是口碑欠佳。
旧时,农村女子嫁人,在婚姻正式确定前,双方有意向后,女方要派人前往男方家“看人家”,也有的地方称之为“看地方”。一般来说,女方派出“看人家”也是以亲属为主,通常由婶子、嫂子等人组成。女方“看人家”之后,便回复男方,是否同意这桩婚姻。
女方“看人家”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明看”,另一种是“暗访”。
所谓“明看”,也就是在媒人的带领下,直接到男方家里去,看家里的住房情况、经济状况,与青年男子见面,了解其的言谈举止,并到村邻走访,了解青年男子在村邻之中的口碑。
所谓“暗访”,就是撇开媒人,到男青年所在的村,暗中了解情况。同样也是通过村邻的嘴,了解男方家的住房情况、经济状况,更是为了男青年在村邻中的口碑是好还是差。
这两种方式各有优点,也各有缺陷,因此,旧时农村,很多女方将两种方式合并使用,也就是兵分两路,一路“明看”,另一路则“暗访”。
3、结束语最后,这里要说明一下,“相妻先相指头,相夫先相腔口”是一句旧时代社会背景下的俗语,反映的是旧时代的婚姻习俗。
如今是新时代,农村男女青年的婚姻已实现了自由恋爱,男女青年的婚姻能自己做主,不像旧时的包办婚姻。再说,现在工业高度发达,家里人的穿着不再靠女人缝制,市场上的衣服鞋帽琳琅满目,物美价㾾,想要什么都可以买。因此,这句俗语,在今天,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都已经过时了。
然而,有一些东西是永不过时的,即使是男女青年自由恋爱的新时代,也是如此。这句俗语中的“相腔口”(相口碑)的说法,在现在农村,仍然还有一些人有这种讲究。
不仅女方对男方有这种讲究,男方也把旧时对女方“相手头”,也改为对女方“相腔口”了。只不过现在女男青年“相腔口”,再也不用女亲属帮忙了,而是男女双方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进行增进了解。
有人说:“相妻先相指头,相夫先相腔口”,该怎么理解?古人相对象有什么讲究?
十指连着心,把把姑娘手指,自然就知姑娘心地。"男人相腔口"听着就多少有点别扭,因为民间买牲口常说相"牙口"。
旧时没什么相亲大会或自由约会。儿女婚姻父母做主,媒妁之言,可参考信息太少!中间人和父母趁见面看两眼就成了重要信息,所以过去常提面相之说,也是生活逼出的经验。
相妻先相指头你心里想什么,很多是通过手来表达;你表达方式怎样,通过手部细微动作可反应出,久而久之形成条件反射。所以一个人手指可以看出很多信息,比如习惯、性格、阶层、巧拙、卫生、健康,甚至特长等细节……
所谓十指连心,通过手指可以窥探内心小秘密,心灵则手巧。反之,一个姑娘手指笨的跟鸡爪似的,隔三差五打破碗碟,磕个鸡蛋能甩屋顶上……你指望她多细心、多会持家?
过去小媳妇多居家,做到相夫教子,出门无是非,在家算贤惠,家庭和睦,也就差不多了。不过,还有更好的小媳妇。
通常讲,十指修长则灵巧,很适合精细手工活,日常收拾东西也灵活;反之,粗手笨脚往往是干粗活的,所谓"十指短粗,一生忙碌"。你个五短手指弹个琵琶看看先?
古人找媳妇常提一个词"女红",就是针线活。姑娘手巧,可以缝制衣服帽鞋、被褥等生活用品,方便日常,节省部分开支,甚至为他人做活赚点小钱贴补家用。
女红对姑娘来说多重要?看下文:
针缀细密,殆非人工。王申大惊异,妻犹爱之,乃戏曰:……能为我家作新妇子乎?丨酉阳杂俎•续卷二·支诺皋中•王申
有女来王申家讨水喝,顺便帮做点针线活。夫妻俩非常惊诧,"简直不像出自凡人之手!"于是让人家做儿媳,当天成婚。确实"非人工",晚上女子就把丈夫啃的只剩渣了……
先是,王申夫妻知女子二婚,且刚死丈夫,还是当天娶了人家,只因女子针线活惊为天人!虽是志怪故事,但反应了某些婚俗现象。
手是女人第二张脸蛋子,好看又灵巧的手指确实容易俘获男人好感。
相夫先相腔口现在临着姑娘相小伙了,你没看错,要看"腔口"。小伙一张嘴,姑娘就知满不满意。
……本性难移,他对哪一个讲话,都使用这同样的腔口丨周立波• 张满贞
这里"腔口",不是口腔或牙口,而指说话时的腔调、语气。为什么"腔口"如此重要?
言为心声,但女人说男人都会撒谎。不过,一个人言谈的语气和腔调很难做到时刻掩饰。
中气不足,则或脾肺气虚;腔调稳且正,则为人稳重;腔调偏低,则或为人怯懦;腔调过高,则或清高傲慢;腔调飘,则或个性肤浅……当然也很容易看出急性子或慢性子。
腔调可以反应一个男人的健康、性格、修养,甚至品质。在老人面前腔调温缓,在孩子面前有点可爱,在女性面前比较温和,和男人一起侃侃而谈,谈事稳重,闲聊自然……相信这种男人会给大多数人留下好印象。
相反,一个男人腔调常常不讨人喜,首先说明性格问题,然后缺乏自我提升意识,又看出修养问题,看来也不懂考虑他人感受,说到底最基本的情商也不行……
男人时刻要做好家中顶梁柱,如果连最起码的日常交流都是问题,你指望他在外面能做好什么?天天听着那调调就烦,还过什么日子。
不要觉得这是小事,大多婚姻不幸因日常琐碎。"过日子的天数比树叶还稠",如此烦人却简单的诸多小事,永远改不掉,人会疯掉。
各位猜猜这是谁家小媳妇?
小编结语猪往前拱,狗向后刨,各有各的招。过去人们保守,通讯落后,所以总结出很多相人经验。
今天我们似乎没脸笑话古人的笨拙经验,当今社会发达,婚姻生活貌似不比过去幸福。
姑娘的玉手,爷们的腔口,各位怎么看?
有人说:“相妻先相指头,相夫先相腔口”,该怎么理解?古人相对象有什么讲究?
“相妻先相指头,相夫先相腔囗”是古代传下来的俗话。
为什么“相妻先相指头”呢?
首先,看手的形态就可以初步推测出,女子的家庭状况,是否门当户对。
手指粗糙一定是一般家庭中一双劳作的手。纤纤玉手则是不需要去做粗活的,是殷实家境中养尊处优的手。
其次,通过看手,也可以看出女子是否心灵手巧,善于持家。
《红楼梦》中贾母看过尤二姐的手和脚说道:“是个齐全孩子”,就默许了贾琏纳尤二姐为妾。书中还描写了深受贾母喜欢的婢女晴雯,也有一双灵巧着人喜爱的手。“指甲有二三寸长如葱管一般,”能补好无人会补的孔雀裘,更证明了晴雯有一双灵巧的手。说明古代女子有一双灵巧的玉手,是倍受关注的。
“相夫先相腔口”腔口並非囗腔,“腔囗”是指人说话的语调。通过考查“腔口”能初步了解一个人性情和品挌。
言谈中油嘴滑舌,云山雾罩的胡侃或一扁担压不出个屁来的木讷寡言,都是不太遭人喜欢的。
古人相亲不但讲究门当户对,也看重个人的相貌品格,“相妻先看指头,相夫先看腔口”只不过是相亲中的初步印象而己。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即删
有人说:“相妻先相指头,相夫先相腔口”,该怎么理解?古人相对象有什么讲究?
相妻先相指头,相夫先相腔口,这有一定道理。相是看,是观察的意思。选妻娶妻就要先看看其手其手指头怎么样再决定值不值得娶;选夫嫁夫就要看看其声音言语怎么样再决定值不值得嫁。娶得好妻旺三代,嫁着丑夫毁一生。婚姻是人生大事,不过儿戏,要慎重,有讲究是对的,这可从观察人的形貌,声音,行为等便可有所了解。
劳动创造了手,十指连心,心灵手巧,纤纤玉手,见手可知人。在人相学里,拇指可代表父母命运,拇指生得好不好,可以反映出父母状况,第一节为坤为母,第二节为乾为父,也表示理性与爱情。食指可代表兄弟姐妹和自身少年时状况,可以反映出其中一些内容,也代表权力,信心和能力状况。中指代表自我本身,代中年时运,也反映社交能力,思维特点。无名指男代妻,女代夫的命运和自身的晚年时代状况,也反映社会名望,艺术才能等。小指代表子女命运与自身老年命运。五指生得好不好,传统上是有一些说法的。
手指生得好不好,是很有说法,五指饱满端正,清秀尖直,明润莹洁,骨节不肿,指尖不秃,指缝不漏,指长掌短,食指长了无名指,那是好手有福。反之手指不好则福少不佳。娶妻先看手指,形好不好,柔不柔,有一定道理。
阳男阴女,男刚女柔。男人阳刚不阳刚,一听其声,闻其言就可知其几分。声如钟,清而脆必佳。听人之言辨其言可知其性格特点,推断出命运好坏。如是雌雄声,大小不均,多主下贱;罗网声干暴不齐,多主贪贱;声轻小,显示断事无能;声哑破,主作事无成;声昏浊,谋运个佳;声低鲁钝,无学识;声太柔,性怯懦;声太刚,易折;声似破锣,家难立;声小身大,多夭;声火燥,奔波无靠。从听人之言语声音腔调是可以感知预断男人的一些情况的,所以,女嫁夫先看腔口也有一定之理。
有人说:“相妻先相指头,相夫先相腔口”,该怎么理解?古人相对象有什么讲究?
个人认为老女人看指头有粗细之分,粗则为干粗活的,细则为绣花的,古代不需要女人下地干活,所以希望手指细长。男人看口腔,嘴大气粗肺呼量大身体好,能干活。
有人说:“相妻先相指头,相夫先相腔口”,该怎么理解?古人相对象有什么讲究?
这是我国古代男女寻偶时的一句俗语,有一定的道理,但我觉得实际中不是太容易操作。
我们先来看看这句俗语的意思:
一,相妻先相指头。
古代的女子,是没有抛头露面,参与社会工作的资格和机会的。
对于女子的要求,一般限于农作、女红、下厨等家务工作,而这些工作能不能做好,与手的形状、大小、粗细密不可分。
1,在家经常做农活的女人的手,手指一般粗壮、短悍、有力。
有这种手指的女人适合农民娶回家,做自己耕种的帮手。
2,擅长做女红的女人的手,一般细长、光滑、灵巧。
这样的女人,适合家里微有财产,养得起老婆孩子,女人只需在家相夫教子,做做女红的家庭。
3,善于下厨的女人的手,一般干湿相宜、不润不皱。
这样的女人娶回家,持家大都是好手,能给男人一个好后方,也能满足男人的好胃口,是多数男人喜欢的类型。
4,还有一种就是地主、资本家要娶的大家闺秀。
这种女人十指不沾阳春水,手指头纤细晶润、葱白桃红,一看就知道精于琴棋书画,灵气逼人,典型的大小姐手指。
虽然说的有道理,可我总觉得我国古人,男女婚姻几千年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很多是结婚当天,揭开头盖才知道娘子长相如何,哪里会有机会扒弄女孩子的手指头看啊?
二,相男先相腔口。
这里的“腔口”,我觉得和我们平时所说的“口才”、“语言表达能力”似乎更贴切。
男主外,女主内。这是我国古代对家庭里男女分工的要求。
那么,为什么要特别看中男人的“腔口”呢?
1,事业的需要。
既然主外,“腔口”好的男人,基本就代表了他有比较好的处事能力和社交能力。
即使胸有千军万马,但没有激发士兵斗志的演说能力,没有秩序井然的战术部署,同样打不了胜仗。
所以,一个有好“腔口”的男人,能充分证明自己的才华,赢得事业的成就。
2,家庭的需要。
女儿要出嫁,父亲除了要打听男方的人品,还要考察这个男人有没有保护自己女儿的能力。
而婆媳矛盾可能是自己女儿最受伤害的主因。
一个“腔口”好的男人,必是思维敏捷,善于处理各种矛盾的高手。
当自己的女儿和婆婆产生矛盾时,这样的男人能及时化解婆媳之间的纠纷,站在双方立场上,平衡婆媳关系,免使自己的女儿孤身受气。
总之,这句古语,我们可以看做是古人在寻偶时对对方的期待吧,毕竟谁不希望嫁个好夫、娶个贤妻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