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坑塘屋,桥上房,必伤亡”,啥意思?有没有道理?

农村俗语“坑塘屋,桥上房,必伤亡”,是从旧时农村建房选址的角度来说,是农村经验之谈,告诫人们建房要建选址要选安全的地方,以免入住后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这里要说明的是,由于我国疆域辽阔,地理气候呈多样性,民居民俗也呈多样性,这句俗语只是对部分地区而言,有些地方并不适用。

旧时,我国民间大多是农耕民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农业定居,人们不仅考虑房屋的功用,还考虑到一个家庭兴衰因素。每个家族都有希望自己的家能够兴旺发达,光宗耀祖。最低的标准也要家庭成员平安。因此,在建房时,人们就费尽心思“相宅”,设法选择“风水”好的地方,地点、方位及家中的陈设都要符合“风水”要求。

(江西曾家村)

“相地”就是对建房选址周围环境的取舍,这是民间建房前最基本的前提。自古以来,民间对宅基地的选择有许多禁忌,比如说,明代一部《阳宅十书》,专论住宅堪舆,其中有就有选择宅基地的一些注意事项,例如:

“南来大路直冲门,速避直行过路人,直取大石宜改镇,免教后人哭声顿”,“宅前有水后有丘,十人遇此九人忧,家财初有终耗尽,牛羊倒死祸无休”等。

明朝还有一本关于选择宅基地的书,书名为《营造门》,例举了建房宅选择地基的要领。民间还有很多这种书籍,主要是反映了人们建房时的一种空间心态。不过,“坑塘屋,桥上房,必伤亡”很少在民间这类书籍中见到,主要原因是这种地方在“风水”上是个很简单的问题,不需用所谓的“风水”概念来衡量,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两种地方不是适合建房之地。

民间对“坑塘房”和“桥上房”之说,其地势为一低一高,低洼的地方很低,高处的地方很高。“坑塘”和“桥上”都是一种比喻的说法,说的是房屋好像落入坑塘一样,或者修建在桥上一样,而不是指在真实的坑塘内和桥梁上建房。这一点是今天的人最难理解的,也是最容易理解错的。

(山西悬空村)

1、坑塘屋

坑塘屋是过农村一种非常形象的比喻说法,也就是说屋房建在低洼地或者凹地,像在建在坑塘内一样,四周高,房屋处在像坑塘一样的地方。

农村类似的比喻说法还有“路剪房”,比喻房屋的路像剪刀的口子一样,对着房屋开剪;“轿子房”(扛轿房),房子的模样看起来像是有人抬着轿子一样;燕子房,房屋像燕子筑的窝一样,只有前面一条门进出;窨子屋,又称“一颗印”,四合院,进院子看时,仿佛置身于窨井。地坑院,指从地平面往下挖六七米,如同坑的天井。如此等等。这种说法都是从外观来看,用房屋形状和周围地势的形状来打比方,因而得名。并非真的把坑塘填平后建房,或直接在坑塘内建房。

旧时不像现在,有了坑塘的使用权后,可以由自处置。那时,不管是村庄周围坑塘,还是村庄内的坑塘,不管是私人的,还是公有的,管理比耕地严格得多。其功能主要是用于村庄的防火,因为那时民居,大多为木结构,或者砖木结构,每 一个村庄对防火都特别重视的。旧时打更人喊的就是“防火防盗”,防火是村庄集体的第一要务。因此,按农村的传统风俗,水塘就是水塘,连改作水田种都不允许,更不用说用来填平建房了。

(山西大汖古村)

“坑塘房”中的坑塘,并不是指的天然的水坑、水潭、山塘、泡子等,蓄积了水的地方,而是指那时没有蓄水的凹地,或者称洼地。实际上普遍指地势相对周围环境来说,是比较低洼的地方,农村俗称“锅子底”的地形。这种地方最明显的特点是:

一是潮湿。由于四周的地势高,房屋所在的地势低,地表的水分含量要高于其他地方。尤其是南方地区,雨水多,这种地势,地面常年冒水。

二是空气流通不畅。不用说,这种地方能避风,但通风性差。

三是易被水淹。逢雨季,特别是连下暴雨,如果排水不畅,积水就会淹没房屋。尤其是处在喀斯特地形,平时洼地的水漏入暗河,洼地也就蓄不了水,一旦暗河暴涨进,水会倒流回来,如果压力大,会形成地下冒出的水柱,将房屋冲毁,也会形成临时水塘,将房屋淹没。如果是山区,由于房屋地势低,山体垮塌及泥石流等灾害,无法躲避。

四是视野不开阔。人居在这种地方,心情特别压抑,会让人的脾气变得很坏。

也就因为这四个方面的原因,居住在这种地方的人家,人易生病,还要面临自然灾害的威胁。

(湖南十八洞村)

2、桥上房

说起桥上房,我国很多地方有廊桥(西南少数民族称风雨桥、花桥),桥上就修建了干栏式的木房子(称桥亭子),上面有桥塔。但廊桥是过路人通行时歇息和乘凉用的,风雨桥、花桥则大多是村庄用来“把水口”的风水桥,一部分桥的实用价值不大,也不住人。旧时这些桥常被洪水冲毁,只留下桥墩。这种桥上,或是一般的石拱桥上,都是公益设施,当然不能让私人建房,私人也不可能在这种地方建房。

桥上房之说,也是一种比喻,上面已经说明。也就是说房屋建在高地,比如山脊、山岭,或者地势较高的山坡顶上、平地隆起的土台子顶上。宅基地所处的地势就像建在一座狭窄桥梁上一样,桥的四周空的,无依无靠。比如,在山坡顶上或在山冲口上建房,四周都是空荡荡的,两面为陡坡,就如同在桥上建房一样。

还有的地方,比如我国的大西南,当地人把在山冲口处横跨溪涧的建房,也算是桥上房,虽然是平地,但建的房屋如同风雨桥一样,只不过风雨桥不阻碍行洪,而民居往往阻碍行洪。

(广西三江风雨桥)

旧时,即便是有住在大山里的传统民居,那也是根据地理条件,在安全的前提下,依山而依山而建,也讲究“左青龙右白虎”的山势相拥相抱,只有一面为陡坡,村子依陡坡成梯级而建。湘西的吊脚楼,一般都是依山而建,只不过是充分利用陡坡的有限空间,毕竟屋前还是有足够的活动空间,这些地方的人们选择宅基地时,和平地居民建房一样讲究。比如山冲口溪涧上不能建房(溪涧边最好不要建房),溪河洪水水位内、山脊、山岭上等不能建房等,主要是考虑安全问题。

桥上房具有的危险性:

一是陡坡易摔伤摔死人,特别是小孩和老人,一不小心踩空后就摔下山坡,非死即伤。

二是交通不便。

三是生活用水不方便(过去没有来水,就是有自来,地势高上不去),山脊、山岭、坡顶是无法打出水井。

四是山体垮塌危及房屋和人的生命安全。

五是风大,无处躲藏,特别是旧时主要靠用火生活的年代,对日常生活影很大。

六、山冲口建房,拦住了山冲的行洪道,自然有被山洪冲毁危险。

(河南三门峡地坑院)

总之,我国幅员辽阔,传统民居选址,主要是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形成不同特点,建筑格局及建筑方式有别,凡事不能一概而论。气候干燥的地方与气候湿润的地方建筑就不同,气候寒冷的地方与气候温暖的地方建筑又不同,比如说,河南三门峡和山西一些地方就保一种叫“地坑”的院落,叫地坑院,或天井院,是古代洞穴民居的遗存。

至于农村俗语“坑塘屋,桥上房,必伤亡”有没有道理,这句话是一些农村地区建房的经验总结,这句话丝毫没有迷信思想,是告诉人们,选择这两种地方建房,会有实实在在的危险。“必伤亡”虽然有点夸张成分,目的还是出于一番好心,告诫人们,建房选址要远离险境。

农村俗语“坑塘屋,桥上房,必伤亡”,啥意思?有没有道理?

农村盖房子在农民日常生活中绝对是件大事,不仅讲究开工大吉,而且还讲究房屋风水,建造之前是要请风水大师勘察一番,定好黄道吉日,放一挂鞭炮,便开始动工了,找几个人先打夯,把地基夯实,这样盖房才坚固,那选地基有什么说法呢?农村俗语‘’坑塘屋,桥上房,必伤亡‘’,就是农村盖房总结的经验,这是什么意思呢?一、坑塘屋

在农村,坑、塘是极其常见的,大部分都是前期人工挖掘的,有的人家盖房子可能面积不够,不得不填埋一部分坑或塘,这时老人会说这样的地基害不得房子,主要因为坑或塘无论怎么填埋,都是松软的,就是地基不实,尤其雨后,这些填埋的坑或塘就会下陷,若是在这样的地方盖房,很容易倒塌,所以农村人盖房不会选在有坑或塘上建造。二、桥上房

农村的桥基本都是石头或石板砌成的,这些桥梁连贯着村子与村子的贯通,看似地基结实,而且不需要夯实节省了一笔开支,但是支撑桥梁的大部分是石柱子,由于桥梁多年失修,经不起雨水冲刷,一旦发生拉闸泄洪,很有可能桥梁损坏,住在里面的人可想而知,所以桥上也是不能建造房子的。综上,农村俗话‘’坑塘屋,桥上房,必伤亡‘’是农村人在长期生活中发现的规律,放在当下也是可行的,对盖房选址有一定道理。

农村俗语“坑塘屋,桥上房,必伤亡”,啥意思?有没有道理?

坑塘屋,桥上房,必伤人。这是一句警语,警告人建房要会选址,不要选在不安全有危险的地方建房。旧时人认为,坑塘屋,桥上房是有危险不安全的,对人物有损害的,故有这警诫性的谚语。旧时科学不发达,生产力还没机械化现代化,所以建房选址要更谨慎小心,要特别重安全性。如今天,什么都是现代化,机械化,填海填湖建高楼都可以,都不成问题了。

坑塘屋,是指建房时选址在低洼的坑或塘,这是危险不安全的,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坑塘之地必比周边低,下雨四方水来归,房子易水淹水浸,这是人物安会大隐患,要避免之。坑塘之地,建房做基础也不易,以旧时那水平,基础做不牢,就易崩塌,就易伤人损物。所以,以旧时论,是不适宜在坑塘地建房的。那是会有危险的。而今就下同了,时代变了,在坑塘也可建房建高楼了,基础可打牢钻孔到岩石,地势低可以填高夯实,不必这担心了。

桥上房,或在桥周边建房,在旧时都认为有危险不安全的。桥上房,下面驾空,给人总有不安全感,有担忧心理。有河才建桥,有坑有低洼处才会搭桥,这如坑塘一样都是危险性极大,不安全,基础不易做牢,安全隐患大,特别一下雨,有水淹洪涝之时就易被淹浸,基础就易出问题,就有桥陷屋倒,人伤亡财损失之事。

我国人历来重风水,不但讲安全性,还要讲环境美丽的协调性,和谐性等等。所以很强调选址,结构布局的重要性,有许多宜与忌的说法。这一警诫语,就是提醒人要有所避忌,有注意,不可乱来。建房是一家大计,不可不慎。但今时与旧时大不同了,现在总体说不太忌什么坑塘低洼桥边地了。

农村俗语“坑塘屋,桥上房,必伤亡”,啥意思?有没有道理?

农村俗语“坑塘屋,桥上房,必伤亡”,啥意思?有没有道理?

农村这句俗语,还是一句警语,警告农民建造自己居住的房子的时候,选址一定要挑选最为安全的地方去建造,不要把自己居住的农房建造在低洼处或者河边桥傍等等最为危险的地方,不能确保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一定要住房建造在高处适宜的最安全的地方。这件事,在农村建造房屋选址时,是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绝不可小看,关系到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可靠,免遭殃害的头等大事。~~

“坑塘屋”是非常危险的。大家知道农村有句俗话,“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素来是向低洼坑塘处流的,江湖河海,水库鱼塘就是这样形成和蓄水的。农村低洼地带,不是沼泽,就是坑塘,一到下雨的时候,其它高处产生的雨水,自然向下低洼的地方流淌,汇聚成水塘沼泽地。若是在雨季发洪水时,不用说是汪洋一片,水乡泽地。如果农民在建造自己的住房时候,选址在这样的低洼坑塘里建造住房,每到雨季下大暴雨的时候,不就心惊胆颤,害怕洪水泛滥,淹没浸泡房屋,家人和房屋财产受到安全的严重威胁吗?因此,农民建造住房时,千万不要选址在坑塘里建房。~~

“桥上房”是非常危险的房屋。农村河流上的大小桥梁,都是方便农民日常生活中过河涉水的困难之用。河流是这个处所最低洼的地方,是雨季高处地方产生的雨水汇聚于此,也是上游远处所有的雨水经过的地方。每当雨季到来之际,当洪水爆发时,浊浪滔天,奔腾翻滚而下,那凶猛的气势让人不寒而栗,胆战心惊,有时洪水来势凶猛,河流上的小桥似催枯拉朽一样被冲走,洗劫沿河两河。因此,农民在建造自己住房选址的时候,千万不要选在大小河边桥傍,没有加强牢固的地方,是非常不安全的。所以,农民在建造房屋时,必须挑选一个比较高的风向阳光充足的交通便利的地方建造房屋,是最安全可靠,最适宜居住的地方。

总之,农村这句话“坑塘屋,桥上房,必伤亡”,不仅是农村俗语和古话,还是一句警语和谚语,告诉人们在建造农房选址不要选在低洼坑塘,河边桥傍,建造住房,是非常危险的。这句俗语是非常有道理有意义有用处的话。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三农达人鄂东三农,一起探讨三农问题!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除。】

农村俗语“坑塘屋,桥上房,必伤亡”,啥意思?有没有道理?

这是一句非常朴实的农村俗语,它没有玄奥的意思,也并没有迷信色彩。它直接的告诉我们,建造房屋选址的重要性。

在封建社会,大部分土地被少数的地主土豪拢断,很多平民百姓没有立身之处。为了有一个藏身之所,有些建房只有两个选择。

一:在无人要的坑塘上建屋

过去,由于生产条件落后,很多低洼处的土地不能旱涝保收,没人耕种,就成了废弃之地。

一些平民百姓,就选择在这里搭建房屋。在这种坑塘建房,很可能地基不实,一逾雨水天气,房屋可能下陷,造成房屋倒塌。稍有不慎,造成伤亡也就成必然了。

二:桥上建房

人们无论是建房还是选择坟地,都是非常回避桥梁的,认为它是大凶之物。这里说的是,过去有些人由于没有地方建房,为了有一个安身之所,选择在废弃的桥梁上建房。这样是非常危险的,这些废弃的桥梁,寿命己经很长,万一有洪水经过,很可能会垮塌。如果在上面建房,岂不也就家破人亡了吗?

在过去,自然灾害时常发生,洪涝是威胁人类安全,破坏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

那时由于经济落后,人们居住的房屋,都是泥土搭建。因此人们建造房屋,远离水源是首要条件。

如今,由于土地资源紧缺,“坑塘屋,桥上房”随处可见。这句话在提醒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下建房,打好基础,非常关键。

农村俗语“坑塘屋,桥上房,必伤亡”,啥意思?有没有道理?

坑塘屋。就是在农村经常会在低洼的地方挖一些排水沟,有些是原来的荷塘或养鱼塘等等。如果在这些地方建房,首先地基必须填高,但新填的地基慢慢的势必会下沉而影响到房子的整体结构。所以说农村人为了住宅的长远性,安全性,一般都不会选择在这种地方建房。

桥上房。我认为谁也不会直接在桥上建房,应该理解为“似桥”。真正的桥上房是指一些位置比较突出高的地方建房,尤其在山区农村,在找不到合适地方的情况下只能在山坡或是山岗的顶上建房。所以远远看过去,比别的建筑物和地形地貌都要就一些,就像桥一样的突出。像这种地方由于山体的地层结构等因素,格容易造成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的发生,为此有经验的农村人都不会选择在这种地块建房。

社会发展到今天,像我国的有些重大工程,如地铁,隧道,过江大桥等等,在确定项目时,都要多次组织专家对地形地貌进行反复的勘探认证。所以在中华文化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积累和流传了许多的俚语,俗语,它传承了一代又一代人,让人们启迪了思想,增加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能说没有道理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