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同姓墓碑碑文该怎么写?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趣,夫妻同姓姓,平时感觉不到什么,但在碰了红白喜事时,确实尴尬,不知怎么署名,死后立碑也给后代带来难题。

(古墓碑图)

旧时同姓氏之间也有联姻的,但民间传统观念认为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既是联姻,免不了男方女方家庭要来往,正常来往倒没什么,遇红白喜事时,就麻烦了。如岳父母大寿,旧时,女婿是要做对联和牌匾,才能体现对岳父尊敬和家里的风光。岳父母去世的时候,现在送花圈,过去送祭帐布。与打花圈一样,祭布也要展开,像打旗帜一样要举起来,展现在人们面前,上面贴了落款的纸条。因是同姓,落款时,前款与后款会出现相同的府第名称,就会闹笑话。同样,夫妻去世后,要立碑,碑上要写碑文。如果不是合葬,丈夫的还好写,妻子的就碑文就成了问题。

(妇人墓碑图片)

旧时,早先有的人家用宗府和宗氏来代替姓氏,避开这种尴尬,但后来发现不对,女的还好,男的跟别人姓了,那不是出卖祖宗了。因宗姓为百家姓之一,姓氏的人虽少,却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后来男的落款就不用宗府之称,加了一个字,称宗亲府,意思是同姓姻亲。女人的姓氏无所谓,所以碑文依然用沿用宗氏之称。即“某门(府)宗氏某某老孺人之墓”,合葬用的是一块碑,格式也是两竖排,内容男的用真实之姓氏,女的则用宗氏。

有的地方则不同,因家族群居在一起,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同姓联姻时,儿媳嫁过来后,立即改姓。一般改为与婆婆同姓,还有的改为与岳母同姓,这样就巧妙地避开了夫妻同姓。还有的则改同音字为姓,如杨姓改阳姓,陈姓改成姓,刘姓改留姓等等。去世后的碑文也就不是问题了。

(乡村墓碑图)

现在同姓氏之间联姻就更有趣,特别是现在正值独生子女结婚的高峰期,同姓结婚被认为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在依然以男方姓氏为主导的今天,同姓结婚的夫妻就不会在儿女姓氏上发生争执,跟谁姓也都不会错,夫妻只有一个姓。至于这批独生子女同姓夫妻百年后,如何立碑,那是将来的事,相信他们的子女会有智慧解决这样的问题。

夫妻同姓墓碑碑文该怎么写?

这个问题不大,因为我们陈姓是全国第五大姓,经常有过这种夫妻同姓的现象,按照我们风俗习惯的处理方式就是:“陈某公和宗氏妈”,中国文字就是博大精深变化多方,因为宗氏妈实际上就是我们的同姓,为了避开同宗同姓的不便就使用“宗”字,这样一来既合理又可以避忌。

还有一种情况也顺便说说:有的人在生前因故早逝没有娶上老婆或根本就没有娶妻,死后在祖祠的神主牌上孤零零一个人略显凄凉,后人子孙也可以在神主牌上给安排一下,这个就写上例如:陈某公和福氏妈,福氏者就是无中生有的意思,只是用来美化装装门面而已。

在我们这通常一看神主牌或者碑文就会明白,宗氏者就是同宗同姓,福氏的话就是根本没有娶妻。

实际上除了上述的宗氏这种方法之外,其他姓氏还有另一种方式,例如:王姓的人他们会把王字加上一点成了玉字,他们的规矩玉氏者其实就是王氏的变通方式,还有其他的各种变通方式这里就不一一枚举了。

有时真佩服先人的智慧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往往一字之差就满盘皆大欢喜!

夫妻同姓墓碑碑文该怎么写?

题主提的这个话题在现实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在我们这里,夫妻俩是同一姓氏的,百年之后,在墓碑的姓氏上,男方还是写上他的姓氏,女方的姓氏改用“宗”字代替姓氏。

例如我本人姓林,墓碑上写着:考xx林公。如果我妻子也同样姓林,那她就写上:妣xx宗氏。

夫妻同姓墓碑碑文该怎么写?

我翻开族谱看,我们石姓与石姓结婚,族谱上是这样与的,称其妻为时氏,或原配夫人时氏,或续配时氏,当时我还想不通,我们地方上根本没有姓时的,怎么有时姓来了,我就问上辈人,他们说,那是解决石石联姻写法。石与时同音。墓碑也这样写的。

夫妻同姓墓碑碑文该怎么写?

我是钰姐,我来回答。

说到夫妻同姓墓碑碑文该怎么写,这让人想起夫妻同姓相关的习俗及弊端。

一、夫妻同姓的弊端之一,同姓不结婚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同姓不结婚”的说法,这主要是考虑到历史典故和近亲结婚的弊端。记得幼时总听村里人说起,男女同姓基本不联姻,一说起“姓相同”,连媒婆都直摇头。

我们村就发生过一件真事,女子花容月貌,男子英俊挺拔,两人极为般配,又一见倾心,无奈两家人都姓“陈”,双方家长死活不同意,两人拗不过家庭,竟玩起了“私奔”。

最终,两个家庭只得让两人妥协,让他们结婚了。现在大多数人对“同姓”还是有些忌讳的。

其实在远古时代,交通不便,人口流动性低,一个姓氏就是一个家庭或者部落,都属于同一个祖先,有着亲近的血缘关系。

同姓不结婚,可是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说明远古时期就已经发现了近亲结婚带来的下一代的繁衍弊端,有了优生优育的意识。

但流传到现在这个说法的,已经不适合现在的社会情况了。

二、夫妻同姓的弊端之二,如何写碑文

夫妻同姓,墓碑确实不好写。平时感觉不到什么,但要是碰上了红白喜事,确实非常尴尬,不知不知怎么署名,死后立碑也会给后代带来难题。

墓碑文化也是一种文化。众所周知,人死后要下葬,坟前要立碑。从我国周朝起,墓碑的出现就代表墓主的身份标志,便于后人祭祀。

碑文格式必须完整交待死者的姓名、籍贯、身份、子孙、安葬或重修墓碑的日期。夫妻同姓写碑文,主要就在姓名这块如何写。

墓碑中央的题名,有结是以“呼姓唤名”的方式称呼,这样就避免了同姓的尴尬。如“X公XX府君墓”,又如“祖考XXX公妣XXX氏”,“花仔XXX”、“花女XXX”。

一般上,则以“连名带姓”的刻文方式占多数,如刻上“故XX林公之墓”、“显考长水林公墓”之类。

按照封建时代规矩,女死者是以夫家为首,因此便出现如“祖妣XX邱门林氏之墓”的刻文,有的女死者立碑可能会有姓无名,如“显妣邱门林孺人之佳城”。

故此,夫妻同姓也没关系,墓碑中央可以“带名带姓”的称呼来写。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

(END)

夫妻同姓墓碑碑文该怎么写?

要看是否同堂还是只是同姓,如果只是同姓可以写:故母x公(男人健在称翁)ⅹx正(继)配宗氏xx老孺人墓位,即可,如果是同堂同祠同修谱谍的则比较乱,一是辈分,二是亲密度不好叙述,所以有这种情况的事情时只能折衷浅略表达意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