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你们那里有什么风俗习惯?
我们这里是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属湘西南,苗族是这里的主体民族,人口比例占55%以上,然后分别是汉、侗、瑶等民族。在立冬后我们这里的苗族村寨筹备过苗年,又称十月大节。当地汉族人则称之为过苗节。
十月大节与苗族人的传统历法有关,也与中国古周历有关,即以冬月为岁首,冬月就是现在的阴历十一月。因此苗族人把阴历十月定为岁末。苗族在历史上没有四季的划分,一年之中只分热、冷两个季节,二者交替在岁尾,也就阴历十月。既阴历十月是热季的结束、冷季的开始,也是旧年的结束,新年的开始。
(绥宁苗族过苗年)
明代郭子章《诸夷》载苗年的时间为“十月望日为岁首”,谓苗人“不知正朔”,“以鼠、马纪子午,言回亦如之.岁首以冬三月,各尚其一为开年”。
有资料认为:古代秦、楚、汉初均以十月为一年之开端,乃与苗族先民的十月为岁首之制有关;汉承秦制,秦、楚、汉和苗族的十月岁首而为同源。实则是一种误解,苗族过苗年应与周历相符,至于周历所采用的方法是不是受到原居黄河中下九黎部落,也就是苗族的前身的影响,似乎也没有证据佐证。
十月大节是苗族最隆重、最重要的节日,十月大节对于苗家是庆祝丰收的日子,是一年里劳作的结束与欢乐的开始。绥宁苗族人“十月大节”过节的时间普遍在农历十月,也就是在立冬的前后,但立冬前只少数姓氏,大多数姓氏的十月大节都在立冬之后。
绥宁苗族过十月大节有一个奇特的现象,他们过节的日子不是统一的,各个村寨有不同的日子,各个姓氏也有不同的日子。如,鹅公等乡的苗族伍姓过十月初一,称为散工节,即各类庄稼已收割完备,人们进入休闲季节,请的人工可散去之意。寨市苗族侗族乡郭冲村的苗族姜姓过节时间为十月二十一。原东山片(含东山乡、鹅公乡、原朝仪乡)境内黄、王、蒋、马、秦、吴、龙等多数姓氏的苗民过十月二十五。东山片境内杨姓苗民则将十月大节与祭飞山祖庙的日子(即杨再思忌日)合二为一,时间是十月二十六。麻塘苗族瑶族乡江抱村的苗族群众也过“十月大节”,但他们不称为“十月大节”,而是直接称为过小年。
(绥宁苗族)
关峡苗族乡境内、长铺子苗族侗族乡部分村寨则定“十月大节”为祭祖节,分别请师公演出三天三晚傩戏,以此方式娱神娱人,祭祖期间除全族人参加外,还接纳外姓人参加,主要祭祀杨、李、苏的三位祖先或祖先恩公,各姓过节的时间除杨姓固定为十月二十六前后共三天外,李苏两姓协商择定日子,也是三天。绥宁苗族人过十月大节时,不同姓氏不同村寨过节时间长短不一,有历时三天的、有历时五天的,也有历时十天,一般为三至五天的最为普遍。
绥宁苗族人过节的日子不同,不仅仅是过十月大节,过端午节也是一样。苗族村寨的人过端午从五月初五开时,到五月十五止,这段时间内几乎天天有村寨过端午节。据说,这样过节是为了各寨子之间相互来往,增强各寨子之间的感情交流。
(绥宁苗族)
过十月大节时,节前,各家净扫庭院、房舍、缝制新衣,添置新的生活日用品,各家都要备丰盛的年食,家家户户杀猪、捕鱼、打豆腐、舂糍粑,开“财门”、敬“年神”,入庙祭祀祖先。节日早起鸣放鞭炮,有的村寨用鸟铳或地铳、手铳(注:地铳、手铳是一种专门用来迎客的放火炮专用工具)在开厦门时连放三响(有的村寨为十二响,代表新年中十二个月,现多用大纸炮替代),认为可驱邪,且可以占卜新年十二个月份的运气。此外苗家在十月大节中还留传“送节”习俗,未婚女婿(指已订婚)要给岳父母家送节。绥宁苗族人过十月大节时还有敬牛的习俗,即用新收入库的稻谷煮熟后给牛吃,还要用熟糍粑喂给牛吃,并用竹筒给牛灌一筒糯米酒,表示对牛辛苦一年的犒劳。
备注:此文参考书目
《绥宁县志》
《绥宁的苗年——十月大节》(杨焕礼著)
立冬你们那里有什么风俗习惯?
吃饺子
立冬你们那里有什么风俗习惯?
立冬要吃饺子
立冬你们那里有什么风俗习惯?
喝木子店老米酒,吃麻城吊锅和肉糕!!爽啊
立冬你们那里有什么风俗习惯?
在我们晋西南运城盆地,立冬节气,人们会喝羊汤、吃羊肉馅的饺子,来增加、抵抗严寒能力。
每逢立冬,能沟起我们童年时、一大早起床迷迷糊糊就开始吃饺子的记忆[捂脸],满满的都是妈妈的爱[玫瑰]。
立冬你们那里有什么风俗习惯?
立冬吃点狗肉,羊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