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明朝亲王都要到地方就藩。明朝郡王封地在哪,是否需要“之国”?

明朝规定,皇子除太子外封亲王,亲王除亲王世子外诸子封郡王。(《明史·卷一百十六·列传第四》)

亲王是要到地方就藩的。但经过靖难之役,朝廷对藩王规定管制甚严。《清史稿·列传二·诸王一》云:“有明诸籓,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史称其制善。”后来明末,唐王就因为募兵勤王,擅离封地,被圈进凤阳宗人府。

郡王的待遇基本与亲王相似,也是被防范的对象。所以郡王一般不去封地住,而是在亲王所在地,也就是府城建造府邸居住。比如现今在成都蜀王府邸附近就有大量的郡王府,郡王死后就埋在郡王府所在地。成都周围就有几百座郡王的陵墓。

众所周知,明朝亲王都要到地方就藩。明朝郡王封地在哪,是否需要“之国”?

按明朝制度,皇帝之子封亲王,亲王世子承袭亲王位,其余的封郡王。

不同于亲王的“一字王”,郡王一般都以县城地名为封号,俸禄每年2000石。郡王的承袭者称王长子,其余儿子封镇国将军,郡王女儿封县主,俸禄为每年600石。 除了亲王爵位之外,明朝郡王也能够用于追封功臣。当然郡王也是需要“之国”的,就是到所在封地任职,封地有王府,有军队驻守,多则数千,少则数百。永乐年间,鉴于洪武时期藩王权力过大,特地限制了亲王、郡王府中的士兵人数,而且王爷们不再负责封地事务。

虽然郡王权力减少,但依旧衣食无忧:出生赐名,长大成婚,生老病死,全由朝廷一手包办。明朝宗室有六不许做:不许为士、不许务农、不许做工、不许经商、不许从军、不许出城,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生活。不过这样优裕的生活条件,所养育出来的则是一批又一批的贵族寄生虫,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亲王、郡王们,于国则无功、于家则无能。像明朝崇祯皇帝少年时曾学习骑马,居然要六个人帮他上马,结果跑不到一半路程还发生了坠马事件。明朝宗室文武不全,可见一斑。

正如清朝的官场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里说的那样:其实说来也可怜得很,他们又不能做买卖,说是说得好听得很!天潢贵胄呢,谁知连一点生机都没有,只能靠着腰上那条有颜色的带子去行骗了。

这既是说清朝八旗子弟,也同样说了明朝的数百位亲王、郡王。

本文作者/狐史首丘:主写三国,次写明清,其余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