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水源保护地带,建起口袋公园, 你怎么看?

在这里我要为泉州的水源保护地带建起口袋公园叫好,让群众爱护水资源由“被动”转为“主动”这种方法的各地及得推广。

一、泉州举措

据泉州晚报报道:近日,南高干渠鲤城常泰树兜段渠畔建起了一座闽南风格的口袋公园。该公园原是渠道一处垃圾易堆积点,长期以来,泉州市山美灌区管理处及南渠供水公司采取了多种方式试图解决这一难题,但效果不明显。经过大量的调研与论证,管理处决定以此为试点建设口袋公园,通过景观提升让群众爱护水资源由“被动”转为“主动”,得到周边居民好评。

二、为什么设立水源保护地带

水源保护地带又称水源卫生防护地带,是指遵照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以及相关规范、规定的要求,采取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水源保护地带是全国各地的一个薄弱环节,主要原因是群众对水源保护的认识不到位。水源保护地带一般都是城镇自来水的取水之地,因此对水源保护地带的好坏,直接城镇居民饮用水的水质。

近年来,国家在农村实施了“人安饮水工程”,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也达60%以上,这样,农村水源保护地带也提上了议事日程。

三、水源保护地带被破坏的后果

据相关资料介绍,饮水是否清洁,对干保护人体健康关系极大。如果水质不良,人们喝了就会引起疾病。因水污染引起的疾病主要有三类一是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即地方病。这是由于一些地区地球化学构成特殊,某些微量元素在水中含量过多或不足引起的地区性疾病。如由于水中缺碘引起的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水中氟含量过高引起的氟中毒等。二是介水传染病。这是由于生物原性污染水体引起的疾病。如肠道致病菌污染饮水引起的痢疾、霍乱和伤寒暴发流行,通过病毒污染饮水发生的流行性肝炎、脊髓灰质炎等。三是物理化学性疾病,即“公害病”。

四、如何保护水源地带

影响水源保护地带,进而影响水质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各种自然因素;二是人类的生产活动。第一种是可控性较少,大多采取优化环境,如绿化、监控等措施。而第二种的可控性就比较大。因此保护水源地带要用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加强环境管理,同时大力宣传保护水源的重要性和水源卫生防护的科学知识,提高群众保护水源地带意识。

泉州把水源保护地带中的把一处垃圾易堆积点,建起口袋公园,通过景观提升让群众爱护水资源,起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既消除了水源地带的卫生安全隐患,又对群众进行了保护水源地带重要性宣传教育,值得肯定和推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