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民间为什么说“娘送女的话——不能当真”?
这是过去民间的一句歇后语,粗看时让人大惑不解,娘送女的话可是亲生娘说的话,怎么就不能当真了呢?但细想起来其中还是颇值得深思。
在过去,娘送女无非有两种情况。
一是女儿出嫁的时候,娘与女儿离别,母女舐犊情深,自然要说一些别离的话。娘根据自己做媳妇时的经验,肯定要讲一些如何到婆家做人的道理,这是对女儿的很好的教育,女儿当然要铭记在心。但是,如果娘交待女儿做媳妇时如何挖空心思去对应公婆、丈夫及兄弟姐妹,那就另当别论了。
二是女儿出嫁后回娘家时,作为娘肯定要问问女儿在婆家的情况,尤其是女儿在婆家的人际关系的处理情况,最怕女儿受委屈,这是心疼女儿啊。在这种情况下,娘的话一般带有一定的护犊情绪,说一些让女儿回到夫家后激化家庭矛盾的话。作为女儿,娘讲得有道理的话未必听得进,即便听进去了,也未必按娘的话去做。可对一些挑拨家庭矛盾的话,女儿是最容易听进去,且回到夫家后按娘的话去做,结果家庭矛盾越闹越深,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的女儿,做娘的也落得自讨没趣。
过去的这句歇后语很有针对性,一方面提醒女儿到了夫家后,处理一些家庭事务时,还是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灵活的处理。娘说的话只能作参考,不能完全照搬。另一方面,娘送女儿时说话时要慎重思考,要从考虑女儿的长远利益出发,不能以一时之气,说一些带有情绪性的不当之言,误导女儿。
“娘送女的话——不能当真”这句话,在现在这个时代对做儿女的还有一定的积极教育意义。现在的父母,儿女较少,特别是现在正逢当年独生子女陆续长大成人了,也陆续要成家立业。独生子女一般两个孩子要奉养四个父母,子女的压力是古代人无法比的,家庭之间的关系也是过去无法比的。因此,双方父母的对各自子女的言论,直接影响到子女的日常行为,影响到双方家庭的和谐,做父母的一定要谨言慎行,切不可互不相让,甚至挑拨离间,让儿女为难。而作儿女的呢,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正确处理好双方父亲的关系,父母讲得有道理的要听,讲得没有道理的话要灵活处置。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