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的角度讲,物质和精神是什么关系?
从文化的角度来谈物质和精神关系,是一篇大文章,我不想用高深的理论去论证,还是谈谈自已的经历和感受吧。
我是一个民俗文化业余爱好者,按村民们对我的称呼,也算一个“文化人”了。
我的工作与民俗文化无关,甚至与文化也无关。自从我有了民俗文化这个业余爱好者,不管赤日炎炎,还是风霜雨雪,总爱到乡村去,到村民中去,到田野中去,获取第一手民俗资料。
十多年来,我在各种媒体发表民俗文化类文章近百万字,得到了多方面的认可。
有一位朋友问我:“你为本地民俗文化作出了这么大的贡献,政府给了你多少经费?“
我回答说:“没得到一分,我不是为了经费才做民俗文化的,这是我的业余生活。”
这些年来,我为了民俗文化的挖掘、整理,在物质上我付出了很多,如卖相机、下乡村的车费、食宿、付村民的误工费等等,都是自已掏腰包。有时碰到乡村有红白喜事,为了搜集第一手民俗资料,我得入乡随俗,要随礼。
这些年来,我在物质上付出很多了,累计起来也是一笔不小数目,但我在精神上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我的付出也就值得。
因此,我觉得,从文化的角度来看物质和精神,它们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同等重要,但物质毕竟决定了意识。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过分强调物质就会失去文化意识的本质。当然如果没有物质作基础,去空谈文化精神就如同是空中楼阁。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毕竟是一个拿工资的人,手中有工资,这就是物质基础,坚持不懈地利用余业时间去研究民俗文化,这就是精神。
(图片为笔者田野调查图)
从文化的角度讲,物质和精神是什么关系?
物质是精神索取的动力和方向,精神是为实现物质的高度能走多远。
从文化的角度讲,物质和精神是什么关系?
物质是什么?精神是什么?
这是以往哲学一直在追究的东西,但是从来没有说清楚过,因为任何所谓的真理都是基于当前或者过往的信息量所决定的
既然这里只是问了关系,那我简单回答,举一个不是很恰当的例子:受精卵你觉得他有没有精神?按照人类当前的认知来说,他就是一团无意识的分子细胞,你总不能说你手上的一块肉有独立的意识吧
那么既然受精卵没有所谓的精神,而到了人这里为什么突然就有了?由此我可以推断,物质生发出了精神,或者说物质本身就有某种性质,而精神无非就是物质的后续延伸。
更多详情,关注无用学派
从文化的角度讲,物质和精神是什么关系?
从文化的角度看,物质生活是基础,关系到一个人、一个家座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生存与稳定。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基础上,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才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若物质生活基础不牢固,一味去追求享受丰富的精神生活,再美好的愿望,也是幻想,永远都无法实现。
从文化的角度讲,物质和精神是什么关系?
从文化到不文化?从物质到不物质?为什么?好似人生,相当于无绳的马,到处乱串了悲伤,丢失了根基存在,无滋无昧,各奔东西?自寻草源,山马一样?
从文化的角度讲,物质和精神是什么关系?
謝头条推荐进首页!
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都探讨了若干年了,无非就是物质和精神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关系。可以说,这个问题现在已是一个基本常识,人们大多认可这种说法。
而要从文化的角度讲物质和精神是什么关系,依你所言既然暂无权威的结果,那么,对于我等凡夫俗子,就更不具备理论水平来回答这一问题了。不过,我倒想以很浅显的认识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
从文化的角度讲,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地域,一个时代,一个群体等的物质现象实际上同时反映了其精神现象。也就是说,其物质和精神现象,两者是相融的、相互渗透的。比如,以物质形态呈现的精神产品,像绘画作品、雕塑作品、书籍、建筑物等等等等,无不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合体。我们既可以说它们是物质产品,也可以说它们是精神产品;我们既可以说是人们的精神活动创造了这些物质产品,也可说这些物质产品体现了人们的精神活动。物质的存在,是产生精神活动的前提条件,没有物质的存在,就不可能有人的精神活动;而没有人的精神活动,就不会创造出凝聚着智慧蕴涵着精神(文化)的物质产品。
综上,从文化的角度讲,物质与精神相互依存,互为影响、互为因果、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物质现象同时表现为精神现象,先进或落后的物质必然是先进或落后精神(文化)的体现;而先进或落后的精神(文化)又必然产生先进或落后的物质。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物质与精神同在,精神和物质共享。物质文明的状态,相对反映了精神文明的程度,精神文明的程度,又相对体现了物质文明的现状。正是因为这样的不可断然分割的相融关系,我们才既可以从物质层面去感受文化、感受精神,又可以从精神层面去感受文化,感受物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