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的你,农历七月十四为鬼节日,家乡有拜祭鬼节的习惯吗?

我家乡湘西南从农历七月十一至十五称为中元节,俗称七月半,是与清明节一样隆重的祭祀先人的节日,倒是听家乡人说过,中元节又称为鬼节日,或鬼过节,但从未听说是拜祭鬼节。

不知为什么很多地方把中元节称为拜祭鬼节。从我家乡的习俗来看,中元节叫“接老人家”,换句话说就是接自已逝去的先人回家里来过节。按拜祭鬼节的称呼,这不是把自已的先人说成是鬼了?分明是在骂自已的先人呀。

家乡过中元节的习俗有一整套的仪式。

首先是“接老人家”。过去对祭祀先人比较虔诚的人家,一般从七月十一开始,有的从十二开始,把先人接回家里来,一日敬奉两次,也就是早饭和晚饭。祭祀的时候,摆成三桌酒席,一桌在神龛前,用来祭祀本姓先人,一桌摆在靠近堂屋门口,用来祭祀诸路神灵,第三桌摆在堂屋门外的门窗下面,用来祭祀外家(祖母族、母族、妻族)先人。祭祀时,凳子的摆法也有讲究,即只在桌子的上左右三方放凳子,桌子下方不能摆。早晚餐祭祀完毕后,一家人享用祭祀的食品,一般是猪肉、鸡肉、豆腐为主,再配一些时新的蔬菜。有些不宜祭祀先人的食物绝对禁止上桌,如畜类有牛肉、羊肉、狗肉等,禽类的鹅肉、鸭肉等扁嘴型的。在把先人接到家里后,除了祭祀之后,家里人上桌吃饭时可以坐在堂屋内的凳子上外,其他时间不能随便坐,同时家里的门槛上(门框下端的横木条、石条,湘西南叫门脚枋)也不能坐人,据说这两个地方是给请回家过节的先人坐的。这两个地方一般要放两张黄纸钱,主要是提醒外面来访者,家里已请了“老人家”不能随便乱坐。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二步是写包封。写包封就是把打成铜钱状的纸钱,仿照古代的信封样式用黄纸包上,然后写上逝去的先人姓名与寄包封人的名字(现在大多改用印制的包封了)。写包封的范围一般按家谱记载的嫡亲先人一路写下来,外家一般写祖母族,母族和妻族先祖的三代以内先人。

最后就是“送老人家”,也就是将先人送出家门。送先人的日子一般在七月十四晚饭前,也有的在七月十五的午饭前。为什么赶在这个时候呢,传说十五晚上阴间的阳州唱大戏,先人从亲人家中领了钱后要赶到阳州去看戏。送出门的同时,家人要把堂屋打扫一遍,把打扫的垃圾与写的包封一起在屋外的路边摊开烧掉,子孙要守着包封烧完后才能离开。

家乡的中元节与清明节一样都是为了祭祖,所不同的是,清明亲人给先人是扫墓,烧纸时可不封包封,中元节是把先人“接”到家中祭祀,写包封的过程,也是让人记住自已的先人名字 。中元节除去迷信部分的陋习外,在祭祀先人,怀念先人,记住先人,弘扬孝道文化方面有积极的因素。因此,把中元节称为鬼节日可能是一个传统称谓,但称作拜祭鬼节是很不恰当的,是对中元节的误解。

在农村的你,农历七月十四为鬼节日,家乡有拜祭鬼节的习惯吗?

有哇我们这里七月十四就拜祭老祖宗的习惯

在农村的你,农历七月十四为鬼节日,家乡有拜祭鬼节的习惯吗?

 湖南把七月半的祭祀祖先活动,叫“接老客”,一般在农历七月十五之前一个星期左右,选定一个祭祀日,我老爸农历七月初八生辰,我们家每年的这一天“接老客”,当天中午家里备办丰盛的酒菜,在各自的厅堂中的大歺桌上摆满十盘以上的菜肴,摆上8一10双筷子、饭碗和酒杯,奉上一瓶白酒,盏入杯中,盛好贡饭。

  筵席摆好,主人(一般为家长)点上三炷香,点上红双烛、全体家人按长幼顺序,跪拜祖先,请祖宗享用祭宴,并向祖先祈求保庇一家康健平安、家运发达,如有高考学子、未婚小生或未癒病人等,则要单项特别祈求诉明,同时焚烧纸钱,待纸钱焚烧殆尽,大约一顿饭功夫后,家人方可上桌就歺。

中午饭后,把之前准备好的,分别写上祖先敬称和孝敬子孙名字的财包,在家外选择一块宽敞且安全的地方“烧包”,现在常常把从祭祀商店买来的房子、车子、衣服等祭祀品一并焚烧,供祖先享用。

如果家里有不正常亡故的老人,中歺和送老客时,都要在门外另置桌凳祭祀,老人们说:他们进不了家门,要在门外祭祀。

  晚歺之前,要行“送客礼”,在桌上摆上“三生”和碗筷,敬酒、点香、烧纸,欢送祖先回去。

在农村的你,农历七月十四为鬼节日,家乡有拜祭鬼节的习惯吗?

你好,谢谢邀请

在农村的你,农历七月十四为鬼节日,家乡有拜祭鬼节的习惯嘛?我先谢谢你啊。

本来我是什么感觉都没有的,突然就看见了你的邀请,然后就去查阅了下资料 ,瞬间感觉凉快多了,风扇里的风吹出来都比平时凉快,然后我就开门出去看了下,额,好像村子里的人家都关灯睡觉了,于是我关上门,反锁了一下,来给你回答这个问题。

农历七月十四,就是农村人说的鬼节,传说,这一天鬼门关会大开,地狱所有的鬼都会来到阳间,有家的就回家找亲戚去了,没家的就在大街上徘徊游荡,所以这一天,早早的街上都没几个人,鬼节嘛,听名字都不太好,有人说这一天晚上,阴气最重,最好不要上街,阳魂低的话,会那啥的,我记得农村里还有一个俗语就是,七月半,鬼乱窜,所以,没什么事,还是早早的回家睡觉吧。

那么到了这一天农村里有哪些习惯习俗呢?

  1. 祭祀祖先 鬼节,又叫中元节,老一辈的人一般叫它“七月半”,而佛教就是则称为“孟兰盆节”,这一天,其实是一个传统的祭祀祖先的节日,既然是祭祀祖先,那儿女子孙肯定都是要回来的呀,所以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忙碌起来,一大家子的儿女子孙都要赶回来祭祖,无论贫穷富有,都会买点冥币,酒水来祭拜祖先,以表追思,因为民间相信,这一天祖先会回来看望子孙嘛。

  2. 烧纸 在鬼节的晚上,村民们会在路口附近,最好是十字路口边烧纸,这个纸,可不是普通的纸,是用真钱拍打,“印刷”过的,人们都认为这样的纸是阴间里的钱,鬼节这一天烧纸,阴间的亲人就可以拿到钱,在下面买东西了,烧纸的时候要画一个圈,边烧边念着亲人的名字,那祖先就能把钱拿走了,有的人还会在圈外也烧几张,或者留几张,因为还有那些无家可归的鬼魂,给他们一点,他们就不会和亲人抢了,虽然这有点迷信,但却是传统习俗的重要部分。

当然了,农村各个地区的风俗习惯不同,听说有的地方还会放河灯,放小船,那么,在你的家乡,还有哪些习俗呢?欢迎各位评论补充,我是天汉小镇,汉中的自媒体作者,欢迎大家点赞,关注,谢谢。

在农村的你,农历七月十四为鬼节日,家乡有拜祭鬼节的习惯吗?

有,但是我们河南那边是七月十五,南方这边好像是七月十四!这几天有小宝宝的尽量少出门!因为宝宝还小可能有些东西会被吓到,我们老家有这个说法!

在农村的你,农历七月十四为鬼节日,家乡有拜祭鬼节的习惯吗?

主要是放灯。一是放天灯也叫孔明灯,都是自己制作的,不过为了安全,现在都不提倡放孔明灯了。二是河灯也叫荷花灯,没有河,就在村子水塘里。三是放置引路灯,自己用萝卜,红薯,土豆等一类东西制作,把他们挖空倒上油,里面放棉花芯,点着就可以了。一般老坟,坟头上放一盏,回家的每个十字路口要放,家门前要发。尤其是盖了新房搬了新家的,要做这些事,目的就是引去世的先人们回家看春,保后人们平安幸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