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疫情通报,截止至5月6日:一个症状迎来好消息。摘口罩真的有望了吗?
天气越来越热,带上口罩真的有种喘不上气的感觉。尤其是五一期间,温度高达36度,结合我国疫情的最新消息,口罩什么时候能摘下?
疫情向好可以分情况摘口罩我国现有确诊人数498人,昨日减少61人;
境外输入2例,疑似确诊4例包括昨日新增2例,新增病例已经连续一周控制在个位数;
累计确诊城市338,目前已经清零的城市316个。
5月7日,牡丹江市林口县也降调整至低风险地区,那黑龙江省125个县均为低风险地区。
4月30日,北京朝阳区从高风险区下调到低风险区。
5月1日辽宁抚顺也已降级。
这些数据告诉我们:
- 很大一部分城市已经实现清零,并且连续14天无新增病例;
- 全国已经全部进入低风险地区;
- 境外输入病例得到严格控制;
长沙幼儿园和校外培训机构马上就要开学了,在5月6日,长沙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复函,幼儿在园期间可以不佩戴口罩。
幼儿只有在上学途中需要佩戴口罩;
幼儿园工作人员一律佩戴口罩;
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可以不佩戴口罩。
什么时候能够摘口罩?我觉得口罩应该是逐步、有序、分情况的摘,而不是一刀切,完全恢复到不用戴口罩的时候,显然是不可能的。
下面这些场合其实可以考虑摘口罩:
封闭式的学校管理;已经入学的大学生做了核酸检测,已经过了14天的隔离期;在老师上课保持1米以上,可以尝试摘口罩。前提是学校是封闭式管理。
在空旷的户外,确保安全距离之后,可以尝试摘口罩。上周回老家,小县城里街上走很多人都不戴口罩。其实在户外和他人保持安全距离,不去人流量大的地方,也可以自己摘口罩,做到自己心里有数就行。
超过1个月没有新增病例,比如西藏、青海,这些城市既没有新增病例,也没有境外输入病例,而且早已清零,除了去人流量大且复杂的地方比如车站、商场,其实也可以考虑逐渐摘口罩。
摘口罩应该是大趋势,毕竟病去如抽丝,疫情是一点一点好起来的,但是考虑到安全性,应该不会摘口罩还发通知,作为一个独立思考者,咱也要学会自己判断。
自己身处的环境是否安全自己要有判断,因为天气越来越热,口罩真的是戴不住。
全国疫情通报,截止至5月6日:一个症状迎来好消息。摘口罩真的有望了吗?
全国疫情通报,截止至5月6日:一个症状迎来好消息。全国累计确诊有84407人,现有确诊518人,境外输入确诊1678人,昨日新增2人,是在陕西的境外输入病例,治愈人数新增78人,
疑似病例5人,昨日新增3人,是境外输入病例,在上海。无症状感染者903人,昨日新增20人,其中有3人来自于境外输入,其中16人来自湖北。密切接触者还有6973人,无症状感染者在医学观察的还有903人,其中境外输入88人。
截至到5月6日,我们可以看到疑似病例大大减少了,只有5人,无症状感染者的数量也在下降。无症状感染者主要来自于湖北和境外输入,因为没有症状,但是仍具有传染性,所以不可以过早的掉以轻心。
摘口罩真的有望了吗?如今,境外输入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国内各地疫情并不同,很多省份的企业纷纷复工,学校的各年级也在逐步错时开学,超过20个省份明确高校的开学时间。
各地因为复工复学,会有大批的人员乘坐长途交通工具返回工作或学习的所在地,还有一些海外学子返回,跨省,跨国的人员流动,会带来新一轮的疫情传播的可能性,疫情风险大大增高,这时候,我们要做的是加强个人的防护,现在还不是摘口罩的时候。
在比较空旷的公园或者是野外的大场所,人群不密集,可以不戴口罩,但是在密封的环境里,比如:学校,乘坐交通工具,尤其是飞机,必须全程佩戴口罩。
张文宏:做好三点,远离病毒感染的风险国内发生的个别家庭和好友聚餐,或者是聚集性疫情,之所以多人受感染,是因为人群里有无症状感染者,其他人没有戴好口罩,做好防护,导致被感染。
张文宏提过,现在疫情没有消除,戴口罩是最好的防护,我们要防同事,还要防好友,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不要因为担心对方的看法,而把自己置于危险之中,做好三点,远离病例感染的风险。
全国疫情通报,截止至5月6日:一个症状迎来好消息。摘口罩真的有望了吗?
现在虽然海外的疫情愈发严重,但就国内来说,情况还是相对安稳,大家也不像之前那么焦虑和紧张了,也不再像之前那么关注疫情,但是,出于谨慎,大部分人还是坚持在戴口罩,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部分的城市也已经开始复工复学了,虽然还有很多的大学没有开始复学,但是都已经陆陆续续有了安排,相信也不用太久,宅在家里的大学生也能够回到学校开始线下学习,一切都慢慢的走上正轨,这都是好的现象。
截止5月6日,纵观这几日的疫情数据,能看到一个好消息,那就是,无症状的感染病例正在下降,因为无症状感染病例,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题,首先因为没有症状,判断是否感染也比较困难,必须要通过检测才能够判断,其次,治疗起来也相对要困难一些,所以这样的现象真的是来之不易。
总体来说,几乎所有国内的感染病例,都在慢慢的减少,如果像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那么大家摘口罩就有望了,相信也用不了太久时间,对比之下,国内的情况真的是蛮好的,作为一个中国人,真的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国家不惜任何代价全力抗疫,尽全力的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只要听从政府的劝告,大部分人都可以平平安安的,而国外就不一样了,现在的情况越发的糟糕,很多国家还因为疫情出现了这样那样的事情,让人感到非常揪心,即使到现在有许多国家的情况也不见好转。
当然,虽然现在国内的情况,已经慢慢的好转起来,但是依然不能掉以轻心,在国家的相关专家没有明确的告诉大家,可以摘口罩之前,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少出门,少聚会,即使是再想去,也请稍微的忍一忍,一切等到疫情真正结束,再去玩,再去聚,那不是更开心吗?千万千万不要给病毒可乘之机。
全国疫情通报,截止至5月6日:一个症状迎来好消息。摘口罩真的有望了吗?
经过近4个月的抗疫,很多人都已经习惯了戴口罩,出门必戴口罩。这倒不是一件坏事,说明国人的卫生意识加强了,这样每年春秋的流感估计也会减少很多。
而且,现在谈摘口罩还为时尚早。虽然目前国内的疫情形势越来越好,昨天新增仅2例,但仍存有900多例无症状感染者,昨天就新增了20例。这说明一些地方病毒仍未消除。钟南山院士近日也指出,戴口罩仍然是很重要的自我防护手段,现在还不是摘口罩的时候。北京市近日也下发了复工复学指南,建议出门随身携带口罩。
不过,口罩不能离身并不代表需要一直佩戴。长期佩戴对人的健康也并不好,为此,专业人士也做了提醒:
比如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教授称:成年人佩戴N95口罩,一次时间不能超过4个小时,如果长时间持续使用N95口罩,会造成肺部损伤,可能会引起肺气肿之类的问题。
华西医院感染管理部专家称: 不要给7岁以下的儿童戴N95口罩,哪怕是做了特殊空气阀设计的N95口罩,因为呼吸阻力会太大,小朋友会有窒息风险。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称:不建议孩子戴着口罩做剧烈运动,可能会引起缺氧,如果孩子需要上体育课的话,建议在通风的户外进行。进行体育活动时,可不戴口罩,尽量选择可保持一定距离的运动项目。
事实上,早在3月中旬,国家卫健委就发布了一个指南,列出了几种不需要戴口罩的情形,包括独处、空旷地、家中、安全人员在一定距离内(比如工作场所、会议室)等等情况。这些场合下,不戴口罩是更科学的。
所以,现在大家不妨稍稍减少一下戴口罩的时间和场合,只要不去人多的地方,摘掉口罩又何妨呢?
全国疫情通报,截止至5月6日:一个症状迎来好消息。摘口罩真的有望了吗?
截止5月6日,我国全国31个省份仅仅有两例输入病例出现,本土确诊病例人数为零。
因此,可以认为我国的防疫战,已经迎来的尾声,可以做进一步的收尾工作了。但是,即使情况已经很乐观。关于摘口罩的这一行为,我想还是需要什么的谨慎,为什么?
目前之所以国内疫情控制的十分良好,就是因为我们的防疫工作做的十分周全,大家对于自己的防护措施非常的到位。
如果在此情景下,宣布全国人民可以摘下口罩的消息,势必会造成人们以为病毒已经完全消失的错觉,从而放松对病毒的警惕,而导致疫情的卷土重来。事实上,最近已经有个别地区的新闻已经爆料,那就是有一些地区的人举行发规模聚会,最终造成多人疑似感染的事件发生。
而且关于口罩的问题,钟老也曾嘱咐:虽然现情况已经有所好转,但大家出门最好还是继续自我防护,口罩不能不佩戴或者随意摘下,除非是在人少环境和比较空旷的地方。因此,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对于病毒我们要时刻提防。最近就有朋友反映,以前每年的这个时候他都要感冒,可是今年因为一直佩戴口罩,一直都没有患上感冒,因此戴口罩不仅对新冠肺炎有一定的抵抗作用,对于其他流感也是。
所以戴口罩的好处有很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
全国疫情通报,截止至5月6日:一个症状迎来好消息。摘口罩真的有望了吗?
虽说看着近期国外的疫情有越演越烈的态势,但是国内依旧相当安稳。虽说前一段时间由于境外输入病例对特定省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目前来看势头已经完全控制住了。
截止到今天为止,国内的确诊病例人数已经降到了555例,并且在稳步持续性下降;境外输入今天只上涨了2例,并且多日新增不超过5例,这说明前面一段时期的境外输入病例反扑的势头已经彻底被遏制,国内疫情形势转好。
现在天气逐渐炎热,口罩也越来越闷,很多朋友都想知道摘口罩的具体时间。同时境外输入病例已经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控制,于是摘口罩问题再一次被提上了日程。
那什么时候可以找口罩呢?
具体的摘口罩时间其实各省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只是按照本省的具体情况给了一个大致的指导时间,这个大家应该在政府官网上都可以查到。
以河南省为例,政府出具的指导意见是5月6日以后可以摘掉口罩,但是在公众场合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还是必须要佩戴口罩的。
不过虽说现在疫情已经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但是我们还是尽量减少去公众场合的次数,避免乘坐人多的客车或者火车之类的,尽量错开旅行的高峰期。大家毕竟已经自觉隔离了那么久,也不差这么几天的时间。
只要我们齐心协力,那么疫情就没有任何反扑的机会。不要学习美国那些崇尚自由的国民,他们已经为了所谓的“自由”付出了太多的代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