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早会笑的婴儿越聪明,是真的吗?

婴儿笑的越早就会越聪明,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知道孩子什么时候开始微笑

婴儿开始微笑的时间

无意识的微笑

很多妈妈会发现孩子出生十几天的时候就开始会笑了,尤其是孩子睡着的时候,眼睛虽然闭着,但是嘴巴确是上扬的,有时候吃奶的时候也会嘴角上翘,好像是对着妈妈微笑。这个时候孩子的危险是无意识的,也就是说这种微笑不受大脑控制。

有意识的微笑

进去2个月的时候,孩子的微笑开始变得频繁,而且可以和大人之间进行互动。最明显的是孩子的微笑和外界开始关联起来。

比如听到妈妈的声音;比如在大人逗孩子的时候,孩子都会发出微笑,这种微笑是对成人的一种回应,孩子会看着某个特定的人去笑,或者在某种特定的行为之后会被逗笑。

所以说这个时候孩子的微笑是有意识的笑。

孩子笑的早是不是更聪明

婴儿在3个月大时,会对人脸或类似人脸的物体发出微笑,斯皮茨将其称为微笑反应。

斯皮茨对154名婴儿的观察研究表明,微笑反应是婴儿26个月之间特殊年龄段特点的行为,处于这一阶段的婴儿其中98%的婴儿都会出现微笑反应。

孩子看着大人会危险也是有必要的条件的第一,孩子必须看到成人的脸;第二人脸必须是动的。这就是为什么和孩子互动的时候孩子更容易露出微笑。

也就是说大部分孩子进入第二个月的时候都会有“微笑反应”的表现,所以单纯的用微笑来看孩子是否聪明好像不太靠谱。

婴儿阶段孩子聪明的表现

孩子是否聪明应该是相对的,在婴儿阶段,从孩子的发育状况我们可以推断孩子是否比同龄人是否更加聪明。

孩子大运动都比较早

婴儿出生前大脑的发育是数量,婴儿出生后大脑的发育从数量变质量。孩子出生后大脑细胞在100-150万个,0-3岁之前经验对脑神经网络发育影响非常大,也就是说大脑对外部世界做出的反馈越多,孩子的大脑可能会越聪明。

婴儿期孩子的思维方式是行动即思考,也就是说只要孩子的身体在运动他的大脑就在不断运转,所以从运动对大脑的刺激来看,大运动发展越早的孩子他们的大脑会更加活跃,某种意义上,孩子获得的经验越多孩子也会更加聪明。

说话早的孩子

孩子说话早证明孩子的记忆力更好,而且孩子的模仿能力更强。

模仿是高等动物才有的一种学习能力,当孩子开口学说话的时候大部分时间是在模仿平日里自己听到的话语。而模仿的前提是孩子需要先在大脑中记下这些词语,然后在通过模仿就行发音练习。

另外,开口说话早的孩子更喜欢和成人互动,互动的过程中,孩子接收到的外部反馈要比不说话的孩子更多对大脑的刺激也会更多,反过来孩子会更加聪明。

认生早的孩子

认生是孩子成长的一个毕竟阶段,通常孩子认生的阶段在7-9个月之间,孩子开始认生证明孩子开始能够分辨出家人和陌生人之间的区别。

不要小看这一点点区别,在孩子的大脑中需要经过复杂的处理。

孩子小时候的聪明不代表长大后的聪明,比如我们学过的《伤仲永》,所以说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更重要!

越早会笑的婴儿越聪明,是真的吗?

我生孩子的时候是顺产的,在宫缩的疼痛和我不断的努力中,儿子的一声与世事毫不相干的哭声,冲淡了我身体上的疼痛。医生把儿子抱给我看时,儿子就已经把小手放在嘴里吃了。那时我心想儿子,你真是饥不择食啊。

回家以后,也是儿子出生后的第三天,老公突然轻声叫我,说看啊,儿子笑了。此时的儿子还在睡梦中,老公说这么早就会笑了,长大后肯定聪明。我说这是吃饱喝足后对美好生活满意的笑吧。其实婴儿时期的微笑和智商也是有一定关系的。

那么,越早会笑的婴儿越聪明,是真的吗?

1、微笑和智商的关系

婴儿时期的微笑通常的表现在自发性的微笑,和被某种事物所感染而引发的微笑。通常的情况下婴儿出生后一个月前后,就会出现自发性的微笑了,有的婴儿可能更早的就会笑了。婴儿微笑和其大脑的发育有一定的关系,有研究表明,早会微笑的婴儿比较聪明,微笑会产生一种对大脑良性的刺激,使得婴儿在思维上变得更为活跃。小婴儿在吃饱喝足后也会表现出满足的微笑,在得到妈妈的爱抚后也会安心的笑。

2、适当的引逗婴儿发出微笑

常常微笑对婴儿的身心发育都有较好的发展。父母和婴儿做游戏可引发其微笑,并达到刺激大脑发育的目的。藏猫猫的游戏是每个孩子屡试不爽好玩又爱玩的小游戏。

值得注意的是,引逗婴儿微笑要适当,不能一味的使其大笑不止。以免引发呛咽,得不偿失。

聪明的父母都会关注J妈学堂,每日分享孕产育儿小知识。

有爱的父母都会分享这篇文章,让更多的人受益。

加入J妈粉丝圈,点击加入,更多科学育儿知识在那里等你哦!

我是J妈,曾经以为自己足迹踏遍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是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现在认为做了妈妈才是人生的王道!曾经的职场达人,现在的育儿达人,专心在头条码字,每天更文,专注于育儿经验和宝妈自我提升以及时间管理,分享我的所学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标点,全部是我一个一个敲打出来。

每一个文章都是我的原创,如需转载,必须取得授权。 文内如果有错别字,请见谅。 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如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越早会笑的婴儿越聪明,是真的吗?

很多老人都会说,宝宝笑得越早,就越聪明,其实在医学上没有这种说法。宝宝的笑一般分为自主性和不自主性两种。

宝宝天然、非自主的笑,是属于表情肌的运动,比如很多宝宝在满月的时候就会在睡眠中不由自主的笑。

这是一种没有缘由的笑,是无意识的,这和宝宝的情绪,智力,发育都没有多大的关系。

小月龄的宝宝神经还没有发育完善,也许只是习惯性的动作,也有可能是宝宝在睡梦中对白天的记忆进行简单的回放,想到了令自己开心的事情。

宝宝睡眠比较浅的时候,脸上也会出现各种表情,有时候会微笑,有时候会皱眉,不过妈妈们不要担心,浅睡眠不会影响宝宝的发育成长。

随着宝宝的月龄增长,大约在宝宝2个半月到三个月的时候,宝宝就会出现有意识的“社交微笑”。

这种笑才是宝宝真正有生理情绪的笑,往往是被周围的人逗笑,是宝宝与人交往和表示自己快乐的方式。

这时宝宝会咯咯地笑出声,会有一些面部表情,眼睛也能随着物体运转。

宝宝4个月的时候,已经能够做到看见食物、奶瓶表现出开心喜悦的,并且能够表达自己的笑和哭。

不过有医学研究表明:在新生儿中,男宝宝无论是在眼神接触还是笑方面,一般都比女宝宝少,这一点家长也不必着急,我们只要经常和男宝宝说话,互动,随着年龄增长,慢慢和女孩会一样的。

如果宝宝过了5个月,仍然对外界的刺激不太回应,或者是经常处于一种烦躁的状态,对外界的刺激没有反应,就需要家长细心观察一段时间,最好去医院就诊。

越早会笑的婴儿越聪明,是真的吗?

笑容自带治愈的力量,我们喜欢看到笑脸,因为看到就会被一种愉悦的情绪填满。笑是再平常不过的表情,放到孩子身上,却总是让人浮想联翩。听说过一种说法:越早会笑的婴儿越聪明。

记得儿子刚出生以后,嘴角就会漾起浅浅的笑容。亲朋好友过来看的时候,都感觉很惊奇“一出生的孩子就会笑了,这孩子一看就很聪明!”当时认为,朋友们只不过是临时奉承罢了,哪有什么科学道理。

有很多朋友听到过相同的说法,都有些半信半疑。不过,看了一些理论以后,似乎也有一些道理。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笑到底和聪明的关系有多大。

越早会笑的婴儿越聪明吗?

《儿童行为心理学》认为:笑对宝宝的大脑发育有积极价值,有助于促进宝宝的智力发育。

《坐月子与新生儿护理去全书》认为:越早出现逗笑的宝宝越聪明。

《读懂婴语》中提到:笑代表着宝宝的智慧和情感在不断发展,到3个月还不会笑,那么智力方面可能出现了问题。

美国儿童专家伊林沃夫跟踪观察发现,第三天会笑的孩子在6岁时智商是180。

可见,不同专业人士也普遍认为笑和孩子的大脑发育有关,可以说越早会笑的婴儿越聪明。

从理论分析来说,孩子如果常常被逗笑,就接收到更多外界刺激,当婴儿笑的时候是对逗笑的反射,是第一条通过学习得来的神经回路,从而刺激大脑发育。

有研究发现。孩子的笑和发音通常在差不多的年龄段出现,一般来说大多在4-6周出现。孩子笑得越多,面部肌肉发育更充分,语言能力更强。语言是大脑发育的六个通路之一,语言发展早的孩子,也表示大脑发育更早。

所以,总体上来看,笑和孩子的聪明程度有关系。

孩子是否聪明还和什么有关

当然,笑是人类诸多能力中的一种能力,只是笑得早,相对来说会聪明,但也并不是说一定会聪明。如果只要逗笑,孩子就聪明,那不都成天才了吗?孩子是否聪明,还和其他很多因素相关。

1、遗传:

孩子是否聪明,70%来自遗传。

《什么让人类更聪明》提到,从基因层面来说,智商由很多基因共同决定。父母双方各贡献一个遗传细胞,但遗传信息的分配是随机的,如果聪明基因分配较多,孩子会聪明。如果聪明基因分配较少,孩子会比较平庸。

孩子是否聪明和基因有明确的关系,但又有一定运气成分。有的爸爸妈妈很聪明,孩子也不聪明。有的爸爸妈妈很普通,孩子反而很聪明。遗传时,时间、环境等等都有一定的关系,是个复杂的过程。

2、饮食

大脑在胎儿期就开始发育,如果孕期注意补充富含DHA的食物,给孩子的大脑提供丰富的基本物质,孩子的大脑发育会更好。大脑发育也不仅仅依赖DHA,铁质充足、营养全面,给大脑发育提供充足的营养保证,大脑发育会更好。

孩子出生后,在6个月以内纯母乳喂养,6个月以上及时添加辅食,注意有益大脑食物的补充,少吃或不吃使大脑受损的垃圾食品,孩子的大脑发育会有充足的物质保障。

3、后天培养

孩子是否聪明,30%来自后天。

和智能发育有关的能力有运动能力、语言能力、社会能力、认知能力。

大脑在使用中成长,如果后天注意培养孩子的各项能力,根据孩子的不同阶段,实施积极的教育,孩子的各项能力均衡发展,孩子也会变得很聪明。

培养一个聪明孩子需要讲究方法

培养一个聪明孩子,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持久地付出努力。孩子出生时,条件相当的情况下,家长越注重培养,孩子越聪。

1、让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给孩子提供健康的饮食,使其营养充足。健脑的食物有鱼、海产品、核桃等坚果、菜籽油等,富含脂肪酸的食物可以为孩子补充大脑所需的DHA。

少给孩子吃一些垃圾食品,比如爆米花、油条、膨化食品、油腻的食物等等,防止铅、铝等重金属超标。

大脑在睡眠中发育,让孩子拥有充足的睡眠,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分泌更多生长激素,不仅有利于身体发育,也能促进大脑发育。

2、培养孩子的运动能力

孩子天生就喜欢运动,也需要运动。所谓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是一个错误的结论。运动是一切智能发育的基础,不会运动的孩子,大脑发育存在一定问题。

当孩子还不会自主运动的时候,就帮他做主被动操,让孩子运动起来。此后,孩子会翻身、会坐、会爬、会站、会走、会撕东西、扔东西、捡起东西、用剪刀等,看到孩子有运动的苗头,就要积给予协助,帮他发展各项运动。

等孩子具备完全运动能力之后,让孩子继续爱上一项运动,并成为终身的爱好。

3、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

笑也是语言的一中,平时要多多逗笑孩子。做鬼脸、躲猫猫、拍手、玩具逗引,孩子看到开心的动作,都会手舞足蹈,并用笑容回应。

平时多跟孩子说话,不用担心孩子听不懂,孩子从胎儿期就有听力能力,虽然不会说,但是在他大脑中会进行信息储备,到了一定程度,孩子就会表达出来。

多给孩子读书,丰富孩子的词汇量,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孩子的语言能力会越发展也好。

4、社会能力和认知能力

在培养孩子的运动能力、语言能力的同时,也会提高孩子的社会能力和认知能力。

孩子逗引时有反应、听到名字回应、自己吃饭、帮着做家务、有自理能力、有情绪等,都属于社会能力的范畴。

孩子看玩具、玩玩具、画画、讲故事,这些都属于认知能力的范畴。

这些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阅读、实践,父母要多和孩子互动,多带孩子外出见世面,给孩子更多自立的机会。

结语

越早会笑的婴儿越聪明,有一定科学道理。但是孩子的聪明程度还和很多因素有关系,要想培养一个聪明的孩子,需要从饮食、运动、语言等各方面进行培养。

二胎宝妈,高级育婴师,个性化训练指导师,多平台原创作者。爱孩子、爱生活,愿与万千妈妈分享育儿经验,关注我,获取更多育儿知识。

越早会笑的婴儿越聪明,是真的吗?

有科学家证实,第3天就会微笑的宝宝,在6岁时智商为180。因此,他认为越早越会笑的婴儿越聪明。

越早会笑的婴儿越聪明,是真的吗?

还有一项研究是这样的,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医学专家研究后得出结论,爱笑的孩子大多聪明,聪明的儿童对外界事物发笑的年龄,比一般儿童要早很多,而且次数也多。

我家二宝是在出生20多天的时候,有一天他在睡觉我就看到,他笑了起来,但一会就消失了,他也没有因此醒来。这种是属于“自发性微笑”,并不是我们以为的,宝宝感到高兴时做出的反应。

一般情况下,宝宝有意识的微笑大概在4~6周左右。三个月左右就可以笑出声了,而且宝宝会对周围的不同人做出一系列的反应。如果有他喜欢的玩具或者熟悉的人,他也会露出微笑,这个时期就是“社会性微笑。”

家长怎么逗宝宝笑呢?

平时我们也可以逗宝宝笑,但要适度。宝宝正在吃饭时,尽量不要逗他微笑,这样容易引起呛咳,出现窒息。

家长可以一边拍宝宝身体的某些部位(腿,胳膊等),一边轻唱儿歌,让宝宝在这种亲密爱抚下,感受到来自妈妈的疼爱。

也可以跟宝宝做躲猫猫的游戏,家长拿一个大点的玩具或小毛毯等,藏起来以后,探出头来再把自己藏起来,这样不断的重复,宝宝笑的次数也就会越来越多。

总之,虽然并没有其他数据和科学依据还能证实越早会笑的婴儿越聪明,但微笑是人类最基本的动作,是表达感情最温柔的手段。爱笑的孩子一般运气不会太差哦!

多平台邀约原创作者,高级育婴师,一位儿童心理学专业的二胎妈妈,专注孕期、育儿、早教、喂养与护理知识分享!希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

越早会笑的婴儿越聪明,是真的吗?

感谢邀请,我是「京妈说」,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宝宝的笑是天真无邪的,也是最能感化爸爸妈妈的心,在辛苦照顾宝宝的同时,能够看到宝宝对妈妈笑一笑,那妈妈就会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笑,其实也是宝宝和大人交流的一种手段,是宝宝喜怒哀乐的一种体现,更是宝宝正常成长的表现。

有人说越早会笑的婴儿越聪明,是真的吗?“宝宝越早会笑越聪明”,这句话确实是有一定概率,也是有科学根据的。但不代表笑的早的宝宝就一定比笑的晚的宝宝都聪明,毕竟一个宝宝聪明与否是经过漫长的成长教育和周围环境所培养出来的。

但需要家长了解的是:宝宝的笑是对自己大脑的发育是一次良性刺激,因此,如果宝宝笑的早、也爱笑,那宝宝一般是比较聪明的。

接下来,我们来看下 宝宝的笑是怎样的一个发展过程 。

其实,宝宝并不是一生下就会像成人一样,很开心的笑。从新生儿到逐渐长大的小婴儿,笑也有个过程,从“自发性的微笑”到“有意识的逗笑”,再到“笑出声来”,是个逐渐发育的过程,具体如下。

1. 月子里(出生后到1个月)

其实,不少家长应该在宝宝出生后,带宝宝的过程中也发现了:新生儿宝宝在生后几天内,就有可能会出现「自发性」的微笑,也就是宝宝在睡着后会经常自己微笑。

那家里的老人看到宝宝微笑就会说这个宝宝很聪明,还没满月就知道对大人微笑了。但其实,这是宝宝自发性的笑,这种笑不需要妈妈的刺激就会不定时出现,是宝宝在睡眠中、吃饱了、精神状态好、睡醒后等出现的一种满足的自发微笑。

2. 出生后1-2个月

宝宝出现「有意识」的笑,一般是在1-2个月的时候。

如果这个时候,家长若是引逗宝宝,宝宝会出现有意识的微笑,还会表现得非常高兴,并能够发出“咿呀”的声音,表现出天真快乐的反应。

3. 出生后3个月

到了出生3个月左右,宝宝就可以笑出声来了。

此时家长去逗宝宝玩,宝宝不光能笑,还能够一边笑一边发出咯咯笑的声音;而且这个月龄的宝宝,还会和妈妈互动了,当妈妈逗他们玩的时候,宝宝的嘴巴里还会不断地发出声音来回应妈妈,就好像在跟妈妈说着自己的心里话一样。

4. 出生后7-8个月

到了这个月龄,宝宝就会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笑了,因为他们已经能够区分亲人和陌生人,看到经常出现在身边的亲人就会高兴的笑,如果是陌生人来逗他们的话,有的宝宝会哈哈大笑,有的宝宝就是礼貌性的微笑,而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时又会是愉快的微笑。

出生后2个月的宝宝,妈妈们如何做好“逗笑”,促进宝宝发育

1. 妈妈正确逗引宝宝。

  • 故意逗引。 到了2个月左右,妈妈们看到宝宝笑了,可以用拨浪鼓或者其他玩具再次引逗宝宝发笑,宝宝笑的越早、越频繁,快乐的情绪就越多,那这样是有利于宝宝生长发育的;

  • 日常照顾多互动。 除勒“故意逗引”外,平时妈妈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如喂奶、换尿不湿、穿脱衣服、哄睡等),也要经常对宝宝微笑、陪宝宝聊天说话等,来吸引宝宝的注意力,这样宝宝就喜欢看妈妈的脸、喜欢妈妈的声音,喜欢和妈妈互动,而且会开心的手舞足蹈,这样也是有利于大动作发育和心理健康发育的;
  • 帮宝宝养成爱笑的习惯。 从小宝宝养成“爱笑”的习惯,对以后的“性格塑造”也有好处,可以让宝宝将来更自信、更乐观、自制力也会比较强;
  • 把“笑”当成一种运动方式。 还有,就是“笑”也可以当成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尤其是不经常出门、不爱动的宝宝,可以让宝宝更健康的成长。

2. 家长要多把开心、乐观的良好情绪,多展现给宝宝。

除了多逗引宝宝多笑之外,平时家长面对宝宝的态度也很重要,面对宝宝的时候,要尽量是开心、乐观、轻松的状态,避免把不好的情绪表现在脸上或行为上,让宝宝感觉到爸爸妈妈的“不开心”,进而影响宝宝的“微笑发育”,导致宝宝的笑声延迟,这也不利于大脑神经发育。

也有实验证明:经常被逗笑的宝宝,不仅比长期躺在床上很少有人逗乐的宝宝表现的更加活泼可爱,而且对周围事物的反应也显得更加灵活敏锐。

所以,宝宝“笑的早、笑的开心”对今后的智商和身心发育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宝宝尽早说话也有很大帮助。

京妈最后也建议新手爸妈们,照顾宝宝的过程中,要多对宝宝微笑,也多引导宝宝去“微笑”。希望我的解答可以帮到您,祝宝宝健康成长!

京妈说:医学专业、营养师妈妈,多平台母婴原创作者,分享专业实用的孕产育儿知识,欢迎关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