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刚吃完奶就吃手是没吃饱吗?

宝宝刚吃完奶就开始吃手,这样的宝宝是不是没吃饱?一般的新手妈妈都会有这样的困惑,因为只要宝宝吃完奶,不管什么时候都在吃手!那孩子到底是吃饱了还是没吃饱?

孩子爱吃手,并不代表孩子没吃饱!

两个多月的想样儿就开始吃手了,而且养育过孩子的妈妈都会发现,孩子吃手的频率会伴随着他的月龄不停的去增加。

也就是说孩子的月龄越大,他吃手吃的越多。这个时候千万不要盲目的以为孩子吃手,就是因为没有吃饱。小婴儿喜欢吃手是有原因的。

首先,小婴儿都有吮吸反射。最明显的就是刚出生的宝宝,我们把它放在妈妈的乳房旁边,孩子会自己去找奶吃。也就是说小月龄的宝宝,只要孩子的嘴边有东西,他就会不自觉地用嘴巴去吮吸。

这也就是很多小月龄宝宝吃完奶之后放在床上,孩子会自己把手塞进嘴巴去吃。

孩子喜欢吃手的第二个原因,是孩子都有一个口欲期,这个口欲期大概在一岁之前。口欲期,也就是说孩子是通过嘴巴来认识世界的,在口欲期,孩子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任何东西都会往嘴巴去塞。

如果宝宝边吃手,但是他的表情很愉悦。并且是在吃完奶之后,这样的情况,孩子吃少并不代表孩子没有吃饱。

如果是孩子边吃手边哭闹。而且间隔上次吃奶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这样的情况就要考虑孩子可能是真的饿了。

如何来辨别宝宝是否吃饱了?

除了用孩子的表情来判断孩子是否吃饱了之外,妈妈们还可以用下面的方法来判断宝宝是否吃饱了。

孩子吃饱之后会自己吐出乳头。母乳喂养的孩子,在孩子保了之后,孩子会自己吐出乳头,就是把奶放到孩子嘴边,孩子都不会去吃。

看孩子的表情。去哪之前孩子一般都会特别着急,有的宝宝还会哭闹。吃完奶后,孩子的表情是愉悦的。甚至可以自己躺在自己的小床上,自己独立的去玩一会儿。

看孩子的尿布。吃饱的孩子每天的排尿量不少于六次。而且孩子的尿液会呈淡黄色。如果孩子没有攒肚子,每天的排便量在3-4次,大便颜色金黄。

看孩子的身高和体重增长。婴儿出生的前三个月,身高和体重的增长是特别快的。妈妈可以每天都去给孩子称一下体重。是平缓的上升的话,证明孩子的发育很好。

很多妈妈都会存在这样的误解就是孩子吃手,是不是就是孩子没有吃饱。虽然小婴儿不会说话,但是孩子是会哭闹的,所以妈妈们一定要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孩子。半岁前的宝宝只需要按需喂养就好。

宝宝刚吃完奶就吃手是没吃饱吗?

可怜天下父母心:宝宝出生后,妈妈最关心的就是小婴儿有没有吃饱,没吃饱是会影响宝宝生长发育的,体重增长慢。

宝宝吃完母乳后,就开始吃手,但是宝宝吃手并不代表着就没有吃饱,

首先要了解清楚:宝宝到底为什么会吃手呢?

其实,宝宝吃手的原因主要在于生理需要和心理需求两个方面。不会说话的宝宝,会将吃手这个行为暂时代替语言功能,去传达他们的喜怒哀乐。

具体来说,宝宝在各个成长阶段出现的吃手行为,正是代表了他们不同时期的身体发育需要。那么,一起来看看宝宝通过吃手会发出哪些成长信号吧!

1. 宝宝自带的吮吸能力”

宝宝刚出生时,妈妈都会把初乳喂给宝宝。当宝宝的嘴巴碰到乳头便会立即做出“吮吸反射”。其实,宝宝出生后会吸吮碰到唇周围的任何物体,这是一种生命性质的反射行为。

所以,不仅是在吃奶时会主动吮吸妈妈的乳头,当宝宝感到饥饿时,无论嘴巴碰到什么物品他们都会自然地做出吮吸动作,随着年龄增长,还会吃手、咬玩具、啃衣服等等。

2. 手指是宝宝最爱的玩具

在宝宝成长的初期阶段,手指是他们最容易得到的“玩具”,也是最容易放进嘴里的“东西”。细心的家长会发现,1-2个月的宝宝刚开始会把拳头直接放进嘴里啃,过段时间他们就改为吮吸单个手指。在父母眼里,把手放在嘴里再容易不过,可是对宝宝来说却是一个伟大的壮举。

这一动作需要4种反射行为协调配合才能完成:手臂弯曲→放松运动→肌群伸出手指→搜寻并将手伸至嘴巴中→开始吮吸。

所以这个阶段的宝宝吃手,实际上是在锻炼自己的手、眼、嘴协调能力,也从侧面说明了他们在一点点长大。

3. 是宝宝的饥饿提示

当宝宝没吃饱时会用吃手的行为告诉父母——“我要吃东西”。不论是母乳喂养还是奶粉喂养,如果宝宝的喂奶量不足,喂养时间不确定或长短不一,宝宝就会以吃手这个行为来抑制饥饿感,同时向父母传达“饥饿信号”。

4. 可能宝宝发育了--长牙

宝宝一般都是6个月左右开始长牙,长牙过程中会伴随着一定程度的不适和疼痛,所以宝宝牙齿不舒服时会频繁吃手,会用手去摸一摸、戳一戳自己的牙龈,以此来缓解长牙齿带来的痒和痛。由上述几个原因可知,宝宝吃手是在不断地发出信号,想要告诉爸爸妈妈他们正在健健康康的长身体。

所以,父母不必过分担忧宝宝吃手,要时刻关注宝宝的身体发育情况,及时接收“成长信号”就可以了。

5、跟心理需求密切相关。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婴儿出生后第一年称为“口欲期”,他认为一岁以内的婴儿获得各种欲望满足的主要途径是口部,这是人格发展的第一个基础阶段。

当宝宝得不到吮吸需求的满足,以及缺少爸爸妈妈的陪伴时,会随之产生一些负面的心理影响,例如暴躁、消沉、缺乏安全感等。如果宝宝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父母的关注,同时缺乏情感交流和肌肤接触,就会令他们产生一种不安全感。

又或是在他们处于饥饿、孤独、焦虑不安和身体疼痛时,若无人给予安慰,“吃手”和“哭闹”就会成为他们自我安慰的主要方式。

父母该如何看待宝宝吃手这个习惯呢?

正常来说,宝宝在1岁之前的吃手行为都属正常范围,随着身体的不断发育和家庭的温暖呵护,这个行为会逐渐消失。但是如果宝宝在2-3岁甚至更大年龄依然长时间的吃手,那爸爸妈妈就需要着重关注他们的心理问题了。

目前对于宝宝吃手的问题,有的父母会选择在宝宝的手上抹黄连、辣椒等刺激性食物,以此去阻止孩子吃手;另一方面是对大龄宝宝吃手这个习惯的漠不关心和放任自流。

这两种方式都会对宝宝身心造成极大影响。

所以,爸爸妈妈要谨记“科学干预宝宝吃手”的大原则,在宝宝成长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干预措施。

1. 不要强行干预

宝宝吃手3个月及以下的宝宝吃手,父母不要过多干预。这个阶段如果强行制止宝宝吃手,只会让宝宝产生挫败感和逆反心理,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发育,成长后期可能会变得不自信、胆小、多疑。

2. 合理使用安抚奶嘴

3-6个月的宝宝吃手时,家长可以用安抚奶嘴或其他替代物来满足他们的吮吸欲望。同时要注意宝宝身边是否有“危险物品”,比如扣子、花生这类小东西,要严防被宝宝吃进嘴里,发生危险。

3. 及时清洁减少细菌

可能很多家长会担心手不干净,或者把手吃的变形以及影响牙齿发育等,1 岁以内的宝宝这些都不用过于担心。这时候只要注意卫生,避免接触外界病菌就可以了。”所以,爸爸妈妈要给宝宝勤剪指甲,让他们的小手、嘴巴时刻保持干爽清洁,避免因为宝宝吃手而引发其他疾病。

4. 格外关注“超龄宝宝”

如果宝宝到了3-4岁依然频繁的吃手,那么家长就需要格外注意了。宝宝长时间的吃手指会引起手指骨骼变形、感染细菌以及牙齿发育等问题,严重时可能会导致牙齿外突,咬合不正,从而影响宝宝的面部发育。

其次,爸爸妈妈还要关注这类宝宝的心理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尽可能地丰富孩子的娱乐活动,鼓励他们多用双手去探索新鲜事物,让注意力完全从“吃手”这件事上脱离出来。

5. 塑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很多宝宝爱吃手往往是因为缺乏安全感以及家长陪伴。所以,父母需要多多参与宝宝的成长,时刻注意宝宝的情绪变化,给他们带来更多关怀和温暖,满足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需要。

温馨和谐的亲子关系和成长环境,对于宝宝心理发育和成长是必不可少的。几乎每个宝宝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吃手手”的一段时间。

爸爸妈妈应当多一些耐心和理解,给宝宝多一些鼓励与引导,不要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去制止宝宝吃手,否则不仅无法帮他们改掉吃手的习惯,还会让宝宝产生一系列情绪问题。

欢迎关注@孕享时光,更多孕妈育儿经验与你一起分享哦!

宝宝刚吃完奶就吃手是没吃饱吗?

对于新手爸妈来说,刚开始很难判断宝宝是否吃饱了,尤其是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根本无法知道宝宝的吃奶量是多少,特别是宝宝刚吃完奶就吃手,这会让爸爸妈妈怀疑宝宝是不是还没吃饱呀?所以,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吃饱了,是新手爸妈亟需掌握的一个技能。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吃饱了?

1、观察乳房

有母乳喂养经验的妈妈应该知道,没有及时给宝宝喂奶,乳房就会特别胀,并且摸起来硬硬的还有点痛,有时还会漏奶,但是喂完奶后乳房会变软,摸起来没有疼痛感,这说明宝宝已经喝掉了妈妈分泌的乳汁。

2、观察宝宝吸吮力度和吞咽声

刚开始,吃奶的时候常常急速有力的吸吮,3-5分钟后会吸到大部分乳汁,继而吸吮力会变小,等到宝宝吃饱的时候,会自动松开乳头。

此外,宝宝在吸吮乳汁的时候会听到连续的吞咽声,有时还会看到宝宝嘴角会溢出乳汁,这说明妈妈的奶水充足,足够宝宝吃饱。

3、宝宝吃完奶后有无满足神情

宝宝吃完奶后,脸上神情非常满足,而且昏昏欲睡,说明宝宝吃饱了就吃奶后,宝宝还是哭或者吃奶头不放或者睡不了一会就醒了,奶量不足。

4、观察宝宝的尿量

从大小便次数上判断,宝宝每天排尿8-9次,大便4-5次,且大便呈金黄色稠便。这些都可以说明奶量足够了,如果尿量不多,每天少于6次,大便少,呈绿稀便,则说明奶量不足。

5 、从体重上增减上判断

宝宝出生10天后,每天体重增长18-30个月周月125,6个月内宝宝每月增长600克以上,说明母乳充足能满足宝宝生长需要。

再说,宝宝吃完奶后就吃手,很多时候是宝宝的一种本能,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的时候,就已经学会吸吮手指了,出生后,也延续了这种习惯,吃完奶后闲来无事就吃手,这样还可以打发时间。

所以,爸爸妈妈不要太过担心,也不要去阻止宝宝吃手,如果宝宝经常吃手,爸爸妈妈只要把宝宝的手清洗干净就好了,这样宝宝的手也不会太脏,同时也不会吃进去很多细菌。

曾经的理科女文青,现在是两个男孩的妈妈,坚持一手写作,一手生活,专注孕婴育儿知识分享,欢迎大家关注头条号@二宝妈咪的育儿时光,谢谢!

宝宝刚吃完奶就吃手是没吃饱吗?

您好,我是「京妈说」,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宝宝出生后,爸爸妈妈们会发现真是几天就一个样儿,几乎每天都有小变化,经常解锁新技能,比如 “宝宝吃手” 这事儿,突然从某天起,发现宝宝会吃吃手了,然后就可能不停的吃手,把小手放到嘴里,吃的吧唧吧唧响,还流好多口水。

小婴儿吃完母乳后,就开始吃手,这是没有吃饱吗?

不少妈妈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给宝宝喂母乳后,宝宝吃完奶后仍然会吃手。这样的表现,就会让妈妈很纠结:宝宝是不是没吃饱?

其实,这样的表现,可能是宝宝没有吃饱,也可能是其他情况。

情况1、可能是宝宝没有吃饱

有这样的可能,那就是在宝宝吃完奶后,依然有吃手的动作可能是宝宝没有吃饱。

那妈妈就要会判断 “宝宝到底吃没吃饱” ,可以看下面几个表现:

① 宝宝变得懒洋洋脸上有满足的表情,这往往说明宝宝已经吃饱了,妈妈就不要再给宝宝喂奶了,防止过度喂养 ;

② 抗拒妈妈的RT,比如主动吐出RT,而且把头扭向一边,或是主动推开妈妈RF,这样的表现也说明宝宝吃饱了;

③ 用 “觅食反射” 判断,月份较小的宝宝觅食反射依然存在,妈妈可以用手指轻轻点宝宝嘴角两侧,看宝宝是否出现左右寻找的动作,如果宝宝吃饱了,觅食反射一般就不会出现了;如果宝宝会仍然不停寻找妈妈RT,就可能是没吃饱,可以再给宝宝喂点;

④ 宝宝频繁醒来,如果宝宝在吃完奶后,特别是夜里,不能安睡3个小时以上,也往往说明宝宝还没有吃饱,妈妈要懂这个宝宝 “没吃饱” 的信号,再给宝宝喂奶的时候可以适当多喂点。

情况2、宝宝的吸吮反射

宝宝在吃奶后,出现吃手的表现,也可能是吸吮反射。

“吸吮反射” 是宝宝最早的几种神经反射中的一种,顾名思义,就是宝宝天生会吸吮,特别是将妈妈的RT放到宝宝嘴边时,宝宝会本能性的出现 吸吮反应。

但是“吸吮反应” 表现为吸吮,不仅会吃母乳时的吸吮,也可能是吃自己的小手,做出吸吮的动作,所以即使吃母乳的宝宝吃饱了,也可能会把小手放在嘴巴里吸吮,这也是宝宝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 。

情况3、宝宝处于口欲期

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对外界事物的探知欲望也会越来越强,但宝宝最先开始的探知,就是通过嘴巴来完成的。

也就是宝宝会经常把周围物体放在小嘴里去啃咬、去吸吮,感知物体的软硬、味道、质地等,还经常会把自己的小手和小脚放进嘴里,如果妈妈发现宝宝已经有了这样的表现,那就说明宝宝进入“口欲期”了。

所以,宝宝即使在吃完母乳后,继续吃小手,不一定是没吃饱,可能就是口欲期的一种表现。

京妈提醒:处于口欲期的宝宝,经常吃手、吃被子一角、吃衣服、吃玩具……那家长就要很注意 清洁卫生 工作了,经常给宝宝洗手洗澡,勤换衣服和被褥,玩具定期消毒等,避免宝宝在啃咬东西的时候,把细菌吃进嘴巴里。

情况4、宝宝可能是长牙

一般来讲,宝宝在4-6个月时会开始萌牙,在宝宝长牙期的阶段,由于牙齿要冒出来,牙龈内部的压力过大,可能会出现牙龈发痒、肿胀、疼痛的情况。

这时聪明的宝宝,往往把自己的小手放在嘴里啃咬和吸吮,借此来释放牙龈的压力、缓解痒痛,转移长牙痛的注意力等。

京妈提醒:

① 判断宝宝是否长牙,家长可以看下宝宝牙龈上有没有小白点、红肿的表现,如果有就可能是在长牙了;

② 家长要通过正确的方法帮助宝宝缓解长牙痛,比如经常用冰镇过的干净纱布帮助宝宝按摩牙龈,给宝宝带咬胶的玩具玩;

③ 做好宝宝口腔及嘴周的清洁护理,比如勤帮宝宝擦口水,定期消毒咬胶玩具等。

宝宝长期吃手,这些“小细节”家长要注意

1、宝宝 “吃手现象” 较严重时 ,要适当制止。

宝宝如果长时间、频繁吸吮自己小手,很容易造成手部骨骼发育畸形,因此妈妈若是发现宝宝 “啃手现象” 比较严重时 ,要加以制止,但是方法要正确,比如转移注意力,来让宝宝忘记 “吃手” 这件事儿。

① 多陪宝宝玩耍,比如给宝宝讲故事、唱歌等,来分散宝宝注意力,也可以拉着宝宝的小手玩游戏,这样都可以减少宝宝吃手;

② 给宝宝玩能够抓住的玩具等,占着宝宝的手,那宝宝手里抓着物体,自然就会减少吃手,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给宝宝抓握太小的东西,以防止宝宝误食造成危险,也要避免在宝宝周围放置容易产生危险的物品。

2、一定要注意宝宝的口腔卫生和嘴周的清洁工作。

比如宝宝是因为长牙而出现的吸吮手指加重,那妈妈除了给宝宝玩咬胶玩具,解放宝宝小手外,也要注意口腔卫生,每天用一次性清洁棉刷蘸着温水,帮宝宝清洗牙龈,也有助缓解宝宝牙龈红肿不适、疼痛。

另外,宝宝吃手时,可能会有口水顺着嘴角流出来,那家长也要注意给宝宝勤擦口水,勤用温水清洗等,避免宝宝出现口水疹。

3、处于口欲期的宝宝,自己玩耍、探索世界,家长不必太多干预。

如果宝宝只是是处于口欲期,吃手只是一种探索世界的方式,那就不建议家长过多的干预了。但是清洁卫生不能忽略,过分吃手的情况也不能大意。

【写在最后】

前面总结的就是宝宝吃完母乳后,仍然吃手的几种可能,不一定是没吃饱,还可能是吸吮反射,宝宝处于口欲期、萌牙期,而家长能做的就是要正确的区分判断,并且做好正确的护理和引导,陪伴宝宝健康的成长!

希望我的解答可以帮到您,也祝宝宝健康成长!

京妈说:医学专业、营养师妈妈,分享实用、接地气的孕产育儿知识,帮助您靠谱孕育,欢迎点赞、关注和转发。

宝宝刚吃完奶就吃手是没吃饱吗?

你们家是不是也出现了此类情况:“宝宝吃完奶后或玩着玩着,忽然就把小手塞到嘴里面了,一边发出吧唧吧唧的声音”。

而这个时候,爷爷奶奶们若是看了,就会调侃宝宝:“咦,手手有这么好吃呀?

而宝爸妈们,则会抬手移开宝宝伸到嘴边的小手,并且柔声跟宝宝说:“手手好脏,不能放嘴里的”。

那么你知道,宝宝为什么总是喜欢尝小手呢?遇到这种情况,作为家长的我们该怎么应对呢?

宝宝为什么喜欢吃手?

① 生理需求方面

生理需求又分两种情况,一是宝宝其实在肚子里面的时候,就已经具备正常的觅食及吮吸反射表现(不排除有缓解情绪的作用)。

所以我们有时候会看到,胎儿做B超时恰巧宝宝在吮吸手指的画面。

第二种生理需求表现,称为“口欲期”。

吃手行为通常开始于3~4个月,高峰期是7~8个月,2岁后吃手行为逐渐消退。

尤其,当宝宝的小手具备更好抓握能力时(7~8个月),宝宝会更喜欢把自己摸到的所有物品,都往嘴边送。

② 心理需求方面

单纯的满足感;宝宝还很小的时候,其实并不明白手的具体意义,而是将手当作玩具来满足自己。

另外一种是当宝宝有紧张或有负面情绪的时候,习惯性用吃手来缓解。

而且,吃手这种小动作,大多数宝宝到2岁以后就不会出现。

2岁以上还喜欢吃手的宝宝,通常比较容易害羞,是缺乏父母陪伴的表现。

当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就会下意识用吮吸手指来缓解情绪,这时家长就该反思自身了。

宝宝吃手,家长应该干涉吗?

制止孩子吃手,家长得分情况。

如果宝宝因口欲期探索欲,那么我们就暂且不要干涉,应满足宝宝的探索欲。

否则随意压抑宝宝的探索欲,容易引发孩子养成“吐唾沫,吮嘴唇”等不良习惯。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宝宝是因情绪紧张、无聊、害怕或感到焦虑而吮吸手。

那么家长就应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引导宝宝做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事,让宝宝用另一种形式释放情绪。

我是【萌妈柒月】,育有6个月女宝,正在更新辅食喂养音频专栏!

希望我们能一起,学习并分享更多专业靠谱的母婴、育儿,及辅食经验,一起成长为更好的父母!

宝宝刚吃完奶就吃手是没吃饱吗?

大多数情况下不是没有吃饱,吃手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怎么判断宝宝是不是吃饱了?

第一,有效吸吮15分钟左右

在妈妈乳汁充足的情况下宝宝有效十五分钟左右一般就吃饱了,如果饭量比较小可能十分钟就吃饱了。但是有的宝宝吃奶,吃一会玩一会这时间就要适当延长了,所以看宝宝的有效吸吮时间。

第二,宝宝吃奶的时候光吃不咽

有时候宝宝吃饱了也在含乳头不放,但是只是含着吸吮很长时间都不咽。可能宝宝已经吃饱了,只是含着乳头玩呢。

第三,宝宝不想含乳头

有的宝宝吃饱了把乳头塞进嘴巴,宝宝会吐出来,证明宝宝吃饱了,不想吃了。

那么宝宝为什么要吃手呢?

宝宝满月后就有了吃手的欲望,到了三个月左右吃手最频繁。这是宝宝口欲期到了,嘴巴里总想咬着一些东西。

刚好这时候也开始探索自己的身体器官,吃手也比较方便,所以宝宝开始通过吃手了解自己的身体。随后发展嘬嘴唇也很有意思,所以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