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医保怎么办理,是必须在户口所在地办吗?
宝宝出生后,有两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在宝宝出生之后就要办理的,第一,就是给孩子上户口,第二就是给孩子办理医疗保险。因为办理医疗保险是必须持着宝宝的户口本来办理的。
给宝宝办理医保的重要性为什么一定要给新生儿办理医保,就以西安这边来说,陕西省规定,在孩子出生之后28天之内办理新生儿医保的,从出生之日起就开始享受医疗保险。也就是说从出生之日起,孩子的看病花销,只要在报销范围内都可以报销。
出过超过了28天再去办理新生儿保险,那么宝宝就只能从3个月后开始享受医疗保险的报销了。所以,对于新生儿来说,越早办理医疗保险当然是越好的。
孩子医保必须在户口所在地吗?答案是必须的。新生儿的医保和我们成人的居民医疗保险是一样的,只有在户籍所在地才能进行参保,所以新生儿的医保必须是在宝宝户籍所在地来办理的。
新生儿的医保是否能够异地使用?按照规则医保是在哪里参保在哪里报销。对于城镇居民的医保,如果需要异地使用,是需要开具转院证明的,报销也是先自费,在进行报销。所以,新生儿的医保同属于居民医保,流程应该是相同的,具体的可以到当地社区进行咨询。
新生儿医保办理流程流程一:现在所出生的医院开具出生证明
1.把宝宝的名字想好,因为出生证明开出后是不能更改的;
2.要在医院指定的时间内开出生证明,每个医院的规定时间应该是不同的;
流程二:拿着出生证明去夫妻任意一方的户口所在地进行落户
1.出生证明中有主业和副业,派出所会留下副业;主业一定要自行保管好,宝宝幼儿园、小学可能都会用到的。
流程三:去户口所在社区,给孩子办理新生儿医保
需要准备的材料:宝宝出生证、户口本、家长的身份证、以及一张妈妈抱着宝宝的合影照片,需要2寸的照片。
不同的城市对于新生儿参保的时间会有不同的规定,所以给孩子参保最好是越早越好,具体的情况可以去当地的社区进行咨询了解,会更清楚。
新生儿医保怎么办理,是必须在户口所在地办吗?
新生儿医保怎么办理,是必须在户口所在地办吗?
很多人认为宝宝出生以后,不需要着急办医保卡,其实这是错误的做法。新生儿医保卡不仅可以报销一部分护理费用,还可以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所以在宝宝出生后,家长一定要及时给新生儿办理医保卡。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新生儿医保卡办理的那些事儿。
新生儿医保卡什么时候办理合适越早越好。只要宝宝有出生证明,且上了户口,监护人就要及时给宝宝办理医保卡。 宝宝健康出生是件特别高兴的事,但是也有部分宝宝一出生就需要住保温箱和经历各种观察,这个时候医保卡就可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可以报销80%~90%的费用(地区不同,报销政策也不同。)
新生儿医保卡都需要什么材料?
1、新生儿出生以后,家长首先在给宝宝上户口,只有上户口以后才可以享受医疗保险。
2、办理医保卡的时候,监护人携带户口本以及复印件,复印户口本首页和宝宝那一页。
3、新生儿2寸照片1~2张。(地区不同,需要的材料也不同。具体可到当地服务区咨询)
新生儿医保必须在户口所在地办理吗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好的享受教育资源,在给宝宝上户口的时候都会选择夫妻双方有利的一方,但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给宝宝办理医保最好是在户籍所在地办理。
医保卡是可以异地使用的,但是这样会影响报销比例的,比如我所在的城市,本地医保卡可以报销80%左右,但是异地使用最高才可以报销60%,而且报销的手续特别麻烦,划款时间也长。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
你好,我是希妈,多平台自媒体人,致力于0-6岁育儿知识分享,如果你有育儿困惑,欢迎关注、留言哦!新生儿医保怎么办理,是必须在户口所在地办吗?
每个省市的要求的规定都不太一样,具体情况要打当地的医保部门的电话咨询一下。
携带夫妻双方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户口簿原件和复印件,夫妻结婚证原件和复印件,新生儿医学证明,准生证等,到当地派出所户籍办理处落实新生儿户口,再去社区街道的医保窗口办理。有的地区已经和银行合作,也可以办理医保卡 ,很方便,手机APP 也可以缴费了。
一般新生儿出生三个月内,需由其监护人为其办理参保手续,缴费标准等信息请具体咨询当地医保部门。新生儿正常办理参保手续后,自出生之日起享受当年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和大病保险待遇,在医院发生的符合医保范围内的费用可按居民医保政策报销。
一般新生儿出生三个月内,需由其监护人为其办理参保手续,缴费标准等信息请具体咨询当地医保部门。新生儿正常办理参保手续后,自出生之日起享受当年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和大病保险待遇,在医院发生的符合医保范围内的费用可按居民医保政策报销。
新生儿医保怎么办理,是必须在户口所在地办吗?
新生儿医保怎么办理,是必须在户口所在地办吗?
答案是肯定的是。
我家大宝2915年12月出生,户口随着老公上在常州金坛,因为有黄疸住院一周花费5000多,当时不知道新出生的小孩还能办社保报销,还是听孕妈妈群里说的,就赶紧去办了。流程很简单,户口本+出生证明就可以了。时间期限是出生后三个月内,报销可以追溯到出生。很清楚的记得是拿到镇上的卫生院报销的,大概一个多月钱才下来5000多只报销了1400块。(后来知道是因为我们生孩子是在常州市,当时金坛还是区报销比例低)。
我家二宝2019年2月16日出生,社保刚刚办好,中间耽搁了一段时间迁户口的,这次的比较顺利,提前在社区问好了办理流程,带着户口本,身份证,出生证明直接去的劳动保障所,5分钟就办好了,但是制卡要2个星期,拿好了要到银行去开通金融功能,这样来年可以直接从卡里扣款缴费,不用再跑去社区。然后报销是直接拿到生的医院,当场就可以把钱给你了。生二宝花了977,然后报了248,后面肺炎黄疸住院总共是6000多,报销了4400,比例还是挺高的了。
总之,新生儿社保还是很有必要的,各位新手爸妈还是尽早办理的为好!
新生儿医保怎么办理,是必须在户口所在地办吗?
新生儿医保怎么办理,是必须在户口所在地办吗?
现在人们对看病就医医保报销问题越来越关注,特别是针对孩子生病后就医,医保有没有具体的规定呢?
答案是肯定的。
孩子出生3个月后可以在父母双方一方的户籍地办理城镇居民社会保险,也就是少儿社保!
不光是城市人可以购买,辛苦的农民们也可以购买
预计2017年年底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要统一合并成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是对城镇户口和农业户口参保的一个全覆盖。
少儿社保多少钱?怎么交?少儿社保一年的费用是100多到200多
这项保障一般都是按年参保缴费的,就是一年交一次,并且没有补缴的政策。
这里强调一点,北京的学生儿童在医院就医的话,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必须要连续缴费一年以上,才能享受门诊跟住院的医保报销待遇。
如果城镇居民医保有中断缴费的话,续保第一年只能享受住院待遇,门诊是保险不了的哦,所以在这里做一个小提醒:千万不要断保,参保缴费期间随时关注一下扣费情况千万别给后续就医报销造成困扰。一年少儿社保也就一两百,一年看一次病就回来了,当爹妈的就没有必要省那份钱了!
儿童到哪里进行参保呢?孩子没有上学之前啊,是通过户口所在地的街道社保所办理参保缴费的。
而在上学之后就是通过学校参保啦。
在报销方面,报销的比例跟城镇职工医保报销肯定是有所差别的,因为城镇职工医保每年都要缴纳几千到上万呢!
虽然今年已经提高了给小朋友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报销上限,但是家长们啊还是反应报销的比例不是很理想,希望能有所提高,这样就能减轻学生儿童就医报销的负担。
其实大部分家长不太了解,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还有一个针对于大病医疗保险的二次报销。
如果个人自付的医疗费用起付线超过上一年本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到五万期间的个人自付的医疗费用,大病医疗保险基金就可以支付百分之五十了。
超过五万以上的个人自付的医疗费用,由大病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百分之六十,没有封顶。
而且大病保险一个医疗保险年度结算一次,对大病患者需要的高额的医疗费用给予了进一步的保障。
所以啊,可别小瞧了这少儿社保,用处可大着呢!
新生儿医保怎么办理,是必须在户口所在地办吗?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小河马的精分爸爸』
每个地方的政策都稍微有点偏差,但基本都差不多,如果我这个答案没有看明白,你还可以打12333咨询一下;
很多家长可能不是很在乎这个先说一下报销比例
门诊上面是200~1000元之按照50%的额度报销,上限是400元;
住院费的报销稍微有点复杂,一级医院的报销门槛是200元,按照80%的比例报销;二级医院的报销门槛是500元,也按照80%的比例报销;三级医院的报销门槛是800元,按照60%报销,而且设有一个报销上限;
这个不同的地方会有偏差,相差不会太多,想仔细了解的,大家可以打12333咨询一下
第二个是办理的时间
大家最好在宝宝出生之后28天内去办理,也有地方是规定30天或者90天的,因为在这个期间办理的,孩子从出生之后到发证这中间如果产生医疗费的话也可以报销,如果超过这个期限办理的话,就只能到缴费到账之后次月才能享受医保报销;
办理的流程很简单,分两个,一个是户籍地办理,一个是非户籍地办理;
先说一下户籍地办理,先给孩子到辖区派出所去上户口,有了户口之后带上相关证件到户籍地就近的街道医保服务点办理,然后就等着领取孩子的医保卡;
非户籍地办理的话,首先需要满足父母一方有当地的户口,有的地方会额外有一些积分的要求,满足条件的就可以准备办理了,后面流程跟上面一样;
办理的时候需要带的证件
- 宝宝的出生证明
- 宝宝的户口本
- 父母双方身份证
- 父母结婚证
最后关于缴费,新生儿医保一年只交一次钱,一般都是在每年的10~12月交,这个需要自己交,每个地方缴纳的金额不一样,但基本都是100~200元,新生儿医保一旦断缴,就必须要等3个月,所以大家一定要记得每年按时给宝宝缴纳;
关注我“小河马的精分爸爸”,科学育儿,每日干货分享,让带娃这件事变得简单又快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