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的师父和哪吒的师傅哪个更厉害?
孙悟空和哪吒都是中国神话中的知名人物,也是最近电影电视剧作品改编最多的IP,他们两个人敢爱敢恨,敢打敢闯,都有不少的粉丝。
孙悟空擅长七十二变,凭着一根铁棒所向无敌,而他的法术相对简单:除了七十二变之外,还有身外化身、法天象地与三头六臂。后期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炼成了金眼金晴,虽说有识别妖怪的本领,但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怕烟,一度成为孙悟空的要害。
哪吒擅长三头六臂、三昧真火等,与只有一根铁棒的孙悟空相比,配置要豪华得多,脚上踩着风火轮,腰上系着浑天绫,手里拿着火尖枪,脖子上挂着乾坤圈,如果化身三头六臂的话,更有阴阳双剑、金龙罩、金砖等武器,是降妖伏魔的好手。
提到他们二人,不得不提到他们二人的师父。
先说孙悟空的师父菩提老祖,这是一个神秘的人物,居住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他弟子众多,却没一个在三界中有名的;培养出了孙悟空这个强大的弟子,却不让他说出自己的师门。
总之,这是一个低调而又怪异的师父。
哪吒的师父,在《西游记》与《封神演义》中说法截然不同。
在《西游记》中,哪吒的师父是如来佛祖,而在明代小说《封神演义》诞生之前,哪吒的师父也一直是如来佛祖。如来乃西天极乐世界的众佛之首,自称释迦牟尼佛。哪吒出生时,左手一个“哪”字,右手一个“吒”,所以起名叫哪吒。
哪吒小时候十分顽皮,因为闹东海抽龙筋,被李靖逼死,魂魄飘到了西方,如来与众菩萨在讲经时听到哪吒的魂魄在宝幡下求救,就用莲藕塑造出哪吒的身躯,念了起死回生真言使之复活,后用荷叶做成哪吒身上的衣服。
哪吒为了报剔骨之仇追杀李靖至灵山,李靖逃无可逃,求救于如来,如来为了制止哪吒弑父,就赐给李靖一座黄金宝塔,佛祖将哪吒收作义子,让哪吒以佛为父,见到此塔上的佛祖神像就如见到义父,化解了哪吒太子与托塔天王的恩怨。
而哪吒一家,都与佛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而在《封神演义》中哪吒的师父是太乙真人,太乙真人是元始天尊门下的十二金仙之一,身居乾元山金光洞,拥有诸多的仙家法宝,都送给了自己的弟子。
相对于菩提老祖的冷血无情,太乙真人以护短出名,在哪吒刚刚出世,就上门收徒,送给了他乾坤圈与浑天绫; 哪吒杀了石矶娘娘的彩云童子,为了保护哪吒,他以九龙神火罩将石矶娘娘烧得化为原形。后来又以莲花化身之术,救活了哪吒。
由于太乙真人作为哪吒的师父更为有名,那我们就比较一下,菩提老祖与太乙真人哪一个更厉害吧。
菩提老祖博学,而太乙真人更擅长炼器。菩提老祖在讲经之时,作者曾经以一首诗描写:
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慢摇麈尾喷珠玉,响振雷霆动九天。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开明一字皈诚理,指引无生了性玄。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菩提老祖学识非常渊博,融合了儒、释、道三家,三家配合本如然。
在孙悟空学艺时,菩提老祖就提出了“道术流静动”诸家本领,在孙悟空都不学的时候,他又假意生气,在孙悟空的头上敲了三门,背手而出。
悟空悟出了其中真谛,在半夜时寻了过去,最终学会了长生之术。为了躲三灾,又传给了孙悟空七十二变,随后根据孙悟空的特性,因材施教,传了他筋斗云。
表面上菩提老祖教孙悟空的本领不多,但长生之术+躲三灾的七十二变+筋斗云。一个血条、耐力无限,再加上速度及变化,打造出了一个怪胎。
孙悟空在与天兵天将及妖怪的打斗中,体现了他的特点:耐力强,力量大,速度快,进可攻,退可守。
太乙真人是元始天尊的弟子,十二金仙之一,不管是法力还是战斗力,都表现得很普通。但他有一个特长,却是炼器。
哪吒作为灵珠子转世,刚刚一出生,太乙真人就给了浑天绫与乾坤圈两个大杀器。
哪吒刚刚出生,不知道这两个法宝的厉害,在东海上洗澡,混天绫搅动了东海,弄得东海龙宫东摇西晃,惊动了夜叉,最终熊孩子手持大威力杀伤武器,打死了夜叉与东海龙宫三太子敖丙,闹出了大事。
后来哪吒在四海龙王的威逼之下自杀,被太乙真人以莲藕复活,又给了他一大堆兵器,才有了后来的哪吒。
作为十二金仙,元始天尊不可能偏袒某一个弟子,所以太乙的法宝极有可能就是他个人所炼,从这个方面来看,太乙真人在炼器上十分厉害,强于菩提老祖。
菩提老祖冷血无情,而太乙真人十分护短。孙悟空是石卵孵化而出,是四大神猴之一的灵明石猴;哪吒是女娲娘娘座前的灵珠子转世。从身份上来说,他们二人都大有来头。
他们的师父菩提老祖和太乙真人相比,在对待弟子的态度上差距很大。
菩提老祖冷血无情,孙悟空刚刚学会变化之术,在同窗面前卖弄,刚刚变成一棵松树,被师父发现,结果一通大骂,将他赶下了山。
在下山前,对孙悟空还一阵威胁:
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
连师父的大名都不能说,所以孙悟空在下山之后,也少了看顾,后来大闹天宫也跟缺乏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哪怕是大闹天宫被二郎神抓住,后来押到斩妖台上,菩提老祖都没有露面,不死弟子的死活。
从这个方面来看,菩提老祖教孙悟空武功,更多是无奈之下的一种妥协,他对孙悟空没有一丝的感情。
相反,太乙真人真把哪吒当真了宝。一出生就送新手大礼包,弟子杀死了石矶娘娘的彩云童子,被人追赶,师傅第一时间就出来护短,打死了石矶娘娘。后来闹东海闯下了大祸,自杀身亡,太乙真人为弟子的复活想尽了办法。
后来莲藕化身复活之后,更是送齐了全部家当,将哪吒武装到了牙齿。为了哪吒这个不争气的孩子,太乙真人操碎了心,简直比亲爹还要亲爹。
可以说哪吒最后不跑偏,走回了正道,和太乙真人有着莫大的关系。这一方面,太乙真人胜。
论教育菩提老祖因材施教,太乙真人只会塞装备作为师父来说,最大的作用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从这个方面来说,两者也有很大的不同。
菩提老祖门下弟子众多,有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个字,孙悟空是悟字辈。
对手下的弟子,菩提老祖讲究因材施教,手下弟子有“道术流静动”五门学科可以选修。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资质的不同,选择喜欢的课程。
碰到孙悟空这样的良材美玉,就传他长生之术,又结合孙悟空的爬云特征,传了他筋斗云。
因为菩提老祖因材施教,才有了后来的齐天大圣孙悟空。
在这一方面,太乙真人要差点意思,遇到弟子,他不懂教诲,就直接塞装备,而不管这个装备小孩子能否持有。
放在现在,就是直接给才五岁的孩子一个装满弹夹的AK,让他随意可劲造。
结果,不懂控制的哪吒处处惹祸,也让太乙真人疲于奔命,次次救火。
就教育方法而言,菩提老祖远远强于太乙真人。
而最终,弟子们的成就也决定了师父的厉害程度,就法力武力而言,从殷商封神大战开始,一直修炼了数千年,肉身成圣的哪吒,遇到了修炼不过短短数百载的孙悟空,被打得落荒而逃。
论成就,哪吒是三坛海会大神,天庭的一把刀,冲锋在一线;而孙悟空辅佐唐僧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成佛,成为斗战胜佛。地位上孙悟空高于哪吒。
所以,我觉得孙悟空的师父菩提老祖更厉害,你觉得有理吗?
孙悟空的师父和哪吒的师傅哪个更厉害?
孙悟空的师父菩提祖师修行于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这个地方属于如来佛祖治下的西牛贺州。菩提祖师是一位非常低调神秘的大仙,他的身份和来历包括法力都显得非常玄奥。他低调到什么程度呢?在孙悟空学成下山之际,一再警告孙悟空在任何人面前不准提起自己,否则就将孙悟空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让其万劫不得翻身!
哪吒的师父是太乙真人,他修行于乾元山金光洞,他是一位非常有名的护犊子的老师。哪吒在他的庇护下干了不少胆大妄为的事儿,比如打死东海夜叉李艮;抽去东海龙王龙太子的龙筋;在天庭殴打东海龙王;射死石矶娘娘的童子;追杀父亲李靖等。
那么菩提祖师和太乙真人谁更厉害呢?因为两位大仙并没什么交集,更没直接交过手无法从正面进行比较,只能从侧面进行推理。如果能够将《西游记》和《封神演义》这两本神魔小说结合起来看得话就会得出双方实力的高低来。
从时间上来看,《封神演义》发生于商周时期明显早于《西游记》的唐朝,由于很多神仙在两部著作中重合,因此《封神演义》有些像是《西游记》的前传,《封神演义》中的很多神仙更像是《西游记》神仙里的前世或前身。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在灵台方寸山待了十年,前七年与众师兄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每日如此。闲时即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凡所用之物,无一不备。在洞中不觉倏六七年。后三年菩提老祖才觉得孙悟空有悟性于是传授他七十二变、筋斗云的法力。孙悟空正是凭借这两项技能大闹天宫搅得天庭不得安生。
哪吒是灵珠子转世,是太乙真人的徒弟,太乙真人并没传授给哪吒多么了不起的法术而是更侧重于传授给他很多的法宝,哪吒最厉害的法术大概就是三头六臂了。可能太乙真人觉得法宝远比法力更重要,所以太乙真人把自己的震洞之宝乾坤圈、混天绫、火尖枪、风火轮全部给了宝贝徒弟,哪吒可谓是法宝武装到了牙齿。
在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曾和哪吒交过手,两人经过一番激战之后哪吒败下阵来。孙悟空赢了哪吒这意味着菩提老祖在与太乙真人的对抗中先下一城。在《封神演义》中太乙真人和菩提老祖的差距就更大了。太乙真人只不过是阐教十二金仙之一,阐教教主元始天尊的徒弟,在法力修为方面是大罗金仙级别。
那么菩提老祖是《封神演义》中的哪位神仙呢?他就是与老子、元始天尊齐名的西方教教主之一的准提道人,论法力修为属于圣人级别。圣人是什么水平呢?就是已经修成了历万劫而不坏之躯,圣人是可以秒杀大罗金仙的,所谓“圣人之下皆蝼蚁”就是这个道理。
既然双方已经分出高下来了,那么下面就要解决最后一个问题,那就是菩提老祖为什么就是准提道人呢?在封神大战之后西方二圣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收罗了三千红尘客皈依了西方教。西方二圣以为从此可以壮大西方教的势力,但没想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老子早就留有后手,他把早就准备好的多宝道人放了出去。
多宝道人按照老子的神机妙算很快就掌控了西方教的实权并彻底架空了西方二圣。随后原阐教弟子燃灯道人、惧留孙、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纷纷加盟西方教,得到强援的多宝道人大刀阔斧对西方教进行改革,创立了全新教派佛教,多宝道人也成了创教之祖如来佛。
原西方教两位教主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眼看大势已去翻盘无望,两位大神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接引道人选择了妥协继续留在佛教成了接引佛,准提道人则选择了避世归隐,他离开了西方教来到了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开班收徒,隐姓埋名,他就是后来孙悟空的恩师菩提老祖。
结语:明白了菩提老祖的前世今生就不难得出他的法力远超太乙真人的事实,当然论辈分太乙真人也只不过是菩提老祖的晚辈。
孙悟空的师父和哪吒的师傅哪个更厉害?
坚持原创,出必精品!
哪吒的师傅为太乙真人,是玉清圣人元始天尊门下十二金仙之一。
孙悟空的师傅有两人,一为灵台方寸山须菩提祖师,一为唐僧。即然是问两人师傅哪个厉害,那自然孙悟空师傅指的是须菩提祖师。
《西游记》一书中须菩提祖师是个非常神秘的人物,似凭空出现,在教授了孙悟空数年后找个由头把其赶走,还不允许猴子说出是他徒弟,之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似三界从末存在过这个人一样,好象也没人知道须菩提的存在。要比较孙悟空和哪吒师傅哪个厉害,就先要把须菩提祖师身份搞清楚。
目前各路大神对须菩提祖师的身份众说纷纭,有说是准提道人的,有说是如来佛祖的,有说是太上老君的。 从各方面综合考虑,我比较认同须菩提祖师就是封神时期的西方二圣之一的准提道人。
1、《西游记》中须菩提祖师登场时,有诗:
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 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封神演义》中准提道人登场时,有诗:
大觉金仙不二时,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 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两人登场诗句几乎一样。且诗中大觉金仙是宋微宗时对佛的称谓,西方妙相、菩提,及须菩提名都指出须菩提是西方佛门之人。
2、须菩提给猴子取名时,说到门中辈分排名为十二字,分别为: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个个都含佛门之义,而非道门之语。
3、须菩提的凭空出现,教授了猴子几年后又消失得无影无踪,天庭、西天都好象从不知有这个人。后来猴子闹天空,取西经,都象是被一只大手操纵,身不由己。其实闹天空、取西经不过是西天和天庭因某种利益交换,共同导演的一出戏罢了,猴子还真是被当猴耍了。因猴子后成佛门护法,这老师角色当然要由西方佛门人来当。至于有人说如来佛祖即准提道人,封神一书已指明如来是通天首徒多宝道人后为老子化胡为佛而成,非准提道人。
故孙悟空师傅即西方二圣之准提圣人,与太乙真人师傅元始天尊同为圣人,又岂是太乙真人可比的。
原创不易,拜托多多点赞支持!
喜欢的记得点关注哦!
谢谢大家!
孙悟空的师父和哪吒的师傅哪个更厉害?
对比两者谁的师父更强,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悟空和哪吒的师父是谁。有朋友或许会感到好笑,孙悟空的师父是须菩提祖师,哪吒的师父是太乙真人,地球人都知道呀。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单拿出来,这个说法没问题,但是如果进行对比,那就成了问题,看起来似乎有点绕,下面和大家简单解释一下。
《西游记》与《封神演义》相对于北欧神话、希腊神话、印度神话、日本神话中严谨分明的等级,中国的神话故事不成体系,不同的故事和教派典籍中设定都不同,比如传统神话中的女娲造人和女娲补天,在《封神》和《西游》中就是另一番景象,《封神演义》中的女娲只有补天,没有造人的设定,而《西游记》中的女娲乃是太上老君幻化。另外,道教典籍中的三清四御的等级顺序在不同的神话故事中也不尽相同。所以,我们讨论神话情节,首先要明确是同一出处,还是跨越作品的间接比较,切忌混搭解读,而混搭解读最严重的无疑就是《封神演义》与《西游记》。
两部书看似有时间线上的先后关系,实际上却是两部设定并不相同的独立文学作品,硬要说有联系就是成书较晚的《封神》借鉴了《西游》中的一些人物和故事加以改编。除此之外,并无联系。
就问题而言,哪吒的师父是太乙真人是《封神演义》中的设定,而孙悟空的师父是须菩提祖师是《西游记》中的设定,尽管“关公战秦琼”不是不可以,但《西游记》中也有哪吒,他的师父却不是太乙真人,因为所谓的太乙真人在《西游记》中根本就不存在。
《封神演义》中,哪吒是灵珠子转世,师承阐教十二仙之一的太乙真人,削肉剔骨后,太乙真人以莲花为载体令哪吒复生,从此哪吒无惧一切魂魄攻击,在封神大战中大放异彩。但是在《西游记》中哪吒死后阴魂去求的是如来,也是如来用莲花为哪吒重塑身躯,后来为了调节哪吒父子的矛盾,更是让哪吒以佛为父,而从李靖、哪吒除了奉玉帝旨意还受如来调遣看,《西游记》中的哪吒父子属于佛家,而不是《封神演义》中的道家或者说阐教。
也就是说,就《西游记》而言,哪吒没有师父,但他的的功法传承来自牛到不行的干爹——释迦牟尼尊者,也就是常说的如来。所以按照统一背景进行对比的话,应该是须菩提祖师和如来之间的碰撞,如果垮作品间接对比才是须菩提VS太乙真人。
对于神话,很多人持一种观点,就是都是编的,怎么说都行,反正就是看个热闹。对此,本人不敢苟同。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神话故事,这说明神话故事也是一个国家文化的体现。假设一个老外说太阳神是波塞冬、冥王是阿波罗,你一定会笑话他没文化,那么反过来是不是也一样呢?
如来VS须菩提祖师就原著而言,如来降服孙悟空看似举重若轻,实则并不轻松,如果真的具有随手压制悟空的实力,如来也没必要和孙悟空又是东拉西扯又是赌斗,在最后,如来也坦言当初降服悟空用了甚深法力,所以他对悟空看似苦口婆心的劝说,其实是在拖延时间,用游戏术语讲实在蓄力憋大招,而他的大招吟唱时间比较长,所以如来降服悟空是费了一番心思的。
按照这个思路看,打个徒弟都这么费劲,那孙悟空的师父须菩提祖师岂不是胜过如来很多?其实也不尽然,悟空从须菩提那主要学的是七十二变、筋斗云,武斗本事不好说,因为原著没提,不过推测也是源自老师。但是在真正的大能面前,悟空的这些手段并不算多了不得的本事,让人头疼的是他几乎破不了的肉身。
我们需要注意一点,悟空的肉身之所以几乎到达金刚不坏的程度并不是因为道行修为,与七十二变等功法同样没关系,而是因为他偷吃了老君的仙丹,在体内炼化。有了这样强横的肉身,差不多就立于不败之地了,也就是说在大闹天宫时期,因为机缘,孙悟空的实力得到了很大提升,与在灵台方寸山看斜月三星洞时不可同日而语。
面对这样的孙悟空,如来费一番手脚才将其降服并不算丢人,不然玉帝也不至于布下安天大会为如来庆功(尽管其中或许有其他的寓意)。
须菩提祖师是全书最神秘的大能,围绕他的身份,网上有各种分析。抛开身份,单说实力,悟空毕竟是须菩提的弟子,所以须菩提对悟空不仅在功法和实力上,包括性格特点等方面也都很了解,所以尽管书中他并没有出过手,但是可以预见,如果要降服悟空或许会比如来容易一些。
但是这也不代表须菩提的实力就一定胜过如来。个人觉得,须菩提与如来大致可以算作同一档次的大能,但是如来比较“诡”,所以看起来更正的须菩提在如来面前怕是占不到什么便宜。总体来说两尊大神之间的实力对比可能是如来≥须菩提。
须菩提VS太乙真人刚才说过,由于《西游记》和《封神演义》是两部不同设定的小说,所以这样的对比无疑是“关公战秦琼”,而所谓关公战秦琼的前提是大家普遍将两者放在了一个水平线上,所以才有对比的必要与意义,但就须菩提和太乙真人而言,看起来却更像“关公战齐国远”。
太乙真人在《封神》中虽然也有不少出色表现,还教出了哪吒这样有实力的徒弟,但是就全书来说,他的水平连前二十都进不去。而须菩提虽然实力难测,但起码在讨论《西游记》的顶尖人物时经常会被提到,如果用准提、接引甚至燃灯来对比,或许还有分析的必要,至于太乙真人,说实话不太够资格和须菩提祖师相提并论。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哪吒在《西游记》中的义父(也是传授功法的老师,尽管没有名分)如来与孙悟空的师父须菩提祖师是属于同一档次的顶级人物,纵观全书也就只有玉帝和三清能压他们一头,两人之间的强弱不太好判断,个人倾向于如来略强;至于哪吒在《封神演义》中的师父太乙真人,似乎没有与须菩提相提并论的资格,也就没有讨论分析的必要了。
当然了,如果拿孙悟空另一个师父唐僧来对比……呃,那就太过无趣了。
孙悟空的师父和哪吒的师傅哪个更厉害?
哪吒的师父是太乙真人,太乙真人是阐教元始天尊座下十大金仙之一。
孙悟空的师父是菩提老祖,菩提老祖可能就是如来佛祖的化身(菩提是佛教称呼,老祖是道教称呼)或者起码是和如来佛祖一个级别的道友(他们都在西牛贺洲,而且影响巨大,说他们不认识是不可能的)。
佛祖作为西方世界的首脑,是和东方世界三祖师——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平起平坐的,所以算起来菩提老祖应该是太乙真人长一辈的人物,自然更厉害了。
孙悟空的师父和哪吒的师傅哪个更厉害?
孙悟空和哪吒,一个是齐天大圣,一个是三坛海会大神,两位都有着降妖伏魔的广大神通和经历,吴承恩神魔小说《西游记》中,这两位算是不打不相识的一对好朋友,花果山美猴王摸了小哪吒的后脑勺,可见猴哥要稍胜一筹。从此以后,小哪吒似乎也没那么傲娇了,简直把猴哥当作亲哥哥一般,孙悟空也投桃报李,惺惺相惜,对哪吒也是疼爱有加。
英雄见英雄,相见恨晚。这跟曹阿瞒见刘玄德可不一样,“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曹尔”,曹孟德一句话引起了晴天霹雳,刘皇叔的小心肝都颤了一地。嗯,没错,哪吒和孙悟空是一对妥妥的好基友,猴哥,你有事就喊我,随叫随到的那种,够铁。
他们的上一代的师父可就不一样了,甚至可以说曾经是一对生死对头,你死我活,有你没我,不共戴天的那种。那么就有个有趣的问题,哪吒和猴哥神通基本不相上下,至少不会有代差,他们的师父哪个更厉害呢?
结合《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你是知道的,哪吒的师父就是玉虚宫元始天尊阐教门下所谓十二金仙之一的太乙真人,封神大战中最护短弟子的那个大罗金仙,孙悟空的师父则是西游记中最为神秘的那个神仙大佬菩提祖师。
太乙真人是阐教二代弟子,又有个名号,叫做清微教教主,他的身份是确定的。而菩提祖师就有点隐晦了,纵观整部《西游记》,除了美猴王拜师学艺章节直接提及到菩提祖师其人,其他故事情节就再未提及,也就是说,除了菩提祖师自报家门,其他诸天神佛中的顶级大佬,你比如玉帝,比如如来,甚至三清,他们对菩提祖师这个名号从来都是三缄其口,顾左右而言他,十分忌惮,烂在肚子里也不肯说。
那么,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很清楚了,首先搞清楚菩提祖师真实身份,然后把他和太乙真人放到当时三界的坐标之中,给出个明确的定位,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菩提祖师这个最为神秘莫测的大仙到底是谁呢?本公子认为,他就是传说中的截教通天教主。有说他可能是西方教准提道人的,本公子认为,无论是从修为,还是从《西游记》中各路神圣对菩提祖师,特别是对孙悟空的态度上看,都是不能完美衔接的,不好自圆其说。
真金不怕火炼,本公子斗胆邀你一起,再来替通天教主做个证明,再次”截取一线生机“。
第一、情有所起:神仙大佬中谁最具有与天庭乃至三界对抗的意愿与实力——菩提祖师只能是通天教主。(一)菩提祖师即是通天教主铁证之一。
本公子对菩提祖师就是通天教主这个课题早就说了N遍了,今天,我们反其道而行之,一起来做个逆向推理,把这个结论给坐实了。
既然菩提祖师不便露面,我们就从他的得意弟子孙悟空身上找突破口。
亲,美猴王孙悟空对你来说,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呢?
没错,聪明如你,大概就是这么三点:
1、神通广大。
2、战天斗地,永不服输的精神。
3、大闹天宫。
如果说前两点是对猴哥的一种归纳总结的话,那么,大闹天宫无疑就是最好的具体实例证明。不大闹天宫的猴哥还能叫做齐天大圣美猴王孙悟空嘛!
好,到这里,传说中的菩提祖师就可以正式登场了。
菩提祖师教出个好徒弟孙悟空,孙悟空回头就摆开架势跟天庭干仗,来了一出大闹天宫的好戏。亲,你且来看,这菩提祖师按的是哪门子的心呀?孙猴子下山,离开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师就对他说了一句猴哥一生都享用不尽的话——不要说你是我的徒弟。后来的美猴王,纵是历经千难万险,愣是没敢出半个跟菩提祖师有关的字眼来,即便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500年,他也从未有过恳求启蒙恩师解救的哪怕是丝毫的想法。
问题很清楚了,菩提祖师祭出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顽猴,就是要”大闹天宫“,就是要捅天庭乃至三界一个大窟窿,极具挑衅意味。
好,亲,你且回头想想,脑洞一下,诸天神佛,谁会有对抗神仙三界的强烈意愿,而且有这个底气和实力呢?
没错,恭喜你答对了,这个菩提祖师,也只能是封神大战中的截教通天教主了。
封神世界中的通天教主,绝对是个一等一的存在,作为鸿钧老祖最得意的小徒弟,通天教主拥有老师最多的宝贝,有有教无类、万仙来朝的第一神仙势力,本身修为也不遑多让,论单打独斗,直接参与封神大战的神圣们,除了大师兄太上老君稍微胜过通天一筹,就是贵为阐教教主的二师兄元始天尊也不是他的对手,投机取巧的西方教接引和准提道人就更不在话下了,就是太上老君,靠的也是“一气化三清”这样的手段,等于是四个老子围殴通天,才能战过通天。
通天教主和碧游宫截教彻底败北,奥妙就在于“四圣围殴”,阐教太上老君+元始天尊+西方教接引道人+准提道人,然后还有陆压道人等这样的准圣级别的散仙加盟,以及所谓的天道气数。
万仙阵后,怒不可遏的通天教主就说了一句狠话——不如重立地水火风。什么意思呢?不如重新洗牌,再造乾坤。这既表明了他的不服输的心迹,也说明了他有这个改天换地的实力。
所以你看,不甘心的通天教主就有小动作了。通天教主化身《西游记》中的菩提祖师,点化美猴王,然后就是大闹天宫,直接跟玉帝硬刚上了。
菩提祖师就是通天教主所化,这是无疑的了,除了他,诸天神佛,还有谁会有这样的想法?吃饱喝足该干嘛干嘛,老婆孩子热炕头他不香嘛!通天有解不开的死结,他对天庭和玉帝不满。
(二)准提道人?不大可能。
封神之后,老子西出函谷,化胡为佛,西方教改头换面,重立门庭,就是所谓的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来看下这个背景下的几位重量级大佬的命运和归宿。
西方教教主接引道人,这个时候就成了灵山上的接引佛,唐僧师徒到达灵山,凌云渡无底小船接引、度化他们的,就是接引佛,接引道人。老了,岁数不小了,如来佛祖给安排了个轻巧的小活儿,退居二线,颐养天年,做点象征性的工作,怎么个意思。
燃灯道人,成了燃灯古佛,又叫做上古佛,顾名思义,他也成了西天的老领导,领退休金了。亲,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燃灯古佛居然就住在雷音寺藏金阁上面的一个小阁楼里,取经人被阿难、迦叶安排了白板无字经书,就是他在阁楼的小角落里听到的。
我们再来看曾经不可一世的阐教教主元始天尊,即便他贵为三清,实际呢,大权旁落。从镇元子大仙去元始天尊那里听混元道果这一遭路线,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惊人的真相——真仙子听元始天尊讲经说法,回家,他需要从弥罗宫,通过兜率宫,这样一番操作,才能回去。这说明什么呢?你想,细细品,这就等于是元始天尊已经被当作一种象征了,虚名了,至少,《西游记》中的三清,是以太上老君为台前直接的实权负责人的,所以李老君被称为道祖,而不是其他人。我们只能推测,因为封神大战实际极大地削弱了鸿钧老祖玄门的力量,元始被老师“劝退”了,取而代之的则是大师兄太上老君。
一个单位,这现任领导和前任领导可就完全不一样了,颠覆性地对调了。
此时此刻的接引道人,尊贵为西天前身西方教的掌教教主,这个时候,也确实该享受下退休的待遇了。不然呢?接引佛回头看看身边人的成色,乌泱泱一大片,不是截教的,就是阐教的,大势已去,无可挽回,做个吃瓜群众也不错,断然不会有其他想法。
连正教主接引道人都安心顺命了,作为副教主的准提道人有什么不乐意的呢!再者说了,有上就有下,老了就该退休,合情合理,位子留给年轻人不好吗?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年才俊才是明天的希望嘛!
所以你看,准提道人和接引道人一样,他们根本就没那个与天庭,与三界闹腾的意愿,菩提祖师怎么可能回事准提道人的呢?值得商榷。
第二、见招拆招:神佛大佬们对菩提祖师的态度足以说明——他就是令人头疼的通天教主。态度决定一切。我们来看个有趣的现象——诸天神佛,各种大佬对孙悟空,也是对菩提祖师的态度,他们是怎么具体对待这个事情的。
美猴王横空出世,玉帝慢悠悠地说,不要急,这是正常现象,天道使然。
齐天大圣搞事情,招安,放跑天马,弼马温不辞而别,招安,封齐天大圣。偷蟠桃,搅黄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吃仙丹,观音菩萨出面请二郎显圣杨戬捉拿,玉帝装模作样一番,把好不容易拿到的猴哥给送去了道祖的兜率宫,八卦炉炼出了孙猴子的铜头铁背和火眼金睛,老君装个倒栽葱,美猴王来了个大闹天宫。这个时候,精英无数的天庭愣是拿孙悟空没办法,神佛三界,要说天庭的精英都是吃干饭的,恐怕是不可能的。原来,这所谓的天罗地网,各种天兵天将,基本就都是原截教成员啊!这就是奥妙所在,真相了。
玉帝,三清道祖,各路神圣,可以说都给足了美猴王面子,不然,真刀真枪地干,美猴王早就被撂倒了,哪里还用得上请什么西天如来,天庭,三界主宰,这是虚的吗?
亲,你说说,单单一个美猴王,他哪里来得这么大面子?这个面子,冲的其实就是菩提祖师,更为确切地说,就是当年那个暴脾气的通天教主面子,一般人还真惹不起,只好虚与委蛇,见招拆招。
后面更有意思,玉帝最后请如来佛祖,来制服孙悟空。玉帝揣的什么心思呢?原来,这如来佛祖就是封神大战中通天教主碧游宫大弟子多宝道人,这孙悟空,说来说去,归根结底还是你通天教主的人,天庭原截教一大把,气候大,就是道祖也不偏向玉帝,好么,拿如来说事就对了,都是通天教主的弟子,你们自己搞去吧,玉帝是怎么个意思。这个主意是相当的妙啊!大领导也不是白干的,也是人才中的人才,精英中的精英。
然后才有了如来降伏美猴王的事情。不过,如来对猴哥明面奚落,实际也是暗中加持,不信你看,在凌霄殿和玉帝面前,如来就对孙悟空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趁早皈依,切莫胡说!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顷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西游记》
亲,你看看,真相了,如来这话至少有这么几个意思:
1、他实际是要在玉帝面前死保孙悟空的身家性命,孙猴子又是胡闹,又是矫诏,这可是欺君罔上的欺天大罪。
2、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这话就有点露骨了,就差点没说出孙悟空的背后高人菩提祖师,通天教主的名讳了。通天教主是孙悟空的老师,也曾经是他多宝道人的恩师,一日为师,当永生铭记。不叫孙悟空继续”胡说“下去,这是如来保护通天教主的名节,为尊者讳。
3、趁早皈依。这话也很有意思,我们有理由推断,如来佛祖这个时候实际已经给孙悟空这个”师弟“做了承诺——不要多说,跟我走,走个过场,我保你成佛成圣,待遇不会差。事实也证明,美猴王最后成了斗战胜佛,不管怎么说,孙悟空是老师通天教主的爱徒,好待遇,安排。这应该也是如来对通天教主,这个曾经的恩师的一个比较好的交代。
你再回头来对比下那个准提道人,西方教前任副教主而已,封神大战中顶多算个中规中矩的小规模的神仙山头,特别是现在,当时下,神仙三界,无论如何,不管准提道人后来是谁,他都不足匹配这个天大的面子:天庭的玉帝+西天的如来+三清道祖太上老君,你就说吧,这等于是三界最顶格大佬的面子都拿出来了,试问,准提道人何德何能,他接的住这个帽子吗?再者,菩提祖师精通儒释道,说一会道,讲一会经,《封神演义》中可没说准提也是学贯东西吧?也就只有通天教主了,有教无类么。
第三、取经证道:孙悟空呼风唤雨与镇元子上赶着交好——孙悟空的交际网显示了通天教主截教昔日的荣光。诸天神佛,能叫孙悟空象模象样有点礼遇的,屈指可数,掰着手指头都能数清楚。
在孙悟空眼里,三清四帝,这算顶级的了,称个”老“或”陛下“。其他人一律拍肩膀称兄道弟,爱谁谁。取经路上,美猴王多次去找各路神圣搬救兵,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就是谁有难言之隐,也不会直接无情地完全退却,也会给猴哥个台阶。
我们举个经典的例子,比如,万寿山五庄观一节,美猴王去搬救兵,找人医治人参果树。美猴王一闪而过,首先想到的就是去东海,蓬莱、方丈、瀛洲走一遭。为什么呢?因为镇元子说了,就是如来佛祖的面子都不灵光,猴哥是被五行山压苦了,对如来还是有几分忌惮的,怎么办呢?老家,三岛之来龙,十洲之祖脉。所以你看,福禄寿三星,东华帝君,瀛洲九老,对孙悟空都很客气,也难怪,这地盘可是原先通天教主截教碧游宫所在地,你就说吧,被玉帝安排了人家通天的地盘,这是沾了多大的光啊!孙悟空给他们找补点,不是应该的嘛!嗯,收点租子。
镇元子见了被孙猴子打倒的人参果树,为什么不怒,反而总是笑嘻嘻的呀?原来,大仙去听元始天尊混元道果,不过是个幌子,实际上呢,则是道祖太上老君,邀上元始天尊,一起请镇元大仙去大罗天,商量个重要事情——如何彻底化解阐教和截教曾经的那段恩怨。
办法是什么呢?聪明如你,没错,三位协商一致,由与世同君的地仙之祖镇元子出面,做个了断。镇元子应该就是曾经的陆压道人,在封神大战中对通天教主和截教做了很大的伤害,这会儿,镇元子跟菩提祖师,也就是通天教主的徒弟做了拜把子的八拜之交,这等于是陆压道人都主动低了半个头,当然,也有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赔罪的心意在里头。
我们说,抬手不打笑面人,人家都主动伸出了友谊的小手,面子里子全给了,通天教主的怨气也该消消了吧?怎么个意思。要知道,曾经的陆压道人是多么的狂妄,多么的不可一世,上不参火云洞三圣皇,中不理瑶池与天地,不拜老君,不求元始。这会儿,作为陆压道人化身的镇元子大仙,做到这样,也是难能可贵了。通天教主本来争的就是这个面子嘛!得,见好就收吧您呐!
这也可见,当男人经历了一段风霜之后,可能才会有更好的反思反省,沉淀,然后走向成熟与稳重。活到老,学到老,一切犹为未晚。
回头看,准提道人还真没那么个通天大网,本来么,他西方教当时就是偏安一隅的小门小户,后来崛起的是西方极乐世界,不是一回事情。
第四、太乙真人和菩提祖师(通天教主)的巅峰对决:通天教主完胜太乙真人。(一)侧面比拼:徒弟对徒弟,哪吒对猴哥。
1、官职爵位:
这个似乎有点俗气,神仙也比这个?《西游记》中的设定就是这样的,大家也都是凡夫俗子,绕不过去。
嗯,哪吒,他是托塔天王李靖的三太子,曾经的陈塘关总兵的儿子。他的名号是三坛海会大神,针对的就是花果山的美猴王。
美猴王先是弼马温,这个就有点羞辱猴哥了,不过不要急,后面猴哥还有俩名号,一个是齐天大圣,一个是斗战胜佛,猴哥成佛成圣,不但被天庭和西天双方都一致认可,而且都是高配置。单单一个齐天大圣就足以胜过哪吒了。
2、神仙界辈分:
这个就有点无厘头了,不好说。按吴承恩的说法,哪吒是佛子,认了如来佛祖做义父。
孙悟空和如来都是菩提祖师的弟子,属于师兄弟关系;可是呢,猴哥还是唐僧,也就是金蝉子的徒弟,金蝉子是如来的座下二弟子,这下,孙悟空又成了如来的徒孙了。取经团四人最终又都拜在灵山脚下,似乎这师徒四人又都成了佛祖的弟子了。
没关系,猴哥和哪吒可能更属于一对好朋友。
3、哪吒与猴哥的武斗戏。
哪吒肉身成圣,看起来似乎讨巧了,其实不然,后面他也是凭借降伏96洞妖魔才胜出的,也是有真本事的。孙悟空一路降妖伏魔,自然也是佼佼者。
比拼只有一次,就是花果山一战。看细节,哪吒还是有点嫩,具体细节处理不当,没有美猴王更灵巧,结果是吃了亏,你变我也变,大家一起变,三头六臂的哪吒被美猴王拿金箍棒敲了脑门,败逃回天宫。嗯,这样看的话,猴哥还是要比哪吒强的。
结果出来了,徒弟比拼,通天教主一方胜。
(二)当截教教主遇上阐教二代弟子。
亲,到这里,好像就不用再比下去了吧,你说呢?
截教高人众多,碧游宫下四大入室弟子,多宝道人,金灵圣母,无当圣母,龟灵圣母,随侍七仙,都无比强大,就是傍听生如云霄三姐妹、赵公明这样的,都是准圣级别的大拿,单单一个云霄就削掉了十二金仙的顶上三花,把他们打成了彻底的肉胎凡身,当然也包括太乙真人在内了。
可以这样说,通天教主门下这些个排前的精英,随便拿出来一个都可以轻松战胜太乙真人,通天教主与太乙真人之争,恐怕就不需要通天亲自出马了吧?如来佛祖估计都会跟太乙真人急:”要想跟我老师通天教主较量,得先过佛祖我这一关。“
长辈欺负小辈,这好像也不是通天教主的秉性,整个封神大战,只有元始天尊屈尊亲自下马跟截教二代弟子打斗,通天教主什么时候对阐教弟子动过半个手指头?通天要是跟二师兄一样,恐怕号称仙首的玉虚宫门下大弟子广成子是走不出碧游宫的。
太乙真人说,师叔我要跟你比划比划,菩提祖师眉头一皱:“一边凉快去,小屁孩。”
综上,哪吒的师父是阐教十二金仙之一的太乙真人,是元始天尊玉虚宫二代弟子,孙悟空的师父则是菩提祖师,这个西游世界中最为神秘的大佬,他正是封神大战中的截教通天教主。圣人之下皆蝼蚁,太乙真人再怎么牛,他跟通天教主隔着辈分呢,而且,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堑。封神榜上多少有名人,可都是妥妥的准圣,在圣人面前,无异于是以卵击石,毫无胜算。所以,这个擂台真没法摆,太乙真人没那么傻,作为通天教主化身的菩提祖师也不忍心,下不去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