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的扈三娘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全家被灭门,为何从头到尾都不报仇?

扈三娘是知道自己全家被灭门的,只不过作为一个女子,她势单力薄,活着已经是一种奢望,怎么可能报仇?

在我看来,扈三娘明明知道自己的仇人是谁,却一直没有报仇,跟她所处的环境,她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一是性格所致。

不是所有的女性都是刚烈到极致的那一种。扈三娘虽美,还有一身高明的武功,却不是一个内心极刚强的女子。

她能够学一身高明的武功,是因为她身处扈家庄,而扈太公除了儿子扈成这一个儿子外,只有这么一个女儿。

他对女儿十分宠爱,视若明珠,才会处处满足她的需求。

而扈家庄紧挨着祝家庄,与李家庄三庄形成了互护关系,为应付盗贼,没少练兵。天天看庄丁操练,扈三娘产生了练武的想法,在软磨硬抗之下,扈太公才寻了一个教头,教女儿学武。

想到不爱红装爱武装的扈三娘在习武方面颇有天份,甚至连哥哥扈成,祝家庄的祝彪都不是她的对手,就产生了矜骄的心理。所以才在宋江带兵打祝家庄时,贸贸然出战,虽说打败了王英,但在追杀宋江时,被林冲所擒。

遭此大难,扈家灭门,这是扈三娘从未经历过的磨难,所以,表面上武艺高强的扈三娘怕了,也怂了。在这个时候,她唯一想要的,也就是保全自己的性命,什么家仇之类的,也就抛之到脑海之外了。

二是环境所致。

在宋元明清时,讲究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对女子的要求就是在家从父,出门从夫。

扈三娘父母全家被灭门,仇人是李逵,但扈三娘一开始是不知道的,毕竟她在被捉之后,第一时间被宋江安排一些老卒送回了梁山,安置在宋老太公那里。

后来,众好汉回山,宋江先是认扈三娘为义妹,又将自己的兄弟王英许她为夫。

在这个时候,作为一个被虏的败军之将,一个美女,这种规格和待遇是很不错的。

至少让扈三娘领兵,还嫁人为妇,而不是沦为营妓,供大家取乐。

当扈三娘适合了梁山的生活,喜欢上这种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生活的时候,他对自己扈家庄的命运是未知的。因为其他的好汉不会多嘴,将李逵这事告诉扈三娘的。

所以扈三娘只是猜测,而没有实锤,所以她自欺欺人,以王英这个丈夫为纲,过上了夫唱妇随的生活。

哪怕是自己的丈夫看上了其他的女子,她也一直维护丈夫的利益。

从一个女将变成了一个封建的妇女,没有了自主的意识。

三是扈三娘被骗,一直不知道真相。

扈三娘在梁山上是孤独的,梁山上虽说有一百零八个好汉,但家眷极少。好汉中,也只有母夜叉孙二娘与母大虫顾大嫂是女性,而她们三人,不管从长相、性格及三观上也有很大的不同。所以相交泛泛。

李逵将扈家庄灭门,这事只有梁山好汉们知道,其他知情的人,也就是扈家庄人,都已经被灭门。

可以说这是一个无头的公案。

遇到这样的情况,为了稳定大局,以宋江和吴用的能力,很可能颠倒黑白,将扈家庄被灭门的罪恶,从李逵身上,引到其他人身上,比如说被灭的祝家庄身上。

这样扈三娘就会一直被蒙在鼓中,一直认为,杀她全家的是祝家庄的人。

而祝家被灭,自己被梁山好汉带到了山上,开始了别样的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不知真相的扈三娘自然不会报仇。

结语

作为一个女生,在那样的封建社会里,哪怕她有着一身的好武艺,也是无能为力的。遇到了灭门惨案,要么装作鹌鹑,一问三不知。要么刚烈的手刃仇人,扈三娘或许是前者吧。

或者说,在当时的环境里,扈三娘可能连知道真相的机会都没有,一直被梁山人蒙在鼓里,你以为哪一种可能性最大呢?

《水浒传》里的扈三娘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全家被灭门,为何从头到尾都不报仇?

战争就是杀谬,是世界上最残酷的直接伤害。当“扈家庄”决定拼尽全力也要支援“祝家庄”与梁山好汉们正面开战时,我想Ta们也早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因为Ta们明白战争的结果只有胜利或者失败两种,决无其他选择。失败意味着什么…Ta们不但明白而且也是有心理准备的。

所以扈家庄被灭门之事扈三娘应该是能想到的。但想到归想到,作为一个战俘,连自己的性命都捏在别人手里呢 ,她又能怎么样呢?更何况还是她家主动参战的。

再说梁山好汉里面有很多都是被逼的,“逼上梁山”嘛。而且大多也是很血腥的。比如卢俊义、秦明等等,其中秦明也差不多算灭门吧,老婆孩子全塔里面了,但后来几句安怃也就认了。同理,扈三娘也一定是受到了各种安抚,同时又是宋江的义妹,所以一定会像其它头领一样被梁山大义所感动,成为梁山的铁粉,怎么会想到报仇呢?

《水浒传》里的扈三娘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全家被灭门,为何从头到尾都不报仇?

肯定知道,乱世中女子,被别人俘虏了,宋江派人送到梁山,让自己的父亲认了干女儿,被人看护着,此时,一丈青扈三娘求死都做不到,一个弱女子,只能等待受辱。由于扈三娘长得漂亮,我想有一种可能(书中未说),宋江可能想占为己有,后来扈不从,梁山有好多好汉看此事怎么处理,宋江何等人啊,既然你不从我,而且会武艺,放在身边就是勾命鬼,还不如我就做个顺水人情,以前答应给王英娶个媳妇,现在送给王英,一来收买王英对自己死心踏地,二来显示自己讲信用,免去诸多口实,三来把危险送了出去。对于扈三娘,真正仇人是宋江,而并非是王英,如果不从,可能死路一条,只好屈从,保护生命要紧。但后来成亲后的变化,让人捉摸不透。

《水浒传》里的扈三娘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全家被灭门,为何从头到尾都不报仇?

谢悟空邀!

解读《水浒传》中扈三娘的故事,扈三娘知不知道全家被灭门,为何从头到尾都不报仇?

得从水浒传中的人物都是被迫上梁山的说起,自所以不报仇应与当时时代背景相关,人们当时都对北宋王朝四大奸臣的挡道腐败不满,人民不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也好不到那去,虽然宋江三打祝家庄取得了胜利,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战争是无情的,都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三个村庄联防抗击当时的梁山“贼冠",其命运本就可想而知。

宋江一打祝家庄失利,便听从杨雄的建议,去找李应商议,李应不愿见他,杜兴便把李应和祝家庄祝彪的矛盾,李应与扈家庄的关系以及扈三娘与祝家的关系道明。

宋江带兵到祝家庄外,忽然从西方来了一彪军马,便留一部分人守住祝家庄后门,自带了欧鹏、王英、分一半人马去迎战,那一彪军马正是扈三娘带领的二三十名骑兵和三百百庄客。

好色的王英戏战扈三娘不敌被活捉被擒。欧鹏见王英被捉上阵迎战,也没占到一点便宜。接着是祝家庄一方的祝龙与梁山一方的邓飞、马麟、秦明也加入了战斗,马麟与扈三娘大战。秦明被祝家教师爷栾廷玉用计捉去,马麟便撇下扈三娘来护宋江。被祝龙、扈三娘追赶,梁山其余几队人马此时赶到,扈三娘的未婚夫祝彪也加入战斗,双方混战一场。扈三娘见宋江到处寻找没有迷路的好汉,便飞马紧追宋江,正逢李逵只好改变方向,却遇林冲不到十个回合被生擒。宋江派人将她连夜送回梁山泊,交给他父亲宋大公看管,众人以为宋江要娶其做压寨夫人,小心翼翼的押送到了梁山。

扈三娘的哥哥见妹妹被捉,求见了宋江并约定,扈家庄不再助祝家对抗梁山,并如抓住投奔扈家的祝家人,交给宋江就可以把扈三娘放回。后来祝家被增兵的梁山好汉所破,祝彪逃往扈家被扈成捉住,要献给宋江,却路遇李逵,黑旋风砍了祝彪又追扈成,扈成弃家而逃,杀红了眼的冒失鬼李逵冲入扈家斩杀了扈家满门。当回报宋江时被宋江一顿斥责,但因杀敌将祝彪、祝虎两兄弟以功抵过。

破了祝家庄得胜回师,此时扈三娘己被宋太公收为义女。宋江因以前在青凤山许诺过王英一门亲事,于是让义妹扈三娘与王英成亲,扈三娘见宋江义气深重,就答应了这门亲事,梁山上下一起庆贺,从此扈三娘就成了梁山上位数不多的女战将,与丈夫王英一起并肩战斗,直至梁山被招安后,征讨方腊时王英战死,一丈青为王英报仇时被敌将用金砖拍面而亡。

虽为女将已投梁山,当时不知道一家被杀、哥哥逃亡。后来知道了自己又能怎样呢?自己已投靠了梁山,又嫁给了王英。已无回头之路,无家可归,无处投奔。嫁给了王英,封建社会的三从四德、嫁夫随夫根深蒂固,梁山又是一帮忠义之士,真的想报仇,舅父也已投梁山,自己的长兄在外,梁山好汉讲义气,能放过自己的亲舅一家和自己的哥哥吗?自己又能投奔何方,李逵是真凶自己也报不了仇,宋江虽是间接的仇人,但对自已一个俘虏来说,也是情至义尽了,一个战败的俘虏,没被杀还被当时的二头领,将来的大头领认做了义妹,就是一弱女子,别说报不了仇,就是能暗杀了李逵宋江那又能怎样,自己不但打上性命,哥哥和舅舅一家也一定会糟秧,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和封建社会的三重四德封固住了一个弱女子的思想。纵观历史战败后女人的命运那个是好的,前朝的后宫只要不自杀被杀,那一个女子没落入后朝帝王的魔掌,据传说朱隶都是前朝遗霜,这就是大明传孙末传子的原因,也引发了后来的朱隶扫北。敌对双方交战,死伤难免,一个女子对一群狼所获,不死不受耻辱已成万幸,而且还被以礼相待,不仅是成为其中一员,也成了其中一员的妻室,牵牵挂挂恩恩怨怨能摘的清吗?她想报仇报的了吗?

《水浒传》里的扈三娘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全家被灭门,为何从头到尾都不报仇?

从小说描写来看,扈三娘精神和智商都没有什么问题。所以她肯定是知道自己全家被灭门了的。而宋江毫无顾忌的将他许配给比武大郎不遑多让的矮脚虎王英,这也够变态的了。然而扈三娘好像也就夫唱妇随、死心塌地的和宋大哥混了!让今人匪夷所思。但这是用汉族的道德理念来理解的,我觉得作者是元末明初之人。在行为和思维方式上或多或少的受到蒙古草原民族熏陶,与传统的汉族价值观是有很大差异的。这里或许就参杂了许多“狼性”在其中吧!

《水浒传》里的扈三娘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全家被灭门,为何从头到尾都不报仇?

其实被掳上山的好汉大多都有着充分的杀宋江的理由,但是,施公在《水浒传》的开篇就说了,这梁山108头领本来就是妖星,他们被放出来后是要再次聚到一起的,所以无论他们身上发生过怎样的“无法描述”的事,施公都能以星象契合为由“糊弄”过去。按照这个思路来看,扈三娘报仇与否,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最早逻辑文史姨分析扈三娘上山后的心态问题时,坚持的观点是扈三娘知道自己家人被杀,也恨宋江和李逵等人,但她一个弱女子又能有什么作为呢,所以她只能屈身于梁山,没有报仇的勇气。其实书中并没有明确写出扈三娘是否知道扈家庄被屠,但扈三娘没有被梁山软禁起来,就算当时不知道真相,日后也总会得知这一事实。那么,从常理角度来看,以扈三娘这不输男子的性格,当得知自己家被灭门,就算第一反应不是报仇,她也不会委曲求全,最差的结局自尽也可以吧。所以,扈三娘在梁山的“无动于衷”只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她本身就对亲情很淡漠或者本身也是个冷血之人;第二种,扈三娘此时已经不是一个正常的人了。

心理学中有一种疾病叫做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病症的含义是说当受害者遭受施暴者严重的迫害时,个别施暴者只要给予受害者一点点恩惠就足以得到受害者的感激,严重的患病者还会心理产生扭曲,对施暴者予以帮助,共同对抗解救他的人。

显然,扈三娘的遭遇满足此病症的所有条件。

当得知全家人都被杀害后,我想没有哪个女子能经得住这种打击,在她无助和绝望时,一个其貌不扬的黑厮要收她做义妹,给她房子住,让她统帅军队,甚至还给她安排归宿,这让一个无家可归的弱女子瞬间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在种种矛盾的冲击下,扈三娘成功变成了斯德哥尔摩患者,自然也不会想着要报仇了。

同样得此病的人还有秦明,在全家被杀后,宋江将花荣的妹妹许配给他,又给他指明了发展方向,秦明就乐呵呵的释怀了。

你说秦明暴躁这个我赞同,你说秦明没心这就不太科学了,所以,秦明也是心理有病之人。

既然受害者的内心已经完全偏向于施暴者,那受害者对施暴者的感情也是真实的,所以,扈三娘对王英的爱也是真的。许多人觉得扈三娘和王英只是逢场作戏,逻辑文史姨并不这么认为,书中也有两个例子能说明扈三娘对王英的感情。

在征田虎时,王英调戏琼英不成被刺伤,扈三娘大骂琼英并和琼英激战。这件事本身就是王英色心不改,身为有夫之妇还想耍咸猪手,要是我的话,王英被刺就当是个教训,谁让他敢给老娘动歪脑子。而扈三娘颇“出人意料”的大骂琼英,把一切的责任归咎在琼英身上。

当然,有人觉得就算自己夫君有错,可他确确实实被敌人刺伤了,这是个可不是耍小孩子脾气的时候,所以扈三娘才会这样骂琼英。再者,就算扈三娘和王英没感情,战友受伤肯定也得大骂敌将吧。

好,我们来看夫妻二人打郑彪的时候。

郑彪的枪法比不过王英,但人家会妖法,所以在枪法不敌王英的情况下施法术变出了一个奥斯卡吓了王英一条,也就在这一瞬间,王英被郑彪刺于马下。

如果扈三娘和王英之间只是协议的话,那王英死了对扈三娘是一种解脱。但扈三娘见王英落马,第一时间让让着要给夫君报仇,结果被郑彪用金砖砸中面门而死。

有人又会觉得,这次郑彪又是施法,所以扈三娘才落马。

其实,扈三娘的反应能力在108将中属于上乘。在呼延灼当年攻打梁山时,扈三娘曾与之有过短暂的交手,几个回合之后呼延灼看准破绽一鞭砸向扈三娘的头,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扈三娘居然不可思议的用双刀格挡住了呼延灼的鞭,要知道当时二人是面对面交锋,距离极近,呼延灼这样的必杀一击都没能拿下扈三娘,可见扈三娘的反应力了。

而在打郑彪时情况则不同,当时扈三娘从远处追赶郑彪,当时地形错综复杂,马不会跑的很快(参考项充、李衮之死),那么扈三娘始终和郑彪是有一段距离的。这样一来,郑彪扔金砖的目的并不是直接要扈三娘的命,而是要干扰扈三娘放缓他追击的脚步。

试问,金砖的飞行速度比得上张清的飞石,比得上花荣的神箭吗?就是这么一块速度不快的金砖,居然不偏不倚砸在了扈三娘的脸上。那么原因只有一个,当时扈三娘的心理有着极大的波动,如果她不爱王英,不把王英当夫君,她不会因为这种打击冲昏了头脑,失去了理智,使得自身各项属性大大下滑。

亦或者是,扈三娘在追击的过程中,早已被眼泪蒙住了双眼…

所以,扈三娘为爱而死,也没什么遗憾的了。

那么,扈三娘不为家族报仇,有着太多的因素在里面。那么文章说到这里,造成扈三娘悲剧的人到底是谁。

呵呵,就是施耐庵。

文/逻辑文史游

没什么好补充的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