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首领为什么看不起林冲呢?

按说林冲也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超群,威名远播。祖上也算是名门之后吧。王首领为什么看不起林冲,而非常欣赏杨志呢?

林冲在山神庙杀了富安与陆迁之后,在柴进柴大官人的介绍之下,来到梁山落草。

这个时候梁山的首领是白衣秀士王伦,有大将来投,而他的第一反应却是往外推。按理说,林冲乃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武艺超群,威名远扬,是梁山发展的一大助力。为什么王伦却不敢让他上他梁山,是看不起林冲吗?

非也,在我看来,是林冲的威名太盛,武艺太强,让王伦自惭形秽,而容不下林冲。

我们先看一下王伦的身份,他本是一个落第秀才,在柴进的推荐之下,和杜万宋迁来到了梁山落草,梁山的发展,和柴进的资助有很大的关系。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王伦虽说是梁山首领,却不是梁山的主人,他更像是一个白手套,也就是被柴进推到了台面前的人物,替柴进掌管梁山而已。

放在现在,如果说梁山是一家企业,这家企业的股东就是柴进,王伦只是被推到了台前的法人代表和管理者而已。

他为什么容不下林冲?在我看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林冲乃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高强,梁山上无人是他的对手,王伦害怕被架空

作为梁山的第一代首领,王伦对自己有多少本事,是有自知之明的。当林冲上山,他就已经开始思量:

我却是个不及第的秀才,因鸟气合着杜迁来这里落草,续后宋万来,聚集这许多人马伴当。我又没十分本事杜迁,宋万武艺也只平常。如今不争添了这个人,他是京师禁军教头,必然好武艺。倘着被他识破我们手段,他须占强,我们如何迎敌?

王伦明白,他只是一个不及第的秀才,没啥本事,杜迁、杜万的武艺只是平常,他们几个人合起来都不是林冲的对手。所以面对林冲他们在心理上是害怕的。

另外,林冲是怎么上梁山的?他是风雨山神庙之后,遇到了柴进,柴进修书一封,推荐林冲到梁山落草。

从上文可以得知,柴进乃梁山的股东,而王伦只是梁山的总经理,有一天,股东空降下来一个干部,不管是资历声望还是能力,都强于原来的总经理。

你会让对方怎么想?股东推荐这么强的干部,是要取代自己?

也由于这个想法,王伦是打心眼里不愿意接纳林冲的,但股东的推荐信在此,如果自己将林冲赶走,柴大官人怎么想?传出去,江湖上的好汉怎么想?是不是显得我王伦不讲义气?

所以,他借投名状来为难林冲,让他知难而退。

纳投名状,林冲必须在三天之内,下山砍一个人头过来,才有落草梁山的资格。

二、为什么王伦看不起林冲,却非常欣赏杨志呢

上个山还要纳投名状,林冲十分不乐意,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他的运气十分不好,第一天在山下窝了一天,一个人毛儿都没有看到;第二天不来则已,一来就是一个三百人的队伍,林冲一看,不敢动手,就放对方过去了。

曾经有人借这事,说林冲的武艺很普通,如果放在三国时,就是一个菜逼,甚至拿赵子龙长坂坡七进七出的故事来做对比。

在我看来,这个理由非常牵强,因为两者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

对林冲而言,他只是为了落草砍一个人头而已,多杀了没奖励,为何要多造杀孽?再说了,这个时候的林冲,身上只有一把朴刀,没有战甲,也没有丈八蛇矛,你让他用一个农夫的工具(朴刀)去砍三百人?

我想不止是林冲,连赵云都会斜眼看你,你是不是傻?

而赵云长坂坡七进七出,是为了救少主,他不得不去闯那刀山血海,为了求生,为了完成救少主的任务,只能狭路相逢勇者胜;另外,这个时候的赵云,胯下有宝马,掌中有神枪,背上还背着一个顶级的宝剑——青釭剑。装备齐全,他有什么不敢闯的?

两者的情况一样吗?

再回到林冲身上,他耽误了两天的时间,第三天眼看期限已到,在梁山下他遇到了一个挑着一担东西的路人,就冲了出去,准备一朴刀完成任务,落草梁山。

哪知道碰到了硬茬,这个人就是青面兽杨志,他本是东京的一个提辖官,任职于高俅的殿前司,一次负责押送花石纲,路过黄河的时候翻了船。一看完不成任务,回到单位要受罚,一不做二不休,逃之夭夭。后来遇到了大赦,就攒了一担的金银,准备回到东京,托关系跑官,以待官复原职。

二个人相见,挺着朴刀战在了一起,这一战,就是几十回合,打得是天昏地暗,让躲在暗处的人看得是眼花缭乱。

这个人是谁?就是梁山上的首领王伦与杜迁、宋万等。他们一看到杨志武艺高强,就想要邀请他来梁山落草。

但这个时候的杨志踌躇满志,准备回到东京汴梁跑官,怎么可能落草,就干脆地拒绝了。

于是就人说,为什么王伦这么欣赏杨志呢?

对此我只能呵呵,王伦为什么要留杨志落草,说白了还跟他的小心眼有关。林冲是柴大官人推荐的,王伦不可能不收留林冲,但林冲的武艺高强,威名远扬,自己不是他的对手,怎么办?

王伦很苦恼,正好遇到了和可以和林冲打上几十回合,武艺不相上下的杨志。王伦就起了别样的心思:

酒至数杯,王伦心里想道:“若留林冲,实形容得我们不济,不如我做个人情,并留了杨志,与他作敌。”

因指着林冲对杨志道:“这个兄弟,他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唤做豹子头林冲;因这高太尉那厮安不得好人,把他寻事刺配沧州。那里又犯了事。如今也新到这里。却才制使上东京勾当,不是王伦纠合制使∶小可兀自弃文就武,来此落草,制使又是有罪的人,虽经赦宥,难复前职;亦且高俅那厮见掌军权,他如何肯容你?不如只就小寨歇马,大秤分金银,大碗吃酒肉,同做好汉。不知制使心下主意若何?”

如果留下林冲,整个山寨中,无人是他的对手怎么办?只要同时招纳了杨志,就有一个与他势均力敌的对手,可以牵挂林冲。

所以王伦打得一个好算盘,只可惜杨志被官复原职这个大饼糊了眼,自然看不上王伦伸来的橄榄枝。

话已出口,王伦这才捏着鼻子收留了林冲,他不死心,在排座上玩了一个花样,林冲的武艺、声望在这个时候的梁山上是第一名,而王伦在排位时,却将其排在了杜迁、宋万之后,名列第四,在朱贵之前。

暂时他打压了林冲,也成功激起了林冲的怒火,没过多久,当晁盖一行人智取生辰纲来到了梁山上,王伦故伎重施,却林冲一刀劈下,王伦就彻底成了梁山的过去时。

结语

王伦的悲剧,让我沉思。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没有底气。

因为他不是梁山的真正主人,所以面对林冲这样的强宾露出了怯意,想要拒之于门外,而他又不敢同时得罪柴大官人,就想要借投名状,让林冲知难而退。

他太过鸡贼,明明不敢不收留林冲,遇到了和林冲势均力敌的杨志,又想借杨志之手压制林冲,他自以为玩得高明,却不知道,林冲不是傻子,杨志也不是傻子。

王伦在对待林冲的待遇上打压太狠,让林冲怀恨在心,为以后刀劈王伦结下了因果。

有人说,王伦是林冲的恩人,在林冲危难之时收留了林冲,实际上也是如此。但是,王伦的格局太低,眼光太浅,情商不够,再加上心眼够小,才造成了后来的结果。

性格决定命运,王伦的性格,他对待林冲的态度,就决定了自己的命运。不是吗?

王首领为什么看不起林冲呢?

王首领王伦并没有看不起林冲。

林冲上了梁山,梁山泊大头领王伦不接受林冲,并非他看不起林冲,而是害怕林冲夺了他的寨主之位。

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冲武艺高强,在小说《水浒传》里是数一数二的人物。在火烧草料场以后,无路可走,承蒙柴进推荐,到梁山泊落草。

梁山泊寨主王伦,也受过柴进的资助。于情于理王伦都应该收下林冲,以壮大梁山泊实力,也给了柴进的面子。

但王伦这个落第秀才,气量狭窄,没有用人之能。他听说林冲是东京殿帅府八十万禁军教头,就心生畏惧。心想自己乃一介书生,身边的杜千、宋万等人也都武艺平平。害怕林冲日后反目,夺了他的寨主之位。

为了拒绝林冲入伙,王伦让林冲“纳投名状”,也就是杀死一个人,向他表忠心。

这就把小说情节引到了杨志。

二、王伦并不是欣赏杨志,而劝说杨志上山,是为了拉拢一个与林冲武艺相当的人互相掣肘,免得林冲一人独大。

题主在补充说明里说,为何王伦看不起林冲,却欣赏杨志。也没有说到事情的本质上去。

林冲为纳投名状,下山杀人。过往的都没有可杀之人,而杨志军官出身,身边带了去东京开后门的礼物。林冲挺着朴刀去斗杨志,两人大战了三十回合不分胜败。

王伦见杨志与林冲一样功夫了得,便喝住二人罢手不斗。并请杨志到山寨落草。

王伦的意图是,杨志与林冲一般武艺高强,假如日后林冲有谋逆之心,他可以用杨志来对付林冲。假如杨志有谋逆之心,林冲也会帮助自己对付杨志。王伦的做法说穿了不值一提,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王伦嫉贤妒能,格局太小,无才无德,的确做不得梁山泊主。后来晁盖等七人上山,王伦旧调重弹,终于彻底激怒了林冲,成了林冲刀下之鬼。

王首领为什么看不起林冲呢?

不是瞧不起林冲。而是他的武功还不及林冲的凤毛麟角,故而他认为林冲对他构成严重威胁,由此处处打压林冲。

王首领为什么看不起林冲呢?

谢谢“悟空问答”的邀请。

回答题主的这个问题,仍然以施耐庵的《水浒传》为准。

师友们已经对题主的问题做了很好的回答。这里再谈谈个人的看法,不对的地方,请师友们指正。

题主问“王首领为什么看不起林冲呢?”其实,王伦不是看不起林冲,而是觉得林冲武功太强了,怕收下他影响到自己的位子。

第十一回中,写了朱贵对林冲说的话:“……曾有东京来的人,传说兄长的豪杰,不期今日得会。既有柴大官人书缄相荐,亦是兄长名震寰海,王头领必当重用。”

从朱贵的话语——“豪杰”“名震寰海”中足以看出,林冲的名号在这里是响当当的。

在上了梁山,朱贵向王伦介绍了“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姓林,名冲,绰号豹子头”等情况后,王伦让林冲坐了第四把交椅,排在朱贵的前面。

本回后面所写的王伦的一段内心独白,真实地反映了他当时的心理:

“我却是个不及第的秀才,因鸟气合着杜迁来这里落草;续后宋万来,聚集这许多人马伴当。我又没十分本事,杜迁宋万武艺也只平常。如今不争添了这个人,他是京师禁军教头,必然好武艺。倘若被他识破我们手段,他须占强,我们如何迎敌?不若只是一怪,推却事故,发付他下山便是了,免致后患。只是柴进面上却不好看,忘了日前之恩,如今也顾他不得。”

通过对王伦这段细致的心理描写来看,他并不是看不起林冲,而是太看起林冲了:“他是京师禁军教头,必然好武艺”。这样一个“好武艺”的人,留在自己身边,不是太危险了吗?因此,他才想方设法地拒收林冲,连柴进的“日前之恩”也不顾了。

后面写到的王伦想把杨志留下,是怀着极大的歹意。第十二回中这样写道:

“酒置数杯,王伦心里想当道:‘若留林冲,实形容得我们不济。不如我做个人情,并留了杨志,与他做敌。’”

这就王伦留杨志的如意算盘。后来,杨志执意要下山,王伦也没有办法。

在对待林冲留不留梁山的问题上,王伦的想法和做法,都是相当阴险的。他后面以悲剧结束自己的一生,这里早就埋下了伏笔。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王首领为什么看不起林冲呢?

题主所说的王首领,应该是水泊梁山的第一任寨主,白衣秀士王伦。

林冲上梁山,受到王伦百般刁难,并非是看不起林冲,而是源于以下几点:

第一点:

林冲与高俅有着血海深仇。而当时的高俅权势熏天,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朝廷重臣。收留林冲,等于是和高俅作对,势必要引起高俅的关注,无异是引火烧身。这对于小打小闹的王伦来说是最不愿看到的局面。

第二点:

一个单位,下属的能力超过上级,没有一个上级甘愿如此。尤其对一把手而言,这个下属不仅是对自己权威的挑战,甚至构成对自己职位的威胁。留下这样的人,无异是引狼入室,还是拒之门外为上策。

第三点:

王伦心胸狭窄,胸无大志,不求出人头地,只求小富即安。而林冲这样的大英雄,是遭受迫害不得已才落草为寇。一旦时局平稳,他不可能甘于平庸,势必要东山再起大展宏图。这和王伦的政治观念势必产生冲突。所以还是及早避而远之。

第四点:

在迫于无奈的形势下,王伦之所以急于收留杨志,是因为当时他手下的杜迁宋万朱贵的能力都远不及林冲。他是想利用杨林武功与林冲不相上下的条件来相互制约,搞好平衡关系。从而能控制住林冲。

总结:

综合以上四点可以看出,王伦并非是看不起林冲,恰恰是太看得起他了,所以才不愿收留他。

王首领为什么看不起林冲呢?

王首领为什么看不起林冲?水泊梁山第一任首领,白衣秀士王伦,白衣秀士王伦是个什么货色?是个落第秀才,会不会武艺,小说没有具体描述 ,可能会点吧?应该也强不了哪去,这家伙反正有两下子,当初也想考取功名,弄个一官半职的 ,不管是做一番事业业也好,还是通过当官享受荣华富贵也好,那个时候他是怀揣梦想的,但现实是残酷的,让他没想到的是 原以为凭借自己的才华,考上个状元榜眼神么的应该不在话下,没想到名落孙山,啥也不是,盘缠钱也造光了,回不去家了,他并不觉得才疏学浅,而是觉得社会对他不公,让他更加仇恨社会了,正好听说有个柴大官人,好交好汉,先到他那里混几天日子再说吧!于是就投了柴进,柴进觉得这小子谈吐不凡,似乎对社会不满,其实柴进对宋朝皇帝也不满,本来皇位是他们柴家的,却被老赵家夺了去,别看柴进有丹书铁券,挺逍遥自在的,内心里还是不服的,不然他结交那些江洋大盗干什么呢?恐怕也没安什么好心。俩人一拍即合,谈的来。不能总让你个秀才白吃白喝的,你得给我干点什么去,就把他打发到梁山泊去了,杜千,宋万两个人不知道什么来头,怎么去的梁山,反正梁山泊被他们占着,也得到过柴进支持,王伦的到来让这两个人喜出望外,因为他们俩真的没什么领导才能,底下人不听话真的管不了他们,这些强盗虽然粗野,道也敬重读书人,王伦也确实有些本事,还真把这帮人管顺溜了,从此王伦成了第一任寨主,梁山水泊被他整理的有生有色,初具规模,打劫客商,谋财害命的事,几乎每天都在水泊梁山上演着,这是他们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这个时候林冲来了,手里攥着柴进的介绍信,这时候王伦犯嘀咕了,林冲这个人,名声在外,八十万禁军教头名声在外,他来了我往哪摆,杜千,宋万又没好武艺,如今争添这个人,他是禁军教头,必然好武艺,须他占强,倘若识破我等手段,我们如何迎敌?不是王伦看不起林冲,而是怕林冲,怕他什么呢?怕他本事大,强者为王,这个道理他是懂的,谁横谁有说服了,他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可把手中的权交出去,他又舍不得,这几年偿够了甜头,谁舍得撒手,不如打发到别处去,省得跟我争食吃,所以王伦不收留林冲,可林冲真的没处去呀,只能死皮赖脸的求他了,这时候王伦提出了投名状,估计以前没使过这招,别说这招还真管用,换做鲁智深交什么头名状,直接就把王伦给剁了,林冲可没那暴脾气,想办法交头名状去了,两天过去了,也没什么收获,第三天碰到杨志,这通打,昏天黑地的也没分出胜负,这时候王伦让他们住手,这时候王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主动收留杨志,想用杨志相互制约,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杨志只是路过梁山,没到山穷水尽之时上梁山干嘛?这样林冲也就勉强留下来了,而王伦心胸狭窄,照样拿林冲当贼防,从不敢亲近,让林冲憋了一肚子气!晁盖,吴用一伙来了,还带来了百万生辰纲。王伦心想,一个林冲还没打发走呢!又来一群饿狼,他们要是不走了,那我还有好吗?说什么也不能让他们留下来了,打发他们走是真格的,于是故技重演,送银两让他们下山,这个时候谁会听你的,林冲在吴用的正话反说的扇动下杀了王伦,王伦为什么会死,做为一个读书人,格局还是太小了,总拿小心思,去猜度别人,自己又没有真正实力,大老板那个位置不是任何人都能做的,没那个金刚钻,别揽那磁器活儿,明明自己做不了那个位置了,还不如主动下来,免得人家费事那。早点交权,兴许不至于死,还赖在那不走,那不是作作死吗?手下人也怕横的,谁还愿意做你的心腹,为你卖命!到了这个时候,还指望他们救你,已经晚了,王伦到死也不知道自己错在哪了,因为王伦也没用了,所以施耐庵一想,干脆写死算了,省的以后故事不好往下安排,于是王伦就一命呜呼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