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刘备称帝时,谁是二把手?
刘备三顾茅庐,请到了诸葛亮下山辅佐。诸葛亮以经天纬地之才,为刘备策划了先取荆州,以荆州为家,再取益州;继而从荆州、益州派出两路人马,直取许都,鼎定中原,最后实现兴复汉室、天下一统的战略规划。
刘备听了诸葛亮的战略构思以后,茅塞顿开,开始着手实施。刘备先是联合孙权,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然后占领了荆州大部分郡县;在治理好荆州的同时,又紧锣密鼓地开始实施夺取益州的计划。
经过长达六年的政治军事斗争,刘备于公元214年,逼降了刘璋,取得了益州;又一鼓作气准备夺取汉中,于公元219年斩杀了曹魏大将夏侯渊,夺取了汉中。并在群臣的拥护下,称“汉中王”。蜀汉的政权雏形初步建立。
公元220年,汉献帝禅位于曹丕。汉中王手下群臣纷纷进言,请刘备继位称帝。我们看《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太傅许婧、安汉将军糜竺、军事将军诸葛亮、太常赖恭、光禄勋黄柱、少府王谋等上言:“曹丕篡弑,湮灭汉室,窃据神器,劫迫忠良,酷烈无道。人鬼忿毒,咸思刘氏。今上无天子,海内惶惶,靡所失仰。群下前后上书者八百余人……伏惟大王出自孝景皇帝中山靖王之胄……宜继帝位,以篡二祖,绍嗣昭穆,天下幸甚。
这样,刘备按照上天的旨意,又为了汉朝的皇帝位不至于湮没,就于公元221年继位称帝了。
刘备称帝后的人事安排是:
章武元年夏四月,大赦,改年。以诸葛亮为丞相,许婧为司徒。置百官,立宗庙……五月,立皇后吴氏,子禅为皇太子。六月以子永为鲁王,理为梁王,车骑将军张飞……
由此可见,当时蜀汉三公级别的高官只有诸葛亮和许婧两人,诸葛亮名列第一。
就是说,刘备称帝以后,诸葛亮是蜀汉集团的二把手。在此之前,刘备称汉中王之后的两年时间里,许婧和糜竺的职务要高于诸葛亮。许婧担任的是太傅,糜竺担任的是安汉将军,而诸葛亮只是军师将军。
刘备在刚刚聘请到诸葛亮的时候,诸葛亮担任的是军师。要知道,当时所谓的军师只是一个非正式的职务,相当于是是刘备的私人军事顾问。关羽当时担任的是偏将军、汉寿亭侯,而且是汉献帝亲自加封的;属于官方正式确认的高级将领,地位是仅次于刘备的。刘备当时担任的是左将军、宜城亭侯,职务军衔高于关羽,但是爵位是和关羽平起平坐的。也就是说,关羽当时的政治地位是几乎等同于刘备的,都是一方诸侯的称号了。
当时没有朝廷正式册封的爵位和职务的诸葛亮,当时是没法和关羽相比的。因此关羽也常常不把诸葛亮放在眼里,诸葛亮也对关羽客客气气。严格说来,关羽是天子加封的侯爵,诸葛亮一介布衣,怎么能跟人家同日而语呢?所以诸葛亮总是唯唯诺诺的,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做是诸葛亮相忍为国的高姿态或者是韬光养晦的大策略。荆州时期,应该是刘备是一把手,关羽是二把手,其次才是诸葛亮。当时,诸葛亮调动关羽和张飞,都需要以刘备的名义。
取得益州以后,到刘备称汉中王之前,马超的地位也在诸葛亮之前。在群臣给汉献帝上表,请求加封刘备为汉中王的时候,排名在诸葛亮之前有:马超、许婧、庞義、射援四人。这虽然有刘备平衡益州本土势力的权术,但是这是正式上书给皇帝的,不可能有太离谱的排名方式。
直到刘备称帝的那一刻,刘备终于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把治理国家的军政大权交给了诸葛亮。应该说刘备对诸葛亮一见倾心,从此信而不疑,并且做到了善始善终。刘备其实从请诸葛亮下山的那一刻起,就有意把自己的一切交给诸葛亮来搭理。但是,这需要时间的考验和经历的磨炼,否则也难以服众。
我们可以看到:刘备对诸葛亮虽然大胆放权,用人不疑;但是在对诸葛亮的政治地位和职务安排上却是采取了水涨船高、循序渐进的稳妥安排。这也是刘备在政治上高瞻远瞩、成熟老练的一贯表现。刘备一正式称帝,立即加封诸葛亮为群臣之首的丞相。这是刘备对诸葛亮的真心认可,也不再保留,让诸葛亮一步到位,专心治国理政。诸葛亮也因此对刘备的知遇之恩感激涕零,最后以死报之。刘备和诸葛亮君臣之间的“鱼水”关系,可谓古代君臣关系的榜样,也传为千古佳话。
刘备死后,诸葛亮一心一意辅佐后主刘禅,又创造了权臣和幼主和谐相处的典范。我们不得不由衷地感叹诸葛亮的贤明,和刘备父子的宽厚坦荡……
三国时期,刘备称帝时,谁是二把手?
刘备基本班子中武将是以桃园关羽为首,文臣是以隆中诸葛亮为先。刘备称帝时,左臂右膀还是诸葛亮和关羽。
刘备称帝后,封了诸葛亮为丞相,关羽为前将军。从蜀政权形式来说,诸葛亮是第二把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但从刘备集团发迹史来说,关二爷在刘备和众文武官员心中的份量显然是不亚于诸葛亮的。
毕竟刘备和关羽,出道比诸葛亮早,既有君臣关系,又有特殊的兄弟情义。关羽本身又非常高傲,当初不满与马超、黄忠等人并肩为伍,诸葛亮也只能给关羽戴高帽:"马超等人最多只是与张飞并驾齐驱,怎能与关将军帅才相比。"等于承认关羽超人的地位。
关羽目空一切的孤傲心态,也间接给自己带来了众人敬而远之的潜在危机,在危难关头,一些人平时害怕和关二爷打交道,都选择了惹不起却躲得起的远离关羽,甚至还有为了确保活命而投降了曹魏,比如孟达和糜芳等人。
荆州失利后,刘备不顾诸葛亮和赵云等人的力谏,坚持举兵讨伐东吴,为关羽复仇。可见,关羽是刘备集团中特别重要的人,也是无形之中成为了关二爷式的二号人物。他甚至可以把诸葛亮的嘱咐当成耳边风,并公开嘲讽孙权的"儿女联姻"。都是刘皇兄之后第二人的骄傲自大的表现。
白帝城托孤后,五虎将只幸存了赵云,诸葛亮才真正成为蜀国第二把手,统揽了军政等全权总负责人。
三国时期,刘备称帝时,谁是二把手?
如果关羽张飞不死,刘备称帝,第二第三莫过于关羽和张飞,如果刘备死了,关张还活着,即使阿斗继位了,恐怕也是关张说了算[呲牙]
三国时期,刘备称帝时,谁是二把手?
刘备称帝是在公元221年,当时的关羽已经身亡,当时的曹魏方面,曹操去世后,世子曹丕直接篡汉,为了维护自己政权的合理性,刘备打出“为汉献帝报仇,继承大汉正统”的旗号,不得已于成都称帝,当时刘备进入益州不过三年,人心不服,因此,刘备称帝后,政权班子仍主要依靠荆州集团,其中文臣以诸葛亮为首,武将以张飞为首,为了笼络人心,名义上马超地位高于张飞,但是也仅仅是虚衔而已。
根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
“章武元年夏四月,大赦,改年。以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置百官,立宗庙,袷祭高皇帝以下。”
可见,刘备登基时,文臣之中诸葛亮为首,是为丞相,而许靖虽然为三公之一的司徒,但是并不掌握实权,真正在蜀汉政权中,文臣第一的便是诸葛亮,但当时的诸葛亮并不开府,所以诸葛亮的权力并没有刘禅时代的大。为了拉拢益州集团,刘备任命法正为尚书令,尚书令总揽朝政,地位虽然低于丞相,但是权力却很大,从诸葛亮后来的表现来看,法正的宠信程度甚至更甚于诸葛亮。
武将方面,关羽去世后,蜀汉最受器重的武将便是张飞,张飞当时是车骑将军,地位虽然低于骠骑将军的马超,但是马超并没有实权,张飞镇守江州,掌握军队,地位远比马超高,马超本来就是一方诸侯,投靠刘备后,更多时候都是虚衔,属于蜀汉集团猜忌的地位,因此,论实际地位,远不是张飞能比,张飞之后,蜀汉集团还有汉中太守魏延等,都是手握兵权,而且都是荆州集团的班底。
三国时期,刘备称帝时,谁是二把手?
从公元184年到公元207年,刘备实力非常弱小,兵不过万,将不过关羽、张飞,谋士也只有简雍、孙乾寥寥数人,此时刘备集团的二把手毫无疑问是关羽。从公元208年到公元214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经过赤壁之战,向孙权借来荆州(南郡),此时刘备集团的二把手从关羽变成了诸葛亮。
从公元215年到公元219年,刘备夺取益州,重用以法正为代表的益州本土士族,此时刘备集团的二把手从诸葛亮变成了法正。
公元219年,刘备经过数年的艰苦作战,彻底夺取汉中,取得汉中之战的最后胜利。此时,刘备志得意满,于是上书汉献帝刘协,请求封其为汉中王。此时,刘备集团达到全盛时期,那么集团的二把手是谁呢?关羽?诸葛亮?法正?
关羽
公元219年,刘备称汉中王,分封文武大臣,其中关羽被封为前将军(三国演义中被封为五虎上将之首),坐镇荆州,成为封疆大吏。
当时刘备的地盘只有荆州、益州、汉中三地,其中益州地盘最大,但是荆州最富裕,关羽坐镇荆州,犹如蜀汉的一个小诸侯。刘备取得汉中之战大胜后,关羽从荆州北伐,发动襄樊之战,连续击败曹仁,将其围困在樊城之中。由此可知关羽掌握兵权。
早在刘备、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进入益州的时候,关羽已经是荆州第一人了。荆州的军政大小事情都是关羽说了算,但是在整个刘备集团中,关羽远离核心决策层,参与度较少。
诸葛亮
庞统战死后,诸葛亮成为刘备集团的唯一一个军师,并进入益州,帮助刘备争夺益州。刘备夺取益州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此时的诸葛亮,掌握一定权力,但却是相当于是参谋长的角色,只出主意,没有拍板决定权。
刘备夺取汉中后,基本实现了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为其制定的“跨有荆、益”的战略目标,但是诸葛亮权力有限,例如在汉中之战中,他只是负责后方筹集粮草,没有上前线指挥作战。
因此,刘备称汉中王的时候,诸葛亮并不是二把手。
法正
刘备夺取益州,内鬼(张松、法正、孟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因此投桃报李,重用益州本土士族,如法正等人,并和益州本土士族联姻,娶了吴懿的妹妹吴氏,后立其为王后。
刘备称汉中王后,任命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尚书令原本是汉朝皇帝为削弱相权而设置的,职位轻,但是权重,俗称官不大,但掌握生杀大权。其实尚书令相当于是皇帝的秘书,但是皇帝不可能每一件事都操心到,因此尚书令就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可以左右皇帝的想法。
此时,关羽是封疆大吏,在荆州一言九鼎,但是在整个刘备集团,他的份量就轻多了,不一定比得上诸葛亮,和法正的尚书令相比,差距更大了。
有这样三件事情,可以间接证明法正比诸葛亮权力大,是刘备集团真正的二把手。
其一,诸葛亮不敢管法正。
法正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他在掌权后,有仇的报仇,有恩的报恩。蜀汉许多人不满法正的做法,于是跑到诸葛亮面前告状,希望诸葛亮约束一下法正。但是诸葛亮却拒绝了,他惹不起法正,也不敢管法正。
其二,法正是唯一一个刘备时期有谥号的蜀汉官员。
汉中之战取得胜利之后过了一年(公元220年),法正不幸因病去世。这么有才能的谋主死去,刘备非常伤心,一连哭了好多天。刘备追谥法正为翼侯,法正也是刘备时期唯一一个有谥号的蜀汉大员。就连关羽、张飞都没有谥号,法正却有谥号,说明在刘备心中,法正地位很高。
其三,法正是唯一一个可能劝阻刘备东征的大臣。
关羽战死,荆州丢失,刘备为关羽报仇雪恨,于是发动夷陵之战,却被东吴小年轻陆逊打败,损兵折将,狼狈退回白帝城。
此时,诸葛亮感叹道:“若法孝直还在,便能够制止主上东征;就算不能制止,若随行东征,一定不致大败而归。”
诸葛亮自己都承认,他劝阻不了刘备,只有法正能成功劝阻刘备东征,由此可知法正的地位比诸葛亮高,话语权比诸葛亮大。
结语
不同的时期,刘备集团的二把手不一样,创业初期是关羽,创业上升期是诸葛亮,刘备称汉中王后(霸业初成时期),二把手既不是关羽,也不是诸葛亮,而是法正。
三国时期,刘备称帝时,谁是二把手?
刘备称帝时,诸葛亮是丞相,关羽是大将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