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你认为最聪明的是谁?

毋容置疑,最聪明的人是曹操。

首先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是:什么是聪明?它的直面意思当然就是耳聪目明的意思。耳聪目明自然可以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或者说是很多的知识;从而观察深入、记忆深刻、知识面更广;就更能够做到知识渊博、才思过人、反应敏捷,讲起话来可以引经据典,出口成章、滔滔不绝。

所以,聪明的人给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

有超人的记忆力,经史子集,无不了然于胸;有过人的反应力,对各种刁钻古怪的问题,无不对答如流;锦绣文章圭璋闻望,唇枪舌剑无人能敌。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评判,毫无疑问,三国时期最聪明机智的人是祢衡。

曹操自以为自己手下人才丰富,文武大臣济济一堂。可是在祢衡的眼中,曹操引以为傲的这些人才不过是一些酒囊饭袋而已。在祢衡看来:

荀彧可以吊丧问疾,荀攸可以看守坟墓,程昱可以去关门闭户,郭嘉只能读词念赋,张辽可以击鼓鸣金,许褚擅长牧牛放马,乐进可以让他朗读抄书,李典可以传送书信,吕虏可以磨刀铸剑,满宠可以喝酒吃菜,于禁可以背土垒墙,徐晃可以屠猪杀狗,夏侯惇是“完体将军”,曹洪是“要钱太守”,其余更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

祢衡虽然是口出狂言,但是我们还是不得不佩服他的总结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他在一瞬间就做出了一篇文采斐然的好作文。这不过是祢衡小试锋芒,张辽等大将大发雷霆,却还真不敢把祢衡怎么样。

既然这么看不起曹操帐下的众文武,曹操自然就得问一问祢衡:“你有什么能耐,这么瞧不起人?”祢衡毫不客气地自诩道:

“天文地理,无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上可以让皇帝成为尧、舜,下可以跟孔子、颜回媲美!”

这真是狂妄自大到了无以复加的境界了。事实证明祢衡的确是这样的。接下来,他跟曹操斗智,曹操完败。

曹操因为被祢衡当众嘲弄,心有不甘,于是准备让祢衡做鼓吏,羞辱他一番。

祢衡一通“渔阳三挝”,音节响亮,格调深沉,金石般的铿锵乐声,令满座宾朋都被感动得情绪热烈,潸然泪下。曹操想羞辱祢衡,却被祢衡精深的音乐水平化作了一个表现自己崇高的艺术修养的机会。

由此可见,祢衡是有真才实学的。曹操手下有人不服,就吹毛求疵地批评祢衡穿的衣服太旧了。这就是对满座高朋的不尊重啊!反正就是看着祢衡不顺眼,非要祢衡当众出丑才肯罢休。

祢衡反戈一击,做了深刻的自我批评,其实质就是当众批评讽刺了曹操。

祢衡承认自己衣服破旧的错误,并且知错就改,脱光了衣服,来个裸衣击鼓。这一下,大家就不能再埋怨我的衣服破旧,不讲礼仪了吧?

好戏在后头,曹操立即要揪住祢衡的“小辫子”,说祢衡在大庭广众之下,竟然如此不讲礼仪。

祢衡严肃地回答说:

“目中没有君主,才是不懂礼仪。我不过是暴露一下父母给我的身体,显示自己的清白而已!”

你以为,我愿意当众裸体吗?我是为了告诉大家我的清白。曹操就被带沟里去了,接口就问:“你说你清白,那么谁又不清白,是污浊的呢?”

好了,祢衡终于可以言归正传了,可以正面批评曹操了:

“你不识人才,是眼浊;不读诗书,是口浊;不听忠言,是耳浊;不学无术,是头脑浊;不能容纳诸侯,是胸襟浊;有篡位之念,是心地浊。我乃社会名流,你强迫我打鼓,这如同当年奸臣阳虎轻视孔子、小人藏仓毁谤孟子一样。你想要成就霸业,这样侮辱人行吗?”

祢衡就这样当面痛快淋漓地抨击了曹操一番,曹操还真没有敢杀他。如果不是祢衡绝顶聪明,博览群书又博闻强记,又怎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所以说,祢衡的聪明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但是祢衡并没有智慧,因为聪明≠智慧。

很多人往往把智慧和聪明混为一谈。其实这两者是有界限和区别的。聪明和智慧的共同点就是:都基于知识渊博而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

聪明的人经常只解决问题本身,而罔顾其它;智慧的人则不但解决问题本身,还兼顾到方方面面。

用祢衡跟曹操的斗争来举例说明:聪明的人只知道指出曹操的错误和不足,图一时的畅快淋漓;智慧的人往往是利用曹操的错误和不足,寻找或者等待机会,来颠覆曹操的一切。(比喻司马懿)

通俗一点讲就是:

聪明的人谋一时而总是寸土不让,智慧的人谋万世而经常知雄守雌;聪明的人光芒万丈、耿直放肆,智慧的人光而不耀、直而不肆;聪明的人伶牙俐齿得理不饶人,智慧的人讷言慢行见好就收……

再更通俗一点讲就是:

聪明的人侧重于智商,智商特别高,情商一般或者很低;智慧的人侧重于情商,情商特别高,智商也不低。

祢衡很显然是聪明人不是智慧的人。因为,他违背了智慧人做人的一个基本信条,就是:

才高不自诩,艺高不自傲。

祢衡却是到处宣扬自己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而且是“艺高人胆大”藐视一切权贵。其结果,带来的就是毫无价值的自我毁灭。

曹操派祢衡出使荆州,劝说刘表投降。结果不出曹操所料,祢衡一去不复返了,被粗鲁的黄祖杀死在江夏。

那么,回到开头,我为什么说曹操是最聪明的人呢?原因就是:

祢衡是当世第一才子,祢衡最佩服的两个人是孔融和杨修两大才子。

祢衡、孔融、杨修这三大当世最聪明绝顶、最闻名遐迩的大才子,都直接或者间接死于曹操之手。从此以后,就没有任何人比曹操聪明了。最令人佩服的五体投地的是:

曹操杀了当世最聪明的三大才子,不但没有人提出批评;而且到了今天,还有很多人,多得数不清的人觉得曹操是一代具有丰功伟绩的伟大人物。

我们还有理由不认为,曹操是三国期间最聪明的人吗?

三国里你认为最聪明的是谁?

三国里聪明的人多如牛毛,如诸葛亮、庞统、郭嘉、司马懿、刘备、曹操等。然而,三国里真正最聪明的人却不是曹操等辈,我认为,三国里最聪明的人却是曹操的第七个儿子曹冲。

什么是聪明?聪明是用来表达对待某些事物最好的想法和正确的逻辑,是有着某种与人类智慧共通、某种灵性、某种生命力相关联的存在。就像我们当代的科学家探索未来时空奥秘一样,追求万物服务人类、造福人类而所做出的努力。其属性为正能量,也是人类最聪明的所在,如爱因斯坦、爱迪生等科学发明家,很值得我们崇敬和铭记。

象以上列举的三国政治家、军事家以及高层谋士的所谓聪明,几乎都建立在自私的各种手段中。为了统治地位,不惜血溅江山,白骨成堆,视人类生命如草芥,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血腥杀戮,在人类文明史上,其属性为负能量。尽管他们自诩为聪明人,却谁不是过早的夭亡在这追逐名利的历史长河之中。

以至于后来,有人竟然能把政治家提升到与聪明比肩的高度,这不得不说是另一种悲哀。简而言之,曹丕与曹冲的利益冲突,便是当时朝廷官场斗争的一个缩影。他们兄弟俩都是聪明绝顶之人,而曹丕为了将来的帝位,在曹冲十三岁的时候就放毒蛇咬死了他,剔除了自己的竞争对手,他的做法为自己的聪明打上了引号。

真正聪明的人从不做暗事、光明磊落、坚持原则立场。曹冲虽然十三岁就死掉了,可巜曹冲称象》的故事却源远流长,对比三国里那些军机、政客们玩的阴谋诡计,收割人类生命的手段来说,曹冲才是三国里最聪明的人。毕竟,曹冲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力已达到成人的境界,这对于曹丕来说简直如鱼刺在喉,芒刺在背;如眼中钉、肉中刺。所以说,不得不除而快之。

三国里你认为最聪明的是谁?

非傻即精,聪明人与傻子,就差那么一个字。我们常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常常被人们认为是傻子的人,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实则是最为聪明的人。其时是聪明还是傻子,就看我们站在什么角度去看这个人了。

有人说在三国里,贾诩是最聪明的人,但是若是从天下为公的角度看,贾诩则是最为自私的人,因为他为了自保,挑动了西凉人李傕、郭汜的造反,把本来有一线希望使天下安定的局面,让贾诩这个毒士给搅和了,从此天下局势分崩离析,更是一发不可收势。为了自保,贾诩让张绣两败曹操,又两次让张绣投降曹操,最终张绣虽投降了曹操,还是早早被曹操的儿子曹丕给挤兑死了,而他自己却平平安安活足了七十七岁,福荫子孙,你说他自私不自私?值得称道吗?如果说贾诩是三国里最聪明的人,有一个人做得却比贾诩更好,更聪明,那这个人就是刘禅。说起三国的人,无不知道“此间乐,不思蜀”的典故,这是说三国第一傻子刘禅的。从丢国败家上说刘禅是最傻的人,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刘禅则是三国最为聪明的人。为了保全自己和家族,刘禅真正做到了大智若愚,瞒过了天下所有人。刘备白帝托孤后,刘禅成了蜀汉皇帝,但他知道自己治国治军才能远不如诸葛亮,更有老父亲的临终交待,要他对诸葛亮“以父事之”,他乐得个清闲自在,就把大事小情都交给了诸葛亮,于是军政诸事咸归于亮。诸葛亮不但忙内,又忙外。对内聚力发展经济,讲武治军,公平法治,人人自励,廉洁勤政,方域之内,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对外,东和孙权,西结羌戎,南平南蛮,北拒曹魏。整天把个诸葛亮忙得不可开交,日夜夙叹,勤谨尽力,七擒七纵,六出祁山。看到诸葛亮如此为国事操劳,刘禅不无安慰地说:虽然说能者多劳,丞相为国操心,也要多保重身体。诸葛亮能保重得了吗?这不,五丈原对峙司马懿,诸葛亮食少事烦,操劳过度,一下子就病倒了。在诸葛亮奄奄一息之际,刘禅还不忘麻烦诸葛亮,派人不断问询诸葛亮:“丞相百年之后谁可继任?”弄得诸葛丞相病气交加,虽有七星灯续命,却再也没能救活自己。就这样终于把个诸葛丞相给送走了。刘禅在诸葛当政期间,不但完全放权,还很会玩,黄皓是自己最要好的玩伴,在后宫玩的花样百出,诸葛亮几次提出黄皓这人不行,只会哄着陛下玩耍,是要误国的,要杀了他,但刘禅就是不允,“咋着?让你当权,还不能让我玩好吗?“弄得诸葛亮也是干瞪眼,没法。诸葛亮死后,刘禅为了想做点儿事,就不再设丞相,不再有相府,只设个大将军位,因为他玩够了,也想试试新,玩弄一下国家大权。他将前朝有功之臣都封了侯,并赐了谥号,让功臣之家不再有怨气;他停止了连年北伐之弊,与民休养生息,让蜀汉安稳渡过了好几年。他知道,兵连祸结,受罪的还是老百姓,在曹魏出兵伐蜀汉之际,邓艾以区区不足万人越阴平小道,深入蜀汉腹地,包围了成都。当时成都城内还有甲兵不下三万人,粮草充足,守城待援还是可以的,但刘禅痛惜百姓之苦,也知道曹魏强大,是蜀汉所不能匹敌的,同时也是自保、保家族、保宗庙最久最长远之策,就听从了太史令谯周之言,举城投降了邓艾,还命令远在剑阁的姜维也投降,让蜀汉避免了一场灭国大战,保全了蜀汉百姓,也保全了刘禅家族。刘禅后来被司马昭封为安乐公,得以享尽天年,安乐而死。在今天一些人看来,刘禅既适应了历史潮流的发展,也保全了自己和百姓,是不是比贾诩只知保全自己更伟大更聪明呢?

因此,纵观三国一朝,要数最聪明之人,非刘禅莫属,他大智若愚,放手贤人治国,乐得清闲自在,又顺从历史潮流,顺从天意民心,安民保民保己保宗族,不但自己安享天年,还成就了历史大势,虽然在后人看来他辱没祖宗,投降卖国,愚不可极,但到了今天,已有不少精英明白人已回过了味儿,真真正正体会到了刘禅内核的聪明处。

三国里你认为最聪明的是谁?

谢谢邀请回答,个人认为阿斗是最聪明的人!其实刘禅不是扶不起的阿斗,而是三国中最聪明的人。

为什么我们现在要说刘禅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呢?大概是因为这个原因,要知道,在古代英雄就要英雄一世,刘备千辛万苦的建立起来的蜀国到了最后被击败那将是他人生的一个污点,会让后人耻笑,但是将这一些原因全部归根于刘禅,正好可以衬托出刘备的聪明才智。

诸葛亮在世时,刘禅能够知人善用,不去干扰,要知道在古代能够听君一席话的人,这就是明智之举,而且在诸葛亮死后,刘禅能够坚守三十年,又岂能是无能之辈呢?

在古代打仗,拼的是兵力,物资,蜀国本来就偏僻,力量很小,又怎么能与魏国对抗呢?于是刘禅选择了他自己的路。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刘禅知道抵抗无用,反而会是自己损失很多的兵力,而且一旦打仗,受苦的永远是老百姓,为了老百姓的安危,自己即便挂上千古罪名又有何妨?这样的胸襟不是所有人都有的,所以刘禅并不时昏君,而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选择了最好的一条路,称得上最聪明的人!

三国里你认为最聪明的是谁?

我认为三国人物中最有智慧的当数司马懿,司马懿最善于隐藏自己,老奸俱猾,深藏不露,心态好,有能耐,为司马家最终统一三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诸葛亮在作者的笔下是智慧的化身,但诸葛孔明身体太差,又劳累,凡事亲力亲为,鞠躬尽瘁,50几岁的人就积劳成疾,寿终正寝,事实证明,成大事者,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没有一定的阅历还是不行的。三国之中还有一个人刘备,也是值得称颂的,本身是卖草鞋,穷人一个,却拉大旗作虎皮,把自己包装成皇室宗亲,口称皇叔,抬高身价,起家时将领两个,军队不足一排,地盘没有一寸,东投西奔,靠借根据地,借军队起家,最后也独立门户,做起了蜀国皇帝,从白手起家,到最后三国鼎立,跟魏吴平起平坐,在豪强四起,兵荒马乱之际,刘备从平民到皇帝的华丽转身,没有过人之处是根本办不到的。

三国里你认为最聪明的是谁?

既不是诸葛亮,也不是司马懿,而是此人。

三国时期,若论谁是最聪明的人,估计每个人的看法都不同!许多人认为诸葛亮是三国第一军师,能力出众,他当为三国第一聪明之人;也有人认为,三国纷争,结果最终天下却落入了司马家,相当于曹操在为司马懿做嫁衣,所以司马懿是最聪明的人……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不过在本文看来,三国最聪明的人,既不是诸葛亮,也不是司马懿,而是贾诩!

诸葛亮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在荆州一带非常有名气。而事实上,诸葛亮这个人也非常有本事,还未出山,他便为刘备谋划了“占荆州、夺益州,待天下生变,即可打出天下”的策略,一改刘备的颓势!诸葛亮的隆中对,其实在很多人看来,并没有多么特殊的地方,也算不上多么的惊世绝伦,毕竟放到现代社会,很多人都能想出诸葛亮的那个方法,但是策略谁都可以出,重点是这个对策能够真的施展成功!而诸葛亮给出的隆中对策略,最终就基本实现了,这便是他的厉害之处!

除了颇具战略眼光,诸葛亮的治国能力也非常出色!夷陵之战,刘备基本把蜀汉家底败光了,搞得蜀汉差点直接亡了,还是诸葛亮力挽狂澜,成功稳住了蜀汉的局势,帮助蜀汉挺了过来,而且仅用了数年便恢复了蜀汉的实力,并为蜀汉打造出了一支强悍的军队,足见其治国能力是多么的出色!

那么既然诸葛亮战略能力、治国能力都这么强,为啥本文还说他不是最聪明的人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诸葛亮想逆天行事!

诸葛亮提出隆中对时,计划从荆州和益州两路出兵,进攻曹魏,这确实是有成功的可能性,但是当荆州丢失,关羽战死,夷陵战败,刘备去世这些事情接连发生后,蜀汉已经失去了争夺天下的机会了,无论怎么玩,蜀汉都不可能击败曹魏了,所以说诸葛亮北伐,完全是白费力气!也正是因为他执意北伐,想要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所以本文认为,诸葛亮并非最聪明的人,真正的聪明人,应该看清天下大势,顺势而为,而不是逆天改命,涂炭生灵!

司马懿

无论是军事还是谋略,司马懿表现都非常出色,他是一个真正的聪明人!不过司马懿聪明了一辈子,却在最后关头栽了一跟头,这便是篡夺曹魏大权!不篡夺曹魏大权,那么司马懿就一直是个忠臣,甚至可以比肩诸葛亮,但是篡夺曹魏大权后,司马懿便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虽然他们家族获得了短期的利益,但自此以后,只要提起司马懿家族,大家都会给出差评,因为他打破了规矩,开了一个很坏的头,甚至把天下带入了一个深渊!所以说,从这方面来看,司马懿也是个目光短浅之辈,算不上是最聪明的人!

贾诩

事实上,三国最聪明的人,非贾诩莫属!贾诩这个人,接连跳槽好几次,但每一次得到的待遇和评价都非常好。为了自保,他撺掇李傕郭汜进攻长安,之后看到李傕郭汜水等人成不了大事,贾诩便提前离开了他们,投靠了张绣。官渡之战前夕,面对袁绍的劝降,贾诩坚定劝阻张绣投降,反而建议投靠曹操,结果贾诩和张绣受到曹操的礼遇。之后更是在曹营飞黄腾达!这一次选择,其实可以看出贾诩是多么的聪明,因为当时无论怎么看,袁绍的实力都是要超过曹操的,但是贾诩却选择了曹操,令人惊叹!

到了曹营后,贾诩表现得非常低调,一般情况他是不会说话的,只有等到关键时刻,贾诩才会出谋划策,比如曹操被马超纠缠,无法获胜时,就是贾诩献出了离间计,成功帮助曹操击败了马超!当年曹丕和曹植争世子之位,曹丕请教贾诩,结果贾诩让曹丕不要卖弄计谋,只需要在曹操面前展示自己孝顺的一面即可,最终取得奇效,成功登上了世子之位!由此可见贾诩的睿智!

真正的聪明人,平常并不会显山露水,而是保持低调,因为高调的人非常容易被坑!而贾诩就是深谙此道之人,他自从加入曹营,一直保持着低调,但是关键时刻他又能派上大用场,给予主公最大助力,令主公非常欣赏,这种人才是真正的聪明人,无论世界怎么变,他都不会受到伤害!

结语

综合来看,三国最聪明的人,既不是诸葛亮,也不是司马懿,而是贾诩!诸葛亮逆天改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司马懿目光短浅,贪图安逸,将众人带入深渊,唯有贾诩深谙明哲保身之道,护住了一家的安全,无论是谁上位,都不会对他动手,这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